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只因为他叫王安石

最近开封有四件事情最是热闹,若是放到现在,开封的热搜前四必然是,

1.河水退去,开封已基本恢复。

2.震惊,粮价居然直线下降。

3.状元驸马疯了,究竟是何缘由?

4.现在转行做去做铁匠还来得及吗?

而且,热搜第四和第三的热度还在持续上升,而第一的热度在快速下降,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没有热度了。

黄河决堤,一场大水淹了半个开封,开封人自然最关心的是这个,只是河水退去,人们正常生活,也不想再过多的讨论,毕竟遗忘是人类的天性。

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历史给人类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教训”。

每次人为地造成灾祸之后,或者天灾,人们可能会记住一阵,可慢慢忘却,之后还是重犯之前的错误。直到再一次犯错,重复之前的错误,不吸取教训。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这也不怪人类,用一个更加通俗易懂的说法来表述一下,就是我们听过了很多的人生哲理,但是呢,仍然活不好这一生,

好像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古今中外吧,你可以看小说,可以看电影,

可以看一个王朝的兴衰,可以看每个人的一生,可以看一个国家的成败,

这个背后的道理几乎都是相同的,太阳底下好像没有什么新鲜的事儿出现,

种种的教训总是反复的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性的弱点从古至今没有改变:

穷人想暴富,富人想长命,男人好色,女人爱美,

自私贪婪,虚荣心强,推卸责任,喜欢八卦,傲慢无知,急功近利,

固执己见,妒忌攀比,信口开河,狂妄自大,目盲顺从,

小肚鸡肠,侥幸心理,优柔寡断,三心二意,自我怀疑……

所以,现在我来告诉你,以史为鉴,对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的。

因为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历史根本没有变化。

技术变了,衣服变了,饮食变了,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

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该杀的人还是要杀。

岳飞会死,袁崇焕会死,再过一千年,他们还是会死。

所有发生的,是因为它有着必然发生的理由。

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

然而我们普通人终究不能超越,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

所有的错误,我们都知道,然而终究改不掉。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所以,人是喜欢八卦的,从古至今如此,不然那些野史,小说怎么盛行,而且古人比我们想象的更八卦,因为古代的娱乐活动没有这么丰富,大家也就谈一谈八卦了。

若是给开封的每一个人一个热度排名,第一的现在自然是陈世美,状元,驸马,疯了,集合起来,热度自然爆表,其次是皇帝赵祯,太后刘娥,开封府尹包拯,范相范仲淹……

一个茶楼中,

“哎,你们听说了吗,公主府招人工钱又提高了,据说已经达到半贯一天了。”

有人眼中充满羡慕,高声说了起来,

古代在南北朝至北宋初期时,一贯钱通常是指1000文钱,也等于一两银子,但从北宋宋仁宗之后至清朝初期,

一贯钱通常是770文。

大宋现在才建国60多年,还没有改,一贯一千文,半贯自然是500文,若是换算成现在的基本相当于350元左右了,

一个天350元,一个月就过万了,不说在古代,在现代都算是高薪了,在古代更是高出天际了。

“客官,那一个月不是十五贯?”店小二嘴巴张得大大的,他一个月才800文,这驸马府招工的人一个月工资比他一年还多,简直恐怖。

“哟,小二,你算术不错,这么快就算出来了。”有人笑着,看向店小二。

“我就靠这个糊口,打打杂,算算帐,真想去驸马府,一个月比我一年的工钱多。”店小二满眼都是渴望。

“那可不,不是我说,小子,你现在去学烧陶,烧瓦,打铁,说不定来得及,特别是打铁的,打铁的,驸马府给的工钱更高,已经贴出来了,一贯钱一个月,可惜我老了,不然都想去试一试。”一个老者感慨着,似乎有疑惑。

在店里,有些人听了心动,眼珠子转了转,

“我现在去学打铁,还来得及吗?”

有人小声的说着,

“哈哈。怕是来不及,驸马这疯万一好了,不败家了,说不定把工人都赶出来了。”

一个穿着白色长衫的人大笑起来,他拿着一把扇子,扇子上是一副竹子,一看就是读书人。

“曹秀才,你这一次能考上解试了吧?”

“啪!”

曹秀才把扇子合上,口气不小,

“那是当然,这一次在下必然中举,然后过省试和殿试,成为下一状元,不过我可不会疯。”

其他人显然是认识他的,这人叫曹德文,开封的秀才,大宋的秀才基本没有多少含金量,不像是明清时代。

因为宋朝的科举制度,总体上沿袭唐代,

并对其在形式、内容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

宋代的科考分为三级:州试、省试和殿试。

宋朝在唐代的两级考试制基础上,增加殿试并列为定制。

值得一提的是殿试是武则天首创,宋太祖赵匡胤定下来的。

宋代秀才是士子和应举者的统称,

州县解试第一名为“解元”,其他的考上者称举人,

省试第一名为“省元”,其他考中者称贡生,

殿试第一名方称“状元”,其他的考上者称进士,当然等级不同,

北宋进士有五甲,第一、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

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荣誉“连中三元”,也是从自宋代起。

这和明清时期不同,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共分为五级:童考,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读书人必须通过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取得童生身份。

有了童生身份就可以参加院试考秀才,院试分别在各省的省会举行,通过的人被称之为秀才。

所以,明清时期,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最后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的变化。

当然,童试一般不怎么算,而且明清的进士只有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

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

所以呀,大宋的秀才,只要是个读书的都可以叫秀才。

“兄台这么有信心吗?”

突然,旁边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少年看了过来,小小年纪就看得出是一个美男子,他穿着穿着一袭绣绿纹的白色长袍,目光炯炯有神,谈吐间似乎有一个特别精神。

“介甫,这一位可是开封考了三次未中的曹秀才,事不过三,这次他一定能中。”

他的旁边,一个16岁左右的男子,嘴角带着淡淡的胡须,右手端着茶,说话中似乎有讥讽,但又好像没有,因为当你想发怒的时候,但他一个眼神就能让你平静。

“原来是曾太常博士,光禄卿之子, 曾子固,子固兄才是大才,这次考试必然中举。”

曹秀才看向端茶的男子,收起了傲慢之态,眼前这一位可是开封名人了,曾巩,字子固。

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

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可以说在年轻一辈的读书人中不同凡响,这一次也是参加州试,因为黄河决堤的缘故,有的州直接到开封参加州考。

“在下曹德文,字富集,家父监察御史曹鸿博,未请教,阁下是?”

曹秀才看向13岁的少年,能和曾巩交朋友的不是一般人,哪怕才13岁左右,比他小得多,不能得罪,这是曹秀才这几年混得开的原因,除了他有一个好爹,还因为他能见风使舵。

“在下王安石,字介甫,家父韶州知州王益。”

王安石行了一个礼,风度翩翩美男子,世间奇才,不过如此,

他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

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

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

“嗯。”曹德文听说了他父亲,点了点头,热情没有那么强了,

韶州知州,官虽然也大,但不是开封的官,不在中央,还没有他爹影响力大。

可是他不知道是,也许这是他一生遇到最牛的人了,这个男人后半生必然深刻影响大宋,哪怕此时他才十几岁,看着如此稚嫩,只因为他叫王安石。

.

第三章 感觉要凉第16章 天堂和地狱第25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第63章 都在吃醋第43章 食铁兽永不为奴第51章 时不我待第16章 天堂和地狱第50章 天波府欲出兵第22章 只因为他叫王安石第36章 天真的公主第56章 差点落马第8章 刘娥的眼泪第32章 人生只若初见第47章 如何获得原谅第一章 腐败的生活呀第19章 赚钱很简单第三章 感觉要凉第56章 差点落马第23章 这就尴尬了第44章 她还是有敌人的第58章 这就私定终身了?第5章 我也不想的第54章 离开开封第15章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说说心里话,想看就看第51章 时不我待第26章 正经人逛什么青楼?第25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第44章 她还是有敌人的第9章 发现端倪第15章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第53章 字典的编写第43章 食铁兽永不为奴第24章 日常PUA第25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第60章 极致的分权第三章 感觉要凉第5章 我也不想的第42章 锲而不舍的包大人第23章 这就尴尬了第9章 发现端倪第29章 八岁入青楼第10章 才若繁星第53章 字典的编写第26章 正经人逛什么青楼?第12章 黄河决堤第18章 战力拉跨的大宋第7章 滴血认亲第48章 说干就干第51章 时不我待第六章 公主求情第17章 胡管家的效忠第32章 人生只若初见第49章 报纸的筹备第27章 州桥明月第40章 无奇不有呀第22章 只因为他叫王安石第25章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第13章 子嗣单薄的赵家第48章 说干就干第21章 总有人傻第39章 巧舌如簧第42章 锲而不舍的包大人第22章 只因为他叫王安石第六章 公主求情第46章 秦香莲的近况第39章 巧舌如簧第38章 难得热闹第44章 她还是有敌人的第23章 这就尴尬了第22章 只因为他叫王安石第50章 天波府欲出兵第15章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第41章 谎言接着谎言第20章 包拯的小报告第34章 今夜无眠第37章 天波府杨家第54章 离开开封第49章 报纸的筹备第四章 秦香莲第28章 晏公第47章 如何获得原谅第23章 这就尴尬了第31章 中秋第一词第39章 巧舌如簧第54章 离开开封第8章 刘娥的眼泪第50章 天波府欲出兵第39章 巧舌如簧第33章 相信就别怀疑第29章 八岁入青楼第45章 吊儿郎当的历史第六章 公主求情第19章 赚钱很简单第16章 天堂和地狱第50章 天波府欲出兵第23章 这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