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急需喘口气

不过虽说有瑕疵,但在整体上老总认为杜开山表现的还是很出色。同时他也很喜欢这个年轻的,也相当有个性的干部。同时老总也认为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该给机会还是要给机会的。所以老总看出杨震极度不满之后,还是想为杜开山说两句话的。

老总认为杨震培养干部上,的确相当的有一套。更注重将将的他,这些年带出了相当一批同样年轻有为的将领。同时不以亲疏量才使用,尽可能的做到一碗水端,不管职务高低有能者居之。也快刀斩乱麻干净利落的解决了,部队组成成分相对复杂,外来干部与本地干部之间的矛盾。

尤其是中国人固有的,甚至在某些军队之中已经成为顽疾的山头主义,在抗联之中解决的很彻底。说实话能将这么多山头的部队,捏到一起并在短时间之内形成战斗力,而且没有产生什么太大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老总可是听说,原来的老抗联自身的山头主义,因为部队来源很复杂本身就很重。再加上关内调来的大批干部,将这么多山头捏到一起,这难度就相当的大。但他年纪轻轻,却将这个问题解决的很好。带兵的手段与方法也多,带出的部队个顶个的嗷嗷叫。

可老总也感觉,杨震在很多时候威严过重,也有些不利于干部的成长。他在抗联所有高级干部之中,年龄虽然是最小的。甚至很多营级干部,都要比他的年纪大。但所有的干部在桀骜不驯的干部,却是在他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简直比绵羊还要温顺。

虽说老总也知道,杨震的年纪太轻了。带兵如果不以威严为主,恐怕根本就拢不住部队。除了在战场上表现让这些人心服口服之外,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带兵手段,也很难让这帮家伙俯首顺耳。

就算有再严格的纪律,但也只能管住人,你也管不住心。如果真的不能做到服众,就算纪律在严格,在指挥关系理顺上也是要出现问题的。论起资历,人家都在东北苦战多少年了,都已经是师长、团长了。你这个关内来的小连长,凭啥指挥人家?就你打了几场胜仗?

更何况关内调来的干部之中,当年他的老上级、老首长,这数量可是相当的不少。纪律是纪律,但要想让人家真的服气,带兵的人没有一定的超长手腕是相当困难的,这部队指挥起来也很难顺畅。

除了在用人上,要尽可能的一碗水端平之外,其余的就靠自己的能力以及驭下手段了。杨震年纪轻轻能牢牢的掌握住这么一群骄兵悍将,只讲纪律恐怕也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再加上他年纪太轻,驭下的时候以恩威并济倒也是一种手段。

什么不怕一号怒,就怕一号笑。不怕一号骂人,就怕一号不说话。这些尽管都是抗联下面干部,在私底下议论的。老总从关内部队调往东北干部口中,早就知道这些评价,也知道杨震给下面干部带来的那些无形,但是却巨大的压力。

老总更是曾经亲眼看过从关内调来的一个干部,还是当年杨震在一二九师的上级,一个红军时候的老干部。调来才半年,眼下堂堂抗联头等主力师的政委。在杨震这个比他小了近六岁的当年老下级面前,就连大气都不敢出。

能把这个当年在一二九师都有名的桀骜不驯的家伙,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给摆弄的如此老实,眼前这个年轻人带兵的手段可谓一般。这其中除了杨震战功赫赫,在部队之中的威望无人可及之外,这其他的意味可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老总知道杨震年纪轻轻,就带出这么大一支军队,还将部队的指挥与管理关系,理顺的如此之顺畅。将领一出畅通无阻,其指挥关系之顺,甚至远远超过关内部队。其中所付出的艰辛究竟有多少,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恐怕外人远远的无法想象。

其实老总也知道,杨震一向只是抓大放小,其实对一些末节的事情并不是很看重。除了对高级指挥员要求的比较高一些,也没有要求所有的干部都德才兼备。可部队上下对他,那种敬畏与畏惧交杂的感觉,却是从骨子里面发出来的。

尽管老总也知道,除了军事素养上过于苛刻之外,杨震其实对干部也相当的爱护。恩威并济这两手,杨震还是很熟练的。一方面慈不掌兵,一方面对部队的干部关心,还是相当足够的。

甚至还搞出一个什么《现役军人婚姻保护条例》,专门保护干部的婚姻。但老总还是认为积威太过,驭下太过于严厉,也不利于干部成长,也不利于杨震自己本身的成长。慈不掌兵,这不是错误。关键这个严的度要把握好,不能太过于苛了。

有些问题现在是战争年代还看不出来,等到视线和平了,这过度压制积累下来的后果,恐怕就要显现出来了。杨震毕竟还很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现在因为年轻,带兵以威为主。但是在今后,他这种性格会很吃亏的。

像今天的这个事情,杨震有理由生气。但是因为一次并未造成什么真正后果,其实也并不算什么太大的失误,就撤换这么重要的一个指挥员,这未免多少有些小题大做了。毕竟撤换一个干部容易,但是培养一个干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还是这么优秀的干部。

听完老总很是下了一番苦心的劝说,杨震却是只微微的叹了一口气:“老总,我们与日军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什么时候看到过日军畏战过?一旦有战场需要支援的时候,日军的反应和动作,乃至效率都远远超过了任何一支军队。”

“将令一出,则军**死,这句话虽然出自我们中国的兵法。但执行上这一点,日本人要远比我们做的好。差距就是差距,这没有什么好避讳的。相对于我们自己,日军在某些方面的优点,我该承认还是要承认的。”

“日军的确是一支野兽一样的兽性军队,但是在很多方面却很值得我们学习。在眼下整个战局之中,一旦形势哪怕是有局部的变化,日军绝对不会不用德州的日军。因为这里的日军,是距离整个战场最近的日军一部。从兵力的数量上,也可以说相当的充裕。”

“同时德州的战略位置,也决定了日军在这里保持一支部队,无论转向那个方向,我军都会犹如芒刺在背。我军在眼下整个华北战场,无论下一步行动的方向是那里,都会是一把威胁我军行动的尖刀。”

“但我军眼下兵力已经使用到了极致,兵力使用上也太过于分散。而且部队连续作战不仅异常疲劳,伤亡也已经相当的重大,不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已经难以继续作战。在还要应对日军可能会出现的战略反击情况之下,暂时无法夺取德州,也无力进入山东境内。”

“至少在短时间之内,山东境内的战斗,还需要山东军区部队独自承担。我们能给予的支持,除了武器弹药方面,恐怕就是在战术上的佯动,将日军的注意力分散,并将其相当的一部分吸引到德州周边。”

“我决定在眼下的河北战场,全军暂时转入防御作战,并利用这段时间短暂的平静转入整补,以及囤积弹药和物资。同时在冀鲁边保持一定的压力,以逼迫日军在黄河故道以北与我军决战。”

“所以在德州方向保持对日军足够的压力,摆出我军进攻山东的态势,以为我军短暂修整争取时间,以及配合山东战场这是必须的。二位老总,杜开山如果将六成的兵力放在德州,整个山东黄河以北的日军的兵力将会全部被吸引住。”

“我山东军区部队的活动空间,将会大大的增加,也会减轻山东军区正面的压力。与陈翰章所部配合,对山西和山东战场,分别给与策应和支援。并给我们争取喘息的机会,以及整补的时间。”

“老总,游击战与运动战,不单单是我们的长项。以日军各级指挥官的军事素养,以及野战师团的训练,要是真和我们反过来玩起这种战术,以德州为基地,对我们后方进行大规模的骚扰与破袭战,我们该如何应对?”

“就算玩这种战术,我们是他们的老祖宗,并不怕他们。但是一旦出现日军采取的这种战术,将会极大的牵制我军的兵力。而眼下进攻德州,对我们来说却是触一发而动全身。尤其眼下至少在短时间之内,在部队急需喘口气的情况之下,暂时我们还无力发起新的一轮攻势。”

“除了部队连续作战伤亡过大,急需整补之外。我们的补给线,在平汉铁路完成整修之前,已经是延伸到了极致。最关键的是,在暂时还没有摸清楚日军下一步动作之前,我还是准备以静制动。”

说到这里,杨震走到地图前,拿起指挥棒指着整个战场范围道:“两位老总,您二位都是沙场老将,都清楚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不单单是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以及军队的素质,还有天气、地理等相当多的因素。”

“我们眼下虽说除了冀南一隅之外,几乎已经拿下了整个河北,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已经牢牢的把握住战略上的主动权。眼下天津战场还在激战之中,而在天津以北的冀东战场上,敌我两军还在拉锯。关东军与华北方面军之间的联系,还未成彻底的切断。”

“最关键的是,整个渤海湾的冰封期相当的短。日本海军虽说眼下在太平洋战场屡屡受挫,但是目前还是具备一定实力的。如果他们想要在渤海湾大面积开化之后,在我们身后来一次登陆行动,还是完全有把握的。”

“甚至如果日军下定决心,包抄我军的侧翼。他们可以利用破冰船,在眼下冰封的并不瓷实的渤海湾,硬打出一条航道来。在日本海军没有丢光老本之前,沿着海岸线作战,他们的海军威胁始终是一个存在。”

第七十四章 不动如山第四百六十六章 打了狗有人出头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壮大声势的打第三百三十五章 美国人的意图第一百五十九章 鏖战汤原(6)第三百零三章 软柿子?第三十三章 瞒天过海的日军第六十七章 尴尬的杨震第八十章 急转直下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一百八十五章 归绥之战(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战略调整第六十六章 一起慢慢变老第一百六十三章 陈翰章的担心第三百四十九章 时机还不到第七十八章 清风店(二)第四百二十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四百六十五章 秋风扫落叶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间精确轰炸第一百六十章 东京的火海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变计划第二百七十五章 何以报德?第一百八十六章 兴山要塞第五百六十四章 绝不会赖账第三百七十章 那就是一群土匪第一百四十五章 也许是一个办法第七十章 同志们杀鬼子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后的准备第一章 史上最霉的穿越者(1)第七十八章 错过了最佳时间第三百零七章 自己的屁股自己擦第三百六十四章 习惯从对方角度去琢磨第一百七十九章 意见与马屁第三百六十八章 影响之勾心斗角第二百一十三章高田泰宏的思维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要把我架在火上烤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有各自的理由第一百一十二章 都有各自的理由第一百八十一章 杨震心中的压力第一百零一章 恐怖的一幕第三百七十一章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第一章 形势发展的要求第三百五十六章 决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二十五章 砸锅卖铁的穆长秋第十三章 为了活下去第一百七十八章两害相权取其轻第八十一章 失去联络第二百五十七章 量力而行第二百二十二章 你们拿我们当二逼啊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子出面第四百章 在中国被惯坏的日军第三百八十一章 这是原则问题第一百二十五章 从细节上分析第257章 要遵守科学规律第八十一章 我们是不是有些想当然了第一百三十八章 险境第二百九十六章 始料不及第三百九十章 要做到信任无底线第二百一十一章 敢不敢接下这个任务第四百七十九章我没有那么大胃口第七十八章 一场经典的夜间伏击战(1)第八十一章 一场经典的夜间伏击战 (4)第二百七十五章 服从命令是第一位的第三百二十九章 为战后做准备第五百六十三章 也是一种历练第三百五十二章 暴怒的梅津大将第三百二十五章 日军的反常第三百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二百七十九章 这不是意外是阴谋第二百五十五章 猫是不会轻易教会老虎上第二百九十七章 血色本溪湖(二)第三十八章 军中无戏言第六十章 最不想看到的结果第二十七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一十章 并非最佳时机第一百二十八章 我们更需要钱第二百零九章 亏了大本的日本海军第二百零六章 挖空心思的杜开山第二百六十二章 打草惊蛇第三百八十五章 他是一只雄鹰第一百七十七章 情报工作的弱点第三十二章绝望的和知鹰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御身大切第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战果第一百二十四章也算歪打正着第六十四章 濑户启二的心思第六十七章 心怀各异第三百五十章杨震的思维与眼光第一百三十三章 小妹的误会第四百四十六章 难以磨灭的印象第三百二十九章 为战后做准备第三百八十五章 他是一只雄鹰第三百五十八章 马春生的想法第一百三十一章 家事第三百零九章 一个都不能少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静的背后第一百六十二章 所剩时间不多了第二十六章 苏联人的态度第四百五十八章 难产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