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垂涎三尺东南亚

中日两国在新墙河的激战吸引了国内外吃瓜群众的目光,这次战役是华中地区的日军占领武汉之后发动的最大规模的战役,也是汪伪政权成立之后日军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事实上,日军攻占武汉之后,抗战就进入了持久阶段。日军由于占领地域太大,敌后****反抗力量太多,导致兵力薄弱,进攻力量大减。

此时日军在华兵力已经到达极限,虽然还有一定余力发动进攻,但必须割肉补疮的调动后方的卫戍部队弥补一线的防御的空档。这就像乞丐的破衣服一样,拉上来护住胸口,屁股就露出来。如果拉下去护住屁股,胸口又露出来。

话虽如此,在华日军实力最为强大的第11军来说,它尚且可以调动约20万大军发动全面的进攻。所以,这一阶段,战场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日军手中。日军在军事上,仍然具有相当压倒性的优势。

经过平津会战,南口会战,太原会战,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这若干次主力决战以后,日军伤亡数十万人,战斗力有相当的损耗。更因为控制地区太广,敌后反抗力量过强,无力进行类似于淞沪会战、武汉会战这种使用数十万大军持续进攻作战。

于是,从39年开始到现在,冈村宁次和他的继任者阿南维几在华中地区,便只能连续不断的发动这种兵力控制在几万人之间的攻势,以此来维持对国民政府的高压态势。

但是日本人的衰弱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因此在武汉会战结束以后,中日双方都开始调整的战略战术。中国方面,老蒋在南岳召开会议,布置第二阶段的任务,也就是战略防御阶段。由于相持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日军长期陷入战争泥潭,损失巨大,又无法获胜,从而被拖垮拖死。

随后在会议上老蒋做出了两个部署:第一是?将部队分为三部分,三分之一的部队在一线正面对抗日军,三分之一部队在后方进行训练,另外有三分之一的部队在敌后作战。

一线部队和敌后部队,在必要时候,由后方预备的三分之一部队进行轮换,从而保持战斗力。这种打法,除了可以保持长久的作战能力以外,更迫使日寇首尾不能顾,大大虚弱他的力量。

第二是?一再强调,****在这个阶段不强调一城一地的得失,主要目的在于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以达到拖垮日军的目标。

而日本方面也做出了一些举措,日本方面开始为持久作战做准备,由于开始认为最多打一年,因为日本方面根本没有什么准备,军工厂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所以此时日军开始编组新的师团,扩大军工生产,大量训练适龄青年,准备持久作战。

同时,?由于自知战争很难在几年内解决,所以日军迫切希望以华制华,以及早从中国抽身。他们除了引诱****将领投降以外,还全力扶持各地的伪政权。

此外,日军认为目前第一线的部队毕竟还有战斗力上的巨大优势,务必保持进攻的势头,进行部队的进攻作战。因为日军很明白,****还具有强大的力量,如果日军转而防御,恐怕****就会主动进攻。所以,日军必须保持进攻,掌握战场主动权。

为了持久作战,也是由于希特勒这个小胡子在欧洲打的太过于耀眼,极大的刺激了日本人的野心,因此日本人开始谋求长久的对外扩张。为此日本政府连续召开了三次御前会议以及八次四相会议,统一了思想。

包括日本首相近卫文磨在内的几位重臣都一致认为,只要大日本皇军以最快的速度击溃印度支那的法国军队以及驻守在缅甸的英国军队,另外还有驻扎在印尼以及东南亚其他岛屿上的荷兰军队,那么大日本帝国不但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包括石油在内的战争资源。

同时还可以切断中国政府唯一的对外通道——滇缅公路,因此,日本政府认为有必要与上述几个国家谈一谈了。

根据前一段时间日本政府制定的《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日本政府上下对解决中日战争的态度已决定转入长期持久的态势,所以此时日本政府把注意力集中到南方去了。

这几个月来的国债欧洲战场上取得战绩令日本人震惊,法国政府已经彻底投降了,虽然戴高乐在英国组成了流亡政府,但是这在日本人看来不过是个笑话。而逃往英国的荷兰女王除了空喊几句口号之外,对德国人也没有半点威胁。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等国依然没有半点起色,整个欧洲基本上保持着暂时平静的状态。

欧洲各国依然是半死不活的状态,而德国也同样没有和谈的意思,这让日本人极为兴奋,再加上德国政府承诺过,他们无意插手亚洲事务,更不会染指东南亚,这无疑是给了日本人一个信号。于是日本人决定试试水深浅,看看欧洲人的态度。

日本政府接触的第一个国家是荷兰,荷兰这个国家有过自己的辉煌时代,曾经的荷兰号称欧洲的海上马车夫,曾经是一个经济和海军实力强大的国家,在荷兰最强盛的时候,其在海外的殖民地的大小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数百倍,包括中国的台湾曾经都是其殖民地。

即便是现在荷兰已经没落了,其在海外的殖民地绝大多数都被英法等国瓜分了,但是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荷兰依然有大量的殖民地,而这些殖民地统归荷属东印度公司管理。

日本打上荷属东印度的主意是有原因的,荷兰在亚洲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后世的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当然还包括文莱,所以那里是橡胶和石油的王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号称东亚的石油宝库,年产约800万吨,大约相当于日本的20倍。

日本此时每年需要石油约500万吨,但自给能力却不足十分之一。为了获得大陆土地,为了获得更多的战争资源,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日本对于荷兰这个弱小的国家早就虎视眈眈了。没落的荷兰在日本看来和中国一样,都是那种捧着黄金满地爬的小屁孩,天生惹人犯罪。

不过一直以来荷兰这个国家都很明智,在1939年战争爆发时,荷兰的政策却是明白无误的,这个已经经历了一百年和平的国家,决心实行“坚决的、不言而喻的中立政策”,它虽然是国际联盟的成员,但已明确表示不受强制维护集体安全决议的约束。

尽管它的国民情感是偏向英国的,但是并不介意与德国做生意,这一点和一战时期倒是一样。荷兰对德国的入侵可能高度警惕,并做了一些初步的准备,但同时它对英国的海上封锁措施持续地表达着不满,认为这妨碍了中立国正常的贸易往来。

荷兰国内的党派不少,但是谢天谢地,无论是在政治光谱最左端的共.产党还是最右端的纳粹主义,都处于基本无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荷兰在政策上的正确,所以直接导致其国力虽然不强,但是在国家上的地位却不低,因此在没有决心与英法开战之前,日本人虽然眼馋,但是却没有对荷兰下手。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在经过短短5天的战斗后荷兰迅速被德国征服。而荷兰人的软弱彻底刺激了日本人,就这点实力还想拥有大半个富饶的东南亚,真的是白日做梦,异想天开。日本政府根据《时局处理纲要》的决定,于1940年3月底特派商工大臣小林一三,前往荷属东印度,进行关于密切两国经济关系的谈判。(。)

第985章 惊天大阴谋第1010章 二占天津第895章 势态第493章 老虎发威第443章 第二次武汉会战开打第321章 后方总院成立第937章 继续扩兵备战第一干一百五十七章 百万大行动第1181章 计划实施第631章 战斗打响第885章 焦急的前田中将第13章 战果和换装第833章 大变局第704章 被坑了第539章 战冀南一千零九十三章 奇葩党员第234章 倒三角伏击阵第434章 大陆第38号令第912章 铃木一郎的“悔”意第134章 察哈尔部惊变第837章 全线撤兵与《日泰协定》第1138章 垂死挣扎第335章 划分防区第660章 大手笔与结善缘第101章 时来运转的阎老西第407章 收复张家口第58章 借刀杀人第546章 打邯郸第1070章 蠢蠢欲动的日军第226章 督战第九战区第440章 军事会议第794章 责问第1107章 马峥的意图第930章 共襄盛举第846章 美日谈判第9章 战前训练(三)第1067章 中途岛海战的消息第728章 不明朗的冀南战局第349章 战察北第482章 清安老道的办法第226章 督战第九战区第754章 日军骑兵的末日第1012章 狠毒的冈村第794章 责问第849章 疯狂的日本第836章 进退两难第821章 意外开战第401章 山人自有妙计第147章 低调是王道第三百三四十一章 治安肃正作战计划第304章 捞到大鱼了第105章 一石三鸟第874章 压力山大第794章 责问第557章 阎老西的想法第776章 激烈的争执第437章 各国反应第697章 诱敌深入第462章 媳妇儿走了第191章 战时会议第一干一百五十七章 百万大行动第112章 李澜清第867章 愤怒的前田治第814章 回炉集训第487章 一语成谶第579章 总结与奖励第91章 抓鹰第561章 激战原平镇第93章 驻蒙军的小动作第350章 狡猾的佐佐木第一干一百五十七章 百万大行动第72章 马铮的胃口第554章 108师团的末日第538章 汪伪投敌第1094章 日军反击第147章 低调是王道第108章 赚了第276章 截杀第740章 兵围代县第51章 寺内寿一的第814章 回炉集训第214章 福田英夫第5章 首战告捷第761章 屠龙的机缘第734章 对对胡第361章 最可爱的人第489章 山东独立旅第1092章 收缩与哗变第667章 渔翁得利第882章 战车联队出击第858章 大战爆发的前奏一千零五十二章 螳螂捕蝉第223章 老蒋的心思第408章 佐藤爱子的发现第654章 陈绍宽第1194章 德国投降第1051章 战魂碰撞第691章 送上门的小菜第52章 撤兵第208章 谨慎的黑田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