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历史大舞台

【1283年的年初,忽必烈终于记起来了被关三年的文天祥。

大元皇帝屈尊纡贵亲自召见了文天祥,劝他投降,顺带还把破临安城时投降的宋恭帝也叫了出来。

忽必烈的意思也很明白,你家皇帝都降了还吃的白白胖胖,而且马上要娶一个蒙古媳妇了,你投降了不会有人说什么的。

不过文天祥的回答向来简单:

“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而这一次事也干脆,忽必烈眼见事已至此仍旧不降,那就砍了吧。

头日劝降失败,次日行刑令就颁了下来。

文天祥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刑场上朝南方磕了几个头后说“我事已毕”,随后面不改色慷慨就义。

七百年过去,文丞相之死如今又被人拿出来议论,出身文天祥幕府的王炎午所为更是被大肆批判。

不过众所周知,读史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不能用今朝的剑斩前朝的官。

文天祥死后,其家人给他敛尸,从衣袋里发现一页如今称《衣带赞》的绝笔,最末写的清清楚楚: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从其中,文天祥所追求已经可以看的清清楚楚了,但求无愧所学所居之位,而非各种横起的阴谋论。

儒学五经中《礼记》写的清清楚楚,君王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儒家的义理谱系里,不同身份的人所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位愈高则责愈重,就如礼记中就从未要求过百姓为国而死之类。

相较于生命,文天祥显然更看重自己身为南宋丞相、状元、士林领袖、文人之首所存的气节,所以坦然赴死,就此无憾无愧。

有些选择,以如今来看或许非必要,但站在距七百年的时间沟壑对面,倒是不妨对其选择抱以敬重。

但无论如何,在文天祥死的这一年,宋王朝终于是彻彻底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宋有文天祥,不知咱大明能有谁明能死众而不惜身?”

应天府的臣子谁人不知道皇帝对志唯抗元文天祥十分敬重,故而眼见这少年郎说到文天祥,也都肃然了不少。

此刻眼见明天子慨然而叹,皇太子便安慰道:

“爹爹扫胡元而复华夏,后世汉人对爹爹亦存敬重。”

“那异邦又入华夏,说不得那复缔后世之华夏者,便是仿爹爹而为。”

“如此,我大明自是不缺不惜身之臣!也定不缺死社稷之君!”

对这个推论朱标很有信心,毕竟他是经历过乱世知晓爹爹手腕的。

而如今听得后世谈及大明之弊病,也不难听出来后世人对大明复杂的情感。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这光幕之存在说不定就是为了帮爹爹矫弊病而缔盛明的,这些无不说明了亲爹所开的大明多的是可取之处!

而要说明末相关的臣子,朱标记起来一个人:

“后世提及明末时说到的那个李自成,似乎就对咱大明命祚挂念得很。”

“说不得也是个有存大明气节之辈。”

朱元璋微微点头,对朱标所说他也自是相信的,但只是每每一想自己大明国祚还比不得这两宋,心里头就有点堵得慌:

“所以咱九年时候在北平府学之侧,为文天祥立祠。”

“此举便是要让文天祥看看,咱们汉人终是又收拾了自家山河,这文丞相有灵,尽可无忧。”

“老四!”

朱棣被骤然点名吓了一跳,但一直在竖着耳朵听着的他也自知此时该说些什么:

“等儿到了北平,定替爹爹祭祀一番!”

略微点点头,朱元璋沉默了一下转念道:

“文天祥诞于江南,亡身于北平,虽不能埋骨故乡,但好在如今两地也皆属大明治下。”

“老四到了北平,需记得当以正礼春秋皆祭,年年不可废,好让北地的读书人记得,眼下大明已复归一统不分南北。”

“江南之士应有埋骨北平之心,北平学有所成之士也当能以江南为桑梓地。”

马皇后慢慢绽开笑容,诸王与大臣锦衣卫等也都拱手称是。

不过说到此朱元璋还颇有点意犹未尽之意,盖因从心底来说他更是觉得,若是要衡定乎南北同治,则迁都势在必行。

否则南方既有人口又多桑田水路还近京师,而北方呢?唯有严寒和边塞胡敌,且离京师极远。

不管是从南北之治这个短期目标来说,还是考虑到将来海上会来敌以及最重要的倭国经略之事,迁都之事都需要纳入考虑了。

但此事实在重大,这里也不宜大张旗鼓拿出来讨论。

而且想到此明天子也还有个疑问:

这少年郎所读史册当中,他莫非就没有过迁都之念么?

那最终是未迁还是迁了?若是未迁是为何?

而若是迁了的话,此前的一些对明史的推论似乎就需要重新思考了。

……

现在轮到赵匡胤感觉心里空落落了。

这临安之破,崖山之灭,文天祥之死,所述都远没有那靖康耻来的惨烈。

但,听得那一句“宋王朝彻彻底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也还是难免黯然神伤。

华夏上下几千年,起于三皇五帝,至后辈之时也还在徐徐往后推进。

但有关他赵匡胤的所有事,便皆止于此了。

至此之后,华夏峥嵘,但与宋与他赵匡胤,皆再无干系。

后世提起来宋,犹还会记得他欺孤儿寡母,还会记得宋难复燕云,还会记得种种之遗憾,更会记得这些遗憾最终被宋亡百年之后一个朱姓人所平。

可回想当初,他赵匡胤从陈桥披着新袍返汴梁时,也曾雄志满满。

雪夜与访赵普与其温酒论天下时,也曾立志要终乱世合一统。

曾私下言过要成为唐太宗那样不粉功不饰过,唯以青史见名绩的明君。

这些憾事,这些耻祸,又何必他人来平?

那后世说,国家不幸诗家幸,但盛唐时候的那些诗词气象,难道也都是靠的国家不幸?

而有类似想法的显然并不只有他一人。

“赵官家,那北伐之军何日启程?”

“吾生长于江南,然今欲随军北上,好好一观我华夏之山河!”

“边塞雄词,那唐人写得,我李煜如何写不得?”

第538章 人中之龙,声动华戎第693章 时代局限性175.第175章 征人与火锅第578章 佳婿贤媳第651章 何以当归第23章 马老五第606章 惊起西窗眠不得358.第357章 江东弟子多才俊第4章 大舅哥第477章 载岁祭年370.第369章 幽并争锋第724章 生不逢时379.第378章 推动历史的隐形巨手380.第379章 是岁大疫157.第157章 我有大军名仁德第509章 版本迭代第720章 相似三君第430章 生物学奇迹232.第232章 二凤和丈育第728章 富饶西方365.第364章 一路向北第434章 十日动天下第63章 三国与认知失调第473章 庆胜小宴259.第259章 大唐军制第637章 打光就打光第740章 宽仁仁慈第614章 伴生之患282.第282章 苏定方的遭遇战116.第116章 志若鸿鹄第496章 吃饭自由372.第371章 士别一日,魂断江陵352.第351章 还定三秦第439章 齐齐整整一家人第560章 就是大送第732章 谢谢大哥367.第366章 鼠辈何足道哉第539章 俺大哥爱听323.第323章 查无此人刘仁愿133.第133章 进狱系第765章 欺君之罪第667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287.第287章 大非川155.第155章 一骑当千第710章 越果决则越宜137.第137章 涿州第567章 天策府宝第600章 合算不合算第632章 摇摇摆摆174.第174章 身经百战194.第194章 世代努力与十年苦读321.第321章 唐失朝鲜第439章 齐齐整整一家人385.第384章 逾时代之见113.第113章 海客之路第74章 朽木第17章 娶媳妇二十三事第568章 御批敕牒第678章 乱臣贼子第87章 县内二十三事第764章 杂事诸事263.第263章 凿空西域311.第311章 贞观第一大喷子第684章 丞相,时代变了144.第144章 大汉脊梁289.第289章 假途灭虢裴行俭296.第296章 金开元第56章 三国混学330.第330章 玄学型中医197.第197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382.第381章 胜天半子张仲景第504章 鲜花着锦道312.第312章 朕没生气第480章 小年239.第239章 密信第550章 夺淮183.第183章 豪强进化第16章 俺很看好你第801章 陛下转阶段了371.第370章 陌刀立功第713章 历史大舞台132.第132章 破灭的三兴之火第21章 凉州大马263.第263章 凿空西域第556章 十二金牌断壮志第407章 乱世呵第570章 江宁坚城第583章 生死茫茫245.第245章 功名尘与土193.第193章 科举第573章 南洋国公229.第229章 颜真卿第706章 难熬时光第539章 俺大哥爱听328.第328章 华夏后花园195.第195章 居长安第96章 水军陆战312.第312章 朕没生气393.第392章 气候周转与红丸第614章 伴生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