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在洪武四年初,最终让李善长下定决心的不止刘基的跑路。】

从史书上看,胡惟庸案真正的开端就是在洪武三年末。

这一年的大封赏里,中书省终于正式确定下来了两位丞相,即左丞相李善长和右丞相徐达。

徐达虽是丞相,但当时辗转北平山西两地练兵,同时还要总理北线防务,并且积蓄力量出关伐元,因此这个丞相只能算是挂名。

李善长则相反,虽洪武三年才正式任左丞相,但在大明开国之前封赏的左相国就已经在享左丞相之权了。

而且跟其他功臣不一样,李善长在封赏中拿到的是免死铁券PROMAX,别人的能免一次,他的能免两次,而且还能给儿子挡一次,一块能顶两块半。

有封无可封进无可进的情况在,再加上中书省有小胡这个同乡,李善长就打算后退一步观望情况。

名义上是生病,听起来也合理,但这一年李善长才五十七岁,而历史上他可是高寿七十七,因此这个含糊其辞的生病更像是托辞。

左丞相生病,但政务总得有人处理不是?顺理成章的,当时任中书左丞的浙东人杨宪迅速支棱了起来:

李善长要是真病退了,那我岂不是要去副转正了?

据《明史》记载,说刘基跑路之前跟朱元璋有过推心置腹的谈话,老朱问刘基谁可为相。

这个对话虽然是后人加工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其中借刘基之口对于人物的点评在事后诸葛亮的立场上,还是比较准确的。

比如说的李善长能调和诸将,说汪广洋偏浅,着墨较多的是对杨宪和胡惟庸的评价,说杨宪有相才,无相器,私欲较重,说胡惟庸如同劣马,用于驾车的话必然会翻车坏事儿。

杨宪投奔老朱的时间比胡惟庸还要晚一年,虽然同样错过了元老团窗口期,但跟胡惟庸这种只能跑腿写信的不一样,杨宪碰到玩命机会是真上啊,所以迅速成为了老朱的亲信,就连进中书省的时间都比胡惟庸早一年,而且身为浙东人的意思也很明白:

他不是给李善长送金子的,他是来给李善长掺沙子的。

只不过让朱元璋失望的是,杨宪并不觉得自己是沙子,他把自己当雷子了。

面对挂机的李善长,杨宪烧起了旗帜鲜明的新官上任三把火,首先将手下淮西人踢出去换浙东人,其次通过御史诬告将右副丞相汪广洋给整了个发配海南。

而接下来杨宪要做的事也是可以预测:中书省只能有一个丞相,那就是杨丞相!

不过这种行为招来了李善长和胡惟庸的反击,两个定远人合力将杨宪的所有黑料打包送到了老朱面前,朱元璋的回应也简单,直接砍了了事。

毕竟对老朱来说,他需要的是一个互相掣肘但能做事的中书省,而不是一个党争不休只会攻讦的中书省。

杨宪伏诛之后摆在老朱面前的选项也不多,于是汪广洋被匆匆召回授右丞相,出力的胡惟庸晋升成为左丞,这也算是中书省新的掣肘结构。

但老朱没想到的是,汪广洋即使是面对丞相的权利诱惑也能直接开摆,不是在投赞成票就是在喝大酒,中书省的实际话事人反倒是变成了胡惟庸。

有鉴于此,李善长也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安心病退了。

只不过老朱和李善长都没想到,杨宪跟胡惟庸比起来,那简直纯洁的就跟小白花似的。】

眼下华盖殿当中真正说得上开国勋贵的,也就李善长、李文忠、徐达三位。

徐达已知身死之因,而且久在边镇,一颗心更是只惦记着灭蒙元之事,故而对胡惟庸之事并不怎么关心。

李善长则是感觉后背有点不舒服——出得冷汗使得衣衫贴在背上,已经有点凉飕飕的感觉。

心态最放松的当属李文忠,毕竟胡惟庸之事前后,他要么在巴蜀和北地出征,要么就是在地方练兵,此事自始至终都没有掺和进去,更别提与天子一家的莫逆关系……

所以听得光幕说武臣勋贵沾染胡元气息,李文忠还颇为不服:

“血勇之气又非是胡人独有,何至于如此非议?”

徐达摇摇头并不是很赞同,低声道:

“汉唐之血勇与宋之血勇自有别,与胡元之血勇也自不相同,我等知汉唐宋之事唯有借助书卷,而胡元之状则近在眼前。”

叔父的话让的李文忠也有点沉默。

实际上光幕的三言两语并没有错,作为转战四方的宿将,深知在开大明国之前,军伍中胡气太重就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

汉儿尽作胡儿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毕竟胡元治时对汉姓抽剥甚严苛,百年里五六代人,出一代慕胡风以图屈身得存的也再正常不过。

而最终与舅父一同反元的健儿,既血勇悍不畏死,又违令不遵守制,而开大明国之后,他李文忠与叔父都花了不少时间练兵经略地方,所为的不就是荡涤胡尘?

舅父所说的恢复华夏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亦需上下一心,慢慢图之。

不过叔父徐达能被后世冠英名,他却草草而过,甚至都不如那脑袋里一根筋的蓝玉,这是为何?

这些念头也就在李文忠脑袋里转了一圈的功夫,便听到光幕那边说李善长心胸狭窄云云,这也就罢了,那个绘声绘色的一句“老朱要是的离了咱老李该怎么活啊”,更是让他当场就笑出声。

不出意外的,一声质问紧随而至:

“李文忠,你笑什么!”

李文忠顿时有点委屈,因为他清楚看到叔父徐达嘴角也弯了不少,怎地不去找布衣兄弟问问的?

腹诽归腹诽,但表面上李文忠指着李善长一脸信誓旦旦:

“儿……臣是笑这后世污大司宪名节!“

“方才臣对大司宪言语多有冒犯,却并未被骂得狗血淋头。”

“足可见其言不实,足可见大司宪乃是虚怀若谷之辈!”

对这个回答,朱元璋深深盯了李文忠一眼,随即安慰那边不知如何是好的李善长:

“后世还曾戏言朕乃那学佛的宋帝托生,此等揣度之言且当戏言。”

这让李善长顿时舒了一大口气,李文忠在一旁点着头:

“大司宪你就当这是野史,俺可以作证,你真没收那两百金!”

李善长那本要舒出的一口气顿时憋在胸口半天上不来,最终只能咬牙切齿道:

“那便先谢过曹国公了。”

“谢当不上。”李文忠摆摆手不以为意,随即也是满脸真诚道:

“等有闲暇,能让咱看看那铁券普鞣码咳泗作为答谢,便足矣。”

这边两个勋贵拌嘴,那边朱元璋沉默着盯着光幕,用眼角余光微不可察的瞟了一眼李善长:

七十七?

第677章 最简单的打法311.第311章 贞观第一大喷子第511章 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第797章 司马懿全责319.第319章 苹果天尊205.第205章 不羡,当昌321.第321章 唐失朝鲜第426章 朕跟武侯熟得很第443章 又见玄武门第588章 屏风说书137.第137章 涿州第727章 马可波罗第739章 合上的棺材板164.第164章 消渴症第54章 甘露殿看客第719章 征伐之终第570章 江宁坚城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129.第129章 魔法晋书目录第12章 划水的士燮第99章 隔岸观火第100章 汤姆曹丕137.第137章 涿州278.第278章 仕途起飞未半而中道崩殂第418章 居长安绝不易第633章 端平入洛第599章 没头脑和不高兴第422章 各自的战场第519章 龙韬豹略第95章 伐吴?伐魏?第613章 吾有百言成一愿第800章 吾亦欲除吏第646章 时代尽头第35章 正旦(续)第99章 隔岸观火318.第318章 灭倭第523章 头风是传统305.第305章 我四弟天下无敌第4章 大舅哥第625章 寇从何处至第405章 真有人在风口摔死的啊?129.第129章 魔法晋书目录229.第229章 颜真卿300.第300章 拿什么换回你,我的爱徒第37章 声名绝代无第458章 权限关闭第629章 天下必有知我者351.第350章 街亭大舞台329.第329章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第465章 唯一应对之法第731章 双帝同辉276.第276章 灭国如喝水227.第227章 香积寺第744章 略懂一二251.第251章 再灭一国第40章 荆襄隐事第595章 锱铢必较伶俐人第94章 财货政策第425章 与鲁子敬同观397.第396章 自斩命脉257.第257章 虬髯客李世民第545章 莫大焉第505章 余寿十七246.第246章 誓杀汝356.第355章 击砲第787章 岭北转折第21章 凉州大马第49章 农家少闲月第596章 你也算豪杰第437章 又是玄武门242.第242章 老将犹勇第11章 老曹家血脉有问题啊第783章 创业黄金期376.第375章 唐史殊途193.第193章 科举第483章 撑船打铁磨豆腐第685章 最后悔的事第690章 二凤勿念第630章 南北之争397.第396章 自斩命脉第586章 北定中原第408章 元卓穿珠算盘133.第133章 进狱系279.第279章 苏定方:有演员第439章 齐齐整整一家人379.第378章 推动历史的隐形巨手第559章 天日昭昭第706章 难熬时光第534章 赵大微服出行记359.第358章 突入江东第488章 单选题多选题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价比299.第299章 天策上将不发威?第701章 蒙古的民主230.第230章 《祭侄文稿》第39章 襄樊战略191.第191章 万王之王第582章 中流砥柱第783章 创业黄金期394.第393章 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