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学校新学员入学或者是封闭训练结束,学校都要从各个系抽出几名老学员去给新学员谈体会,有点像做报告的感觉。这些老学员都是在学校有突出表现,某些专业都是校内翘楚才有资格去新学员那儿去摆乎的。
我们入学那一年,做报告的六名学员当中有一位大四的哲经系女学员,发言刚开始就抛出一个“我是谁”之类的哲学思考,让我们特景仰觉得这个女人特深沉的感觉,听说那个女生入学的时候就是哪个省的文科状元,在我们学校也是特立独行的个例,她是建校以来女生当中第一个理寸头的主儿,后来我有一次在凤凰卫视的什么突发事件报道的出镜记者中看到她,还觉得特别意外,能从人民军队跑到凤凰卫视,其间的跌宕波折没有一定的能力特别是决心,估计也是难以做到的。
我不知道院务部是出于什么考虑,在我们系里报的几名人选当中,确定让小许去给新生做报告。要说成绩好、专业强,我们才到校第二年,一些专业课都还没开呢,跟这些几乎扯不上。
记得女更年让小许准备的发言题目好像是什么,直面人生挫折,珍惜学习机会,让小许给新生们讲他如何克服家庭困难,在刻苦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校园广播等等学校活动什么的。
以我对小许的了解,他是不愿意在人前说自己困难的那种人,让他专门去跟新生说这些,心里会有多么抵触?让我意外的是,小许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女更年。
国庆长假的第五天,小许和其他系的几个学员一起,坐班车去了学校郊区的训练基地。从那年开始,新学员在训练基地就呆一个月,国庆拉练一结束,就回到校本部。
我也想回到那个院看看的。离开半年多,不知道小许再回到那个我们曾经一起走过幸福时光的大院时,会有怎样的一种心境呢?
从那天小许说了做回普通同学的话后,我好像要比以前更加关注他,只是这种关注变成了暗暗地,单向地。
要说那个时候自己有多么宽容多么成熟那是假的,毕竟那是第一次爱上一个人,第一次听人家跟你说分手,那种失落与痛苦,现在已经难以体会,也是无法去表述的。不过,那个时候自己心里有一种感觉特别清晰,那就是我不能、也没有理由去怨恨他。他选择让他自己安心的学习生活方式,我要做的就是转移注意力,遵从他的想法吧。
从国庆放假开始,我就一直在学校呆着没出去。
最后,我们班方建东实在觉得我有点奇怪了,平时礼拜天什么的,也没见不外出,就说:“老严,你没事吧?咱就是骨干也用不着这么发扬风格的,七天呢,外出证这都没人用了。”
可是现在,我外出做什么去呢?没有小许,节假日好像一下子成了空虚的代名词。
真的,那时候的感觉就是这样,不像以前,即便是周末没能和小许在一起,但无论我在哪儿,心里面想着他,并且知道他也在想着我,就行了,就觉得无论做什么都会很有意思,觉得开心。可是现在呢?不可能再一起外出了,甚至连心里彼此幸福挂念着的权利似乎也被剥夺了去。
拿着老方递过来的外出证,我还是打算出去转转,我想,至少我不能让班里的人觉着我异常,看出有什么不对劲的。
出了校门,我在街头漫无目的走着,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去哪里?
我突然想到了好久没联系的王亦周她们,一直想去地方高校的校园转转,看看地方大学的校园,看看他们的宿舍是什么样子。那时候自己一直都觉得整天队列行进加豆腐块被子的军校生活,不能算是真正的大学生活,特别向往那种七八个人挤在一间宿舍,这儿是内裤那儿是袜子的杂乱不堪感觉,这大概也是军校动不动就内务评比卫生检查所滋生的逆反心理吧。
给王亦周打电话的时候,听得出来她觉得很意外。
我说没什么事,想去你们学校转转行吗。
她说没问题,就告诉我怎么坐车,说她在学校那一站的公交车站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