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乱战的开局

但杨震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这种想法也就是想想而已。别说现在国内与国际的形势,都不可能允许自己这么做。一直在强调对河套方面做工作的中央,更不会在这个时候,批准自己真的与那位老兄拉开架势大打一场。

而且别说中央不会允许,就是允许了,眼下的自己也很难支撑起这么漫长的补给线。包头,已经是此战补给线可能延伸的极致了。再向西一些,此次会战西线的补给线就真的要崩断了。但鄂尔多斯高原虽说是野望,包头他却势在必得。

也正在杨震的再三叮嘱之下,在考虑到战役打响之后,包头周边可能面临的形势。陈翰章才特地抽出这个小集群利用机械化的优势,配属向这个方向作战的晋绥军区一个骑兵旅,抢在河套方面有所动作之前,进抵乌梁素海一线,以封闭河套方面将手伸进包头地区的通道。

尽管陈翰章始终不明白,一号为何要必须抢占包头这个贫瘠地区,而不集中兵力在晋绥和太岳军区的配合之下夺取晋北,为下一步作战拓展空间。包头周边无论是粮食产量,还是资源都不足以独立支撑一支部队的生存。

没有后方的大量补给,那里的粮食都维持不了部队的生存。夺取包头,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有这些力量放在晋北,会获取更多的战果。但按照抗联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的严格规定,陈翰章还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命令。

在他的部署之下,在进入归绥外围之后,西集群第一时间立即将配合晋绥军区部队行动的兵力抽调出来。沿着大黑河北岸狭长的土默特平原地区,向西追赶晋绥军区主力。力争能够抢在河套方面动手之前,抢占乌梁素海东岸地区。

而就在西线集群快速通过乌兰花至归绥的公路,并于三线之中率先在归绥一线打响同一时间。中路陈翰章亲自指挥兵力,在已经摸清楚了整个大青山中段地形的军区直属侦察旅一个中队的引导之下。

采取步兵放弃汽车搭乘坦克,而必要的补给汽车则采取坦克硬牵引的办法。一路向东南方向翻山越岭,连续抢占土城子、米粮局,快速的通过陶林县城西南方向。避开陶林一线的日伪军,直插卓资山一线。

щшш¸t tkan¸CΟ 这一路是此次整个翻越阴山,直插绥南的作战计划之中,最为困难,也是最为恶劣的一段路。相对于有公路可以依靠的西线,以及地势相对平缓的东线来说,这一路基本都位于山区的地形也最为复杂,进展速度最慢的。

但陈翰章指挥部队一路翻山越岭,依靠军区直属侦察部队的配合与引导,以及BT快速坦克和T三四坦克优良的越野性能,发动机强劲的马力,硬生生的从大青山的崇山峻岭之中钻出一条路来。

等出大青山之后,陈翰章看着身后的莽莽群山,即便是一向无所畏惧的他,也不禁的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不是自己战前用机动能力极强的BT坦克,换下T二六坦克。单凭T二六坦克那九十一马力的小发动机,很多地段恐怕真的都过不来。

那些坦克一旦进山,只能要么用发动机马力大一些的T三四坦克硬给拽过来。要么因为越野能力差一些,无法通过复杂的,几乎可以说除了羊肠小道之外,没有道路的地形,只能放弃。

尽管一路上只是损失了两部卡车,所有的坦克都冲了过来。但是这一路上,也让陈翰章捏足了一把汗。有的地方是靠着T三四坦克坚实的装甲,和相对庞大的车体,硬生生的撞出一条路来的。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将两辆坦克相互牵引,一点点的噌着过来的。

不过好在虽说凶险万分,路上的时间也耽搁的多了一些,但是好在到底是冲了过来。尽管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是这种代价却还是可以承受的。至少所有的物资和坦克,尤其是弹药和备用油料都运了过来。

只是眼下的陈翰章还没有想到,因为地形复杂,最晚越过大青山的中路集群,却是在此战之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压根没有想到抗联的坦克集群会从大青山冲出来的日军,在中线部队杀出山之后,一下子被打的措手不及。

而翻山越岭在时间上的耽搁,让中线集群的主力,虽然没有吃上第一口肉。但是抵达卓资山之后的时间里,却是正好赶上一道丰盛的宴席。也正是从背后杀出来的中线集群,与东线集群配和,一举奠定了绥南战场的战局。

至于东线,在抵达集宁之前倒也进展顺利。虽说地形也不是一马平川,但是东线绕路陶林的路线,要比中线平缓很多。又是按照陈翰章的命令,一路不与小股日伪军纠缠,直接杀奔集宁,使得行进速度相当的快。

甚至还早于距离远远近于他们的中线部队,冲出大青山。但是在杀出大青山之后,却是在集宁一线与正在按照华北方面军的命令,从晋北出发沿着平绥铁路抵达集宁车站下车,紧急向东增援的六十九师团遭遇。

刚一开始指挥东线集群的易良品,以为当面的日军,只是驻扎在集宁、丰镇一线的日军第三混成旅团发现了自己的行踪,调集兵力围攻自己。但随着周边的日军数量越来越多,实际兵力已经远远超过一个旅团的兵力之后,易良品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不过易良品到底是老兵出身,面对着优势敌军的围攻,非但没有就地防御,反倒是利用坦克集群的机动能力,以中型坦克为先导,与日军打起了对攻战。以坦克的冲击力,将日军整个行军队列冲的乱七八糟。

实际上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糊涂战。易良品一直以为当面的日军是现在驻扎在集宁、丰镇、卓资山一线的独立第三混成旅团。直到周围的日军数量越来越多,已经远远超过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兵力之后,才感觉出来不对劲。

而当面的日军第六十九师团,则压根就没有想到抗联的坦克集群,会从他们一向认为根本就不可能通过坦克和装甲集群的大青山之中冲出来。更没有想到抗联会在正面战场,还处于激战的情况之下,会抽调这么多的坦克采取大纵深迂回的战术,直插自己的纵深。

尽管归绥那边已经率先打响,但几乎全蒙疆驻屯军,还有华北方面军谁都不相信抗联的坦克集群,会翻越传统意义上根本就不可能翻越的阴山天险,绕道乌兰花一线强行向绥南穿插。在他们的印象之中,坦克是离不开公路作战的。

即便是在山区作战,大量的坦克集群也不可能翻越那么险峻的阴山。日军在对华北敌后根据地扫荡的时候,也不止一次的使用坦克。但那些所谓的坦克,其实就是一堆履带式装甲车,也只能沿着山间公路行动。翻山越岭,根本就没有可能。

再说抗联的坦克都已经投入到了战场上,察东、满洲都有大量的抗联坦克部队参战。他们到哪里去,还能找到那么多的坦克?所以整个华北方面军上下,在接到归绥方面的通报之后,基本上没有当回事。

几乎华北方面军所有的参谋,依旧认为是西原一策中将小题大做,将大青山中的那点共产军的骚扰,当成了抗联的主力在进攻。开什么玩笑,险峻的阴山山脉不是那些低矮的丘陵,很多的地方别说坦克,就是步兵翻越都极为吃力。大量的坦克进攻,那是他西原一策中将幻觉吧。

而沿着东线突击的易良品,在一开始也没有料到这个时候,会在这个时候与日军从晋北调集的一个师团援军在集宁一线遭遇。整个集宁城内外的日军兵力,远远的超过了当初预期的数量。而同时在平绥铁路线大同到集宁段的铁路上,还有更多日军在源源不断的赶过来。

也就是说这个原本用于察东战场的六十九师团,最终被现在的易良品,以及随后赶到的陈翰章带领的主力阴差阳错的给截了胡。可以说眼下的局面,无论是此时防守的一方日军,还是进攻的易良品都没有丝毫的准备。

这场集宁战役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混乱的状态,大家都是措手不及。更让两方面都没有预料到的是,随着双方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这场原本只是一场局部遭遇战的战斗,最终演化成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血战的开端。

如果华北方面军在接到西原一策的求援电报的时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快的反应,这个六十九师团也不至于一开始就陷入被动。坦克既然能翻越阴山,直插归绥一线。那么迂回陶林境内,直插集宁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既然有了这个判断,那么集宁方面肯定会在六十九师团通过自己辖区的时候加强戒备。至少会在集宁北面的陶林境内各个山隘口,或是山间平原地区放上警戒部队的。那样六十九师团,即便在集宁境内与易良品的迂回部队遭遇,也不会如此的被动。

有了心理准备的六十九师团,也会提前做一些准备。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在与抗联的迂回部队遭遇的时候,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兵力没有来得及下车,就被人家堵在火车车厢里面,劈头盖脸的一顿暴打。

但整个华北方面军,却是根本就没有将西原一策的求援电报,当做了一回事。从上到下,都在固执的认为坦克不可能翻越险峻的阴山,从绥北直插绥南。归绥方面肯定是遭遇到围攻,但肯定没有他说的那么大的威胁。

最多也就是河套地区的重庆方面军队,一些骚扰性的攻击而已。这类的攻击,这几年可并不少见。前年的一次突袭,骑兵第一旅团不是还丢了一个骑兵联队长吗?就河套方面那几辆自己改装的装甲汽车,还称得上大规模的装甲骑兵集群,他西原一策中将开什么玩笑。

再说第四骑兵旅团现在已经归建,你骑兵集团现在实打实的两个骑兵旅团的建制。再加上直属炮兵队、战车队、机动步兵队,这实力远远的超过普通的一个师团。面对着几辆装甲汽车,至于这么害怕的大喊大叫吗?

第四十五章为什么你们没有那些毛病第三百九十八章 这一战的长远影响第五百零八章 还是算了吧第九十三章 攻坚战术第八十四章 眼光的问题第244章 赶鸭子上架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二百一十章 苏英奇的感受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一百六十三章 什么时候能够到位第七十章 最应该做的不是检讨第四百五十八章 难产的决心第三百一十四章 稳重一点应该的第一百四十四章 消失的四十八师团部第三百九十二章 总动员第五十二章 误会第五十七章 分兵南下第二百一十八章 捅他一家伙第八十章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第三百二十三章 让他们多流一些血第二百五十三章 决战序幕第二百六十五章 杨震感兴趣的东西第四十一章 龙入大海 (8)第一百六十九章 铁路输送第一百六十九章 主攻方向第256章 天大的任务第四十五章 酒井康的意图第一百零八章 余波中的中美海战第一百六十六章 敌情的新变化第三百七十一章 不一样的中途岛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力封锁网第三百三十六章 不能原谅的原因第三百一十一章 旧事重演第二百三十章 解救第三百三十八章 国之利器第三百九十七章 多种技术保障手段第三百六十二章 两个女兵第一百七十章 最后阶段的准备第一百三十一章 家事第一百六十章 东京的火海第三百零八章 马家寨之战(三)第二百三十章 中央的小手腕第二百一十二章 这个任务我接了第一百三十六章 混乱和转变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上当的日军第二百三十八章 最坏的打算第二十八章 只能口头传达的密令第二百三十八章 优势与劣势第九十七章 事件的后续第九十三章 攻坚战术第一百二十六章东进(5)第四百五十八章 背后的阴影第七十二章 凝固汽油弹的威力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营的算计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该付出的代价第一百一十三章 日落冀中(六)第九十四章 巧妙的战术第八章 家事之杨继财的婚事第三百一十五章 海上游击战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总的拍板第三百六十四章 影响之算计第五百一十六章 冬装的问题第十二章 慎重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战序幕第二百零四章 杨震的决定第六十五章 随时可以出战第二百六十一章 拼了老命的王光宇第四百五十七章 这是抗联的报复第五十六章 敌踪初现第三百二十二章 无翻盘的可能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要把我架在火上烤第三百五十四章 大本营究竟是什么意思?第四百三十八章 易建平的看法第五百一十八章 也算是应变的考验第四十五章 日军炮兵的战斗力第三百五十五章 梅津大将的保证第五百零九章 态度要强硬一些第235章 杨震的目的第二百二十三章 嗅觉灵敏的苏联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杜开山的不理解第三百三十五章 谈话的重中之重第二百九十五章 附加装甲第一百八十章 总指挥的批评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网大鱼第二百一十三章 败家子打法第二百二十八章 挑拨第三十六章 最彻底的计划经济第五十四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三百零七章 自己的屁股自己擦第一百八十一章 关东军真正的阴谋第一百零七章 分歧第三百五十七章 苦心经营的梅津大将第二十二章 我们的力量很充足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能在这么死守下去第一百一十章 余波之最后余波第二百五十五章 猫是不会轻易教会老虎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复杂的三路军第四十七章 来自莫斯科的邀请第三百一十九章 地面伏击战第三百七十二章 雷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