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直升机

接下来的战况果然如小诸葛白崇禧所说的那般。自从1940年枣宜会战后,第六战区和第五战区的已经有很长的没有跟日军进行交锋。即使是偶尔的小规模交火也是处于守势而日军处于攻势,现在两个战区的司令长官接到军委会的命令都感到很棘手。

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孙连仲感到更是棘手,因为正司令长官陈诚已经赶赴新疆组织新编第二集团军的训练,现在他负责全权代理这个职位。相比第五战区,他的任务更加重要,因为第六战区守卫着重庆的门户,所以他的很多力量都集中在江防军上。

如何既能完成军委会的命令,又能不出现重大的损失,而导致失去战略要地呢?孙连仲决定派一个师试探性地进攻宜昌。他最终选择了128师来执行这个命令。

128师是第六战区中一直特立独行的部队,一直在长江和汉水之间三角地带的河阳、潜江、监利、新堤一带进行游击战,兵力约1万余人。第128师和中央军关系并不融洽,和新4军也有摩擦,师长王劲哉将军原系杨虎城部,因其部分骨干系红军长征后留下的部队,该师的编制、训练、作战方法、对民众的工作等,有着浓厚的共产军色彩。其兵器、弹药等,一如共产军自足自给方针,但该师之装备与质量和正规军比较,相差甚远。

之所以调配这支部队,孙连仲是觉得即使有失,那么也只是失去了游击区域而已,况且这支不听调遣的部队,正好将其吞并掉。

于是在补充了部分装备后,第128师从南面进攻宜昌。从野外的游击战到攻城作战,第128师显然是没有经验的,其火炮比宜昌城中的日军还要少上许多,根本无法提供火力资源。第一航空军同样派出了部分攻击机和轰炸机来协助进攻,但是宜昌城中密布了许多防空炮火火力点,使得空军的轰炸效果差了许多。而宜昌城中还有许多中国人,显然不宜动用凝固汽油弹、毒气弹等特种武器。事实上前几天的轰炸中,就有不少炸弹落入了民房,而日军的一些防空火力点,就设置在民房中间。

于是第128师的进攻很快被击溃,损失了几千人而毫无所获。日军甚至派出了一支步兵大队,尾随进攻,最后在强一天袭者的扫射下才慌忙缩回坚固的宜昌城。

第五战区遭到的情况类似,武汉由于其战略位置更加重要,所以有两个师团的日军在武昌和汉口驻防,第五战区的进攻也毫无所获。蒋委员长终于明白,现在还不是跟日军作战的时候,于是赶紧收回了之前的命令。

随着第三此南昌会战的结束,以及委员长收回了继续进攻日军第11军的命令,中国的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平静。利用这段空闲的,何俊才决定去一趟第一飞机制造厂设在贵阳的分厂,因为一个月前朱家仁就告诉他,研究2年多的直升机已经具备了实用价值。

早在半年前,何俊才视察在贵阳的第二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的时候就去过朱家仁的贵阳分厂,那个时候朱家仁心爱的蜂鸟还相当的简陋。不过这一次,何俊才感到非常的满意。

虽然重庆骄阳似火,不过其南面400多公里的贵阳却相当的凉爽,这可能是当初一些军工企业安置在这里的原因。唯一的困难是贵阳的平地很少,所以像飞机制造厂这种需要大面积的工厂就无法安置在这个区域了。直升机当然是例外。

能在炎炎的夏日中享受贵阳的凉爽天气并不是何俊才感到满意的唯一原因,他更加感叹于朱家仁的团队的创造性。在研制直升机的过程中,因为这种装备的需求并不是非常的急迫,所以何俊才一改当初其他装备和武器制造时的大包大揽,没有给朱家仁现成的图纸和技术资料,而是让他探索。何俊才希望借此培养中工的研发力量,老是依赖这穿越时空的知识可能会扼杀创新思想的培养。

结果朱家仁真的在两年的中拿出了直升机的原型,并且完成了一系列的测试,成功证明了蜂鸟已经具备实用价值。而现在相距德国的福克-乌尔夫公司在1936年推出的第一款真正具有实用性但却无比简陋的直升机Fw61也就几年的。当然这得益于空军旗下的诸多工厂中的熟练工人、经济管理局培养的军事工业发展模式,也得益于在贵阳的第二发动机制造厂专门为其提供的在R2800上改进的昆仑气冷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功率经过不断改进,已经超过了2000马力。

何俊才对这次看到的“蜂鸟”非常满意,从蜂鸟甲到蜂鸟乙,再到现在的蜂鸟丙,一架架原型机比当初的雏形更加接近何俊才对直升机的映像。

蜂鸟丙不但在钢管焊接的机体上装上了歼五熊猫式战斗机使用的特种航空金属,而且朱家仁颇为有心地为它涂装了最好看的涂装。两个青天白日的空军徽章被涂在了机身后部的位置,将绿色的机体点缀了出来。

蜂鸟丙去掉了前两个型号的复杂的双层旋翼共轴设计,而是改用了四叶的跷跷板式旋翼。这种旋翼由木材精心制成。普通的自动倾斜器可进行总距和周期变距操纵。尾梁后部有两个桨叶的全金属尾桨。尾桨由机头的发动机通过传动轴提供动力,纠正旋翼旋转带来的偏力,这个尾桨到是在何俊才的提示下朱家仁才设计出来的,之前他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苦恼了好久。

蜂鸟丙由两名飞行员操作,还可以额外带上三人或者500公斤的货物,算是一款轻型的直升机。它的旋翼直径虽有13.5米之长,但是在强大的昆仑之心的带动下可以使得自身以最快2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行。

为了突出中国空军一向注意火力的特点,在其下方还安置了两挺机枪,由副驾驶进行遥控。当然如果遇上有武装的敌人,及时是高射机枪,也能使得只有薄薄装甲的蜂鸟严重受损。基于这个原因,蜂鸟被何俊才视作侦查用轻型直升机。他代表空军经济管理局全面考察了蜂鸟直升机的情况后立即批准了正式生产的命令,此直升机正式定型为直一“蜂鸟”侦查直升机。首期订购为100架。

得知研制两年的成果得到了空军经济管理局的认可后,在场的男女老少们高兴得跳了起来。何俊才乘机宣布了另外两个命令。一就是贵阳分厂彻底从第一飞机制造厂中分出来,厂长仍然由朱家仁兼任,另外选一名副厂长负责生产工作,朱家仁主要负责何俊才交付的另外两款直升机的研发。

有了直一“蜂鸟”的设计经验,这一次朱家仁的任务要轻松许多。何俊才交给他的是一款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和一款双旋翼的重型直升机设计要求和部分资料。前者来自于后世苏联的米-4,后者来自于后世美国的CH-47支奴干。

朱家仁特别喜欢那款双旋翼重型直升机,从草图上看很像他当初在纸上所画的“飞行香蕉”。虽然朱家仁不这神奇的老板是从那里找到这样的资料的,但是他对设计制造这样一款直升机非常有信心。

何俊才不但在对第一直升机制造厂下达的两项新的设计任务中明确了飞行参数的要求,还明确了标准化和安全性的两项要求。他要求第一直升机制造厂的新设计中必须有80的部件采用标准件,这样就可以将生产的任务分散到跟空军经济管理局密切关联的那些民营企业中去,减轻第一直升机制造厂的生产压力。

安全性则更是需要考虑的,虽然直升机飞得没有固定翼飞机高,也没有它快,但是直升机几乎没有滑翔的能力,一定旋翼出现故障或被击毁,那么直升机就会旋转着摔向地面,飞行员跳伞几率也小。对此何俊才特意要求航空研究院帮助制定直升机的防毁标准。对于侦查型、运输型以及后续的攻击型直升机制定几款不同的标准,确保最大程度保护飞行员的安全。这是中国空军直1940年下半年以来制胜的法宝,这些越来越有经验的飞行员们成为了中国空军中的骨干人物,撑起了一片蓝天。

何俊才登上的专属座机后,还透过舷窗望了望暮色中的蜂鸟。中国时候有了竹蜻蜓这种玩具很难说清,但是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玩过它。虽然直升机比其复杂千万倍,但是物理原理是一样的。当飞行的梦想被证明可靠后,就有许多中国人想着将竹蜻蜓变成中国人的飞机。这种飞机的优势是明显的,无需跑道直接起降,低空悬停。其实要从飞离地面的角度,直升机比螺旋桨在前部的固定翼飞机的飞行原理更加直观。

现在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毕业,并在美国数个航空公司考察、工作过的朱家仁的带领下,中国人终于克服了艰难,自行设计出了它。作为后世来的人,何俊才为中事工业中负有的创新和攻坚克难的精神感到钦佩,他没有任何理由不支持这些人的行动。

()

第351章 一号作战第348章 计定第46章 新大陆第328章 攻占运城机场第154章 空中混战第303章 突袭包头第29章 收获第287章 第一战区第404章 德意志攻略第219章 撞上了铁板的第55师团第10章 日寇来袭第306章 华盛顿会谈第12章 战后总结第182章 中国的希姆莱第95章 烈火焚城第139章 未沉没的俾斯麦号第177章 人才第406章 新年新气象第164章 奇袭松山机场第81章 斜乐曲的揭幕战第59章 震怒第243章 罪恶的黑太阳第111章 上高战役(四)第167章 《壮志凌云》首映第254章 飞燕第418章 地狱魔王第328章 攻占运城机场第286章 中航公司第313章 香港谈判第168章 地下帝国第51章 轰炸安特卫普(一)第256章 攻打九江第262章 胜利的影响第417章 轰炸广岛第202章 婚礼第339章 盘古开天地第369章 对舰攻击第402章 战列舰决战第6章 空军改组第61章 机场建设贪污案第317章 世界局势第184章 南洋义勇军第323章 僵持的欧洲战场第94章 元旦大劫案第390章 多面手第308章 火烧东京第18章 外交走向第3章 面见领袖第303章 突袭包头第68章 空中游猎第220章 难解的局势第299章 空中堡垒第141章 视察第36章 在波兰第19章 利剑出鞘第296章 大空战第225章 神秘的部队第4章 未来世界第331章 炮击石家庄第337章 诺贝尔奖第274章 1943年的第一场雪第234章 戈壁怪兽第257章 前哨阵地第272章 B29和B25有了第161章 巷战和落幕第5章 空中定策第282章 占领中途岛第328章 攻占运城机场第46章 新大陆第168章 地下帝国第168章 地下帝国第322章 导弹第403章 山本之死第94章 元旦大劫案第212章 空中大捷第326章 南方军的野望第191章 企业号的挽歌第193章 太平洋的危机第260章 惨烈的夜袭第65章 来自苏联的雅克第203章 秦岭和太行第404章 德意志攻略第53章 王牌对王牌第89章 蚊式轰炸机第104章 欧洲三人行第419章 日本投降第352章 中日东北协定第279章 新生命的诞生第338章 马绍尔群岛之战第119章 战况第29章 收获第140章 出口机型第309章 陇海线第205章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142章 教育第403章 山本之死第322章 导弹第25章 应对策略第69章 长江上的死神第216章 组建中国远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