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稳重一点应该的

对于杨震语气之中对后方军工部门表现出来的不满,甚至还有几分隐隐的愤怒感,郭炳勋却是只能苦笑摇头。这些兵工厂在关东军控制之中的时候,其产能的确占据了日军步枪和轻重机枪,以及山野炮整体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五。

侵华日军所需弹药的百分之七十,都是这个兵工厂生产和制造的。在华日军所有的迫击炮和掷弹筒,以及所需的所有弹药,也都是出自这个兵工厂。这个工厂的迫击炮生产设备,比日本本土最大的兵工厂大阪炮工厂还要先进。

依靠大量的新式机器设备,大量的熟练工人。这个兵工厂的每个月武器装备产能,即便按照七七事变之初日军每个师团的武器装备配备标准,除了炮兵方面之外足够装备两个步兵师团。

其制造的轻武器弹药,按照国军中央军的标准,足够三个军编制的一个集团军一个月高强度所需,还能有一定的储备。每个月的炮弹产能,足够重庆方面所有炮兵一个月的高强度消耗。

可以说没有这个奉天兵工厂,日军根本就维持不了侵华战争所需的武器弹药的巨大消耗。尤其是弹药的消耗,没有这个奉天兵工厂,日军根本就打不起那么多的大型会战。甚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都很是吃力。

可以说日军发起的侵华战争,却是这个中国人自己建设的兵工厂撑起了大半边天。日军用来屠杀中国人的武器弹药,居然都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别样的讽刺,更是一种让几乎所有中国人都难堪的结局。

要知道这个兵工厂每个月上千万发子弹,十几万发各种炮弹的产量,大后方所有兵工厂加在一起都没有这么大的产量。而抗联的兵工厂,即便所有产能都加在一起,在原材料来源充足的情况之下,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数。

奉天兵工厂的确是产能巨大,而且部门全面,熟练工人的数量也多。可以自己制造枪炮用钢,以及无烟火药。可以说不用出厂,就能满足几乎所有的原材料需要。如果这个兵工厂能够控制在抗联手中,不出一年抗联的武器制造能力,尤其是弹药生产能力就能翻上两番。

但那些工人到北满之后,原本具备的巨大产能,却并未得到有效的利用,这话却得看怎么说。现代的军工生产和制造,是需要一个工业健全的体系和上下游配套的设备,最关键的是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带动大量工业设备,也需要大量稳定的电力供应。

这个兵工厂原有的中国籍技术人员,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大量的出走或是被日军视为不安定的因素而清洗。抗联现在的军工产业起家,就是靠当年老抗联十一军收拢的原奉天兵工厂被日军占领后,不愿意为日军效力的三十多名工人起家的。

现在重庆方面在大后方的兵工厂里面,也有大量的这个工厂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在中国籍的技术人员大量流失,以及被日本人认为不可靠的情况之下。日本人为了兵工厂的生产以及保障供应,逐步采取了使用日本籍的技术人员代替中国人的办法。

到抗联突袭奉天的时候,厂内的技术人员已经全部清一色的换上了日本人。这些日本人虽说也被李明博大部分给抓了来,但是除了削弱日军的军工生产能力之外,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在现在抗联根本就不可能在军工生产,这么致命的部门留用这么一大批的日本人。毕竟这些人员如果暗中给你搞点破坏,非专业人士很难一眼就看出来。等到了战场上,一旦出现打不响的子弹,不爆炸的航空炸弹和炮弹,那是要耽误大事的。

一下子出现近三千人的缺口,而且都是很关键的技术人员,这才是最致命的。抗联自身的技术人员,根本就弥补不了这个缺口。别说这些设备安装所需的厂房,转入生产所需的电力供应也都需要一步步的来。

再加上根据杨震的命令,拆卸的设备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制造企业,武器装备制造企业,以及军工原料制造企业其余的工厂,拆卸的大部分都是在短时间之内能够拆卸的设备。

此次丰收者行动之中,在有限的时间之内,李明博能够完整拆卸设备的工厂,只有在奉天的飞机制造厂、九一八坦克大修厂、奉天化工厂、奉天满洲工业机械制造厂、奉天藤仓工业株式会社,以及生产齿轮的满洲计器株式会社。

像奉天兵工厂拆卸设备的重点就是制造枪炮用钢的特种钢厂、孤家子无烟药厂,以及制造子弹和炮弹、航空炸弹的设备。奉天兵工厂近万部的机器设备,只抢运出来三千七百多部。只占据其全部机器设备的三分之一。

整个工业拆卸的重点是制造枪炮弹药的化工,生产设备的机械等工厂。至于那些拆卸所需时间过长的设备,基本上没有来得及进行拆卸,或是拆卸了一部分的关键部件,让其短时间之内无法使用。

作为东亚最发达工业区的南满,仅仅奉天有四千多家的工矿企业,其中涉及到军事工业的就有近一千家。产业工人有数万人之多,短短的几天时间,在还要大量抢运工人和家属的情况之下,根本就无法大量的拆卸设备。

至于鞍山和本溪湖、宫原的钢铁厂,只拆卸走了绝大部分的电机,炼钢高炉上的关键设备配件,以及北满最急需的选矿、磨矿设备。至于高炉,只运回来日本人刚刚运抵,还没有来得及卸火车的两部五十吨的转炉、一部电炉。

抚顺的铝厂和炼油厂,也基本上都差不多。所有短时间能够拆卸的设备都被拆光,但是那些至少需要几天,甚至是更长时间的设备,却是基本上没有拆卸。为了以后的考虑,也没有进行破坏。

只卸下了一部分的关键和轻便的设备,让剩下的部分虽说还完整,但日本人想用用不了,不用还浪费。鞍山和本溪湖钢铁厂,炼钢高炉虽说没有拆卸走,但是所有的电机以及电线、电缆,都被拆卸一空。

高炉等关键设备虽说没有破坏,但是变电所等一些生产所必须必要,但是一旦抗联收复南满之后,并不需要多大的精力就能恢复设备统统被炸毁。奉天兵工厂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山野炮的生产线被拆走,剩下的水压机一类的设备,也就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

只是整个奉天以及抚顺、本溪、鞍山、辽阳的工厂数量实在太多,抗联派出的技术人员有限。虽说动员了一部分本厂的中国籍技术人员协助,但能拆卸的设备数量,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当然这些关键设备的被拆走之后,日本人想要恢复生产没有一两年的时间是基本不可能的。

但尽管这次丰收者行动,搞回了大量的机器设备,以及军工原料。仅仅枪炮用钢和无烟火药,就足足够抗联全力生产使用一年的。而且还要十几万的工人,绝大部分都被动员回来。可有了这么多的工人和设备,却不见得马上就能生产。

设备你得安装吧,厂房你的搞基建吧,工人你得安置和分配吧。原有的兵工厂,为了带动这些新的机器设备,电力方面你总得扩容吧,得找地方安置这三千多部设备吧。还得安排大量工人和家属的住处,以及解决他们吃饭的问题。

而相对这些问题,更让人头疼的是其他工厂大量工人的安置。奉天化学工厂以及动员来机器设备生产方面的工人和设备到是好说,抗联接收的齐齐哈尔的富拉尔基化工厂和机器厂,就可以全部接收。

有了这批工人和技术人员,这两个自抗联接收以来,因为大量技术人员在齐齐哈尔被彻底攻占之前,被日军带走而陷入瘫痪。几经努力也未能恢复生产的工厂,在短时间之内就可以恢复生产。

从抚顺红透山铜矿动员来的那些工人也好说,多宝山铜矿扩大产能正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正好连同选矿设备可以全部的接收。其他北满原来瘫痪的一些工业,也可以接收其中一部分的工人。

但其他的大量厂矿,动员甚至是强行绑回来的工人的安置,却是让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很是头疼。单单就是奉天兵工厂那三万多工人,也不是目前抗联几个兵工厂一下子可以全部接收的。

而从鞍山的日本昭和制钢所,以及本溪湖、宫原的钢铁厂动员来的工人就有近十万。一个鞍山钢铁厂,连同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在内将近七万人,都被李明博带了回来。这其中有自愿举家北迁的,也有被李明博给强行绑来的。

这些工人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去安置。衣食住行那样不得一样一样的落实?绑来的工人,还得去做工作。而吃穿住行那一样落实不了,这些工人的情绪就稳定不下来。情绪不稳定,这些人就是投入一线生产,恐怕这也很难安心下来工作。

与其那样,还不如一步步的来。先解决安置的问题,然后再分配到一线工作。还有那些运输回来的设备和原材料,至少你也得给军工部门一个安置的时间。即便是明知道前线急需弹药,但被搞的焦头烂额的东北局,也只能先紧着工人安置上来。

再说抢运回来的这批工人和技术人员,保卫部门也得进行一定的甄别。日本人为了保证南满这些维持战争所需命脉的工厂稳定,在这些工人之中安插和收买了大量的特务。保卫部门不甄别,万一让抗联的军工部门混入特务搞破坏怎么办?

在生产的时候,弹药打不响那都是小事。军工厂是什么地方,搞一次大的破坏,甚至都不用外运材料,以及寻找技术工人。这些人自己就能利用军工厂内大量的炸药和设备,给你来一次彻底的大破坏。

一旦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可就不单单是生产出来的炮弹满足不了需要的问题了,是对抗联军工生产的彻底破坏。在这件事情上,郭炳勋认为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绝对不能草率行事,稳重一点还是应该的。

第五百六十九章 手榴弹还能这么用?第二百八十章 不择手段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火群策山(6)第九十九章军歌嘹亮(2)第三百六十章 狗急跳墙的日军第三百二十四章 挨骂和喜讯第一百零八章 余波中的中美海战第三百二十八章 杨震的希望第五百二十二章要从两面来看第五百零五章 对杨震又爱又恨的德国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习惯从对方角度去琢磨第六十二章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第六十四章 纪律第一百一十章 日落冀中(三)第一章 史上最霉的穿越者(1)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下(6)第一百九十二章 日军出乎杨震意料的反应第五百二十八章 艰难的攻坚第三百二十四章 北野高津的价值第二百九十一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第四百九十四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三百九十七章 多种技术保障手段第三十四章 这场战斗来的晚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坚守八个小时第三百二十九章 影子部队第一百三十七章 辉煌的开端(5)第四章史上最霉的穿越(4)第二百三十一章 第九师团的困局第七十八章 清风店(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消失的四十八师团部第二十七章 行动(7)第五十六章 敌踪初现第一百五十七章 拉开序幕第四百九十一章 我认为是不恰当的第二百七十七章 要主动出击第六十七章 全力一搏第三百零五章 图穷匕见第九十三章 对策第二十二章 我们的力量很充足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五章 盲目乐观的日军第五十六章 醋性子乔第一百一十六章 南下(6)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响之滑头第四百三十五章 胆寒与恐惧第二百三十七章 柳川真一的抱怨第四百零七章 连带的其他影响第二百七十八章给我一点时间第六十六章 一起慢慢变老第四章 副总指挥的坚持第一百零一章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第四百六十九章 可怕的感觉第一百六十一章 威慑第二百二十二章 判断上的失误第一百二十三章 杜开山的心思第三百四十六章 嗅觉灵敏的陶净非第一百六十八章 釜底抽薪的毒计第二百四十三章 困境只是一个开始第三百七十四章 大本营的算计第四百七十五章 因果关系第四百八十七章 不是有利的时机第二百二十六章 暂停攻击第一百九十七章 要区别对待第268章 保密第一百八十五章 日军真正的战略意图第一百三十一章 借窝孵蛋(2)第三百四十九章 对关东军的最终要求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是感觉不正常第三百一十四章 拦截第一百八十一章 关东军真正的阴谋第四百零五章 个性主官第十二章 最后的准备第一百五十五章 发了狠的李守信第一百九十章 三次抗命第三百四十六章 杨震的坚持第一百二十三章 杜开山的心思第二百四十九章 板子不能打在他们身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险境第三百二十五章 求贤若渴第四百二十二章 老子也是考上来的第一百零六章动作一定要快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烦解决、任务失败第二百四十四章 时候未到第七十章 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第二百二十二章 判断上的失误第一百八十二章 吉本贞一的警告第一百六十四章 黑岩少将的悲歌(1)第四百五十三章 彻底搞残他第六十三章 秘营(2)第三百一十七章 郭炳勋的担忧第二百九十七章 血色本溪湖(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风水轮流转第四百零九章 只能给你们一个小时第二百一十四章 祁口之战(二)第九十章 这次发大发了第四百五十八章 背后的阴影第二百九十三章 雷厉风行第262章 也曾和你一样第五十四章 从天而降的死神第十九章不退则进的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