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意外的开场白

杨震的话,貌似给这位之前曾经被弄的几次出走的军长吃了一个定心丸。但对于杨震说的自己能力高于他,这位军长连忙摆手道:“政委,这话可能不这么说。你在东北的那几次大战,我们已经接到中央转过来的战报。说实在的,你的那种战斗我打不了。”

“今年一战,你们在兵力大致相等的情况之下,居然一举击败了十余万装备有坦克、重炮以及大量航空兵日军的围攻,还歼灭了其中的大部。这个战果,别说咱们装备简陋的部队,就是他国军装备最精良的中央军也打不出来。”

“政委在东北从无到有,几乎是白手起家。以一两百残兵败将打出一片广阔天地,如果没有超人的军事素养很难办到。日军的战斗力我们都清楚,与政委屡次以少胜多,彻底扭转东北战局相比,我这点能力上不得台面。什么北伐名将,铁军一类的话,政委不要再提起了。”

“正像你说的那样,一是一、二是二。资历是资历,但是能力是能力。我虽资历远远老于你,但是能力上相差太远。我们之前的那点经验,在现在的战场上,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已经不够用了。”

“说实在的,你来新四军任政委,我即感觉到很意外,但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也许不仅仅是我,甚至所有高级干部都可能会感到意外。尤其是有权接收中央转发战报的高级干部,都感觉到有些意外,甚至有些突然。”

“但仔细一想,在眼下东北面临一个关键时刻,中央将你调到新四军的用意还是不难想清楚的。皖南的局势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候,这里现在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果断下决心的人,否则皖南的局面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得到解决。皖南这万余名干部和部队,危矣。”

对于军长的评价,杨震只是淡淡一笑。他虽然听出这位长者的赞赏是发自内心的,但是并不代表他会接受。不过在当前恶劣的局面面前,无论是杨震还是军长都没有心情将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微微沉默了一下,军长开口道:“政委,这次中央能在东北局势到了关键时刻,将你调到皖南主持大局,想必这里的情况你已经知道。在会议上你又没有说全,所以我特地想问问你心中的真实想法。三条路线,你认为哪个最合适?你作为军分会书记,最终决策还是要你拍板的。”

对于军长的直截了当,杨震也丝毫没有迟疑的道:“三条路线,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上佳的选择。但是目前从皖南的态势来看,我们却是除了这三条路线之外没有别的选择。之前我们过于迟疑,实际上已经失去最佳的转移时机。”

“与苏南相互成犄角之势的皖南,战略地位的确重要。但这里纵深狭窄,周边的形势已经与南京失守后的局面大不相同。西、南两个方向是三战区的精锐,东边是日军重兵云集的侵华日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我们困守皖南,不仅无法发展,而且有坐以待毙的危险。”

“现在三战区对皖南的合围已经完成,除了东线之外无论选择哪条路线,都要在他们枪口之下行军,这对于我们来说危险性并不低,甚至是更高。所以正像我在会上说的那样,我们无论选择哪条路线,都要做好打的准备。”

“现在距离第三战区给我们下定的最后撤离时间还有半个月,一旦我们继续拖延过了最后期限,反倒自己送上把柄去给他们上门,这对于争取舆论支持很不利。不仅如此,对于我们来说机会也是转瞬即逝。所以我们月底之前,一定要开始行动。”

“至于路线选择上,北线经繁昌、铜陵到无为的路线虽然是我们的老交通线,又是三支队与无为游击队的老游击区。路程较短、群众基础也好一些。但这一路水网纵横,又是日伪在长江上的主要封锁线。”

“除非我们选择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之下,选择分散自己有限实力的办法分批北撤。否则在五十余华里水网纵横的地形上,小部队行动尚可,但是对于大部队运动,尤其我军缺乏攻坚能力的情况之下,这并不是一条上好的选择路线。”

“而且眼下江北五战区桂系部队的三个师已经抵达无为地区,是配合三战区解决我们,还是掩护我们渡江还很难说。加上日军又增调了十五师团抵达铜陵、繁昌一线。这一线实际上已经是不可能了。”

“希夷军长作为北伐名将,应该知道桂系部队装备虽差,但是战斗力却很强。尤其是山地战能力,不次于我们。湘江一战,中央红军就曾经在桂系部队手中吃了大亏。再加上日军十五师团,我们在兵力占据绝对劣势的情况之下,在很可能面临两面夹击。”

“至于东线,虽然同样群众基础较好,而且有苏南部队可以接应。但是却是第三战区重点封锁地区,其一零八师已经完成布防以及工事的修建。现在苏南部队主力已经北渡,剩余的三千余力量是我军在苏南仅存的实力。”

“在第三战区重兵面前,在加上自身要面对日伪军重兵扫荡的压力,苏南这点力量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一旦苏南部队在我军北渡时主动出击接应,反倒是于我在江南后续发展不利。”

“而且第三战区只同意我们通过此路线疏散非战斗人员,严禁我们作战部队通过。也就是说我们如果选择此路线,就要冒着与第三战区公开决裂的危险。这对于我们争取舆论的支持同样很不利。”

“既然两条路线都已经行不通,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所剩下的唯有南下茂林、三溪进入旌德、宁国转广德、郎溪到溧阳在寻机北渡的路线。这条路线其实表面上看,群众工作基础薄弱,路程也比较远,又是向第三战区的后方和重兵扼守的方向行动,在政治上、军事上对我都很不利。”

“但在第三战区同意我皖南新四军部队沿此路线北移以及其未完成对我进行围歼部署的情况下,只要我军行动迅速、坚决,由此路线胜利北移是完全可能的。尤其在无论是第三战区还是日伪军都不会预料到我们会选择此条路线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选择出其不意。”

“虽然在政治上于我们不利,但是只要我们不向其纵深发展,舆论的劣势我们可以有效的扭转过来。而且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手段,避免在政治上的被动。毕竟我们北撤是在第三战区一再要求之下。”

“所以军长,在研究采取那条路线撤退时我们应该将目标重点放在这条路线上。你在与三战区沟通的时候,要提出这条路线。但是在时间上,一定不要给对方留下太多的准备时间。也就是说上报的三天之内,无论第三战区同意不同意我们都要行动。绝对不能给对方留下从容调整布防的时间。”

“而且在行动展开后,就要迅速摆脱一切干扰。一路上不要有任何的停留,以强行军的速度直插溧阳。如果第三战区先开第一枪,那么集中兵力全力的打过去。你是军事指挥员,在战事上由你全权决策。”

“不过在行动之前,要抽调出一批老侦察员,最好是在南方坚持过三年游击战,经验丰富的精干力量。对这条路线进行仔细、严密的侦察。尤其地形,一定要做到心里面有数。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时间应该足够了。”

“另外对于第四十师的装备、兵员情况,尤其是战斗力,我在一个星期之内要有一份详细的情报。包括第三战区其他部队的调动,兵力、装备情况都要形成一个详细的简报,尤其在对我们在转移一星期前的调动我们一定要一个详细的掌握。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北撤路线上可能遭遇的意外,军长要有一个准备,要有一个应变计划。而这个计划,要立足在打的思想上。包括地形、气候的变化都要有一个思想准备。尤其是气候,对我们行军作战带来的不利影响。”

“皖南是地形,山区降水对青戈江以及各条河流的水量影响很大。我们北撤路上的各条河流的水量都要考虑在内。在北撤的时候,要集中抽调一批精壮人员,专门负责在各条河流上架设浮桥,协助部队以最快的速度渡河。遭遇的各种困难,要尽可能的考虑的详细一些。”

说到这里,杨震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开口道:“希夷同志,我们北撤实际上是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之下进行。稍有不慎,一到有任何的犹豫都可能陷入灭顶之灾。所以一旦决心下定,就要果断坚决。”

“中央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以我们多年来的斗争经验来看,如果对方真的下定决心吃掉我们,无论中央怎么交涉,都干扰不了其决心。所以,我们除了在大方针以及战略上听取中央安排之外,其余的要靠我们自己。”

“还有第三战区驻新四军的那个联络官,一定要给我严密的监控起来。所有的部署,一定要对其严格的保密。在渡江之前,绝对不能让他离开。尤其我到的消息,一定要对其进行严密的封锁。”

“一切服从统一战线,这没有错。但是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手脚牢牢的绑在统一战线上,限制自己的发展,更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将自己的脑袋送到别人的刺刀下。”

第三十八章 要求换装的挺进军第五百二十六章 遣将不如激将第十二章 最后的准备第四百四十九章 将计就计第三百四十章 新东北大学第九十六章 特训第二百五十二章 新京战场上的绞肉机第二百四十章 催命符第四百五十章 暴怒的邱金堂第二百一十九章 噩梦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在调整第二百零五章 丢卒保车第一百八十二章 吉本贞一的警告第二百一十三章 未雨绸缪第五百六十章 囚徒的困境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中用的飓风第三百五十七章 我看该处分的是你们第三百二十六章 艰难的迁移第八十一章 一场经典的夜间伏击战 (4)第一百九十三章 态势很不好第三百五十八章 马春生的想法第二百六十二章 让四十联队好好放放血第二百二十三章 建议第八十四章 第六感做出的决策第三百八十四章 咱们也可以发笔战争财第三百六十三章 影响之借刀杀人第九十二章 还是搞错了第七十五章 更符合美国的利益第九十一章 蜂蜜山前第二百四十二章 粮食之困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肉双城(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大闹天宫第一百八十四章 血肉双城(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东进(1)第三百四十七章 社会部的压力第八十四章 眼光的问题第九十一章 蜂蜜山前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独吞第四百六十三章 造化弄人的结局第一百四十三章陶净非的感慨第七十章 同志们杀鬼子第一百七十六章无处使力的感觉第八十一章 失去联络第四百四十章 我们势在必得第五百六十章 囚徒的困境第三百九十六章 夜间精确轰炸第一百一十九章 美国人的算计第二十四章 行动(4)第二百零三章 低头认输第一百四十三章 辉煌的开端 (11)第三十七章 杨震的坚持第七十六章 决断第二百八十二章 为了今后的大发展第九十二章 敌情第二百六十二章 让四十联队好好放放血第一十三章 大战前的谍影第五百三十四章一个时代的耻辱第五章史上最霉的穿越(5)第三百零一章 狼性第二百九十二章 考虑的详细一些第三百四十九章 绝不抛弃第三百一十五章改不了的小家子气第一百二十章 忐忑的杜开山第四百六十三章 造化弄人的结局第二百二十章 决定第二百零三章 低头认输第二百一十六章 祁口之战之釜底抽薪第二百八十七章 再难打也要打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货未必可居第五百一十七章 不是我们的作风第237章 皮尔逊的眼光第三十九章 龙入大海 (6)第七十八章 履行承诺是有前提的第一百一十一章 突破国境第一百一十章 要的就是一盘乱局第二百二十二章 战地观战团第一百七十九章 时间就是胜利第二百一十八章 炮击的效果第三百六十一章 选对了时机第一百二十九章 军火仓库(2)第四百零八章 部署第252章 鏖战朝鲜第三百八十九章 借窝下蛋第二百七十五章 苏联人的交换条件第一百零六章 禁口令第四十二章 冀中之战(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战略调整第一百六十四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六十八章 不服气的牛岛满第七章 两头冒尖的刺头部队第五百二十七章 判断失误第二百一十五章 恐惧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国利剑第四百三十八章 这是关东军的命令第三百六十章 战后影响(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失望的美国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没有必要去揭旧账第五十九章 积蓄实力(2)第八十二章 听听他们的建议和想法第四百九十九章 交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