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理学兴衰

最终暂时止住明天子头痛趋势的还是马皇后。

道理也简单,还是等见了罗贯中之后,再尝试捋个清楚明白出来。

而且马皇后的想法很是清晰:

“既有桓侯、唐太宗、唐赵国公、宋太祖等。”

“那想来此屏风之效用,绝非仅有今日。”

“尔后若是再见此物显功用,当多召几人集谋。”

这些话语暂时抚平了朱元璋心中不断冒出的各种疑惑,情不自禁低声开了个玩笑:

“要不是妹子,咱这皇帝都不知要怎么当的。”

于是坤宁宫也气氛也再次轻松起来。

汴梁殿中赵匡胤扭了扭有点酸痛的脖子,低声道:

“这洪武帝不愿回桓侯话便罢了,怎么连咱谢语也不说一句……”

【虽然两宋—尤其是南宋问题很多,使得这一段历史的边患问题很多。

但换个角度看,两宋所处的时代经济也确实发达,学术环境也相对比较宽松。

兼之咱们之前说过的,经过南北朝的儒释道并立、隋唐以儒言文佛老利其简便,到了两宋时期,三教在宽松的学术氛围下最终完成合流,最终诞生了理学。

先有周敦颐以儒为核心,兼杂释道之言著《太极图说》上说宇宙本体下谈封建伦理。

后有二程师从周敦颐,同样学贯儒释道三家,著书立说。

无论是周敦颐还是二程,他们都是活跃于仁宗神宗时代,这个时期北宋的余晖还未散去,发达的经济和宽松的言论环境构成了理学最初生存的土壤。

有说法认为,这一时期的理学高举义利二分法衡量天下,在这个标准下上骂朝廷堕落下骂太学逐利,并以追求真理和道德作为治学的最终意义。

因此这一时期的理学虽然还没登上主流舞台,但其带起的知识批评潮流在民间大兴,这也算是二程的洛学兴起的基础之一。

也是因此,北宋的政治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分离起于洛阳。

而众所周知的是,天下一乱,实用主义的思潮就必然兴起,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就是最典型的实用主义。

宋朝南渡之后,一方面赵构在与理学士人接触之后迅速交恶,并发誓“朕今不用文华之士”,在朝堂上形成了打压理学的风潮。

另一方面拜赵构朝廷的智障操作所赐,民间不满之声日益高涨,拥有知识批评属性的理学迅速在士人阶层当中风行,因而拥有了在民间的知识舆论权力,并构建出了相当可观的社会公共活动空间。

而理学的关键蜕变就在于朱熹。

朱熹本人一方面通过经典,构建了虽然简陋但是在当时已经算得上相当完善的理学道统。

其次朱熹依靠这个理学思想道统划定明确出了学术边界和重心方向,由此推进的理学本身的世俗化。

而最终理学的激烈碰撞就是在鹅湖之会。

1175年,已经颇负理学盛名的朱熹在鹅湖寺与心学大拿陆九渊相会,双方激辩数日,虽然并未达成在理学上“会归于一”的目的,但双方矛盾已经大大缓解。

六年后朱熹邀请陆九渊到白鹿书院讲学,双方冰释前嫌,陆九渊留下了自己的讲学稿,朱熹为其题了跋序。也是因此,后来陆九渊所在的学派也站在了朱熹的理学大旗之下共进退,希望能够效前朝变法,荡涤朝堂不良风气,可惜当时的外部环境已经不允许年老垂垂的朱熹按部就班了。

1188年,同样还是鹅湖寺,辛弃疾与陈同甫会于此,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破阵子》,当时本也有邀请朱熹的,但朱熹有事未到,私以为恐怕当时的朱熹就是忙于内整理学派,上联宋孝宗,所以无瑕赴会。

但很快,1194年宋孝宗骤然离世,次年赵汝愚在与韩侂胄的斗争中失势身死,韩侂胄开庆元党禁,被朱熹耗费心力整合起来的理学士人全入了伪学逆党籍,集体扑街。

朱熹逝于庆元党禁中,据说死前还在忙于整理学问残篇,而其死后因为党禁的缘故,南宋朝廷禁止大规模的会葬,但仍有千人不惧被迫害风险为朱熹送葬。

辛弃疾也不避嫌的到场,为朱熹题“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理学真正的黄金年代从神宗起至朱熹终,前后经历了两宋剧变以及两次党禁,而在朱熹最接近成功的时候又戛然而止,也可称得上是壮志未酬。

而另外同属理学道统但又独树一帜的还有一人,名为张载。

古代儒家当中宣扬自己希望救世治世的很多,但真的全力以赴去践行的却寥寥无几。

腐儒大多喊着兴周理复井田,但真的去尝试的寥寥无几,但张载真的就去试了,前后三代人在横渠挖沟种田尝试了七年,最终亲身得出了一个清楚的结论:

“以田授民”“人受一方”是可以让百姓活下去的。

但张载既不是皇帝,也不是造反头子,哪来的“以田授民”的权力?所以只能“敦本善俗”去教育人。

用咱们现代的眼光吹毛求疵的看,张载的行为多少有点傻,但咱们是建立在生产力解放发展的前提下,与张载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张载的悲剧在于他的思想局限于时代,当时的年代对世界的认知过于简单。

但是在行动上,他可称当时的真君子。

当时的宋朝做官做学问皆以搞钱为先,但张载最终穷困而死,病死的时候身无余财仅有一外甥相随,甚至连棺材都买不起。

但即便如此,他也在《正蒙》中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上《边议九条》直趋前线希望能热血报国,但好在范仲淹看出他不是这块材料给劝退了。

当然更振聋发聩的还是他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话可以称得上光耀千古。

另外,需要一说的是,张载身体力行七年所得出来的这个非常浅显的结论,不懂的人大有其在,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农民揭竿而起了。

但同样也有不少人懂,比如李自成,均田不够怎么办呢?杀一些大明贪官,就够分了。

明末的努尔哈赤起兵也是这么说的,给每个壮丁分三十亩粮田、六亩棉田,就能衣食无忧了,但很快也发现地不够分。

至于他的解决办法嘛……在座的各位应该都知道。】

第625章 寇从何处至316.第316章 兄弟挨打你不来?第71章 祠堂何处寻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674章 妙才何时归171.第171章 年年岁币污封禅第601章 损天下肥私己367.第366章 鼠辈何足道哉第84章 士元第412章 遂君平生愿第650章 最好的事第106章 故乡320.第320章 公理之城第93章 燕然未勒212.第212章 一岁除122.第122章 大陈设152.第152章 升级咯339.第339章 义不容辞第670章 合斩虎魇第698章 不如炼丹第474章 长安有二怪第68章 苍梧之谋第457章 八百不同十万同第400章 论败家没输过364.第363章 两州四地皆死战第647章 刀伊入寇192.第192章 世家提刀人第605章 十世明君第608章 主战不绝对第707章 见血对拼268.第268章 插足雍凉第460章 这孩子是懂巧变的225.第225章 太上皇第776章 当唐高祖367.第366章 鼠辈何足道哉第651章 何以当归201.第201章 入海问天220.第220章 御驾亲征第65章 虎符 符牌第769章 参议来迟134.第134章 甘将军算功劳不?第422章 各自的战场232.第232章 二凤和丈育第476章 打西边来了个太阳第608章 主战不绝对第784章 留个体面299.第299章 天策上将不发威?第577章 家与天下第658章 投龙玉璧382.第381章 胜天半子张仲景354.第353章 拔营五丈原290.第290章 来将可留姓名310.第310章 大唐宰相与美妇304.第304章 君子刘阿斗116.第116章 志若鸿鹄第563章 歌未竟第809章 翦胜野闻第524章 天下表率201.第201章 入海问天第454章 请鲁子敬题字292.第292章 河北养宝马388.第387章 经学枷锁308.第308章 徐庶你咋不结婚第407章 乱世呵第477章 载岁祭年第500章 察微方能显物第699章 弥合南北第680章 翼德将军高见275.第275章 制衡之道第481章 甜品战争第702章 争利之世第487章 莫笑农家腊酒浑第540章 破产的老岳家第780章 从铁券到铁榜第619章 经典换经典130.第130章 独眼龙李二凤第442章 众爱卿为何发绿?第678章 乱臣贼子第510章 生辰饮毒酒302.第302章 割大姓以补百姓364.第363章 两州四地皆死战301.第301章 传讯望楼第406章 夜复长安第661章 螳臂当车与唇亡齿寒第79章 武侯祠第694章 孰胜孰负227.第227章 香积寺356.第355章 击砲第742章 不好意思放错了第583章 生死茫茫第649章 神国终结179.第179章 三尺之剑第62章 武圣归途第473章 庆胜小宴第658章 投龙玉璧第97章 协同作战第808章 人情窠臼264.第264章 迟来的战后第492章 灯火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