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两道折子

腊月二十二日晨。收藏本站

夜半时分,絮絮的飞雪忽然下了大,不一会儿便铺满了梁京城的大街巷、屋脊殿沿。

当朝中官员顶着疾风寒雪,赶到宫中正德殿前时,天色刚刚亮。

宫墙殿门的肃穆与压抑,并着这等阴沉的天气,叫人堪堪一凛,不得不拢了拢领口,抵御这由外而内的透心凉。

正德殿内早有宫人备好了炭笼,摆在角落处,以供这南秦之国权利金字塔最顶端的高官权贵们享用。

抬脚跨步,门内门外,恍若冰火两重景天。

可就算炭笼烧的再旺,也缓不了有些人的心翼翼、如履薄冰。

引发这等人人自危、忐忑不安心境的不是别人,正是从江南两州赈灾归来的钦差大臣——邱敏汉。

其实邱敏汉归京的日程,各派人马早就通过眼线得到了消息。

只是没想到昨夜时刚入了京郊城门,这位离开了三月的户部侍郎竟是雷打不动、准时出现在了早朝的正德殿上。

邱敏汉的出现,恍若一把利剑,直指江南重灾、官员腐败一案。

然而自从关山之事后,平王便称病久不早朝。

没了主心骨,魏氏一派就算再怎么做好了心理准备、再怎么想好了万全之策,也是缓解不了内心的惶恐。皆低着头,不知邱敏汉要带来怎样的暴风骤雨。

反观左相何士均与吏部尚书吕秋维,虽是脸色有变,却也淡定的多。

江南之事,何家牵扯其中的左右不过一个两江总督宋广德。最多再加上些魏系之外的地方吏。

十个宋广德的罪责加起来还抵不上江南一个郡府,何况是淮禹两州由上至下的罔顾民生、中饱私囊、为官不正!

尚有魏家和平王顶在前面,何氏一派自然是不急不躁,镇定许多。

“江南的灾情已经得到控制,避难的百姓也悉数返回原籍,不再聚集在各城的城门之外,靠官府救济过活。”

邱敏汉拱着手,在殿前站着。垂着头,目不斜视,简明扼要的着此次江南赈灾之行。

“由于此次汛涝正逢秋收,新粮未归、旧粮不继,淮禹两州损失惨重。如今洪水是退了去,可如何恢复耕种、如何安置乡民渡过青黄不接的春夏两季,便是当务之急。

微臣在回京之前,同吏部江大人、工部张大人一同拟了个草案,里面详细列了农耕春种、抚济乡户的一系列措施,还请陛下过目。”

着递上手中的折,候在殿前的公公连忙接了往上呈。

高高在上的那位接过折,手指在澄黄的封皮上一抚,也不打开,只抬了眼,从殿下数人的身上一一扫过。

但看众人表情不一,或瑟缩,或戏谑,或故作镇定。崇政帝心中冷冷一笑,方才开了口:“爱卿此行辛苦了。春种之事就由户部拿主意吧,这折朕也不看了。”

连折瞧都没瞧,便应允了这位户部侍郎提出的农耕抚恤之事,皇帝的态度让百官心中一凛,意会到些许耐人寻味的深意——

这位赈灾归来的户部侍郎,怕是过两日便是要连升几级,直接官拜一品了吧!

往日交好的心喜,交恶的忧愁,殿堂之上,又是呈现一派“五彩缤纷”,堪比牡丹园的戏台之上。

“微臣领命。”

顿了顿,这位总是让人意想不到的邱大人又是掏出一本漆红的折,高高举过头顶,毕恭毕敬的到:

“微臣此行三月,治瘟疫、救水患,所见所得颇多。这里还有一本折,奏的也是江南淮禹两州之事,但请陛下过目。”

邱敏汉也不折的内容,就这么往上一递,但叫大殿上接连响起一片抽气声。

待他的话音落了地

友请提示:长时间请注意眼睛的休息。网推荐:

,整个正德殿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一般,只剩角落里的炭笼,发出轻微的炸裂声,在空旷肃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哦?还有一本?”

皇帝甩了甩袖,眼中闪过精光,竟是有些兴致盎然,“呈上来给朕瞧瞧!”

感觉到气氛的凝滞,接了折的公公也是万分谨慎。

仿佛捧着稀世罕见的宝物、又似端着见血封喉的毒药,在身后火辣辣的视线中,一路碎步,颤颤巍巍的走近皇帝的身侧。

直到随侍的强公公伸了手,将折从手上接了过,他才连忙垂首敛目,寻了个远远的地方站着。

皇帝打开折,看了第一行,刚才还饶有兴致的脸瞬间冷了下来。

众人意识到情况不妙,几乎可以预见邱敏汉在折里写了什么惊天动地、骇人听闻的大事——

本以为他在淮禹的时候不查贪腐,是有心放过平王一马。没想到却是悄悄在背后搜集了所有的罪证,回京不过三个时辰,便迅雷不及掩耳的在早朝之上捅了出来!

越往后看,皇帝的脸色越是阴沉。待翻到最后一页,竟是控制不住怒气,“砰”的一声将折摔在了殿前。

殿内一片肃静,无人敢在这个关头出声,甚至连动都不敢挪动一下。

一朝文武,在这寒冷无比的大雪天里,只能任由汗滴从额头,顺着脸、顺着脖,落入衣领,带来冷彻心扉的沁凉。

“退朝吧。”

怒极而笑,撂下一句话,南秦权利之巅的那人站起身来,背着手,在所有人的惶惶不安中径直离了去。

“这……”待皇帝的步辇走远,才堪堪有人出了声。

“老邱,你这刚回来,就捅破了天,还让不让我们活了!”打趣的是中枢府的陆大人,两人同属中立一派,平日走的也近,才敢这么直言不讳。

邱敏汉扯了嘴角幽幽一笑,但叫人看不出心思。

旁人凭直觉认为那道折是有关淮禹两州贪腐一事,可在没瞧见内容前,谁都不敢下定论。只能讪讪的看着邱敏汉故作神秘,心里七上八下的没个定数。

几个明着支持平王的人,脸色阴郁深沉的可怕。冷冷的瞥了邱敏汉一眼,顾不得表面上的恭维谦逊,一拂袖,便匆匆出了议事的大殿。

吕秋维给左相何士均使了个眼色,得了个稍安勿躁、静观其变的指示,便垂了眼,转过头与大理寺卿闲话。

不过几句话的功夫,诺大的正德殿便散了个七七八八,只留邱敏汉与陆同泽扯了远,到户政改革上去了。

两人正着往外走,忽然一道赭色的身影匆匆从殿外而来。竟是皇帝身边随侍的太监总管强公公!

“陛下有旨,请邱大人移步御书房。”

那位去而复归的公公微微一笑,对周遭几位大人行了行礼,又垂了眼,在邱敏汉的身边压低了声音道,“杂家还要去寻二位殿下,殿外有宫人带路,大人莫要耽搁。”

最后那句的又轻又快,陆同泽只看见他的嘴皮动了动,没太听的清,邱敏汉倒是听了个一清二楚,微微一震。

强公公亲自来传皇帝的口谕,本是无可厚非。然而这位人人都想拉拢却谁也收买不了的大红人,竟是独独给了邱敏汉那样一句暗示。

但叫他心中一激灵,揣测起这话背后的深意来。

两位殿下——江南之事牵扯深广,最相关的莫过于平王和羿王。“两位殿下”的是这两位,还是刚刚从西北回来的靖阳王?

莫要耽搁——难道皇帝回武英殿的路上又遇上了什么人,而这个人又会让淮禹两州之事再起波澜?

关键是……这位传中一心一意侍奉崇政帝多年、连明妃都要礼让三分的强公公,到底是入了何人门下,又是存了什么心思来提点自己呢?!

第一百九十二章 登门洛府第二百六十章 白氏回归第二百一十八章 谋士东川第一百一十四章 无将可用第五百七十九章 饮鸩止渴第六百零三章 血药(一)第四十二章 谢家府卫第五百七十九章 饮鸩止渴第一百零二章 狐朋狗友第三百零七章 怦然心动第六百六十八章 止步不前第三百章 澹嫄往事第六百四十八章 付之一炬第一百七十二章 孤苦八年第五百二十一章 遗音盛会第四十章 一边倒的屠杀第三百零九章 梨花三傻剑第二百七十五章 深谋远虑第五百九十九章 前世今生(一)第四百八十七章 祸起(二)第五百三十四章 墨玉石壁第九十九章 夜半山门第一百三十九章 替死之鬼第四百零八章 所爱所求第六百零三章 血药(一)第三百二十八章 伏鬼诛魂,升天之阵第五百四十章 消失的秘密(一)第六百二十九章 三进三出(三)第二百六十一章 掣肘脚步第八章 无情有情?第六百五十八章 陆家之后第二百章 半价售粮第六百七十八章 最后的秘境(七)第四百六十四章 针齿印记第四百二十六章 深爱如长风第十九章 青云之人第四十五章 十年之前第五百一十二章 另辟蹊径第八十七章 病中之人第九十六章 可愿一试第一百一十五章 谁的江山第六百零三章 血药(一)第六百五十二章 阳灵之山(二)第四百一十章 川中浮音楼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地初雪第四百八十八章 祸起(三)第五百二十五章 谎言第九十九章 夜半山门第三百零五章 呼之欲出第二十八章 不敌五招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疆小族第六百二十九章 三进三出(三)第一百零五章 所为何物第八十九章 羿王弃子第三百九十七章 摄政王位第二百一十四章 下定决心第五百八十三章 何药可解第五百三十九章 算计与被算计(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一箭十里第二百九十二章 孤峰遇险第三百三十一章 玉晨返家第三百二十八章 伏鬼诛魂,升天之阵第六百零六章 血药(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野心渐露第六百五十一章 阳灵之山(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剑解气第九十三章 珉之雕雕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自为之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疆小族第四百七十二章 心思各异第四十七章 叠枢之机第六百二十五章 围追堵截(一)第二百四十八章 小七归来第五百四十章 消失的秘密(一)第八十七章 病中之人第二十七章 有些眼熟第四百四十二章 东川归海第一百五十五章 就地休整第一百三十七章 诱饵第五百一十五章 毒物横行(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熟悉的陌生人(二)第六百零五章 血药(三)第四十二章 谢家府卫第三百九十七章 摄政王位第四十七章 叠枢之机第一百八十四章 重伤昏迷第五百四十三章 女族之本(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上九节庆第五百五十五章 千花一现(一)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地初雪第五百二十四章 谁的希望第七十一章 布局淮州第四章 宗主师父第二百八十八章 故人来寻第五百四十章 消失的秘密(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最后的平静(一)第五百六十二章 刚柔并济(二)第六百零二章 循迹而来(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人不可貌相第六百四十一章 受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