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别样的负担

犹豫了一下,杨震又道:“给南线的两位老总发报,将目前西线的战局转变,以及我们新的部署调整转告他们。希望他们能多注意尚义、张北日军的调动情况。如果可能的话,尽快的拿下张北、沽源两县,完成对独立第二混成旅团的分割包围。”

“命令王光宇所部加快进度,务必于二十八日之前抢占公主岭,完成对新京战场日军合围,切断新京战场与四平街一线日军之间的联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关东军在这个时候,无法抽调一兵一卒用于关内战场。”

“他那里集中了我们坦克数量的百分之五十,直属炮兵的百分之四十五,战术航空兵的百分之三十。到现在还没有完成抢占公主岭,封闭新京战场的任务,实在有些说不过去了。告诉他,务必要加快进度。”

“另,给晋绥军区老总发报,将我们这里即将展开迂回行动的情况,向他们做一个通报。至于大青山游击支队那里,暂时不要事先通知。让人将于大青山游击支队联络的密码,直接交给陈翰章。”

其实让杨震犹豫的不是将杜开山调回总部,这件事情他将陶净非安排到西线预备队的位置上就已经决定的了。让他犹豫的是给挺进军以及晋绥军区那两封看似商量,实则是命令的电报。想想自己给十几年之后,共和国三大元帅下命令。

其中还有一个是后世自己所在那支红军时期便屡立战功,抗战期间纵横华北。解放战争时期横扫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抗美援朝时期,杨威朝鲜半岛,五次战役孤军突入,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之下,连一个伤员都没有丢下的老部队,从抗战直到建国时期的统帅,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十大元帅。

尽管语气上已经很缓和了,但是下达这样的命令杨震实在有些头疼。这三位,放在后世都是万人敬仰的人物。现在让自己给他们下命令,杨震还是有些放不开手脚。尽管他知道这几位老帅都绝对不会在这方面为难自己,更不会不顾大局。

而且为了协调此次会战,老总受主席所托,已经亲自赶往晋绥军区坐镇。副总指挥也从山东赶回,亲自坐镇晋察冀、太行两大区协调指挥。可以说这一战,杨震的后台是主席。但在杨震心中,却就是放不开那块大石头。有些时候知道的太多,实际上也是一种负担。

三个元帅,还有后世的那些大将、上将,而自己在后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少校。一个少校指挥三个元帅,一群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杨震在大感刺激的同时,自己心中也有一定的压力。

只不过他忘了,他现在也带着中将军衔。至少在职务上,与那三位元帅还是平级的。至于手下,掌握着全军最强大的,也是装备最精良,训练最有素的一支军队。现在的他,只不过是没有跳出那道心中的坎而已。

尽管这种负担只是心里上的,杨震更不会因为这些负担影响到作战,但这些东西。或多或少的对杨震还是带来了一些潜意识上的影响。至少今天的电报这语气上,与他一贯的风格相差太多。只不过这些东西,郭炳勋是不太清楚的。

正在起草命令,突然听到杨震要用陶净非将杜开山换下来,并调回总部报道,郭炳勋立即明白了杨震的想法:“一号,你是准备用杜开山将刘长顺换下来?这是不是有些过于草率了?一旦陈翰章那里的行动展开,整个西线正面战场更需要的是将日军的更多兵力牵制在西线。”

“刘长顺虽说指挥风格上有些过于死板,但是相对来说比较擅长防御作战。在眼下这个时候接替陈翰章,应该说还是一个比较适合的人选。而且我们已经批准刘长顺接替陈翰章,眼下战役刚刚开始就将他换下,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临阵换将,毕竟不是一件好事。”

“再说杜开山,眼下也很难抽出身来。双辽一线虽说不算是主战场,但却是整个新京战场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我军从侧翼刺向关东军腹部的一把尖刀。而且承担着在新京以南二道合围圈的职责,可以说是整个东北境内战局机动预备队的作用。”

“这方向的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能不能减轻新京战场可能会受到的压力,以及切断关东军增援新京战场的路线。尽管看起来没有北线重要,投入的兵力也没有北线多,但是却是承上启下的一环。这个时候调整指挥人选,恐怕有些不太合适。”

对于郭炳勋的反对,杨震摇了摇头道:“我不是要现在就将刘长顺接替下来,我的意思是要做好随时接替的准备。刘长顺这个人我还是了解的,在战场上实在是太中规中矩了。把握战机的能力,始终不尽如人意。”

“一句话,就是慎重太过、魄力不足。这一点从他在西线北方向的指挥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家伙太过于谨慎了,很多时候指挥上过于拖泥带水了。这个人适合让他死守一地,进攻却不适合他的风格。”

“一旦战局发生变化,他很难保证牢牢把握住战局的进展,并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做出最佳的攻防转换选择。如果西线正面现在就转入全线防御,刘长顺是最好的人选。但是眼下西线正面,却恰恰需要保持相当的大力度的攻势。”

“过早转入防御,只能让日军缓过气来。再说一个二十六师团就想将我的三个师外加一个坦克旅,几个坦克营的兵力吸引住,他们还没有那么大的魅力。那里的攻势力度不仅要保持,而且还要加强。”

“而眼下整个西线战局现在到了关键的节点上,我很担心刘长顺的能力上,会很难应对战局的随时变化。将杜开山提前调回来,先熟悉一下西线战局。一旦需要,立即可以调他接替刘长顺。有他在总部待命,我们回旋的余地就大一些。”

“这个家伙虽说还略微有些毛躁,但是在关键的地方绝对不含糊。而且这个应变能力,在咱们的高级指挥员之中,还是相当突出的。将他放到西线接替陈翰章,其实一直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当初我也是有些犹豫,但是最终还是听取了陈翰章的建议。”

“现在看,当初这个决策下的明显有些过于草率了。尽管我们在某些方面做了一些弥补,但是刘长顺毕竟是军事主官。王明贵和杨继财的各种决策,还是需要围绕他的思路来进行的。军事主官不行,一个参谋长和作战处长是改变不了全局的。”

“但决策已经下了,现在后悔也没有什么用了,现在关键问题是看我们能不能应变的准备。我们如果不提前着手准备,等到战局出现变化的时候,在去抽调人就会耽误大量的时间。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到时候什么就都来不及了。”

“接替人选到了那里,还要熟悉战局,还要进行交接,这些东西没有一段时间是下不来的。但是千变万化的战局不等人,给不了我们太多的时间来慢腾腾的做准备。你我都是高级指挥员,都明白错过一些战机,我们将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至于陶净非性格稳重,大局观强,战场把握能力虽说不如陈翰章、王光宇几个人,但是也算的上中上。他与杜开山曾经是老搭档,彼此性格比较了解。对杜开山作战风格,掌握的比较多。”

“让他在这个时候去接替杜开山,至少在指挥上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与干扰。部队也不至于因为临阵换将,而出现什么混乱。我想调他去,还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其实接替杜开山的最佳人选是王效明,但是现在东线也很重要,调离王效明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老郭,水无常势、兵无常态,对于一个指挥员来说,在战场上最重要的是对战局的把握能力。尤其是眼下的西线战场,指挥员对战机的把握能力是相当关键的。刘长顺却恰恰这个方面是最欠缺的,而我最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

“其实我更希望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但是有些事情我们必须要想在前边。我们提前多做一手准备,总比到时候亡羊补牢更好一些。老郭,战机稍瞬即逝。我们不能用战士的生命和鲜血,去弥补我们本应该想到的事情造成的错误。”

临战换将一向是兵家大忌,这一点熟读兵书的郭炳勋心里很清楚,更何况还是两个方向同时换将。杨震能下这么大的决心,替换两个方向的指挥员,说明他心中的顾虑是相当大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这么做的。

杨震的这番苦心,此刻的郭炳勋那里还会不清楚。尽管还是多少有些犹豫,但郭炳勋最终还是按照杨震的想法,将命令快速的传达了下去。并派出一架小飞机,去林西将陶净非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接回通辽总部。

在陶净非抵达之后,郭炳勋立即向其介绍了杜开山目前的进展,并向他传达了总部的命令。听到总部命令自己立即去杜开山那里接过指挥权,到底是曾经一起闯过祸、背过处分的搭档,陶净非第一个想法,居然是这个家伙又惹什么篓子了?

尽管在别的战场打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带着预备队在林西至开鲁一线待机,对于陶净非这样骨子里面其实也不是一个安定分子的人来说,显得很是无聊。但让他去自己老战友的饭碗里面抢饭吃,这种事情陶净非还是不愿意做的。

看着听完总部命令之后,目瞪口呆,并想说些什么的陶净非,郭炳勋并没有向他解释总部的意图。只是告诉他,要在最短的时间熟悉战场,并完成指挥权的交接。至于杜开山的工作,用不到他去做,只要将杜开山劝回总部便可。

草草的交待了几句,实在没有太多的时间和他墨迹的郭炳勋,便派人将陶净非塞进了接他来的那架莱桑德联络机,送往杜开山的指挥所。至于陶净非能不能把杜开山换回来,用一号的话来说,除了他们两个人亲自下命令之外,也就陶净非能说服那个家伙。

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进和北上第九十九章军歌嘹亮(2)第三百一十九章 眼光的不同第二百零七章 轻敌的日本海军第一百四十二章 日军内部的分歧第三百零一章 愤怒的王光宇第三百二十章恐怕是来者不善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置第一百零七章 余波中的余波第四十八章 杨震暧昧的态度第四百零八章 部署第一百一十六章 四一年版的武力强拆第一百五十三章 倾巢而出第一百四十七章 只能靠你自己第一百零四章 敌情第九十六章 前有狼、后有虎第一百九十一章 倒霉的二十五师团第三百一十六章 在坚持一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找到并夺回来第四百二十一章 百炼才能成钢第四百六十九章 你要有心理准备第一百三十章 血战天津(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他该杀,你该死第五十一章 超重磅级人物第四百七十四章 这就是性格第三百三十一章 装备调整第二十五章恐怕是一枚苦果第五百三十三章 战场上的两个意外第三百五十一章 杨震曾经的隐忧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一百四十二章 炮火支援就可以第一百七十二章 烽火群策山(4)第二百一十六章 最头疼的事情第一百六十七章 只是表面第三百一十六章 真正的影响第二百三十二章 暴躁的上月良夫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场难啃的战斗第三百零四章 狡猾的本乡义夫第二百二十六章 那些船上的宝贝第五十一章 关东军的诱饵第十四章 炮战的结果第三百一十六章 第四师团的整顿计划第一章 郭邴勋的判断第九十七章 过于谨慎的穿插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是原则问题第二百四十六章 不详的前兆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有各自的理由第二百四十章 离别赠言第八十七章 内山英太郎的密令第三百三十章 扩编与机械化之争第二十三章 走后门的航空兵第四十四章 杀红了眼第二十九章 变阵选将第二百零三章 植田谦吉的结局第一百四十二章 投鼠忌器第二百五十六章 他们只是半瓶水第二百一十五章 完成彻底分割第三百零八章 时运不济?第一百零五章 按照你的思路来第一百九十八章 一场难啃的战斗第一百零七章 分歧第七十一章 不动如山第三百一十一章 关键在于速度第四百三十七章 打草惊蛇也有区别第二百九十一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第三百一十三章 必须严肃处理第六十九章 奔袭(2)第三百章 把你的想法都说出来第四百六十五章 机不可失第一百七十四章 尽量想到前边第三百零六章 无兵可调的吉本贞一第七十九章 一只狡猾的狐狸第一百八十八章 八苏木之战第四十六章 他是怎么做到的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咬牙阶段第三百零八章 最后准备第一百零五章 情报第二百八十五章 验证第五百五十九章 突破城墙第四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六章 杨震不满意的原因第五百零九章 态度要强硬一些第三百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二百五十五章 西线第一百二十三章最急需的东西第二十一章 杨震最头疼的事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对现实第246章 零式的忧虑第三百二十二章 无翻盘的可能第二十六章 顺利的开局第十二章 不想多出一双眼睛第八十四章 万钧重担第四十五章 处 置第一百二十六章 并不受欢迎的T三四第九十八章 锱铢必较第三百二十六章 生路未必就是生路第三百九十九章 什么是正确的战术第二十七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生的转折第二百九十一章 穿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