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在恭敬地应了一声“是”后,艾伦清了清嗓子,随后缓缓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布列颠尼雅帝国的国力目前远在我国至上——虽然很不甘心,但这是铁打的事实。”
说到这,艾伦特地朝夏德皇帝瞥了一眼,观察着夏德皇帝的表情。
确定夏德皇帝的脸上没有任何的异样,没有因为他刚才的话而动怒后,艾伦才接着说道:
“布列颠尼雅帝国目前的国力如日中天。”
“以布列颠尼雅帝国目前的国力来看,发动一支3、40万人规模的远征军,根本不成问题。”
“神圣希兰帝国目前的国力虽然以大不如前,但是咬咬牙关,拉起一支10万规模的军队来对我国发起侵攻,也还是办得到的。”
“因此——布列颠尼雅帝国和神圣希兰帝国的联军数量,将高达4、50万。”
“而我国目前的能用来战斗的部队,满打满算也只有10万。”
“以我国目前的孱弱的军力,去硬碰布列颠尼雅帝国和神圣希兰帝国的联军,老实说……只有死路一条。”
说到这,艾伦再次顿了顿,偏转过头看了看夏德皇帝的表情。
见夏德皇帝仍旧毫无表情,艾伦才放心地接着说道:
“所以——我们要避免和布列颠尼雅帝国与神圣希兰帝国的联军进行硬碰硬!”
“在下官看来——最好的迎敌策略,便是焦土作战。”
“不与两国联军进行正面交战,将西部到柏卢沿途上的所有物资,以及北部到柏卢沿途上的所有物资都撤走,集中到柏卢!”
“同时,也将我国所有的部队都集中在柏卢。”
“我们就在柏卢城,和布列颠尼雅帝国和神圣希兰帝国的联军进行决战!”
听完艾伦阐述完他的战略,夏德一愣。
过了好一会后,夏德才急声道:
“你是想让我一箭不发,直接放弃掉柏卢以北、以西的全部土地吗?!”
“陛下……”艾伦沉声道,“我知道这难以接受,但我敢用我的生命来担保——这的确是我国目前胜算最高的战略!”
“实行这样的焦土作战,有2大好处。”
“第一大好处——能让两国联军无法在进攻的沿途中获得补给!加重两国联军的后勤负担!”
“两国联军越是向前推进,所带来的后勤压力便会越重!”
“两国联军的补给线将会越来越脆弱!”
“第二大好处——我们能将我国的部队、物资都集中在我国的第一坚城——柏卢!”
“依托着坚固的柏卢,以及充沛的物资,能让我军的持久抗战成为可能!”
“补给线不断被拉长、且无法在沿途中获得补给的两国联军,自然是无法承受过长时间的远征作战。”
“只要我们能够撑到两国联军的补给线崩溃,或是补给耗竭,就将是我国的胜利。”
“……我明白了。”夏德沉声道,“琼斯大将,你的意思是……将战场放在柏卢,通过持久抗战,拖垮两国联军的补给线,我说得对吗?”
“没错。”艾伦点了点头。
夏德在沉默了一会后,偏转过头,看向另一名大将——鲁道夫。
“鲁道夫·冯·鲍曼大将,我想听听你的看法。若是布列颠尼雅帝国和神圣希兰帝国对我国发动侵攻,我们该如何对敌才能获得最高的胜算。”
“陛下。”鲁道夫向夏德点头致意了下,“我部分赞同琼斯大将的作战计划。”
“部分赞同?”夏德皱了皱眉,“此话怎讲?”
“我赞同琼斯大将采用焦土作战的想法。”
“以我国目前的国力来看,焦土作战的确是胜算最高的战略。”
“但我不认同对两国的军队都采用焦土作战。”
“我认为——我们应该采用‘西线退守,北线进攻’的作战战略。”
“在西线采用焦土作战,将西线所有的物资都撤回柏卢,让布列颠尼雅军没有办法在沿途获得补给。”
“而在北线,我们便主动出击,通过野战的方式,击败希兰军。”
“在击败希兰军后,再将所有的军队撤回到柏卢,依托着坚固的柏卢城,和布列颠尼雅军打持久战。”
鲁道夫的这番话,让夏德再次皱紧了眉头。
“鲍曼大将,为何要在西线退守,在北线主动出击?”
“陛下。”鲁道夫答道,“布列颠尼雅军的四大骑士团,其总兵力近百万。”
“以布列颠尼雅帝国目前的国力,以及我们与布列颠尼雅帝国这百年来的恩怨来看,布列颠尼雅帝国出动来攻打我们的军队,绝对在30万以上。”
“和兵力远在我们之上的布列颠尼雅军进行野外决战的话,我们的胜算绝对无限趋近于零。”
“所以我们要极力避免与布列颠尼雅军进行硬碰硬,在西线进行彻底的焦土作战。”
“直到布列颠尼雅军兵临柏卢之前,绝不与布列颠尼雅军交战,慢慢地拖长、拖垮布列颠尼雅军的补给线。”
“而希兰军却不一样。”
“就以神圣希兰帝国目前的国力来看,他至多只能出动10万人。”
“他们的兵力与我们相当,可能还要比我们要少上一些。”
“所以和希兰军进行野外决战的话,我们有胜算。”
“若是在西、北两线都采用焦土作战的话,那么在柏卢城下,将聚集一支规模在4、50万人左右的大军。”
“即使柏卢城是我国的第一坚城,但迎击这种规模的大军,也还是过于危险。”
“因此,我们相当有必要将能够顺利抵达柏卢城下的敌军数量,尽可能地削减。”
“只要我们能够在北线击退希兰军,那么能够抵达柏卢城下的军队,便将只剩布列颠尼雅军。”
“只有布列颠尼雅军的话,我们能够守住柏卢城的机会将大大增高。”
“只要我们能够坚守住柏卢城,布列颠尼雅军的补给耗竭,就将只是时间的问题。”
“等布列颠尼雅军因补给不足而退兵,那便将是我国的胜利。”
鲁道夫的话音刚落,另一名从刚才开始就没有出声的大将——埃里希·冯·马尔塞尤,便于此时接话道:
“我赞同鲍曼大将的‘西线退守,北线进攻’的战略。”
“若是让两国联军都集中在柏卢城下,那实在太危险了。”
“我们必须要在北线主动出击,击退希兰军!”
“只要希兰军一退,我们接下来的作战将能轻松许多。”
鲁道夫和埃里希这2名大将的想法一致。
他们二人的想法与艾伦相左,那自然便意味着——一场争吵将不可避免地发生。
果不其然——在埃里希的话音落下后,艾伦便立即提出了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