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朱棣:朕绝不允许,于谦再被冤杀!

“瓦剌部十余万骑,破紫荆关大举而入,包围北京。”

“后来呢?”

朱棣忍不住发声追问。

听到这里,朱棣哪怕知道了明军在未来一定击退了瓦剌部,守住了北京城,他还是想听下去。

不仅是这段尚未发生的‘历史’过于惊心动魄,过于令他牵挂。

更重要地是,朱棣已经通过诸多军事上的细节,隐隐断定,之前自己的推测恐怕是错误的,这些细节佐证了,姜星火所说的未来,有极大概率是真的会发生的。

姜星火看了一眼面前这位扶刀昂然而立的壮年校尉,只见其人身上的杀气,不自觉间都要溢了出来,是真的百战余生磨出来的杀气,无形无质,但又真实存在。

在他含着煞气的眼眸中,在扶着刀满是疤痕的手上,在昂首顾盼间的英雄气里。

姜星火收回了对这位“燕破虏”校尉的探寻目光,对方显然已经沉浸在自己讲述的未来中了,姜星火没有吊人胃口的习惯,他继续讲了下去。

“军中宿将建议收敛兵马坚壁清野,使瓦剌部师老兵疲,自然退却。”

闻言,朱棣几乎要脱口而出一声“不可”,却最终忍住。

而旁边的李景隆,却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显然他觉得这是一个稳妥的决策。

朱棣看着李景隆一时鄙夷,最终却只是微微摇头,正所谓夏虫不可以语冰也。

而姜星火接下来的话,却让朱棣的目光流露出激赏。

“于谦力排众议,率军出九门背城列阵,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必死,皆用命,于坚城之下重挫虏骑。”

力排众议!

又一次力排众议!

朱棣的心中满是感慨,这是真正的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如果不开天眼,在瓦剌虏骑十余万,漫山遍野而来的情况下,全天下有几个人敢做出背城列阵迎战,而不是老老实实坚壁清野守城的决定?

要知道,守城的决定是不会犯错背锅的,而出城迎战,哪怕是背城列阵,都有可能被瓦剌部击溃,继而导致北京失守。

做出这种决定,朱棣很清楚要面临多大的心里压力,做错了,赔上的是上百万人的性命和大明的国运!

但朱棣扪心自问,如果换自己来,那么自己也会做出与于谦一样的决定。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便是如此。

朱棣看向姜星火的目光,充满了复杂的神情。

朱棣既不愿意相信在他死后,大明发生的这个糟糕的未来。

同样,朱棣也在心中隐隐期盼的世上真有于谦这个人。

而英雄相惜,更是让朱棣决定探听于谦到底是哪里人,等结束与姜星火的谈话,就马上派锦衣卫前往探查。

若是世间真的存在于谦此人,并且小小年纪真有一身英雄气,有未来成为救时宰相的潜质,那么朱棣将彻底相信,姜星火所说关于未来的一切!

两人静静地听着姜星火的讲述,听着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听着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听着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如北魏徐纥般口授机宜处理军国重事;听着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到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却招致众人忌恨。

一直听到,朱祁镇夺门登基,下旨杀于谦,天下冤之。

愤怒!

朱棣此时心头的怒火像是将要喷发的火山!

良久的沉默后,心头满是意难平的朱棣愤而挥刀,径直剁下桌角。

“竖子安敢尔!”

是真的意难平!

如此清廉、正直、有能力,几乎可以比肩诸葛武侯的人,就这么被冤杀了!

凭什么?!

而李景隆更是忍不住抬起大袖,擦拭了几下眼角。

“于谦,死后归葬故乡杭州钱塘县西湖畔,与岳武穆并列。”

姜星火愀然吟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提着刀如同凶虎一般要择人而噬发泄怒火的朱棣,此时闻言,忽然怔住。

不只是这首诗,而是姜星火透露出的重要信息——“杭州钱塘县”。

朱棣的心,砰砰地快速跳动着。

按时间算算,三杨按七十多岁致仕,而没几年于谦就在土木堡之变中成为新的兵部尚书,那么之前应该是侍郎级别。

在大明,熬到侍郎一般也得五十多岁了。

那岂不是意味着......

于谦此时可能已经好几岁了?!

在听闻故事结局的愤怒与悲痛过后,朱棣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乃至激动。

怀揣着巨大的激动之情,朱棣忽然意识到,自己可以提前很多年挽救于谦在未来的命运!

英雄相惜,哪怕隔着久远的时空,朱棣也能感受到于谦身上的那股如诸葛武侯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

“朕绝不允许,于谦再被冤杀!”

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心里发誓道。

而此时他才发现,姜星火在看着他。

两人目光相对,一时竟有些碰撞。

朱棣的目光中充满了仿佛是“劫后余生”一般的喜悦,与尚未完全褪去的愤怒。

而姜星火的眼中,则带着平静,与一丝......期盼?

他是在期盼死亡的到来吗?

不,不,绝不是这样。

姜星火明澈的目光与微微蹙起的眉头里,还隐藏着其他的含义。

朱棣忽而恍然,姜星火或是识破了他和李景隆的身份,或是没有识破。

但临死前想通过这番话,来让未来于谦的命运,产生一丝可能的变数。

这是姜星火打算死前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后一点影响。

不为他自己,而是为了在未来,那个不该如此冤死的民族英雄!

“我想说的都说完了,燕校尉请动手吧。”姜星火平静地说道。

李景隆闻言,紧张地看着朱棣。

朱棣却只是颔首答道:“好,闭上眼睛吧,我的刀很快。”

姜星火依言闭上了双眼。

随后,在“锵”地一声,长刀出鞘后,他陷入了无边的黑暗,意识也随之模糊了起来。

画船外,忠义卫甲士抬着姜星火的身体进了马车,运往诏狱。

而岸边胖胖的朱高炽,早已孤身等在那里,看着朱棣和李景隆先后走下船来。

父子相望,朱高炽忽然觉得今天的朱棣有些不太一样,他的身上少了许多杀伐冷冽,而是多了几许微不可查的伤感与喜悦。

“炽儿,父皇知道你有许多话想问。”

朱棣定定地望着大皇子,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父皇会把最近的事情一一给你解释,但在此之前,你要随父皇去见一个人,证明一件事。”

第二十二章 恐怖王朝第六十九章 你只需要‘啊对对对’第二十二章 恐怖王朝第一十六章 姜星火难道是谪仙人?第六十一章 白银货币化第五十九章 先生第七十九章 变钞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十章 君不见第二十七章 臣有办法第二十三章 屠龙术!道衍的震惊第六十二章 永乐牌常规动力印钞机第四十三章 人地矛盾,根源上是人跟人的矛盾第六十七章 白银宝钞!第五十一章 人奴役人,就是错的第六十七章 白银宝钞!第五十一章 人奴役人,就是错的第三十四章 剧透未来,李景隆的评价第五十七章 免苏松嘉湖的赋税?第二十一章 生产力就是种植粮食的能力第三十章 姜星火丢了第一十二章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第四十五章 徭役、粮食、耕牛与种子第七十八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李景隆第七十七章 变钞?我从这跳下去都不会变钞!第二十三章 屠龙术!道衍的震惊第二十一章 生产力就是种植粮食的能力第三十六章 血压极速飙升的朱棣上架感言第五十六章 来人间一趟的谪仙人第五十四章 我已开悟,立地成佛!第四十六章 凭什么要苦一苦姓?!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国俺也修黄河!第五十三章 公平与平等第七十六章 货币游戏:模拟元朝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条救命线第五十四章 我已开悟,立地成佛!第七十二章 拜姜星火为国师?第二章 大明国运短一截第七十八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李景隆第二十五章 震撼无比的朱棣第八十一章 模拟结束,失态的夏元吉第六十章 《华夏货币史》第四十一章 新狱友登场第七十章 二皇子怎么看?第五十二章 没有吸血虫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第五章 黑衣宰相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条救命线第七十九章 变钞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一十九章 众筹下西洋了属于是第六十五章 不顾身第四十章 于谦分鱼,称量天下第六十二章 永乐牌常规动力印钞机第六十七章 白银宝钞!第四十九章 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第一十八章 一百万石!第三十七章 无耻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二十六章 朱高炽的任务第七十六章 货币游戏:模拟元朝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条救命线第二章 大明国运短一截第二十二章 恐怖王朝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国俺也修黄河!第六十八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三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条救命线第七十六章 货币游戏:模拟元朝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三十四章 剧透未来,李景隆的评价第七十六章 货币游戏:模拟元朝第三十二章 熊心和豹子胆上架感言第一十六章 姜星火难道是谪仙人?第六十章 《华夏货币史》第六十六章 白银跟纸有何区别?第四十七章 摊役入亩第三十三章 朱棣与姜星火的初见第四十七章 摊役入亩第一十五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为储君吗?第六十三章 富可敌四百国!第七十八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李景隆第六十章 《华夏货币史》第四十八章 总想给后人留一把伞罢了第三十二章 熊心和豹子胆第七十二章 拜姜星火为国师?第六十九章 你只需要‘啊对对对’第一十二章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第七十七章 变钞?我从这跳下去都不会变钞!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谁第一十二章 大明不可能永远重复开国和靖难第八章 原来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七十一章 谁赞同,谁反对?第一十六章 姜星火难道是谪仙人?第一十六章 姜星火难道是谪仙人?第六十八章 姜星火的八世穿越之旅第五章 黑衣宰相第四十二章 朱高炽的质疑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谁第七十一章 谁赞同,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