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姜还是老的辣

副总指挥对抗联制造的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这两种轻便的直瞄火力,可谓是相当的欣赏。认为当年的百团大战,如果各部队装备了这种武器,也不至于面对着日军的炮楼和碉堡束手无策,一座碉堡甚至就能够挡住一个营的攻击路线。

只要运动到射程之内只要一发火箭弹,就可以将那些让关内部队束手无策的碉堡炸弹。不用部队在用人命,用炸药一点点的去啃。在面对日军扫荡时候,出动的那些薄皮装甲车的时候,也不至于只能避战。

日军在华北战场修建的工事,与在东北修建的工事,因为针对的对手不同,可谓完全是两码回事。日军在华北战场修建的工事,欺负华北十八集团军缺乏攻坚火力。大部分都是用的砖石修建的,基本上是无力扛住这些直瞄火力一发轰击的。

与东北为与苏军作战,修建的那些可以抗住一百五十毫米榴弹轰击的工事,是完全两码回事。即便在与抗联对抗之中,关东军修建的工事群,其坚固程度也不是关内那些土建碉堡可以相比的。

有了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这两种比步兵炮还轻便的直瞄火力,打掉那些曾经缺乏火炮,只能用集束手榴弹、炸药,甚至人硬堆的工事群,绝对没有任何的问题。而且轻便的一个人,就可以扛着满战场跑,也不会影响到机动。

如果不是考虑到弹药补充困难,所使用弹药关内根本无力制造,全部需要依靠东北运输,他甚至不反对将火箭筒编制到班。在接见出关部队团以上干部的时候,他再三的要求各个部队,一定要熟练掌握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的使用。

在山炮的选择上,副总指挥还提出了出关整训部队的旅一级配属的山炮,还是以轻便的九四式山炮和四一式山炮为主的要求,暂时不配备野炮。在大口径支援火炮上,相对于笨重的德制或是美制一零五榴弹炮,副总指挥还是更喜欢轻便得多的,日制九九式一零五重山炮。

经过考虑,尽管已经下定决心淘汰数量并不多,炮弹不能与任何火炮通用的九九式重山炮。但杨震最终还是将这批山炮,都转交给了关内部队。并协调专门为关内部队生产弹药,以及翻新武器而组建的一个兵工厂。继续生产这种抗联已经决定撤装,而已经停产的重山炮弹。

这种重山炮抗联一共才有五十多门,虽说只有八百公斤的重量,很适合山地作战。而且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的火炮,威力也并不算小。但对于抗联来说数量太少,而且炮弹不能与其他火炮通用,甚至连日制九一式一零五榴弹炮的炮弹也无法兼用。

单独为这五十多门重山炮生产炮弹的成本折算下来,相当的不合算。所以干脆除了山地师装备了十二门之外,包括所有的日制迫击炮在内,数量少、无法通用炮弹的所有火炮,只能选择淘汰。

但副总指挥很是满意这种火炮的性能,杨震最终还是将这批重山炮保留了下来,转交给了关内部队。连同部队之中的九四式山炮和四一式山炮,全部都抽调出来,转交给了关内部队。

实际上尽管杨震也知道,在山地战之中六零迫击炮的作用更大。而且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远远的超过掷弹筒。以同样轻便的六零炮,替代掷弹筒实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副总指挥坚持保留掷弹筒,他也无可奈何。

副总指挥的意思,他还是很清楚的。六零炮在轻便,也不可能配备到班。保留掷弹筒,可以增加班一级的作战火力。而且这玩意虽说有着只能老兵使用,射程近等缺点。但是在面对日军野战机枪工事,还是有相当大的杀伤力的。

而且在日军也大量使用掷弹筒,同时关内各个根据地兵工厂也能自产一部分榴弹的情况之下,弹药也可以并不完全依赖抗联供应。尽管这玩意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但副总指挥认为增加配备的密度,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训练上的不足。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不仅轻便,一个人可以携带武器和部分的弹药。而且因为抗联已经不再装备掷弹筒,无论是弹药还是现成的装备,都有相当大的库存。而且掷弹筒的数量,关内部队装备的量也很大。即便不用重开生产线,也足以满足关内部队换装的需要。

杨震虽说不是很同意副总指挥的意见,但是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也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这么一个调整方案下来,虽说各个部队的火力不如当初的挺进军。但是部队更加机动灵活,也更有利于在山区运动作战。

从眼下整个华北的态势来看,短期之内打出山区全部收复日军控制严密的平原地带,暂时还不算现实。眼下的日军虽然因为胃口撑的太大,但是在中国战场上还保持着相当数量的整编师团。在整体战略态势上,在关内战场还保持着优势。

如果此时大举对日军控制区出击,以关内的部队现有的兵力和实力即便是打胜了,恐怕也是惨胜。其残存的实力,根本就无法应对日军战略重点转移之后,随后的大举反攻。眼下先集中所有的兵力,真正控制住山区,彻底的稳固华北各个敌后根据地,就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而在这种战略需求之下,副总指挥拿出的这个轻装部队的方案,更加的符合现在的实际战略需求。在山区地形之下大兵团作战,根本就难以施展。日军即便是出动一个师团,也只能以大队为建制分散活动。

同样日军在山地作战之中,其重炮与坦克的威力也是很难施展开。日军之所以在山区依旧能够保持对中国军队的优势,除了各级建制的部队作战能力,以及指挥官的战地指挥能力强于中国军队之外。最关键的就是其足够的通讯能力,缜密的作战计划,以及快速增援的能力。

而且日军山地战的能力,也远远的超过中国军队。无论是山地行军能力,还是山地作战能力,穿皮鞋的日军并不次于穿布鞋和草鞋的中国军队。无论是在山地行动的速度,还是山地穿插的能力,基本上都超过中国所有的军队。

即便是擅长山地作战的关内部队,在这一点上与日军相比也略有不足。这一点虽说说出去有些难堪,但是必须要承认。再加上日军每次出击,都有大量熟悉地形的伪军配合作战,这一点无疑增加了关内部队的弱势。

日军的武器装备中,很多也很适合山地作战。无论是掷弹筒,还是步兵炮,都是山地作战的利器。其缜密的战术,再加上凶悍的作战能力,以及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极强的配合能力,使得即便在山地作战之中,中国军队一般也很难是其对手。

即便短时间之内合围住部分日军,但只要战斗不能在短时间之内解决,在周边的日军快速增援之下,也很难彻底的消灭掉被合围的日军。反倒是自身在日军顽强的抵抗之下,因为伤亡惨重无力应对日军援军只能被迫撤退。

敌后战场的无数次反扫荡作战,装备轻便的关内部队。反倒是在山地战之中,很难与日军抗衡。除了火力上的弱势之外,主要就是差在日军山地战能力,并不弱于关内部队。即便是能集中优势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合围住部分日军,但也很难全歼。

日军的山地战能力,以及山区战场特有的特点,再加上今后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华北战场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关内部队的各级建制,既要保证足够的机动灵活性,又要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集中足够的火力,面对一路或是几路的日军。

而且整个华北地区,除了晋中盆地以及冀中平原、黄淮平原之外,大部分的地区还是以山地为主。重装部队固然能在火力上全线压制日军,但是在山区以及关内大部分地区公路基础设施很差的情况之下,很难发挥出足够的机动性。

副总指挥的这个编制,至少在两年之内还是符合未来一段时间华北战场的局面。当然也不排除随着敌情的变化,原有的计划出现意外。这个编制很是符合副总指挥,先稳定山区根据地,再向平原区渗透的想法。

至于说派遣抗联南下,至少在四三年上半年之前,杨震是不会有这个想法的。四二年一场席卷了整个华北的大旱,四三年接连天灾,整个华北地区根本就无力负担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同时东北也无力在支撑南满战场的同时,同样支撑华北战局。

正像副总指挥说的那样先稳定山区,将日伪军在根据地内部的据点和楔子彻底的拔掉。至于平原地区,先以渗透和蚕食为主。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术,至少要渡过眼前这场已经席卷了整个华北的天灾之后。

要是现在整个华北相当一部分地区,绝收已经成定局的情况之下。在发动大规模的战役。一场大战下来所需的天文数字的物资,以及战火毁灭的田地。那就是不是加重百姓负担了,就是连杀民养军恐怕都难以形容了。

副总指挥的态度很明确,在这场天灾未得到根本缓解,民力还未彻底恢复之前,整个战略态势还是应以防御为主。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仗要一个个的打,不要老想着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当前华北的态势,还是主要应该以稳固各个根据地内部为主。

不管形势如何,绝对不能干出那种杀民养军的事情来。别人怎么做他管不到,但是在他的部队里面,绝对不允许这么做。部队在这个时候非但不能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还要想办法尽可能的减轻群众负担,并帮助群众渡过这场天灾。眼下即便部队整训完毕,发动任何的大规模战役也是不适合的。

对于副总指挥的这个态度,虽说被顶的很尴尬。但是杨震心中暗自竖起一个大拇指。好一位一心为民的铁打汉子,不管他身上有什么缺点和问题,但就冲这一点,他杨震永远的服气。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他杨震的老首长。

第三十章不能说的秘密第二百五十七章 被炸垮的七十联队第七章 恶魔城堡七三一(2)第十八章 谷寿夫的节操第二章 终止攻势第二百二十一章 顽强的日本海军第三百零二章 跑掉一个算一个第八十六章 很合算的买卖第一百七十七章 无法放手去打第四章史上最霉的穿越(4)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难打也要打第一百四十八章 战斗小结第二百三十四章 这些东西都是给你们的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说说的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斗角第一百九十八章 日军的苦心布置第四百九十六章 下定了决心第四百一十二章邱金堂的担忧第十七章谷寿夫的下落第三百八十五章 后世不忘、前世之师第264章 进关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间精确轰炸第三百二十七章 战役结束第三百四十八章 唯一的选择第二百九十章 必须要打出去第六十九章 奔袭(2)第七十七章 秋后算账第四百三十章 木村兵太郎的看法第七十四章 提前渡江南下第一百零三章 我势在必得第一百七十四章 尽量想到前边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变计划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能在这么死守下去第二百零一章 关心则乱第二百二十章 决定第二百二十六章 那些船上的宝贝第三百一十二章 最终决定权第二百六十四章 做的如此彻底第二百五十五章 杨震的为难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能撒的太开第三十一章 战场之外的博弈第六十二章 秘营(1)第一百六十七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二百七十二章 打得赢、不变色第四十九章 那一场绚烂的烟花(1)第四十二章 可怕的对手第三百六十八章 影响之勾心斗角第七章 两头冒尖的刺头部队第四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须要付出的代价第六十七章 尴尬的杨震第一百九十五章 有这个底气的第三百七十七章 求援与为难第二百八十二章 为了今后的大发展第三十七章 龙入大海(4)第一百一十八章 战场之外第一百六十八章 打扫屋子好请客第四百零三章 底气第三百一十六章 第四师团的整顿计划第256章 天大的任务第二百二十一章 形势突变第三百二十八章 远水救不了近火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瓦廖夫的真实身份第二百一十章崔四虎的感觉第二百一十二章 难堪的第一天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九十三章 很难被说服的杨震第一百三十章 成交第二百八十六章 反击时机的选择第三百三十六章 对调建制第九十九章 合作之中的相互拆台第二百九十五章 鞍山大空降第226章 连皮毛都算不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强劲的对手第一百四十一章关键时候的逆转第二百零九章 激动与等待第一百二十九章 虚伪的美国人第232章 狠毒第四百一十四章 梗阻第四百五十八章 背后的阴影第二百三十八章 最坏的打算第四十六章 他是怎么做到的第257章 要遵守科学规律第七十六章 决断第三百二十八章杨震真正的需要第四百九十七章 恐怕没有那么简单第四十八章 假想敌中队第一百零一章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第五十三章 傲气的来源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须要下一些好饵第261章 思念第一百二十五章 从细节上分析第二十九章 毁灭(1)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勋的原因第一百四十八章 冈村宁次的直觉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调整战术第四百七十章 当着真人不说假话第三十七章 意外的接替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