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凭什么要苦一苦姓?!

姜星火略微沉吟,旋即在树下缓缓说道。

“徭役、粮食、耕牛与种子这三点,我们先讲针对第一点的土地与税收制度方面的解决对策。”

听到这句话,不仅是身旁的李景隆和朱高煦竖起了耳朵,就连密室内的朱棣和朱高炽,也精神振作,认真地听了起来。

这些大明帝国的高层,自然知晓民心与徭役之间的厉害关系,在场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大明帝国因为徭役过重而导致动乱!

当年秦始皇修建长城以防外族入侵,最大的依仗其实便是大秦通过统一战争获得的廉价人力,可以通过严刑峻法和强悍的秦军来压制六国役夫,无节制的挥霍民力。

但大秦统一六国后还没有完全实现‘彻底修完所有长城’这个目标,便在戍卒叫函谷举中,变成了一片焦土。

国家制度反倒被大汉所继承,而作为开创者的大秦最终落得亡国的结局。

而在大汉之后,华夏历史上再次统一的强大的帝国——隋王朝,同样也是因为滥用民力,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把渴望安定的民心彻底煮沸,葬送了自己。

如今大明虽然国力蒸蒸日上,但若想要做到像大秦那般无敌、大隋那般国富,却还差得太远......

所以众人都很期待,姜星火能给出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徭役问题?

“对于一个自耕农来讲,没有报酬自带伙食去服徭役耽误农事固然是一方面,但服徭役期间受人奴役被人敲诈勒索,甚至会因官吏认定服徭役不合格而赔钱赔到倾家荡产......乃至因无法顾家而导致家中妻女被人欺辱,这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众人闻言有些默然,这虽然听起来不好听,但确实是底层自耕农面临的事实。

徭役,十倍苦于赋税!

可是姜星火直白地戳穿这个事实后,却并没有开口讲出他的解决对策,反而问道。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有徭役这种东西?”

树下的朱高煦闻言,顿时有些茫然。

为什么要有徭役?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徭役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之久,久到祖祖辈辈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就如同太阳东升西落不会被人问为什么一样......给官府服徭役,难道不是理所当然吗?哪里又有什么为什么呢?

“自然是官府人手不足,需要各种役夫来完成所需要完成的事情。”旁边的李景隆理直气壮地答道。

姜星火蹙紧了眉,继续问道。

“那为什么官府人手不足呢,是因为没有人可以雇佣吗?”

听着这话,李景隆有些张口结舌。

当然不是无人可雇!

相反,是因为官府不想也出不起雇人的钱。

可这个话,总不好直接说出口的,反正李景隆是说不出口。

但朱高煦就没有这么多顾忌,他径直说道。

“就是朝廷不想花钱呗。”

今天的姜星火点了点头,但似乎并不想直接给出他们答案,而是刨根问底地问道。

“到底是朝廷不想花钱,还是地方官府不想花钱?”

李景隆游移不定之时,依然是朱高煦干脆答道。

“定然是地方官府不想花钱。”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给‘徭役’下一个定义?”

姜星火看着依旧低头不语的李景隆,缓缓说道。

“徭役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共服务的工程需要群体劳作,

而从成本考虑,地方政府最合理的选择就是无偿征召自耕农。”

“所以徭役的本质,其实一笔经济账。”

姜星火做了总结后,不再给他们插话的机会,而是极为笃定地继续讲着。

他站起身来,语气犹如金石,掷地有声!

“暴秦征徭役,陈胜吴广愤声言: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何不举大事,诛暴秦?!”

“暴隋征徭役,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宁为山中匪,不为辽东郎!”

“徭役之苦,十倍于赋税!!”

“你们不信,不妨去天下乡镇市渡挨个问问,哪家哪户的当家男丁,但凡有不去的可能,反而自己愿意抛下妻儿去服徭役的?”

李景隆长久沉默,此时突然抬头疾声问道。

“如此,何解?”

李景隆面对姜星火戳破基层治理那一层窗户纸的问题不愿意回答,是因为他知道朱棣就在一墙之隔听着,他不想伤朱棣的脸面。

而眼下,李景隆不知是否想起了靖难之役时南军拉壮丁作辅兵民夫时,山东淮北十室九空的惨状,竟是丝毫不顾自己刚刚顾虑的那些小心思了。

李景隆言语之中,颇有几分愤恨的味道,至于是否是恨朱棣,就不得而知了。

以至于,李景隆竟是振衫奋起,本来三人树下围坐的姿态,此时两人已经起身而对。

“朝廷没有这个钱,地方官府不愿意花这个钱,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

“不苦一苦百姓,还能怎么办?!”

听到这句话,就仿佛是被摁下了某个开关一样。

姜星火霍然一把抓住了李景隆的衣领,两人几乎是四目相对,近在咫尺。

此时,姜星火的脑海里划过他上次穿越时见到的一幕幕人间惨状。

那是一个“盛世”。

姜星火有幸成为了盛世子民。

他成了一个五口之家的顶梁柱,他破旧的衣衫上打满了垒得密密麻麻的烂补丁,即便这样,他家里最小的女娃八九岁了,依旧只能跟两个姊妹轮着穿一条裤子。

他和干瘪瘦小的婆娘在深山中开了一小块梯田,靠着种土豆挖野菜土里刨食,每日一家人只能吃一顿饭。

甚至姜星火连利用自己的知识外出求职的可能都没有,因为食物根本储蓄不够在保证家人维生的同时,他走出数百里山路到县城。

而即便是这种日子,也没能持久。

当年大旱, 姜星火又被官差拉了壮丁,给返程的西洋使团当纤夫。

一群麻木的纤夫,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拉着奢华宽敞的大船。

朝廷送给西洋使团的礼品过多,很多猪和家禽在路上碰撞而死,于是西洋人就将这些已经发臭的动物从船上扔了下去。

而饿的眼珠子都绿了的姜星火,就跟纤夫们疯了一样跳下水,马上把这些死动物捞起来,吃掉。

根本顾不上是否有细菌和疾病。

因为如果不吃,以每日微薄的粮食供给和高强度体力劳动,压根熬不过两三天就要毙命。

到了城池附近,姜星火甚至看到了很多如同放江灯一样用木盆盛着的弃婴,顺江而下,浩浩汤汤。

姜星火不是没想过改变命运,他作为大学讲师不仅懂英语,也懂一些日常的西班牙语,所以他拼命地想接近船上的西洋人。

然而,监工的官差上去就是一顿沾了江水的皮鞭,打的姜星火差点死去,普通人在徭役服徭役的过程里毫无尊严可言。

而官差们的一点残羹剩饭,同样都能引起纤夫们的哄抢。

纤夫们必须跪地磕头,甚至给官差舔腚,才能获得吃剩饭的权力。

最终,当姜星火得到了西洋人赏识,拿着钱财回到那个破旧的茅草屋时。

姜星火看到了一个四肢干瘪但肚子鼓胀的疯婆娘,还有三具被她护在身下腐烂发臭的女尸。

画面消散,回到眼前。

姜星火看着李景隆,眼眸里几乎要喷出火来。

“凭什么要苦一苦百姓?!”

第四十九章 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第二章 大明国运短一截第七十八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李景隆第一十七章 天人清且安第七十九章 变钞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八十一章 模拟结束,失态的夏元吉第三十六章 血压极速飙升的朱棣第一十三章 国运论的疑问第四十章 于谦分鱼,称量天下第五十五章 全都对上了第一十三章 国运论的疑问第四十六章 凭什么要苦一苦姓?!第三十四章 剧透未来,李景隆的评价第一十八章 一百万石!第七十章 二皇子怎么看?第六十三章 富可敌四百国!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谁第二十九章 一个漂洋过海的旅人第四十五章 徭役、粮食、耕牛与种子第一十四章 解缙献图第七十章 二皇子怎么看?第六十三章 富可敌四百国!第二十五章 震撼无比的朱棣第五十四章 我已开悟,立地成佛!第七十三章 我不在乎王座上的是谁第五十七章 免苏松嘉湖的赋税?第三十九章 朱棣:朕绝不允许,于谦再被冤杀!第十章 君不见第四十五章 徭役、粮食、耕牛与种子第六十六章 白银跟纸有何区别?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六章 纠结的朱棣第三十六章 血压极速飙升的朱棣第七十八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李景隆第四十一章 新狱友登场第二十四章 什么是王朝寿命第一十八章 一百万石!第七十二章 拜姜星火为国师?第七十章 二皇子怎么看?第一十八章 一百万石!第七十九章 变钞就能接着玩?真香啊!第七十四章 夏原吉的不屑第二十七章 臣有办法第二十章 何谓王朝?第一十七章 天人清且安第六十五章 不顾身第七十五章 货币凝结着血汗第八十章 朱高煦:亡国俺也修黄河!第二十章 何谓王朝?第八章 原来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二十四章 什么是王朝寿命第二十五章 震撼无比的朱棣第二十七章 臣有办法第六十一章 白银货币化第一十九章 众筹下西洋了属于是第七十五章 货币凝结着血汗第二章 大明国运短一截第五十二章 没有吸血虫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第六十一章 白银货币化第六十三章 富可敌四百国!第一十九章 众筹下西洋了属于是第四十二章 朱高炽的质疑第四十七章 摊役入亩第二十一章 生产力就是种植粮食的能力第三十四章 剧透未来,李景隆的评价第八章 原来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六章 纠结的朱棣第四十九章 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第三十五章 “明堡宗”是谁?!第七十七章 变钞?我从这跳下去都不会变钞!第二十三章 屠龙术!道衍的震惊第七章 肯定不会被降维打击了第六十三章 富可敌四百国!第六十章 《华夏货币史》第十章 君不见第一十一章 郑和开航母第六十五章 不顾身第二章 大明国运短一截第七十章 二皇子怎么看?第六十二章 永乐牌常规动力印钞机第一十一章 郑和开航母第五十一章 人奴役人,就是错的第七十二章 拜姜星火为国师?第一十四章 解缙献图第八章 原来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五十三章 公平与平等第二章 大明国运短一截第七十五章 货币凝结着血汗第五十六章 来人间一趟的谪仙人第四十九章 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第五十一章 人奴役人,就是错的第一十六章 姜星火难道是谪仙人?第七十二章 拜姜星火为国师?第四十四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第一十六章 姜星火难道是谪仙人?第七十一章 谁赞同,谁反对?第七十八章 开始怀疑人生的李景隆第五十五章 全都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