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棘手的问题

关于最后讨论的结果,主席也很无奈。乍一看觉得很不可思议,不就是部队的一个整编方案吗,真就有难得难以决断?

其实还真没有那么难以决定的,包括主席在内的绝大多数中央领导都不怎么同意马铮的这个整编方案,除了不了解绥察军区的实际情况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马铮上报上来的这份方案本身让主席等人充满了疑虑,主要体现在人事任命上来。

根据马铮上报上来的这份方案,绥察军区将要将所有的军队整编成六个师另五个旅,在这11个师旅的军政主官的任命上,马铮竟然将刘凤池、吴秀达、鹿鸣、王涛、谢文生等人提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丝毫没有考虑他们的出身和阶级成分。

不过这样的问题绥察军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马铮拉杆子的第一天这支部队就存在着部队成员成分复杂的问题,尽管在十年对峙期间红军也经常收编被俘的国民党部队,或者是收编防区内的土匪山贼。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受限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或者是说为了维护这条战线,八路军已经很少收编国民党的俘虏了。就算是偶尔为之,但那也是做的很隐蔽。

但是在绥察军区,一切都是公开的,只要是你一心抗日,不管你原来是干什么的,有什么身份,只要你具备了抗日的决心和条件就会被吸收到部队当中来。这一点倒是没什么,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和军事干部对这一点还是很提倡的,毕竟这也是扩大部队的一个重要方法和很好的途径。

然而让党内很多人不能接受的是,绥察军区在收编国民党俘虏的时候几乎不在意武汉方面的想法,动辄收编个一两万人,搞的武汉方面对此十分的恼怒。

这也就罢了,马铮所部对于兵员的需求几乎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不但被俘的国民党部队要收编,就连俘虏的伪军也都要收编。这两年马铮所部打垮或者是被俘的伪军至少有十个步兵师,除了被打死的或者是逃掉的,剩下的几乎全都变成了八路军。

这些延安方面都可以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毕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唯一让延安的各位大佬不爽的是,马铮所部对于军政官员的任命简直是在胡闹,什么人都能当干部,什么出身都能当高级干部。

要知道在党内,干部的任用和提拔是一个严谨的过程。一般除了要看战绩外,资历和出身以及文化水平都是很重要的参考条件。

但是绥察军区就不一样,在绥察军区似乎是只看战绩,其他的似乎并不重要,一个二十八岁的司令员已经够引人瞩目的了,然而绥察军区除了年轻的司令员之外,各部队的指挥官都年轻的让人牙疼。军区政治委员云鉴和93师师长杨成武都是三十五六岁,但是放在绥察军区已经算是老的了,向黄思成、黄炳炎、王汉森都是刚刚三十出头,即便是放到国民政府的现役部队里,这样的年龄给个步兵营长都是破格提拔,更不要说当师旅长了。

再看马铮这次上报的这个整编方案,如果延安方面真的通过的话,恐怕一下子要出十几个三十岁左右的师长和师政委了。就像刚刚提拔为整编三师政治委员的铁心兰,先不说土匪出身,就拿这个年龄来说就让人很不满意。二十九岁的师政委?而且还是女的?

现在可不是长征时期,二十多岁的师长政委,甚至是军团长也不稀罕。但是经过长征后,一大批的有经验有毅力的指挥官成长了起来,所以八路军的军事主官的提拔就变得困难了很多,再加上部队缩编很厉害,许多十几年军龄的老战士还都在班排长上徘徊。

但是绥察军区却出了很多军龄两三年,年龄二十多岁的师旅长,所以党内部分同志对此意见很大。自绥察军区成立之后,这样的意见就一直没有平息过,经常有人拿这事儿到主席等人面前说事儿,只不过一直以来马铮所部的战绩实在是让人挑不出毛病,所以主席等人也就没有立即着手处理这件事儿。

其实主席等人也知道这样发展下去对于绥察军区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儿,所以他们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将大批有作战经验的红军调入绥察军区,又将绥察军区的部队成建制的调到八路军其他部队。

然而这些措施根本就没起多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绥察军区的部队发展太快,你调走一个团我很快就新组建两个团,到最后绥察军区老兵的比例竟然是越来越少,到现在已经不足两成了,也就是绥察军区十个士兵里面只有两个是红军出身的老兵,这距离主席等人五成的底线差之甚远。

而马铮所部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不但成就了现如今十几万精锐,也就造就了那些在党内绝大多数干部看来资历浅能力差的高级军事政干部。让年仅29岁的铁心兰和129师的刘大师长以及120师的贺大师长等人站在同一位置上,不要说别人了,就连马铮自己也看不过眼。

其实这样的情况马铮也已经预料到了,所以在此之前绥察军区也就仅仅按照国民政府的授权组建了两个步兵师,其中一个师长还任命杨成武这个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担任。至于其他的部队大多控制在旅团一级的,诸如警卫旅、独立旅等部队,不是马铮不想组建师一级的大编制,而是不想那么快的就弄出那么多的师长师政委。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攻占了察北、察南以及热南之后,小编制已经不能满足部队的作战所需了,毕竟旅一级的编制是有着巨大的限制的,不可以作为战略力量使用。而现如今马铮所部的敌人也曾原来的驻蒙军变成了现如今更加强大的华北方面军,甚至于还要添加一个关东军。

以后同日军作战,联队、大队一级的冲突很可能不会发生了,至少也是旅团,最常见的将会是师团一级编制的作战,所以这就要求马铮所部必须尽快完成师一级的大整编。

要知道在打大型战役的时候,部队番号越多,对于前线指挥官的要求就越多。这么多的番号必然会造成指挥不协调以及调动困难,补给也严重受影响,从而会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果。可以说现如今的部队编制已经严重影响了绥察军区的发展,所以马铮才会这么急着组建师一级的军事单位。

马铮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整编方案一旦上报到延安方面,必然会引起轩然大波。但是他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正因为马铮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延安方面会不会同意这样的整编方案,所以他只是让各部队做好整编的准备,却没有提前进行整编。

其实对于马铮所部的问题党中央已经商讨了不止一次,但是最后都没有拿出一个合适的章程,一方面是考虑到绥察军区形势复杂,除了马铮这个军区创始人外,其他人不一定有这个能力带好舵。

而且绥察军区现在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党中央的预期,所控制的地盘已经达到了三个省之多,中央要是贸然插手的话,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波动。所以延安方面才会做出视察绥察军区的决定,上面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之部队。(。)

第1180章 冈村的重点清除计划第380章 投降第1016章 控制疫情第212章 先发制人第504章 焦头烂额的濑川第344章 日军进攻了第460章 损失惨重的第20师团第601章 掉链子的南部手枪第894章 新兵种第965章 针锋相对第852章 美国人的请求第86章 装备换兵员第1043章 驱狼吞虎第611章 隐龙战队第776章 激烈的争执第387章 联队级冲锋第639章 重炮攻城第287章 大获全胜第191章 战时会议第401章 山人自有妙计第26章 智取红砂坝第486章 五千兵员到手第875章 信任第57章 阎老西的糟第323章 治安肃正作战计划第1180章 冈村的重点清除计划第953章 过年第377章 借鉴第368章 海阔凭鱼跃第1110章 下套子第673章 中苏交易第173章 行动进行时第563章 《孙子兵法》与裹脚布第229章 大战前的宁静第187章 湖口大空战第549章 粉墨登场的108师团第237章 枪响了第873章 冈村出手了第399章 以死明志第1059章 汉奸为祸第416章 工作组抵达第429章 疫病爆发第795章 受刺激了第1121章 空降作战第596章 船回来了第440章 军事会议第40章 夺城第1113章 打!第801章 狼来了第1066章 战争动员令第1140章 防空作战第181章 九江大捷!第501章 马铮所部的行动第700章 伏击第907章 33师团的决心第965章 针锋相对第259章 要回去了第793章 永野修身第40章 夺城第201章 情况有变第414章 棘手的问题第132章 驻蒙军众将官的惊讶第1130章 阿尔都战斗第203章 陷入泥潭的日军第449章 日军的反击第1182章 惊天巨变第1184章 蛙跳战术第1110章 下套子第168章 波田重一的想法第1136章 战车咆哮第347章 瞌睡送个枕头第300章 再点一把火!第1083章 血债血偿第691章 送上门的小菜第664章 撤兵第909章 淡定的植田到一第899章 最后通牒第402章 大战再起第726章 汪伪政权成立第1047章 关东军来犯第120章 再打一个歼灭战第196章 我看悬!第1082章 睚眦必报未必不好第1042章 刺第272章 突发事故第836章 进退两难第1006章 抢滩登陆战第835章 日军撤退了第84章 示敌以弱第291章 前敌会议第520章 花和尚第552章 孤注一掷第194章 一日三捷第635章 再战宣化第1127章 硝烟滚滚第874章 压力山大第763章 解围第673章 中苏交易第1084章 冈村的回应第790章 岗村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