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他相信,只要自己将两个计划的优劣说清楚,以及包头地区能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对未来工业发展的重要性说明白,以主席的战略眼光,会支持自己计划的。但关键在于,自己能不能坚持自己关于下一步作战的思路。

在起草完毕这封比在挺进军司令部起草的那份电报长了几乎一倍的电报后,杨震在电报上重重的画上了代表最重要电报的五个三角形。但杨震却并未停手,在犹豫了良久,在电报的最末尾加上了一句“请主席慎重考虑之”这句话。

这句话也许有些语气过重,但杨震相信主席能够明白这句话意思的。慎重考虑,是希望主席能够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干扰,眼光尽可能的放的长远一些。尤其是在经济和今后下一步工业发展上,看到拿下包头的意义。

只是在做完全部工作之后,他却并没有急着将这封电报急着发出去。而是靠着车厢的挡板,在脑海之中不断的盘算着自己的这个计划那里还需要补充,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要想在取得中央的支持,必须尽可能的完善这个计划。虽然不能说做到滴水不漏,但是一定要尽可能的将漏洞弥补。

为了拟定后续作战方案,杨震在来之前与郭邴勋曾经在地图上做过多次的推演。包括西进绥远之后,第八战区那位绥远王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将与第八战区可能的冲突在内,全部都进行了地图上的推演。

那位绥远王虽说是绥远省主席,整个绥远至少在名义下都归他管辖。但眼下在日伪军的压缩之下,只占据绥远的一隅,实际控制区只有伊克昭盟以及河套地区的三个县。身后的宁夏省是马家军的地盘,而正南则是陕甘宁边区。

其所辖地区,除了河套三县尚属富裕之外,其余的地方地瘠民贫,而且境内相当一部分面积为沙漠。不仅回旋余地狭小,而且物产极为贫瘠。不要说别的,在补充兵员方面比抗联还匮乏。那点面积,居民又大部分都是蒙古族,可征兵源数量匮乏。

虽说此人英勇善战,对绥远日伪军作战屡屡得手。但因为实力悬殊,自保有余拓展不足。随多次主动出击,但总归因为实力有限,而无法拓展开拓空间。如果抗联真的拿下绥远日占区,这个家伙不借机扩张就不是他的为人了。甚至在抗联与绥远日军激战之时,这个家伙很有可能利用日伪军主力被抗联吸引过去的机会,而主动出击。

对于绥远,尤其是归绥与包头志在必得的杨震,为了应对这个家伙可能的动作。甚至还特地从中央,调来了那位绥远王所经历过的主要战事,以摸清楚此人的作战特点。如果不是有所顾忌,杨震甚至连此人仅剩的伊克昭盟都想拿下来。

要想搞出那个东西,就必须由铀矿。而作为铀矿资源并不丰富的中国,在后世最大的铀矿除了新疆,就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原上,也就是那个人仅剩的地盘。如果不是眼下国内政治形势太微妙,杨震真想和这个家伙较量一下,一次性全部的搞定。

为了绥远杨震可谓是费尽心思,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只要能想到的,尽可能的都想到了。甚至有些旁支细节,也做了很多的考虑。对于杨震来说要么不出手,出手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无论面前挡路的人有多么的强大,他也不会在乎。

在后续作战计划之中,西进作战需要面对的日军主要作战部队华北方面军的各个部署,可能抽出的机动兵力有多少。在目前日军整个部署上,弱点在哪里,此时早就在杨震的脑海之中,可以说已经熟的不能在熟了。这些都不用去刻意的想,都在杨震的脑海之中存在着。

他不仅一直琢磨的敌情,还有西进作战整个作战区域所要面对的地形、河流、山川,以及此次作战涉及到的日军可以快速机动的平汉线、正太线、同蒲线、平张线以及平绥线等多条铁路所经过的地形,那里是弱点都是他早就一直在琢磨的。

实际的地形他没有亲眼看过,但是在地图上这些铁路线所经过的地形,却同样早就已经深入到了杨震的记忆中。可以说只要地图上有的,每一条隧道、每一座桥梁,都早就印在他的脑海之中。

所以现在他即便不用看地图,闭着眼睛也可以去考虑问题。此刻在他的脑海之中,对自己的那个计划,又一次的反复琢磨着。思考自己的这个计划,还存在着什么样的漏洞和疏忽的地方。他认为要想说服中央接受自己的计划,考虑的越全面越好。

包括部队到达什么位置,日军可能出动的部队,以及可以抽调援兵的出处。甚至日军面对自己攻势时候的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反应,以及可能使出的最毒辣应对手段,都在杨震的脑海之中反复的掂量着。

在返回林西的路上,杨震一直在反复的思考,并在地图上推敲着自己关于第二阶段作战方案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包括敌情、民情、地形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反复的推敲。一直到返回林西,他才将手中已经被他握的不成样子的电报发了出去。而且他亲自到通讯车上,盯着电报员将这封长达两万字的电报发出去,并将原稿销毁后才作罢。

也就是说,他在返回林西这十多个小时的行程之中,脑袋几乎是一刻都没有停下来,始终在琢磨自己的这个计划,究竟还有什么样的漏洞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还有哪些方面自己没有考虑到,需要自己去补充和调整的。直到车停在林西王光宇的司令部前,他才停止了思考。

看到杨震安全的返回林西,过来迎接他的王光宇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却没有想到杨震第一句话还是老样子,别的不问,只问战局的进展情况。这是杨震的老毛病了,在战时下部队,第一件事情就是问战况。

而对于王光宇来说,杨震的安全归来在松了一口的同时,也减轻了很大的压力。至少在指挥作战的时候,不用分心杨震的安全问题。而对于他的问话,熟悉他这个性格的王光宇则是早就胸有成足。

面对着杨震劈头盖脸的质问,王光宇想也没有想的立即答道:“一号,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我军在反复鏖战之后,目前已经攻占林西县城,与东面的孙家营子。并先后攻占了完成对整个二十三师团的分割。”

“至于大板上一线,因为我军前一段将主要精力放在林西县城,目前还在激战之中。您也知道,我军兵力目前还多少有些不足。只能采取看住一部,集中主力围歼一部的战术,无法一鼓作气,将当面之敌全歼。”

“不过从目前整个战局来看,我军已经完全控制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只是自从您去围场出发不久,日军突然加强了对林西机场的争夺。而且随着我军对林西县城的攻击力度增加,投入反击的兵力越来越多,频率也越来越大。”

“最多的一次,甚至投入了五个步兵中队和两个炮兵中队。其战术思路,就是想分散我军的兵力,减轻林西县城方面的压力。不过日军的苦心算计,反倒是算计了自己。平时想把这帮地老鼠找出来都费事,这下正好省了我很多麻烦。我军利用机场周边的各个制高点,利用我军在炮兵和火力上的优势,在激战之中消耗了大量日军有生力量。”

“而在林西县城被我军收复之后,日军对机场的反击力度并没有减弱,甚至有加大趋势的同时,又出动大批的兵力对林西县城发起连续不断的反击。其反击力度,一次比一次猛烈。反击的炮火,也一次比一次猛烈。”

“就在刚刚,我军刚打退一次日军在炮兵和装甲兵掩护之下的,对林西机场和县城同时发起的反击。现在我军正在林西县城与林西机场周边,与二十三师团激战。我现在决心,以林西县城与机场为两个吸引点,利用日军目前急于夺回这两地的想法,脱离其半永备工事的态势,在野外歼灭二十三师团残余兵力。并全力寻找二十三师团部,争取先打掉其指挥部。”

“从眼下的战局来看,您当初让开周边,直扑林西县城的计划还是正确的。这样一来我军不仅战斗进程加快了许多,最关键的是不用在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硬啃,节约了大量的兵力和时间。虽说当初这个决策有一定的风险,但是现在看这个风险还是值得冒的。”

说到这里,王光宇之前流利的汇报却变得有些难以启齿的道:“一号,在昨天的战斗之中,为了尽快拿下林西县城,面对日军的顽强防御,我几乎投入了所有的机动兵力,而且动用了主要的炮兵火力。虽然在之前的战斗之中,我利用围点打援,引蛇出洞的战术,已经在外围歼灭了林西县城守军的主力。”

“但是在随后的攻城作战之中,依旧遭遇到了顽强抵抗。在战斗之中,日军又采取了玉石俱焚,逐房争夺的战术,并投入了大量的武装侨民参战。一旦局面不利,便大势的在县城内纵火,以拖延我军进攻速度。”

“林西县城本就不大,日本人也不可能允许中国人修建任何的民防工事。在这种情况之下,很难避免百姓的伤亡。在近一天的激战之中,再加上攻城的战斗。我军虽然最终收复林西县城,但是城内的百姓在两军的炮火之下伤亡很大。”

“整个林西县城,已经打成了一片废墟,甚至可以说是夷为平地。仅仅昨天下午我军就收容两千多老百姓,其中大部分是伤员。在整个战斗结束之后,林西县城在战前三万多人口,目前只收容了两万不到,剩下的近万人恐怕都已经伤亡在两军的炮火之下。”

“我军目前正在组织幸存的百姓与日军战俘,清理县城内的废墟。估计还能找到一部分的幸存者。但是从整个林西县城的破坏程度来看,找到太多生还者的希望不是很大。日军的抵抗太顽强了,我军又急于求成。在加上日军有意识的屠杀,这次林西县城居民伤亡太大了。”

第五十六章 就用二十六团第十四章 誓言第十七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三十章 什么手段有效用什么第四十六章 极有创造力的袭击第九十一章 为谁而战(2)第一百四十五章 灯下黑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还是敲诈第三百五十四章 是牢骚,但也是实情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与难题第六十七章 首战(3)第四百九十章 有舍才有得第四百二十六章 真的决定错了?第九十四章 苏联人低头的原因第三十三章 我们不能连锅都端走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联队的噩梦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四十五章 日军炮兵的战斗力第225章 一号最看重什么第五百四十二章 还要在放放血第三百六十章 误解第一百一十八章 代价未必有那么大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离伏击战第五百三十章 原因要从自身找起第二百二十二章 你们拿我们当二逼啊第二百三十八章 最坏的打算第十章 幸亏有了你第二百九十二章 硬碰硬的硬仗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中用的飓风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部日军内部的纷争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与落幕第三百九十六章 卧榻之侧第六十八章 重庆的阳谋第三十二章 总算可以勉强喘口气第五十七章 合围第一百零三章 余波之再交换第九十章 为谁而战(1)第二百零一章 风云骤起第一百八十五章 日军真正的战略意图第一百零二章 自己把自己搞乱的日军第三百四十八章 田中新一的答复第四百七十一章 撤退与混战第四百一十二章 义务不等于饿肚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调整部署第二百零三章 植田谦吉的结局第五百七十九章 距离太近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别无选择第三百三十七章 人事调整第六十六章 重庆的压力第二百五十四章 敲掉小鬼子的门牙第二百三十章 救援(四)第一百八十一章 归绥之战(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一锤子买卖?第二百二十三章 嗅觉灵敏的苏联人第五百二十八章 艰难的攻坚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正解决困境的方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战场之外第七十四章 提前渡江南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急于雪耻的日军第三百四十二章 因为我们都是军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无心第二百六十七章 合适的秘书人选第七十四章 这才是真正的你第五十二章 英国人的想法第五百三十八章 通辽外围争夺战(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你横我更横第五百七十九章 距离太近了第二十九章 毁灭(1)第二百五十四章 伪钞第六十四章 总算露出狐狸尾巴第一百五十四章 察觉第二百一十章 艰苦的东线第五百三十二章 一副暴发户的做派第一百九十六章 交换条件第五十七章 刻薄对尖酸第一百九十章 拿鬼子步兵开刀第八十五章 先打好预防针第四十四章 再造重创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能搞血统论那一套第二十九章 崩溃的前夕第四百八十五章 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光了又如何?第二百五十六章 杨震的不满意第二百一十九章 噩梦第一百九十三章 亡羊补牢第228章 地下隧道第一百三十九章 辉煌的开端(7)第三百五十一章 我坚持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下(7)第八十一章 失去联络第一百二十四章 前所未有第五十七章 分兵南下第三百九十九章 什么是正确的战术第九十九章 必须彻底的解决第二十章 计划(5)第三百一十五章 倒打一耙的大西少将第五百三十二章 一副暴发户的做派第五百零八章 还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