第33章 突击部队

除了创造之外,更多的时候,机会确实是等来的。

十月二十五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十二天,在红海北部海域,吉夫通群岛南部海域徘徊了数日的帝国印度洋舰队杀入苏伊士湾,迅速击溃了以苏伊士城为基地的英国运河分舰队(只有区区数艘小型舰艇),当日夜间开始炮轰苏伊士城。

同日夜,之前在西奈半岛,亚喀巴湾一侧登陆的帝国陆战队突击部队占领了运河南端东岸的舍特,并且一举夺取了火车站,控制了海滩,为接应大部队做好了准备。

三日之内,参与进攻行动的两个陆战师完成了在舍特的登陆行动,并且巩固了滩头阵地。同时,在帝国印度洋舰队的威慑下,驻守苏伊士城的英国军队未能渡过运河,并未对登陆的帝国陆战队构成威胁。

到十一月一日时,帝国陆战队已经将战线推进到了大苦湖东岸。另外一路部队在舰队的掩护下渡过苏伊士运河,开始向苏伊士城北面的库卜里推进。

进攻行动顺利到连萧鼎昆、陈锦宽都难以置信。

只要陆战队攻占了库卜里,苏伊士城的上万英国远征军就将成为瓮中之鳖。另外,陆战队在大苦湖东岸构筑好防线之后,将把北面的上万法国海外军团挡在战区之外,从而为歼灭苏伊士城的英军奠定基础。

一时之间,甚至没人怀疑帝国海军陆战队将在年底前攻占整个运河区。

当然,前期的顺利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是舰队的支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击溃了英国运河分舰队之后,准备充分的印度洋舰队立即派遣扫雷舰进入运河区,清扫英军在运河航道上埋设的水雷。同时,陆战队的突击部队迅速行动,扫荡了沿途的英军哨所,防止英军通过爆破的方式阻塞运河。另外,地面作战行动都集中在运河两岸二十公里之内,正好在舰队炮火的支援范围内。因此,几乎所有地面进攻都得到了舰队的炮火支援,英法军队的反击则遭到了舰队炮火的沉重打击。这样一来,兵力并不占优势的帝国陆战队反而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其次,进攻行动非常突然,而且战术应用远远超过了英法军队的预期与准备。

当时,英法与帝国已经处于战争状态,驻扎在吉布提与亚丁的帝国陆战队也早早的登船出海,谁也不会怀疑帝国将出兵攻打苏伊士运河。

问题是,没有人料到,帝国海军陆战队的突击部队会在亚喀巴湾上岸!

运载突击部队的小艇在夜间从谢赫侯迈德的英军了望所的眼皮子底下溜了过去,五百余名突击队员在宰海卜附近上岸,然后在四十八小时内徒步穿越了两百多公里的沙漠,到达了舍特附近,并且埋伏了足足一天一夜,直到舰队炮轰苏伊士城,引开了英军注意力的时候,才迅速杀入舍特,一举攻占了这座极为重要的小城镇!

这是有史以来,有完整战斗记录,而且作战取得巨大成功的突击队作战行动。

战后的特种部队就是从突击队演变而来的。

可以说,当时几乎没人相信这样的突击作战行动会取得成功。避开敌人的了望所,四十八小时之内在昼间气温超过四十摄氏度,夜间气温低于零度,没有水源,甚至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穿越两百多公里的沙漠,并且准确到达目标地区。别说人,就连骆驼都不一定办得到。急行军之后,还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埋伏了一天一夜,直到最后关头才一举杀出,击败数百人的驻军,并且占领城镇。

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整个作战行动中,突击队伤亡官兵数量不到五十人!

后来,扫荡运河沿岸英军哨所的也是这支突击部队。

当时,除了指挥作战行动的陆战队将领,以及帝国海军陆战队司令之外,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支突击部队的番号,也不知道该突击部队的具体情况。

直到大战结束三十年之后,帝国海军陆战队才公布了这支突击部队的相关情况。

该部队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只有五百余官兵,全是从陆战队各步兵部队挑选出来的尖子,并且在战争爆发前,进行了长达两年零八个月的特别训练。

海军陆战队组建该突击队的目的就是在战争中执行一般部队难以完成的任务。

真可谓精钢用在了刀刃上。

完全可以想像,如果没有这支突击部队,帝国海军肯定难以如此顺利的完成在苏伊士运河区的登陆作战行动,更不可能在五天之内取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进展。

也就在陆战队攻打库卜里的时候,英国政府做出了“迅速”的反应。

有着“约翰牛”绰号的英国首相宣布,英国将派遣大西洋舰队进入地中海,协助法西军队攻打直布罗陀要塞!

显然,英国人的反应非常“激动”。

如同英法用苏伊士运河掐住了帝国进入地中海的咽喉一样,帝国用直布罗陀要塞掐住了英国进入地中海的咽喉。

现在,帝国出兵攻打苏伊士运河,英国做出了针对性反应。

用成语来讲,这就叫“围魏救赵”。

英国人很清楚,如果法国、西班牙不果断出兵,意大利又在战争外徘徊不前,仅凭英国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守住苏伊士运河。如果丢掉了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将成为大明帝国海军的“内湖”。如果能够打下直布罗陀海峡,英国海军至少能到这个“内湖”里面游上几圈,不让大明帝国独占鳌头,同时也能对摇摆不定的意大利产生影响。

这一招确实非常高明。

问题是,英国海军的行动绝对没有英国首相的反应那么迅速。

当时,包括英国在内的众多欧洲国家都没有预料到,战争会在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爆发。从各种情况分析,包括英国首相在内的绝大部分欧洲政治家与军事家都认为,战争最快也要到七十二年(公元1940年)年底才会爆发,甚至有一部分人将这个预测时间“推迟”到了七十三年(公元1941年)年底。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推测都有一定的道理。

就拿各主要强国的海军备战情况来看。大明帝国海军要到七十二年才能获得四艘训练充足的新式战列舰,到七十三年才能获得八艘新式战列舰。日本的超级战列舰计划在七十三年年底完工。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要到七十三年上半年才能服役,“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计划在七十四年上半年陆续服役。英国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要到七十二年年底才开始陆续服役。德国的“俾斯麦”级也要到七十二年下半年才能服役。法国的“黎塞留”级战列舰最快才能在七十二年下半年服役。意大利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的建造进度最快,也要到七十二年上半年才能服役。

毫无疑问,从此可以看出,如果战争在七十一年爆发,几乎所有国家的海军都只能依靠老式主力舰。因为受到《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限制,所以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都难以取得绝对的海上优势。

没有制海权,就不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按照正常逻辑判断,即便大明帝国的造舰进度最快,也不大可能在七十一年十月份向日本宣战。

问题就出在这里,谁也没有料到,“皇帝”级战列舰的服役时间提前了足足半年!

对主导太平洋的三支海军来说,四艘新式战列舰提前半年服役,足以打破原本就已非常微妙的战略平衡。

恐怕也正是如此,美国才没有立即参战!

结果,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本土舰队与大西洋舰队都没有做好参战的准备。随即帝国海军攻打苏伊士运河,即便“约翰牛”喊出了口号,英国海军也难以立即采取行动。总不能拿没有完成动员的舰队去硬碰早已武装到牙齿的帝国大西洋舰队吧?

与英国人“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完全相反,帝国首辅根本没有发表措词“激动”的声明,帝国海军则迅速果断的发动了新的战役行动。

十一月二日,就在“约翰牛”扬言要打下直布罗陀要塞的第二天,帝国海军大西洋舰队对亚历山大港进行了长达八个小时的炮击。次日,在所有人都认为帝国海军大西洋舰队要歇口气的时候,舰队出现在了塞得港外,并且对塞得港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炮击,直到将英国远征军的营地轰成平地之后,才潇洒的撤走了。

毫无疑问,这两次炮击相当于给了“约翰牛”两计闷棍,敲醒了激动的英国人。

这下,帝国与英国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英国将绝地反击,英国大西洋舰队将立即出发,给大明帝国海军大西洋舰队一点颜色看看。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约翰牛”也变成了哑巴。一时间,仿佛世界恢复了和平一样。

这只不过是暴风骤雨来临前的平静。

第55章 主角上场第18章 战役打响第2章 陆战双雄第11章 尽职尽忠第39章 鬼使神差第19章 主力登场第46章 利益冲突第19章 料敌如神第19章 诱敌送死第17章 天降奇兵第18章 打与不打第25章 无路可退第36章 一石千浪第51章 指挥换人第45章 变化因素第22章 正式宣战第36章 明显差距第13章 不留后路第43章 新貌旧颜第59章 谢幕演出第10章 大难不死第30章 落荒而逃第18章 怒海追踪第24章 战略布局第47章 背水之战第30章 一反常态第11章 严格保密第43章 战后重建第6章 弃车保帅第42章 对外新政第48章 意外收获第15章 谨慎为先第51章 斗勇斗狠第1章 翘首以待第15章 超级难题第28章 短兵相接第38章 全速出击第45章 巨舰末路第11章 推波助澜第33章 主力决战第41章 如意算盘第54章 潜入战场第55章 鸣金收兵第32章 转移重点第7章 一触即发第45章 变化因素第50章 紧急维修第38章 黄雀在后第11章 最后考核第19章 料敌如神第32章 绝地反击第26章 心情大好第38章 适得其反第4章 海军准尉第4章 骂才是爱第7章 弹如雨下第28章 血债血尝第60章 第一要素第6章 主动挑衅第15章 超级难题第22章 最大担忧第22章 唯一任务第4章 关键鸡肋第68章 海军之梦第43章 默契无间第18章 战役打响第21章 仁者无敌第7章 决战在即第42章 减速交战第21章 仁者无敌第13章 别无选择第7章 西欧剧变第1章 大洋孤狼第44章 冒牌主力第7章 风云骤起第19章 趁胜追击第17章 继续前进第6章 事故调查第36章 情势反转第54章 最后冲刺第16章 时机成熟第47章 主动做饵第6章 弃车保帅第9章 实际测试第2章 正面缺失第26章 初试身手第57章 求胜心切第18章 炫耀实力第21章 意外来客第32章 漏洞百出第12章 外柔内刚第11章 兵不刃血第38章 黄雀在后第39章 巨蟒吞象第4章 将官培训第25章 一发全身第36章 明显差距第1章 专业旗舰第56章 海军写照第64章 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