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移交时的勾心斗角

在给集中起来的白俄家属,每个人发给一张标示了每个月可以领到的一定数量的面粉、糖、油脂等物资的,苏联专门在战时经济管制时期内国内作为军属发放的战时物资供应凭证之后,直接全部留在了那所集中的军营之中一个都没有带走。

将这些老人、妇女、孩子全部都丢给了当时负责交接,而被苏联人此举目瞪口呆的抗联人员。看着前来接收这批白俄的苏联人此举,无论抗联交接人员再三交涉,苏联人却只是回答莫斯科的命令,只要适合服兵役的人和特别名单上的人。

而那些现在对他们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回去还要特别看押的苏联侨民,现在正在进行一场残酷战争的苏联方面实在无力全部接受,还请中国同志帮助照顾一段时间。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苏联方面会选择恰当的时间接收这些同胞回国的。

至于苏联人给青壮男人被拉走之后,剩下的老弱妇孺发放的那张物资供应凭证,只是为了安抚被拉走那些人的军心。至于那张盖着苏联远东军区内务部大印,足够三年配给量的,原来只能在苏联国内使用物资供应凭证上的物资。

在哈尔滨这个异国他乡,到哪里去领去必要生活物资,苏联人就不操心了。这张物资供应凭证,在抗联的根据地之内,根本就不被承认。北满抗联根据地,是抗联自己打下来的,又不是你们苏联人的傀儡国,没有义务和职责在自身也困难的情况之下,承担这些负担。

几万人数量的白俄,虽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数目。但是时间一长,养活这些人所需的物资,对于抗联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苏联人的主意打的很明显,有着在国内作战的家属牵制,这些人想跑也跑不了。

而在苏联本身也正处于异常困难的时候,这些人还是让抗联先养活着可以减轻苏联人的负担。所以苏联人在此次只是将适合服兵役的人拉走,甚至就连普遍的国际国籍惯例都顾不上,中苏混血儿也要强行索要。但是将那些老弱妇孺,却丢在给了抗联。反正中国同志,也不会让他们饿死。

在几番交涉苏联人却压根就不理会的情况之下,东北局只能先将这批人又送回了在哈尔滨的家中。否则还能怎么样?将那些老弱妇孺丢在那所军营之中不管,任由他们就在哪里自生自灭?

苏联人提供的那些物资供应卡,抗联自然无法承认。但是在苏联方面同意可以抵消一部分欠苏方债务的情况之下,也算是默认了。而这些白俄回国的事情,却是直到战后才完全的解决。

不过双方虽然对人员交换问题上,尽管达成了一个相互之间还是大致都能遵守的协议,但是除了这件事情之外,中间交换的时候因为其他的事情却也纷争不断。甚至有几次在涉及到关键问题上,因为双方互不让步,闹到了抗联要将进入哈尔滨接收的苏军内务部的那个团缴械的地步。

实际上双方在这件事情上,最大的分歧不是那些老弱妇孺的安置,而是那些分布在哈尔滨各地的东正教神职人员。杨震担心苏联人用这些神职人员,作为在白俄撤离之后打入抗联根据地内的楔子,所以坚决要求全部遣返或是对根据地内施加影响。

利用宗教的问题对别国下手,并不是没有什么先例,苏联人也不是没有干过。苏联人插手新疆的时候,就曾经利用过宗教方面的某些借口。尽管他们在中亚地区,对中亚民族原有信仰的宗教采取了高压的政策。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以宗教为借口,插手其他国家的内政。为了以绝后患,彻底的切断苏联人插手抗联的借口,杨震坚决要求将所有在北满根据地的东正教神职人员,全部移交给抗联。

杨震这个人虽说讲究宗教信仰自由,更不太干涉宗教信仰。但是对于别国利用宗教作为借口插手自己内部,却是相当的提防和敏感的。尤其是北满根据地内的东正教会,与苏联国内的东正教会,并未彻底的断绝联系。

表面上是独立于苏联教会,实际上的联系还是相当密切的。事实上没有苏联人的支持,这些东正教会根本存在不下去。即便在日踞时期,日本人也是因为这些东正教会或多或少的背后有苏联方面的影子,而对于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严格禁止哈尔滨东正教会在中国人之中发展信徒。

所以杨震提出要求在北满的所有东正教会的俄籍神职人员,除了在哈尔滨保留三名为留在根据地内的白俄继续服务之外,全部遣返回国。而留在哈尔滨的这三人,苏联方面在战争结束之前不得更换。

苏联方面不得在对留下来的神职人员和教堂,继续提供财政上的援助。由东北人民政府每年从财政上拨付一部分资金,作为其活动和维修教堂所用。作为交换,抗联并不干涉中国人中东正教徒的信仰问题。这是杨震的坚决态度,也是不可更改的态度。

但是对于苏联人来说,则早就接到了命令除了老弱妇孺,那些俄籍东正教的神职人员是一概不要的。很明显眼下正在全力进行战争的苏联方面,一样担心这些人回去会给他们捣乱。尽管很多在东北的东正教会,背后都有苏联人的影子。

不过将他们放在中国是一回事,接回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即便是因为目前处于战争时期,苏联方面为了鼓舞士气适当的放松了对国内东正教的控制和镇压,但是他们却明显不希望这些神职人员回国。

在苏联方面现在又无力顾及怎么处置这些人情况之下,还是将他们留在中国比较放心一些,至少不用担心他们回国之后捣乱。至于将这些神职人员留在中国还有没有其他的心思,那就是杨震目前还不知道了。

最后还是杨震发了火,警告来接受的苏联人不把这些人带走,他们所需要的白俄一个也别拉走,苏联人这才同意接收抗联遣返的全部神职人员。至于这些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一贯的坚定反苏分子回国之后的遭遇是什么就无人所知了,而对于杨震来说,他更不想知道。

不仅仅是神职人员的移交,双发出现了对立和冲突。甚至苏联人还强行要求将那些白俄流落到中国,与中国人结婚之后生育的,已经到了其所谓服兵役年龄的混血儿,也全部移交给苏联方面。

这与抗联原来制定的,对于这些跨国婚姻产生的后代来去自由,认为自己是苏联人的,愿意返回苏联的提供手续。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不愿意返回苏联的。抗联则给予中国国籍,并就地安置,除了就业有一定的限制之外其余按照中国人相等待遇的政策采取了一定的冲突。

而在移交那些坚决不去苏联,坚决要去美国或是留在东北的波兰人的时候,也出现了大量的麻烦。经过数次秘密谈判、相互威胁和无数私下的交换,这些人的去向问题才得以逐步的解决。

苏联方面不在要求这些波兰人坚决去苏联,而是可以允许他们经中国内地转到欧美。但是抗联要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将这些波兰人送走,而且在中国境内绝对不许出现任何反苏的事情,或是发布一些反苏言论。

至于相对于波兰籍侨民,留在哈尔滨的那一千多犹太人的事情,苏联人反倒没有太过问。抗联方面拒绝移交,他们也没有坚决要。只是要求抗联要限制他们的言论,不许禁止他们参加或是发起反苏活动。其他的倒是没有像处理那些波兰人那样,提出那么多的要求。

尽管苏联方面放弃了对波兰人的要求,但是却坚决要求将波罗的海三国侨民,全部转交给苏联人。虽然在北满抗联根据地之内的前波罗的海三国的侨民只有百余人,而且大多数都是随同白俄一同迁过来的,但是苏联人却并未放过这些人。

苏联人在索要白俄的时候,将一张甚至包括刚出生婴儿在内的详细名单交给抗联,要求他们全部回国。在对待波罗的海三国侨民的事情上,苏联人的态度史无前例的强硬,甚至远远超过对待波兰人的强硬。

经过秘密交涉与勾心斗角,苏联方面最终放弃了对这批犹太人的要求。而抗联也同意将波罗的海三国侨民按照苏联侨民对待,并将其全部遣送回国。也许知道自己返回苏联之后可能的遭遇,这批波罗的海三国的侨民都是含着眼泪上的火车。

对于苏联方面的强硬态度,杨震也无可奈何。只能想办法,在对这些人严密监控的苏联领事馆的眼皮子底下,以这些人已经与中国人通婚为借口,将这批侨民中年以下的妇女,以及所有儿童保护了下来。

抗联在各地的民政系统在接到苏联人的要求之后,在上级的秘密要求之下,以空前的速度为那些人办理了离婚手续。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给这批现在已经是无国籍人事办理了中国国籍,以及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为她们建立新家庭找到了新的丈夫。

那些明知道去苏联结局的三国侨民,在已经得到抗联事先秘密通知的各自社团领袖工作之下,为了保证家人的生命也默默的接受了抗联的做法。除了少部分感情坚决,愿意与丈夫一同去苏联同生共死的妇女之外,这批侨民之中的大部分妇女,都抗联变相的被保护了下来。

面对杨震坚决的态度,也许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也许认为留下的这点妇女儿童无法形成威胁。一向在民族政策上讲究斩草除根的苏联人,这次少见的做出了让步。

对于抗联的这种做法,在得到杨震的保证这批人不会被送往第三国,而是终身只能留在中国。同时不会她们以及她们的后代,不会在中国境内从事任何反苏活动之后,苏联人也就没有在追究。

除了这些被杨震刻意保护下的妇女和儿童之外,其余的人尤其是苏联点名要的侨民领袖最终还是连同在哈尔滨自愿去苏联,组建捷克军团为光复祖国效力的捷克侨民遣返到了苏联。

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们全军的恩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艰难的东线第三百四十八章 江北态度的转变第二章 一场豪赌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内部队的问题第二百五十六章 杨震的好胃口第一百六十一章 鏖战汤原(8)第十八章 谷寿夫的节操第一百三十七章 该有一个了断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谈话之两难第四百五十二章开弓没有回头箭第三十四章 挺进军的征兵办法第三百七十章 十年空军第三百二十章 意志崩溃的日军第七十一章 炸桥还是不炸?第二百二十七章救援(一)第一百章 打破惯例第三百八十二章 未雨绸缪第二百八十八章 祁志标的冒险第一百零三章 余波之再交换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京战场上的绞肉机第三百七十六章 杨震的苦心第二百一十章 莫斯科一九三九第四百零二章 也许这就是命运第一百一十五章 压力与阴影第三百六十六章 建川二三的直觉第二百五十章 先弱枝杈、再掘主根第三十九章 就按照你的思路打第二百零九章 你不能再带兵了第三章 郭邴勋的不同建议第十四章 誓言第二百四十一章 拉开序幕第八十六章 心中最大一块石头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五百三十九章 通辽外围争夺战(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偶然的遭遇战第二百一十六章 弹雨的洗礼第三百二十章 我们在战略上输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后一战?第三百一十一章 旧事重演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离伏击战第三百二十三章 投降第六十三章 搅他一个九天寒澈第三百七十五章 朝鲜战场的终结第三百六十一章 战后影响(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白宫的意图第二百九十六章 血色本溪湖(一)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五百六十九章 手榴弹还能这么用?第二百三十九章 宣布任命第四百一十二章 义务不等于饿肚子第三百五十章 都有傲气第一百三十六章 辉煌的开端(4)第三百三十八章 生产建设兵团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后的准备第四十九章 那一场绚烂的烟花(1)第三百六十三章 患得患失的杨震第三百三十五章 美国人的意图第八十章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第三百七十九章 力量倍增器第三百六十四章 无事不登三宝殿第三百三十六章 谈话之潘多拉匣子第六十五章 判断失误带来的被动第二百零六章 对手太顽强了第三章 开始着手准备第九十七章 杨震的警觉第一百零一章 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第九十六章 第二个试验场第七十六章 部署与期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些话只能我说第一百一十章章 南下(1)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八十四章 眼光的问题第五百七十一章 后悔不迭的李贺第二百九十五章 是时候发起总攻了第四百七十四章 无意中的默契第四十八章 残酷的冀中第三百三十九章 终究还是一场空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三百一十九章 佯动计划第九十一章 为谁而战(2)第一百三十四章 辉煌的开端(2)第四百三十一章 苏英奇的三条路线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难打也要打第一百零六章 留着杀鸡骇猴第三十三章 我们不能连锅都端走第五十四章 被困(1)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攻方向第六十章 打劫开拓团第三百二十七章 要学习的东西太多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二十四章 行动(4)第一百二十五章 东进(4)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群策山(5)第一百九十七章 要区别对待第二百二十七章 韩仁和的猜测第四十二章 都失去了耐心第二百二十一章 速战速决第三章 史上最霉的穿越(3)第一百六十六章 黑岩少将的悲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