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远东天空

就在北方军大本营为如何击退日军进攻而烦恼的时候,苏俄总部也陷入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之中。

莫斯科苏俄大本营,“东方面军的主要任务是战略防御,只要在喀山一线彻底挡住捷克军团和白俄匪军进攻就行啦。我们苏俄的重心在欧洲,所有的力量应该集中起来,彻底打败西线和南线的敌人。”一名苏俄高层在会议室内大声疾呼。

另一名苏俄高层点头应是,“在西线才是重点,不仅外国侵略军超过五十多万,而且还有众多的白俄匪军,彼得格勒,甚至莫斯科都在他们的直接威胁之下。”

“我们俄罗斯的主要人口、主要城市、主要工业都在西部,只有在西线的彻底胜利,才是苏俄政权成功的根本。”又一名苏俄高层附和。

大胡子有些不高兴了,苏俄军队怎么可以出现防御这个词语呢?马上接茬道,“在我们的英勇的苏俄士兵面前,一切敌人都会被击退的。我们在远东还有上万名游击队员,可以开展全面的游击战争,让远东敌军陷于泥沼之中而无法抗击东方面军的反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即使远东布尔什维克游击队员全部覆没也是值得的。”

坐旁边的苏俄高层不满了,说道,“同志,苏俄士兵的生命也是宝贵的,敌人又是这么强大,需要慎重作出战略决策,而不是只用口号就可以了。”

首座的小秃头终于发言了,很干脆地一锤定音,“苏俄军队应该在任何方面发起进攻,这是由我们的革命精神所决定的。”

所有人都不吭声了。

很快,进一步加强东方面军的决策作出了。新组建的东方面军,直接得到了强有力的补充,先后建立了第一、二、三、四、五集团军,甚至伏尔加河区舰队也被加入东方面军作战序列。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会上曾经对大胡子表示不满的苏俄高层遭到契卡秘密调查。结果事不机密导致外泄,这名排位在前的苏俄高层对小秃头和大胡子的霸道终于失望了,于是也采取了更为野蛮的反抗举措。

莫斯科的政治斗争诡秘难辨,西伯利亚的形势也是变幻莫测。

东方面军得到加强后,拥有了五个集团军的实力。虽然现在的集团军编成,已经完全弱于沙俄帝国时期的军团编成,只下辖两个步兵师左右,而且步兵师的兵力也始终未能满员,每个步兵师只有一万二千多人。

但是五个集团军的组建,也让东方面军形成十多万军队的规模,在西伯利亚一带马上就有了反击之力。

苏俄东方面军按照最高领袖的意见,不待主力补充完毕,直接就发起了反击作战,首当其冲的就是捷克军团。

结果,疏于戒备的捷克军团竟然被主力还没有到齐的东方面军打得溃不成军,直接就丢掉了叶卡捷琳娜堡。

这场苏俄军队淋漓尽致的反击战,却未能吸引远东各方的眼球,因为北方军忽然发威大规模轰炸了尼布楚小城。

北方军大本营参谋本部的多次谋划全错了,因为尼布楚根本不是什么大城市,它只是一个小城市而已,甚至比孙蔚如突击旅下辖的空降营在阿尔泰山脉西麓选择的那个小镇大不了多少。

当年满清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雄才大略,在满清历史上第一次签署了一份割地条约,将昔日的北海也就是贝加尔湖一带全部割让给沙俄帝国,甚至为了尽快签订条约干脆将签约地同时送给了沙俄。

这个签约地就是尼布楚。

尼布楚的名气太大了,以至于在中国是闻名遐迩,只不过是耻辱的名声而已。

在大本营几人的眼中,既然有这么大的名气,自然应该是赤塔之类的大城市了。可随后北部军团奉命起飞侦查的飞机在尼布楚上空盘旋过后,发回给大本营的消息却是只不过一个有着中世纪堡垒的小城镇而已。

甚至尼布楚小城里面最多的建筑是那种木屋结构的房子。

徐永昌等人知道消息后,都是面面相觑,经验主义害死人呀,幸好李燮和稳重,派出飞机前去侦查了一番。

所有的谋划重新开始测算。

“库伦航空队现在有五个轰炸机中队,如果能够增加一倍,可以同时轰炸大部分的尼布楚城区范围。”参谋本部马上拿出一个崭新的方案,核心还是轰炸,而不是李燮和中意的固守赤塔。

“既然是小城市,那么日军第七师团不可能将大部分兵力进驻,我们的轰炸范围也有限,是不是无法沉重打击他们的有生力量?”陈安提出疑问。

徐永昌马上解释,“从传递回来的情报来看,日军却是将主力驻扎在城外,但是整个城市规模并不大,反而更有利于针对性对军营进行轰炸。”

“驻守尼布楚的美军已经撤退,不用考虑误伤友军。尼布楚原本的俄罗斯居民,我们打算在轰炸前日进行一次苏俄游击队擅长的游击攻势,假冒苏俄游击队的名义宣布尼布楚成为战区,要求平民撤离小城。如果还是不愿意撤离的,我们也没办法了。毕竟战争最终祸及的,都是老百姓。”孙岳解释另外一个情况。

邓宝珊今天气色不好,没有参加会议。

陈安摸摸鼻子,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只有一个第七师团么?第十二师团主力,可不可以一起将他炸了?”

徐永昌沉吟了片刻,回复说,“老板,很难的。我们无法掌握第十二师团主力到达的时间,也不可能做到如此恰巧轰炸机可以到达他们的上空。对于机动目标,空军的轰炸还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只能对驻守在尼布楚的第七师团主力进行轰炸了,希望能够一次性摧毁敌七师团的主要战斗力,达到震慑敌军的目的。”

“如果第七师团挨了炸,日本人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发飙发动全面进攻怎么办?日本人有些时候是不可理喻的。”忽然想到轰炸之后的问题,陈安连忙提醒。

徐永昌和孙岳同时一愣,这个问题确实是没有考虑。

从一般的军事战术上考虑,进攻的主力被摧毁后,必然会停止甚至放弃进攻态势。但是日本人确实不能以这种思维衡量,说得难听一点,日本人完全是一个偏激狭隘的民族,发动疯狂报复反而更符合他们的性格。

半响之后,陈安不待参谋本部拿出新的补充方案,直接开口说道,“既然一次轰炸能够炸掉大部分城区,那就再发动第二次轰炸,彻底摧毁整个尼布楚。如果需要,对着残敌所在地点,再发动第三次轰炸,直至尼布楚灰飞烟灭好了。反正那个地方,留给中国人的,除了耻辱就没有其他了,干脆让它消失好了。”

“如此反复轰炸,待在尼布楚地区的第七师团部队,估计也彻底完蛋了。即使第十二师团主力到达,也必然要延迟发起进攻的时间。而只要机会合适,我们就继续轰炸好了。只是战斗机中队,一定要做好护航工作。这种轰炸,已经超出了战术需要,应该是战略性轰炸了,夺取制空权才是关键。”空军指挥官的职务总算没有白当,陈安还是了解不少的空军作战技术。

徐永昌马上叫了几个空军的参谋,紧张得计算这种战略轰炸的可能性。

这几个年轻的空军参谋一听这种连续反复轰炸的设想,直接就愣住了,还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

徐永昌也有些迟疑。

陈安毫不客气地说了一句,“只是我们没干过而已,说不定欧洲战场,英法列强早就做过了。我们全部飞机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多架,他们一个方面军配属的飞机就有这么多了。”

满头大汗的空军参谋立刻站得笔直,大声说了一句,“是,长官。”回头赶紧去设计方案了。

从库伦起飞是无法完成一天三次大规模轰炸的,除非是赤塔起飞。但是在赤塔建立较大的前进机场,在安全系数上是很差的,那里可是前线呀。

这个问题被陈安直接解决了,“不用当心飞机损失了,只要飞行员没事就成。我调度一下生产任务,再提供五个中队的轰炸机,就没必要从伊犁航空队调回轰炸机群。至于飞行员,那些在库伦航空队的运输机乘员客串一下就是了,反正是跟着扔弹,比自己比划着轰炸简单多了。”

六吨多的亨氏轰炸机,陈安可以一昼夜提供一个中队二十四架的数量,只要稍微减少一点协约国炮弹的产能,应该是可以完成任务的。

老板都这么说了,不在于物资损耗,你还能说什么呢?

于是,当密密麻麻的二百多架轰炸机出现在尼布楚上空时,还留在城里的俄罗斯人震惊了,正在集结准备开往赤塔近郊的日军部队更是直接乱成一团。

他妈的,北方军哪里来的这么多轰炸机,不是说英国人自己的产能都不够用吗?反正日本军部当初也曾想购买一批亨氏轰炸机,但是却被英国方面婉拒了。

第130章 大口径机枪第191章 黑夜脚步第155章 大陆硝烟第130章 大口径机枪第72章 失败的选择第198章 峥嵘人物第172章 天生被包围第59章 升允去职第44章 保定精英第147章 黑暗的幕后第33章 府中小事第137章 武器测试第96章 黑夜围歼第94章 迪化求援第146章 沦陷的国土第96章 东进西拓第112章 浑水摸鱼第17章 劫收山寨第168章 增援行动第79章 炮火覆盖第114章 倒霉的栗原第131章 兰州军略第173章 远东支点第198章 奇袭第150章 近海黑鱼第163章 春季攻势第61章 心灰意冷第110章 松岭山脉第73章 重整武备第195章 阿拉木第58章 疯狂计划第182章 俄军内讧第191章 闪击第153章 总是有意外第105章 白朗溃败第138章 站队问题第171章 技术兵器第79章 炮火覆盖第140章 秦失其鹿第115章 标准防空武器第123章 捷克坦克第117章 塔城俄军第95章 菜鸟飞行员第184章 钢铁浮桥第196章 要塞第191章 黑夜脚步第10章 意外的爆炸第45章 阶州军演第130章 草原伏击第169章 历史的无奈第80章 弃守东撤第113章 层出不穷第68章 进攻南京第81章 惨痛代价第10章 意外的爆炸第110章 机动防护火力第100章 秘密转场第85章 岷县惨败第70章 夜色征兆第190章 反攻第43章 马莲花开第169章 迷路战机第105章 重炮阵地第45章 轻装师计划第40章 黑色狂潮第111章 军火政治第157章 两线作战第75章 满清终结第71章 阶州军管第12章 帝国荣光第119章 喀什事件第144章 海岸炮火第77章 胡子聚会第56章 陇海铁路第22章 伏击作战第11章 突发事件第200章 外海第31章 开始生产第130章 草原伏击第211章 空袭第108章 新任陕督第135章 虚假的回归第202章 数据第52章 阶州团练第91章 黑色军服第133章 合作研发第49章 案子告破第19章 搅浑水再说第158章 黑夜危机第35章 准备动手第170章 恰克图事件第35章 引爆白旗堡第44章 仿制雷诺第102章 围而不打第149章 机械的力量第42章 救世安国第4章 火力好威猛第179章 香格里拉第18章 马莲河畔小山村第116章 产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