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是倭寇

一九四零年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伤势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杨震不顾别人的劝阻,亲自赶到萝北机场为李延平一行人送行。看着塞得满满,几乎已经是运载极限的九架运输机依次爬上天空,直至消失在北方的天际之中,杨震收回自己的目光。

杨震身边同样看着机群彻底消失在天际才收回目光的郭邴勋捅了捅沉默不语的杨震,指了指停放在另外一边的一架苏军运输机,还有站在飞机边上不住的向这边张望的科瓦廖夫道:“司令员,你也该上飞机了。你再不过去,那位科瓦廖夫同志恐怕就要急疯了。”

转过头看了看那边等候已久的科瓦廖夫和另外两名苏军军官,杨震摆了摆手道:“让他们接着等。我这一走至少要十天的时间,政委也不在,想和你一起多呆一会。”

郭邴勋闻言笑了笑道:“你倒是沉稳的住。不过也好,让他们等着吧。这些天你的病房门坎都快让他给踩破了,也不在多等这一时。我正好也有些事情要和你商议,这两天你都在准备过江的事情,我又在筹集物资,一时也没有顾的上。”

杨震叹了一口气道:“我和政委这一走,军区的所有事情就都压在你和高禹民身上了,你也要照顾好你自己。事情该分出去就要分出去,减轻自己负担的时候,也可以多调动一下下面干部的积极性。还有三分区那边你注意一下,柴世荣的能力比赵副司令差远了。只是,唉?”

杨震的这声叹息,郭邴勋很清楚其中的惋惜意味。赵副司令的军事能力没的说,黄埔毕业生再加上打了那么多年的游击,绝对是一块好料子。如果能静下心来好好专研一下军事上的问题,他的前途还是很光明的。但这好钻牛角尖的劲头也真让人头疼。

想起临上飞机时候杨震和他的那一席谈话,郭邴勋只能苦笑着摇头。郭邴勋知道,他这一走,再返回东北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以杨震的性格,是不会再同意他回来了。他是不会允许有人在他的部队中这么搞的,可惜了一个人才。

不知道郭邴勋心中所思的杨震,却没有管他的感慨,自顾自的道:“老郭,这段时间你一定要多注意日军的动向。春季道路泥泞,不适合大部队行动。我估计这几个月恐怕会是我们最后休整的机会。”

“一要督促部队抓紧时间进行最后的训练,尤其是战术合成训练。二就是增加弹药储备,尤其是各种口径的炮弹,数量一定要达到我们预定的储备。不能有了江北运过来的上百万发炮弹,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日式炮弹,一定要储备十个基数以上。再打起来,恐怕就真的是惊天动地了。”

郭邴勋闻言点了点头道:“司令员,你放心吧。兵工厂一直在加班加点,几个月下来现在仅仅日式七十五毫米山野炮弹便已经生产、储备了二十万发。各种口径迫击炮弹在五十万发左右。还有五十毫米榴弹、三七速射炮弹、二十口径高炮弹,数量也足够打一年的了。”

“我让他们停下了七点六二毫米苏制弹药的生产,我们手头的储备相对于这些不多的苏制步枪足够使用一年左右了。七九子弹的数量也足够了,现在兵工厂正全力生产日式六五、七七子弹。还有供应冲锋枪使用的七点六三手枪弹。”

“估计到了入夏,我们的生产的加上原有的储备,日式子弹应该能达到上亿发左右。七九弹药原有的储备加上江北运过来的,数量更大,足足有两亿发。江北这次给的很大方,运过来的一亿八千万七九子弹全部都是完好的,甚至有相当部分都是两年以内生产的。”

“甚至其中还有一半是德国和捷克生产的性能极为优异的子弹。波兰人当年跟着德国屁股后面捡便宜,入侵捷克为自己搞到了不少的好东西。原来为了防备苏军东进,都储备在苏波边境线上。这次却是都便宜了我们。”

“这批军火中,仅仅一百毫米捷克造以及他们引进专利自己仿制的轻榴弹炮就有二百二十门,一百零五毫米施耐德野炮六十八门、一百五十五毫米法制和自己仿造的榴弹炮六十多门。还有大批的七十五毫米仿造施耐德山野炮、捷克原厂的斯柯达山炮足足有六百多门。”

“瑞典的博福斯三七反坦克炮二百多门、四十毫米高炮七十五门,七十五毫米高炮三十六门、厄利空二十毫米高炮一百多门。各种七五、一百、一五五、六九口径的炮弹达到了二百多万发。至于高炮弹、三七反坦克炮弹数量更多。江北可是一下子俘获了二十多万波军,缴获了全套的武器装备。”

“这么多的军火,足够将我们全军都换成波械军了。要知道博福斯反坦克炮、施耐德山炮都是国军想买都买不到的。其中除了太老式的一战时期生产的苏制和法制山炮之外,六成新的在四百多门左右。大部分都是捷克和波兰自己制造的。尤其那些斯柯达山炮都是八成新的。”

“尤其那些斯柯达山炮,国军曾经想用其替代价格昂贵的博福斯山炮。但人家卖给国民政府的价格极为昂贵,根本就承担不起。德国那些军火可以用矿产品支付,可捷克人家张嘴就是全额现金。”

“这些东西在加上原有的储备和现有的装备、弹药,除了不足差额之外,足够我们再扩编两个野战纵队,十个旅外加十个重炮团还能有剩余的。尤其是那些火炮,就算我们所有的火炮都更换一遍,还有大量的剩余。”

“我看了一下,这些火炮包括一五五重榴弹炮和加农炮在内,都是波兰自己制造的。工艺与我在法国见到的原型货相比略微有些差,但这种差别却很有限。虽然大部分是一战时候的设计,但主要性能却并未显得落后。与日军火炮相比,性能基本上差不多。”

“其中一五五施耐德重榴弹炮曾经是国军选定的制式重榴弹炮,性能不比从德国进口的那些一五零口径的重榴弹炮差。虽然射程近了些,但重量更轻,也更适合中国的道路情况。可惜人家要求全部现金交易,还不转让技术,中国还是买不起。”

“一个和中国一个省差不多大的国家,却能完全自行制造出如此性能优良的火炮。别管人家是不是仿制的,但至少能自行制造。一个还不及我们一个省一半大的国家不仅能自己设计、制造,还能大量的出口。看看人家,再看看我们,几乎全部都要进口。”

“要是按照市场价,即便是二手货,这两千万卢布也不够买上这十分之一数量的。单单那二十万顶钢盔加上轻武器就不止这个价了。这些东西市场价值至少在五亿美元之上。而这批军火江北一共收了我们一千二百万卢布的运费,其余的几乎全部都是免费的。这可真够大方的了。

这些天杨震不是一直在忙着与杜开山去前线查看地形,还没有等返回就重伤又住了将近两个月的院。接收江北转运过来的波兰造武器的事情,都是李延平和郭邴勋一手在办的。此时听到这批武器的数量,杨震也多少吃了一惊。

只是吃惊归吃惊,但杨震却并未对江北感激涕零。对于郭邴勋的感慨,只是淡淡一笑道:“老郭,你得这么算。这批武器弹药的确物有所值,甚至实际价格远远超过了我们之间的定价。再加上眼下在江北训练的飞机和坦克,这些东西几乎等于是无偿援助的。”

“纸面上看起来与他们卖给国民政府的那三亿多美元武器相比,我们的确占了大便宜。但你也要知道,与这些除了炮兵之外,他们基本上用不到的装备相比,一旦西边战事爆发,可以腾出手来随时西调的远东几十万苏军的价值更大。”

“对于江北来说,这些武器弹药固然重要,但与多了几十万的机动兵力相比,孰轻孰重他们还是分的出来的。你是军事大家,在战场上多出几十万的兵力,几乎可以左右一场战争的结局这一点你很清楚。”

“更何况他们在东部不仅仅是一个远东军区,还有外贝加尔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等几大军区。如果我们真的能替他们挡住关东军,他们甚至可以腾出足足上百万的兵力和大量的武器装备。”

“所以这种合作,对于我们来说是急需的,但对于正全力备战欧洲战事的他们来说更为有利。眼下我们越强大,对他们也就越有利。对于他们来说,在东北出现一个强大的抗日武装是极为有利的。”

“虽然他们已经与日军签订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但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日本天皇都知道,这张条约在必要的时候连废纸都比不上。撕毁,简直比抽根烟还容易。别忘了日本和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条约》。”

“作为盟友,日本人在他们与德国人作战时候北上插上一刀的几率性相当的大。毕竟日本人是出了名的好占便宜。两面作战,是江北不愿意看到的。尤其是同时面对两个强大的对手,更是他们不可能负担的。所以不必有什么感谢之心,还是那句话,这只是互利而已。”

说到这里,杨震顿了一下后道:“这批装备除了按照我们的计划,补足各旅不足的之外,其余的要全部入库。部队训练时候,还要以眼下的手头现有装备为主,发下去的也要严格的保密,尤其是炮兵。在未上战场之前,绝对不能外泄一丝一毫。”

“一旦外泄出去,给江北外交上带来什么麻烦倒是跟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也懒得操那个闲心,但却无法达到战场上的突然性。一旦让日军有了防备,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麻烦的。”

对于杨震的想法,郭邴勋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将手中的皮包递给了杨震道:“这是人工合成盘尼西林的一半资料。剩余的一半已经准备好了,只要江北的汽车一到,我们就可以马上交付。”

“还有你要的那些东西,我已经准备好了。拍那些照片时候,用的道具全部压根就都是德国驻长春大使馆使用的德国原厂货,打印材料的打印机也都是德国外交机构使用的制式打印机,所有的道具压根就是真的。”

“你的那些秘密材料野村岩已经私人友谊的名义,全部转交给了德国驻长春武官,这些东西只是他在转交时,以关东军情报部的名义顺便拍了一些照片而已。”

“而这些材料都是以一个去年上秋试图叛逃到关东军,半道上却被我们截获的苏军内务部少校的名义转交的。至于那个少校,则被我们已经秘密的处决了。这件事情,可以说就是神仙来了,也查不出蛛丝马迹来。除了那个野村岩和北野高津之外,再无任何一个人知道。”

说到这里,郭邴勋看了看杨震道:“司令员,我一直有个疑问,这些东西你是从那搞来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你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以你的战略眼光,一旦江北真的在对德作战中失败,日本必定要搀和上一脚。这对于我们来说,并非是什么好事。”

郭邴勋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杨震却也明白了他的意思。那句没有说完的话,肯定是“不地道”这三个字。人家给了自己这么大的帮助,自己反过手还要搞出这么一档子事情来,实在有些过不去。

对于郭邴勋的想法,杨震却是没有回答他,而是望着远处的小兴安岭山峦,良久才道:“老郭你相不相信,我这么做是正是为了我们。这些东西从哪里的并不重要,但这些东西却可以帮我们除掉妨碍我们的人不是吗?”

“况且我手头掌握的江北最新式武器装备,也没有都交出去。以他们的能力来说,再得知情报外泄后,想要改进应该还是有很大的把握的。在德国尚未解决西欧背后的敌人时,至少还能给他们留下一年半的时间。我想着足够了。”

“不是我阴险狡诈,更不是我翻脸无情。这个人现在已经给我们带来太多的麻烦了,除掉他已经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不仅仅是他,还有所有想要挡我们前进道路的人,我不管他是因为什么,都必须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在这场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战争中,我们的敌人不仅仅是倭寇,还有所有想在这场战争中浑水摸鱼、从中渔利,阻挡我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第一百三十四章 余波第五百五十七章 严重的损失第二百八十三章 专门人才第二百四十六章 伏击战(二)第五百一十章 白俄的问题第四百六十五章 机不可失第五十二章 还算灵敏的直觉第五百六十二章 就这么散着打第三百五十八章 马春生的想法第三百九十四章 一木清直的雄心第三十四章 胆寒第二十一章 行动(1)第227章一个烟雾弹而已第二百章 杨震的担心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间精确轰炸第一百二十四章东进(3)第三百零三章 不知所措的片山少将第二百一十五章 冷血的决定第二百一十一章 消耗品第二百一十八章 失联第一百七十七章 机不可失第六十五章 首战(1)第五百六十三章 也是一种历练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满意第二百六十一章 拼了老命的王光宇第一百三十八章 刺激第七十九章 糜烂的战局第四百章 恶魔之岛第六十六章 重庆的压力第二十五章恐怕是一枚苦果第二百八十三章 平静的背后第七十二章 犹豫的不仅仅是他们第三百六十五章 摸到弱点第三百八十三章他们可真敢要价第四百六十五章 机不可失第八十一章 失去联络第二百六十八章 何尝不是一种幸运?第一百四十二章 投鼠忌器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根稻草第二百四十七章 交易还是敲诈第二百八十五章 敌踪突现第一百六十二章 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第一百一十三章 杨震也有打怵的事第三百章 杀一儆百第一百九十六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子出面第四百三十五章 胆寒与恐惧第三百二十八章杨震真正的需要第一百三十四章 最难解决的是心结第九十六章 杨震不满意的原因第一百九十四章 颠倒的资源优势第七十六章 你这是敲诈第三百零六章 沉住气,再稳一稳第二百五十章 先弱枝杈、再掘主根第一百七十九章 海军派来的刺头第三百二十三章 中央来电第八章 恶魔城堡七三一(3)第二百二十三章 请慎重考虑之第九十章 这次发大发了第一百章 超出预想的结局第三百一十五章 吃撑到了第二百零一章 关心则乱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励士气的奖与罚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力封锁网第一百零二章 我们的计划更适合第五百零三章 使用德国战俘带来的麻烦第一百七十九章 近距离伏击战第二百七十三章 应变第三十九章 总攻击令第三百一十七章 外强中干的关东军第三百六十八章 你是我们全军的恩人第九十一章 尽可能挑软柿子第四十八章 残酷的冀中第三百三十五章 美国人的意图第二百一十章 莫斯科一九三九第六十章 打劫开拓团第七十一章 炸桥还是不炸?第三百四十五章 梅津大将的赌注第六十二章 无赖战术第二百零三章 救兵如救火第一百六十三章 退让不能无底线第一百九十三章 亡羊补牢第五十二章 遇险(1)第三百一十四章 稳重一点应该的第二百六十一章 更要算经济账第九十一章 枪杆子里面出强权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舍才有得第四百零四章 搜救战术第四百六十八章 打光了又如何?第二百四十章 是不是应该事先通气第四百九十五章 必须要下一些好饵第三十九章 龙入大海 (6)第四十一章 从下面着手第三百六十章 误解第二百九十二章 失利第一百三十五章 起笔难、破题更难第三百六十一章 空中遭遇战第八十七章 拉网排查第一百二十五章 打赢为根本第二百零一章 风云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