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备战(2)

杨震的实弹与实战训练,让带着二路军总部以及五军三师余部在老黑顶子秘营休整生息的二路军总指挥以及二路军余部不禁咂舌。苦惯了,尤其是在鬼子开展归屯并户后,处境日益艰难,几乎每一发子弹都要用生命去换的二路军将士对杨震这种他们眼中简直是对弹药挥霍的训练感到震惊之余,一个败家子的形象也留在了二路军将士心中。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用来炸日伪军工事的炸药会杨震用来设置爆炸点,让战士体会炮击的感觉。为了让新兵在面对敌人火力时候不害怕,轻重机枪在距离匍匐前进的战士头顶上成扇装扫射,根本就不顾及对于异常珍贵的弹药节省,甚至不顾是否会出现误伤。他们很清楚的看到,子弹扫过匍匐前进的战士之时,弹道甚至距离战士的头顶不足十五公分。也就是一旦哪一个战士贸然起身,等待他的只能是马蜂窝的命运。

而战士打靶时候,每个人居然配发了一百发子弹。一千多人,每人五十发子弹,累计下来足够二路军一个主力师打一场在他们眼中的中等规模战斗了。而轻重机枪手更是每人二百发子弹的限额。这还不算之前实战训练出打出去的那些子弹。

前前后后十余万发子弹,即便是在二路军全盛的时候,任何一个师在作战的时候也没有使用过这么多的弹药。要知道那个军若是能在一场战斗后缴获到两三万发子弹,在各级指挥员眼中已经是了不得不胜利了。

更让他们感觉到浪费的是,这位二路军最新出炉的独立团团长居然在训练迫击炮兵的时候还搞实弹训练,而且还不是一发。看着打出去的迫击炮弹和各种弹药,带着二路军干部战士观摩他们训练的总指挥心疼不已的对杨震道:“杨团长,你这种训练是不是太夸张和浪费了?”

“你的部队这几天打出去的子弹,可够二路军两个主力师甚至一个军打一场上规模的战斗了。按照二路军历次战斗消耗,你的这些弹药足够消灭好几百日伪军了。还有这些迫击炮弹,我帮你计算了一下,你这些天打出去的迫击炮弹平均每门炮至少在二十发左右。这十几门迫击炮单单这几天打出去的炮弹就有二三百发。”

“你知道吗,抗联三路军中若是那个部队有一门迫击炮,那都是主力中的主力。但就二路军来说,三个建制军,那么多师团级部队,加在一起都凑不出二十发迫击炮弹来。在攻打集团部落的时候,我们若是有你这么多的火炮与炮弹,我们又何必付出那么大的代价。”

“杨团长,我知道你们在苇河县城劫了鬼子一列军火列车,缴获了不少的弹药物资,手头宽裕的很。可无论你再怎么财大气粗,但也不能这么浪费。我们今后不知道要面对多么恶劣的环境。你若是将炮弹打光了,再没有补充,怎么去作战?”

虽说杨震现在已经加入二路军,并得到了总指挥授予的正式番号“二路军独立第一团”。但也许因为接触时间并不算长,也许是杨震所部是收编并非自己的老部下,在总指挥眼中更多的与八军、九军类似,算是友军,而非基础部队。总指挥虽说有些气愤,但语气上还是很客套的。

对于总指挥的话,杨震笑道:“总指挥,您是云南讲武堂毕业的高材生,又曾任过国军少将副师长,在东北更是打了这么多年的游击。论理论基础,您只在我之上。我想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之下,一支什么样的部队才是最适合的部队?您是最清楚的。”

“对于那些浴血冲杀的战士来说,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不单单是光凭勇气就可以的。我们与日军来说,差距不单单是在装备上。各种基本战术以及士兵的单兵素质都远远无法与日军相比。“

“一场战斗的胜利,需要的不仅仅是指挥员的智慧和战士们的勇敢,更多的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我们现在多训练一段时间,在训练场上多浪费一些弹药,就可以减少战士们在战场上所付出的代价。”

“日军一个士兵一年的打靶弹药至少在二百发,而我们平均一个战士一年作战的消耗也许都不到二百发。训练场上的差距在战场上只能依靠战士们的鲜血去补偿。总指挥,我们战士的生命不是草,割掉了还能长出来,没有了就永远消失了。”

“您是国内最优秀的军校毕业的高材生,对于一支军队最需要什么,您比我们这些小字辈要清楚的多。一直部队除了合格的军官,更需要合格的班长与老兵。而让战士们在训练场上经历的多一些,他们在战场之上生存的机会也就越大。”

“我们无后方,无稳定的兵员,无任何的补充。别说拼其他的,就单单是拼兵员我们都拼不起。一切都与日军无法相比,那么我们就需要一支百练成钢的军队。”

“让战士们提前感受一下战场氛围,学会怎么在敌人的火力网下做战术动作,怎么在敌火力网下生存下来,总好过将只经过简单的实弹训练便将他们赶上战场。对于这些弹药的浪费,只要能让战士们少付出一些代价,我就认为就是值得的。”

“至于那些迫击炮弹,总指挥,您总不会希望在上战场的时候这些迫击炮弹会落到我们自己头上吧?不好好训练这些迫击炮手,将来在战场之上,倒霉的那就只能是我们自己。这些炮兵都是后学的,你不让他们好好的训练,到战场上打出去的炮弹不知道飞到那里去,那要他们还有什么用?”

“我对炮兵的要求不仅仅是他们能将炮弹打出去这么简单。单炮的精确射击,炮群的火力覆盖,对敌方的火力压制,这些都是他们必须掌握的。”

“我们没有实力与日军拼火力强度,但我们要形成自己的火力特点。战场上若是能有一支火力精确,运动迅速,指哪打哪的炮兵部队,我们将会少付出很多不必要的代价的。”

“我可听说当年护国战争中的滇军虽然装备不如北洋军,但无论云南讲武堂培养出来的军官素质,还是这些军官带出来的士兵的素质可都不逊色与那些保定军校的毕业生。我一直认为云南讲武堂出来的军官,在素质上甚至超过黄埔前几期的那些速成班培养出来的军官。”

听罢杨震的解释,总指挥摇头道:“你说的这个道理我不是不清楚。但在弹药如此匮乏的情况之下,还这么大手笔的动用实弹训练,是不是有些得不尝失?”

“鬼子现今对民间散失的枪支弹药进行大肆收缴,我们除了对敌作战缴获之外,再无其他补给手段。而战斗的结果往往与我们想想的事与愿违,很多的时候缴获的弹药甚至无法弥补战斗中的消耗。我与李延平曾经谈过,他们西征失败的主要原因甚至就失败的补给之上。”

“在弹药消耗干净后,弹尽粮绝的部队在面对日伪军之时,战斗力无法发挥,几十名战士因有械无弹被俘杀。这一幕惨剧我不希望再在你的部队出现了。”

对于总指挥的这些苦口婆心,杨震笑了笑没有再反驳。他知道这也是总指挥为自己大手大脚而担忧。

如今敌情日益严重,抗联的处境日益艰难,补给更是日渐匮乏。若是在训练之中将弹药消耗过多,一旦与日伪军遭遇,无弹药可用,或是弹药匮乏,四军西征时的惨剧就会在自己身上复制。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只是在杨震看来,总指挥现在的担心至少在现在看多少有些多余。自己苇河县城以及后续作战,缴获了大量物资。这其中除了两千余套冬装之外,最多的就是弹药。

那是一列挂了近二十节车皮的满载军火列车,这运力不是几十辆马车可以相比的。其中仅三八式步枪弹就缴获了近千万发,还都是奉天兵工厂造的新弹药。七七口径的重机枪弹也有数百万发。迫击炮弹虽然少了一点,但也足有三千多发。炸药也有一部分。

这还不包括缴获的其他各种枪械和武器装备。正是有了这个资本杨震才敢如此的大手大脚。若是手头只有几万发弹药,杨震是绝对不敢这么做的。

看到杨震听罢自己的话后笑而不语,总指挥叹了一口气后没有在多言。心疼归心疼,但什么叫适可而止,总指挥还是明白的。从李延平对此人的描述来说,此人绝对不是那种孟浪之人。他这么做总归还是有他的想法的。

杨震给部队定下的实战与实弹训练的期限是一个星期。幸好,这一周之内老天爷也很给面子,没有再下雪。经过全体官兵打扫,总算在厚厚的积雪中搞出了一块训练场。不过清扫出的积雪,杨震也没有浪费,全部堆在了主要防御工事外围,全部浇上水,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形成了一道由冰雪构筑成的交通壕和胸墙。

杨震的实弹训练弄的老黑顶子山鸡飞狗跳,本来就因为他们的意外到来而迁移的剩下不多的野兽更是被整天的轰隆声吓的走了一个干干净净。自从实弹射击训练开展以后,以前整夜围着牲口棚子嚎叫的野狼此时也不见了踪影,夜间哨兵不用在放哨的同时还担心受到野狼袭击了。

不过好处不少归好处不少,但带来了一个意外的烦恼。以前专门组成的打猎队不用离开太远,便能弄到足够的野猪、黄羊甚至各种狍子、鹿为大家改善伙食。现在只能走出很远,才能打到肉食,数量也少了不少。

好在之前天气降温,可以储备一些肉食的时候,杨震为了不耽误训练就命人打了不少的野猪和黄羊以及鹿等大型的野物,又下了套子弄了不少的野鸡和野兔,收拾完后冻在雪地之中。又让人将剩余的几头牛都杀了,这才让部队一时没有断了肉食,保证了部队大训练量下的基本营养需求。

也许是山外的日伪军心中有些感应,在杨震实弹与实战训练结束的第二天,老黑顶子山上空又一次出现了日军的侦察机。这次与上次相同,鬼子的侦察机几乎是贴着山头,每一条山沟都要仔细的侦察一番才会撤走。

看着天上不住盘旋,飞行高度低的甚至举起望远镜都能大略的看到日军飞行员长相的日军侦察机。杨震转过头对身边的郭炳勋道:“看来这个佐佐木到一很慎重。”

“在前些日子派出飞机已经对这边山区进行过严密侦察之外,居然又派出飞机对这边侦察。不过从现在日军的这个举动来看,敦化那边的日军应该是已经展开行动了。”

“司令员,不,团长说的没有错,鬼子这个举动应该是开始对敦化北部山区展开清剿。现在鬼子派出侦察机,说明佐佐木到一已经还是琢磨在清剿落空之后的下一步行动了。鬼子这次派出的侦察机明显不不单单是来侦察来了,我感觉他们好像还是在看地形。”

说到这里,郭炳勋指了指天上的侦察机道:“团长,您看,这两架鬼子的飞机不仅仅在山头,以及可能成为我们藏身地的地方上空盘旋,甚至有几次遇到山沟的时候,都冒险降低本就已经很低的飞行高度,在山沟中飞上一个来回。鬼子这么做,绝不单单是出来执行侦察任务,我想还应该有看地形的意思。”

“若不是您在昨儿全部训练科目完毕之后,组织部队尽量掩盖住我们的踪迹,加上老天爷又帮忙,昨夜又下了一夜的中雪,鬼子飞机这么一来,我们这处秘营就真的暴露了。”

听罢郭炳勋话,杨震拍了拍他的手道:“好了,先不说这个了。鬼子飞机不走一律不许生火,部队一律隐蔽在各自木楞子中不得随意出入的命令传下去了吗?”

“传下去了。在一接到防空哨的报告后,我就立即按照原来制定的预案在第一时间将命令传达下去了。有了上次的经验,部队也有些经验了,已经全部隐蔽好了。而且部队这近三个月的训练下来,早就盼望着能休整几天了。听到这个命令,我看战士们反倒是有些高兴。”

“只是在这冰天雪地,零下四十多度的天气里,就算隐蔽在木楞子之中,这不长时间的生火、运动,这温度也够冷的了。这一天下来,恐怕部队也要冻得够呛。”

“坚持一下吧,就当是生存训练了。人家抗联在衣衫单薄,肚子中没有食物的情况之下,都能在这冰天雪地中行军作战,我们身上穿的暖和,食物又充足,又有木楞子可以御寒,更应该能坚持下来。这个时候不是心疼战士的时候。今年是我们幸运,明年那?这种考验终归迟早还是要来的。”

杨震的话,让郭炳勋点了点头。不过郭炳勋沉默了一下后还是决定将话题岔开道:“团长,这几天我在拟定计划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您看我们既然已经决定南下作战,是不是让就让李明瑞他们不要急着赶回来。就地在敦化境内坚持,并抓紧时间将日伪军动向侦察出来。”

“我们南下作战,没有可靠的情报支持不行。李明瑞他们既然已经在我们预定战区之内,就不要在撤回来了。来回折腾,对他们来说反倒会引起他们更加疲劳。”

听到郭炳勋的建议,杨震琢磨了一下道:“李明瑞怎么说?他们的补给情况现在如何,有没有大规模的冻伤出现。另外,他们独自在外活动这么长时间,部队的情况如何?”

第三十六章 东施效颦的日军第一百六十九章 妥协第一百七十二章 先解决你的燃眉之急第250章 棘手的战场第三十二章 他是怎么撑下来的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耗干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杨继财眼中的日军战略第三十章 毁灭 (2)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能确定第二百七十五章 你任司令员第五十九章 积蓄实力(2)第四十二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五十一章 震 撼第四百六十九章 可怕的感觉第一百六十一章 黎明的心思第三百三十章 不约而同的对手第一百八十九章 马凤岐的意图第一百六十五章 说服我要有足够的理由第三百零五章让事实证明第六十五章 判断失误带来的被动第四百八十二章 漏洞百出的夜间拦截空战第五百五十四章心理崩溃的日军第八十四章 第六感做出的决策第三十二章 总算可以勉强喘口气第三百七十九章 平底锅?第二十八章 真的很不容易第233章 自信的美国人第三百四十章 第一张骨牌第二百七十四章 郭炳勋的建议第三百二十四章 大本营的判断失误第一百六十二章 鏖战汤原(8)第二百九十五章 陈翰章的判断第一百九十二章 固执的刘长顺第一百五十七章 鏖战汤原(4)第九章 无线电干扰飞机第二百二十七章救援(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朝鲜战场的终结第255章 配给制第五百一十九章 替代品带来的影响第一百九十六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四章史上最霉的穿越(4)第三百四十一章 最适合的部队第七十二章 声西击东第一百四十章 捍卫尊严第二百七十二章 打得赢、不变色第一百九十四章 颠倒的资源优势第三百章 旅顺危机第九十二章 德械化第一百五十章 杨震的思路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看该处分的是你们第九十章 下一步战局发展的可能第九章 日军无弱旅第一百四十章 辉煌的开端(8)第五百二十章 移交时的勾心斗角第三百一十三章 第四军要跑第一百零二章 自己把自己搞乱的日军第十章 自信的波田重一第一十七章 我还你一个大油田第三百一十九章 佯动计划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子出面第一百六十五章 别无选择第一百八十二章 吉本贞一的警告第九十四章 苏联人低头的原因第二百一十四章 祁口之战(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危害第二百六十章 绕不开的坎第五百零四章 后续发展的影响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四百四十九章 你横我更横第三百五十三章 铁原战场的僵持第一百八十一章 钢铁大雨第二章 终止攻势第三百六十九章 空战后的插曲第三百八十六章 参谋们的野心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在调整第三百七十七章飞机和坦克的改装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攻方向第一百七十二章 有得有失的开局第二百四十章 离别赠言第三百一十二章 记住你是最棒的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六十章 打劫开拓团第十五章一个难缠的对手第七章 被先开刀的第十师团第四百零九章 太不地道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柳川真一的抱怨第一百八十六章 杨震的野望第二百七十九章 这不是意外是阴谋第二百七十八章 三手货的威力第一百零八章 余波中的中美海战第二百二十八章 挑拨第一百章 那就是敌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败家子打法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役结束第一百九十四章 颠倒的资源优势第三十八章 不会改变决心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创第一百四十章 砸锅卖铁的何志山第三百八十八章 敲打第五百零五章 对杨震又爱又恨的德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