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排长

张炜重生了,俗套的方式,俗套的遭遇车祸。可惜,不是强汉盛唐,也不是异界风流,而是金陵风月,秦淮河畔,穿越到的年份,则是1937。

现在的他,是教导总队步兵第二旅第三团二营四连第一排的排长。

前世的张炜也是一名死军宅,对于抗日战争也有一定的研究,被自己穿越的这个本家“张炜”,倒是给现在的张炜留下了相当丰厚的条件,22岁,迎风尿三尺的年纪,中央军校十期毕业,因成绩优秀被直接留用于教导总队任职,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嫡系了。这厮的情商也很高,部队里甭管是黄埔出身的学弟学长还是行伍出身的军官,他都能打成一片,加上军事底子好,一排的训练成绩也是名列前茅,因此很快就得到了顶头上司连长“吴忠”的重用。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有10天了,张炜才知道,行军打仗可不是像他前世在网上耍嘴炮那样简单。

就拿队列来说,教导总队的训练要求是步速每分钟八十步!这比日本人的七十五步还要多,看来这精锐部队确实不是好进的,此前还出现过新兵因为受不了而自杀的事件。训练之严苛可见一斑(不过别的部队就没这么严了)。

此外,实弹射击、沙盘演习、防空防毒、野外作训也是必不可少。

张炜看着远处结束训练,正在休息的一排士兵们,看着那些质朴坚毅的面孔和精良整洁得的武器,张炜心中充满了豪情:前世只能打打嘴炮,现在可终于能真枪实弹的打了,这就是我的队伍我的兵,只要有我在,小日本别想好过!

可惜,美中不足的是,此前在上海与日军交战,一排有一定的伤亡,阵亡的官兵缺额已经补齐,可是这装备补充差点事,(总队在大规模扩编,就算再富也吃不消一口气扩编六个团的武器)三班的机枪现在还没送来呢。

张炜将速射型毛瑟1932的10发桥夹抽出,咔拉-枪机被尾部凹槽的击锤挂住,张炜再次后拉枪机再松开,枪机便再次复位。“原厂货啊”,张炜对着毛瑟手枪露出了一副痴汉笑容。

“排长,总队的犒劳物资送来了”,副排长何坤扯着嗓子喊道。这货是个典型的兵油子,行伍出身好在为人随和仗义,上一个张炜一年前从军校毕业,下连实习的时候他颇为照顾。当上排长之后也就自然把何坤从排附(排长的附员)提拔了副排长。何坤这厮也确实有点本事,在军械保养使用上确实有一手。

“走,看看送下什么了”,张炜带着何坤走向拉物资的大车。“排长,送了两箱烟,半头黑猪”。张炜点了点头:“何坤,你收了吧,带人搬走”。

教导总队的待遇那是相当的好,从上海撤下来,不但伤亡的缺额立刻补齐,补给那也是相当的好。何坤这厮又鬼鬼得凑过来:“排长,听说总队部那边的强盗烟、美丽烟满地都是,定远的黑毛大肥猪买了上百头,淮阴过来的新兵也是成车成车的拉啊”。张炜敲了他一下:“是你的已经拿了,别的就别多想”。

“嘿嘿,排长英明,排长英明”,何坤笑了笑,心里那点小九九也就算了。

张炜叹了口气:“武器弹药送来了吗?三班的捷克轻机枪在上海可被炸坏了,何坤你去看过了吗”?何坤大头一摇:“排长,这次咱总队扩编了六个团,成了三旅九团,炮营骑兵营也要扩编成团,武器也是缺啊,刚才我还看见军士营的吴营长到处要武器呢”。

张炜掏出了挎包里的蔡司望远镜,现在已经11月份了,再不送来不是等死吗,日本人跟在上海下来的部队后面,眼瞅着就要打到南京了,一个班没机枪岂不是找死。张炜仿佛把所有怨气都化为了力量,望远镜的镜头被擦的锃亮。

何坤也不能说什么,只能跟着叹气:“好了,你多去连里跑跑催催,手榴弹步枪弹也多要点。下去吧,对了,把几个班长叫来,眼瞅着要开打了,不能再躺尸了”。

用不了多久,日本人就要兵临城下,能不能救下,救下多少百姓,张炜不知道。至少,要让日本人多死几个人,要让这排弟兄多活几个人。

既来之,则安之,既来之,便战之。

何坤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三个班长三个副班长很快聚了过来。张炜放下望远镜,递了一条强盗烟过去:“今天呢,把大家叫过来是说说上海作战的得失。”

“自打回来之后,都快闲出个鸟了,你们几个班长先说说”。一班长郝忠是35年招的安徽学兵,脑子活泛,而且是小学毕业生,排长:“这小鬼子打仗鬼乎乎的,特别是机枪,爱短着打,咱们吃了不少亏”。其他人也跟着应和,都是吃亏不少,一班原来的班副就是在苏州河阻击的时候被鬼子的轻机枪点射打死的。

张炜轻咳一声,说的都对:“咱们的兵,机枪不比鬼子差但爱乱打,很多人连点射都不知道,还有,那就是步枪兵的射击纪律和拼刺组织,所有的人都必须听班排长下令再开火。

当然,射击咱教导总队问题不大,拼刺倒是个问题,德国人不重视拼刺,搞得咱这方面也就疏忽了,但必须要练,每个班,要分成几个战斗组,拼刺时一起对付一个两个鬼子。

同样,突击,撤退也要以小组配合行动,咱这孝陵卫营房早晚也得成战场,明天训练的时候,都照着做,还有,把以前训练的时候挖的散兵坑全都挖开、挖实。明白没有”。

“另外,各班从上海回来后补充的新兵一定要带好,别出差错。散了吧”。

是,排座。

南京大战的准备,排里的事情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但排外的事情,更加棘手。

按照历史上的事实,总队担任的是中央地区紫金山和城东的守备任务,但在最后关头,总退却令下达后,总队长桂永清临阵脱逃,参谋长邱清泉这条汉子倒是坚持留下指挥,可惜无力回天。最后渡江到达集结地(安徽滁县)的官兵,只有四千多人。

剩下的七千多人,绝大部分都在紫金山和城垣的混战中阵亡。日军也确实给教导总队相当高的评价。自己是该和历史上一样过江,还是正面突围呢。

罢了,听命令吧,但总要崩掉鬼子两颗牙。

排里事毕,现在只有监督部队好好训练了,孝陵卫里,各排各连各营各团,上万的总队官兵拼命训练,杀声震天,上海的损失并不大,他们不知道将要面对什么,但是作为军人,当兵吃粮,这是本分,抗敌作战,更是义务。无论是新兵和老兵,还是军官和士兵,此时能做的,唯有拼命训练。

第一百一十四章厮杀 4第一百五十七章 罗王车站争夺战 5第九十二章 高层命令第一百一十章 回归第八百一十七章 张炜的礼物第五百二十五章 围攻 1第七百章 犒劳 采买第二百三十章 柴楼 1第二百零九章 连续进攻第三百三十二章 工兵排的讨论 2第二百九十四章 攻庄计划与准备第三百七十章 移防第三百五十七章 国家脊梁第七百八十九章 怒斥第六百一十四章 捷报第七十九章 打枣庄 3第九章夜袭 2第六百六十六章 就是它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拼杀第四百七十六章 炸第六百三十章 代管?第六十七章 峄县攻防战 1第七百章 犒劳 采买第八百三十章 捷报第一百五十三章 罗王车站争夺战 1第六百三十六章 宴席 1第五百七十一章 要大炮 当主力第六百七十八章 带训前的教育第五百三十三章 战后第一百三十八章 搞钱 3第八百一十章 同古现状第二百二十五章 拼杀第七百四十五章 战况 战果第六百一十三章 胜利第二百九十六章 步兵攻庄第五百一十一章 伏击阵地第七百七十四章 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第七百七十一章 扫荡残敌第六百六十三章 亟待补充的武器仓库第六百七十二章 求财第四百九十九章 死顶 4第一百八十一章 战防炮反击 2第一百章 大反攻 二第八百三十六章 主力的碰撞 2第二百一十八章 日军炮击第五百五十四章 借调第三百九十七章 尴尬的日军九十一章 变化第三百五十八章 第一次的“温柔对待”第八十八章 移防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战阻敌 2第八百二十九章 全歼第六百一十三章 胜利第七百一十七章 年关将至 2第三百九十七章 尴尬的日军第二百五十四章 破敌第八百零四章 英国武器第六百零二章 两个阵地,两种气氛第五百八十章 高地突击 5第七百九十九章 入缅倒计时第二百七十五章 转进 转进第七百五十四章 击退第四百四十三章 二线拉锯 6第四百六十三章 三木部队的战斗第三百九十九章 遇敌第五百零一章 死顶 6第一百四十一章 战局和新军官第六百一十六章 休整与改换建制第三百零四章 车站风波第七百七十二章 收官第六百七十章 补充装备来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三义集第七百五十四章 击退第六百四十七章 杀机第二百四十八章 攻坚 3第八百三十六章 主力的碰撞 2第六百六十一章 中校团长第十一章死战 2第六百三十八章 着手点第七百七十八章 加入考察团第五百四十五章 南天村第三百三十四章 制造第一百五十三章 罗王车站争夺战 1第七百四十一章 匪事第六百三十三章 迎接第一百六十四章 血战阻敌 2第七百八十五章 飞往腊戊第四百二十六章 二线第三百零三章 漫漫归途第四百一十七章 急电第六百六十六章 就是它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何来增援第七百六十五章 摸向村北第六百九十三章 团体第一百零五章 击溃第21联队 1第二十九章最漫长的一天 5第七百九十六章 先锋团 新装备第四百六十一章 舌尖上的战场第六百六十一章 中校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