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在磺璧堂安顿后,惊魂甫定,不久农历年到了。除夕夜风雨交加。全校集合包饺子,这是中山创校后的传统,许久没吃过热饭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吃了真正家乡味的年夜饭。

元宵节饭后。有一些人到祠堂外小河边的空地燃起几堆火,几百个人围坐在火

边。有人说,现在离家一天比一天远了,日本人占领半个中国,如今仍在追杀不已,哪一天才能回到家乡?一时之间,哭声弥漫河畔,一些较小的女生索性放声号掏。在这样的哭声中,国文老师郝冷若带着大家唱那首传唱后世的《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申

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印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此歌写出后,由当时在中山中学教音乐的马白水老师教唱。不久,这首歌从湖南唱到四川,伴着近千个自东北漂流到西南的流亡学生。八年后,同样一群学生又唱着这首歌由西南回到支离破碎的家乡。这时代悲剧下的流亡三部曲,透过一首歌在河岸哭声中唱出了游子的漂流之痛;由抗日到,唱遍了万里江山,初来台湾时,仍伴着无数哭声唱了将近十年。

第7节 开花的城第5节 渡不过的巨流河第1节 溯江第3节 牧草中的哭声第8节 永恒漂流的父亲第6节 青春作伴还不了乡第5节 一九四八,接船的日子第8节 大轰炸第10节 同甘共苦的铁路人第2节 重温二十岁的梦第2节 再遇名师第5节 童子军日行一善的梦第4节 浅蓝的航空信第6节 林中鸟鸣天籁第10节 雷、马、屏、峨第4节 姻缘第2节 台湾文学登上国际会议舞台第4节 李弥将军的战马第11节 鼓吹设立国家文学馆第10节 流亡的大家庭第9节 从湘乡逃到桂林第7节 台湾的我们第2节 飞来横祸诗与疼痛前言第9节 洒在台湾的汗与泪第15节 渡海第5节 教学领域的拓展第3节 奏错了的乐曲第6节 译介台湾文学的桥梁中华民国笔会第7节 《时与潮》杂志与辩论赛第5节 教学领域的拓展第4节 编纂文学与和文化丛书第9节 战火逼近时初读济慈第5节 变树的启示第3节 我有一个梦第8节 眉山的明月夜第3节 哺育着戈福江先生第5节 柏林的苦兔儿(Kultur)第7节 《时与潮》杂志与辩论赛第2节 新天新地友情第6节 九一八事变第7节 朱光潜先生的英诗课第4节 两岸三地文学再相逢第6节 炸弹下的文艺青年第4节 姻缘第3节 牧草中的哭声第9节 千人大合唱第5节 渡不过的巨流河第5节 变树的启示第3节 哲学系新生第10节 雾渐渐散去的时候第7节 朱光潜先生的英诗课第9节 意外的惊喜台湾现代华语文学英译计划第8节 眉山的明月夜第6节 九一八事变第5节 大成殿上初见朱光潜老师第10节 从桂林到怀远第1节 进军世界文坛英译《中国现代文学选集》第12节 三江汇流之处第2节 白塔街女生宿舍第5节 变树的启示第6节 铁石芍药的故乡第1节 南开中学张伯苓校长第6节 炸弹下的文艺青年第6节 译介台湾文学的桥梁中华民国笔会第6节 铁石芍药的故乡第2节 新天新地友情第6节 铁石芍药的故乡第11节 大学联考第2节 忆恩师第2节 飞来横祸诗与疼痛第1节 进军世界文坛英译《中国现代文学选集》第11节 前进的读书会第6节 外文系的天空第1节 南开中学张伯苓校长第10节 同甘共苦的铁路人第4节 李弥将军的战马第10节 雷、马、屏、峨第8节 筑梦成真第8节 周南女中第9节 再读《启示录》第2节 文学播种国文教科书改革第7节 告别世外桃源第10节 雾渐渐散去的时候第10节 永别母校第12节 落伍与前进的文学第6节 九一八事变第12节 落伍与前进的文学第4节 学潮第6节 炸弹下的文艺青年第7节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第1节 南开中学张伯苓校长第3节 两岸文学初次相逢的冲击第3节 维多利亚时期第8节 接任笔会主编第4节 学潮第9节 再读《启示录》第11节 张大非,家破人亡的故事第1节 寻求台湾文学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