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历史的原点(二)

武汉沦陷以及国民政fǔ高层集体南迁重庆给了韩云华很大的打击,但是韩云华还是很快就恢复过来了,这倒不是说韩云华心理素质有多么多么好,而是由于韩云华想通了一个关键。他现在所要做的并不是关心自己这两年所做的一切是不是有意义,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腾飞以及古老华夏文明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固然,南昌依然如同历史上那样被日军占领了,而武汉也是一如既往的沦陷了,历史似乎是和他韩云华开了一个大玩笑,一切似乎都已经回到了历史的原点,但是韩云华却知道并非是这样的,表面上日本依然如同历史上那样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就算是在即将战败的1944年依然可以发动一场畅汗淋漓的豫湘桂战役,打得国民政fǔ溃不成军。但是也很清楚日本国内的一些最基本的情况,日本是一个岛国,受到国内基本国情的限制,日本几乎所有的战略物资以及很大一部分的民用物资都是极其缺乏,尤其是像钢材、石油、橡胶等主要物资主要是依赖进口输入。

众所周知,进口时需要大量资金的,而刚刚从那场大萧条、大崩溃的经济危机中缓过气来的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在往大了说,日本的经济表现是极其糟糕的。尽管由于日本政fǔ实施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来挽救经济危机,但是限制于经济本身的不发达‘性’,导致日本最终选择了用对外扩张侵略中国来缓减其自身的损失。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日本虽然利用从中国掠夺来的原料以及中国东部广阔的市场暂时‘性’遏制住了经济危机的蔓延,但是距离经济完全恢复还有一段时间。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历史根据的,据日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日元”;“而对日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它意味着日本的正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一开始就已经脱离了日本高层的为他设定的轨道,中国人民并不是日本人想象中的羔羊,哪一支支神秘而又神奇的中国抗日部队给予了日军巨大的杀伤。最终导致日本发动了战争,却又千方百计地“谋求早期解决”。众所周知,打仗不只是打的武器装备以及兵员素质,打仗打的是一场综合国力的较量。军事固然重要,但是经济却是最为重要的依托。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的话,再强大的军队也都是一只纸老虎,当你的优秀的士兵拿着‘性’能优良的步枪里没有一颗子弹的时候,你就会突然间发现经济其实才是战争的一个重要核心。

为了维持侵华战争,日本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进口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单单昭和十二年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日元。这些大多是从大洋西岸的美国进口的,无论是数量还是价格都是让日本大大出了一次血。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国内更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全安国上下捐款捐物支持政fǔ打这场战争。但是当时的日本经济已经频临崩溃的边缘,为了组建更多的部队,日本国内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

这只是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表现,但是韩云华更清楚这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并不能实际向国民表现日本经济恶化的内在。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共和国的‘精’英指挥官,韩云华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根据日本战史记载,由于战争的需要,日本从国内‘抽’调了大批的青壮参军,兵员的不断增加,直接导致日本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截止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日元,已远远超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

一支军队要是失去了充分的后勤保障,那么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就如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以及大批的游击队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后勤保障战斗里依然杠杠的,因为这支军队从组建到今一直都是在没有充分的后勤保障中打过来的。单单从这一方面看,日军那是无论如何都比不过八路军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从而大大加重了日本中央统帅部首脑的痛苦和压力,以致于其参谋总长和陆相自称:“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

通过查阅一些战后的战史资料和阅读一些老将军的自传之类的东西,韩云华知道大致在武汉会战之后,日军的编制、装备和部队战斗力,总的来看比会战前有所下降。这也是日本不得不改变其政治和军事战略,企图“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重要原因。

虽然说韩云华所部这两年的苦战依然没能改变中国的劣势,但是韩云华也想明白了,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略到一点历史走向的普通军人。相对于整个历史的长河而言,自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更本就算不得什么。当然了相对于长达八年的这场关乎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大战,韩云华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渺小的。但是韩云华却很清楚,自己现在只不过是做了一个最普通的华夏儿‘女’所能做,所必须做的份内的事情,至于结果如很那都是不可预测的。

况且韩云华对于自己这两年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很认可的,尤其是内‘蒙’古军区那片延绵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根据地,那可是迄今为止共产党所建立的最大最稳固的一块抗日根据地。这不仅仅是扩大了自身的实力,同时也大大削弱了敌人的实力。原本塞北地区可是日本人控制下的地区,是日军战马供应的最大的一个区域,但是现在吗,不是韩云华小瞧那些日军,在塞北地区日军投入的战略物资和军地足以打一场响亮的大会战了,而损失在这里的日伪军更是不计其数,韩云华设置在包头一带的几十个大型矿区战俘营里的上万战俘其中90%的都是日本人。这就是这两年他韩云华为中国以及整个中华民族所做的一切,究竟是有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韩云华不清楚,但是他却知道是实实在在地削弱了日军的实力。

有这一点已经足够了,只要是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他韩云华就会坚定不移地实行下去。打鬼子就是打鬼子,即使是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中国的命运,那么韩云华就暗下决心,在最大的程度上消耗日本的战争潜力,让日本在今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向美国等西方列强开火,到时候韩云华有信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

第622章 关东军的末日(二十)第620章 关东军的末日(十八)第472章 战山东(二)第130章 落幕第496章 休战第217章 华丽的演出(八)第140章 风云再起(一)第413章 满月(三)第266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谍战交易第511章 潜心发展之冀中军分区第326章 山东大风起(五)第389章 华北会战(三十五)第329章 山东大风起(八)第24章 大青山二次保卫战(三)第189章 武汉会战之完美演讲(二)第603章 关东军的末日(一)第534章 战德州之再布局第649章 华北方面军的悲剧第662章 开国大典第404章 接媳妇回家第586章 东征之尾声第396章 日军的调整第268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尾声(二)第177章 武汉会战之两大师团的覆灭(三)第345章 战冀南(五)第534章 战德州之再布局第84章 华北会战(三十)第513章 视察全军第372章 华北会战(十八)第290章 强悍的土匪(一)第217章 华丽的演出(八)第137章 北上寻亲(二)第600章 蛟河第95章 巅峰对决(九)第253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突如其来的装甲部队(四)第364章 华北会战(十一)第280章 南下山东(二)第462章 华北无战事(八)第534章 战德州之再布局第588章 延安变化第283章 占山为王第310章 尾高龟藏的愤怒第257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冀东大捷(二)第495章 收尾第126章 落幕(一)第238章 冀南反扫荡第617章 关东军的末日(十五)第145章 武汉会战之出兵武汉(一)第180章 武汉会战之两大师团的覆灭(六)第132章 回师察哈尔(一)第449章 视察兵工厂第227章 战德州(一)第33章 兄妹见面第89章 巅峰对决(三)第553章 瓮中捉鳖第105章 震撼出击(三)第432章 日本高层的野心(二)第116章 冀东事变(七)第95章 巅峰对决(九)第579章 东征之东北人民解放军雄起(三)第29章 扩军备战(二)第561章 东征第368章 华北会战(十五)第174章 武汉会战之彭泽争夺战(九)第334章 第三百三十五章:新的战略布局(一)第1章 决战丛林第640章 千里救援第643章 崩溃第539章 战德州之日军的反击第656章 最后之决战(二)第660章 最后之决战(六)第600章 蛟河第300章 景阳冈反扫荡(八)第560章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第316章 锄奸(一)第575章 东征之忽悠美国佬(二)第364章 华北会战(十一)第609章 关东军的末日(七)第670章 扬刀跃马入东京(四)第503章 潜心发展之筹备第62章 战后余波第428章 1940年的开年的大戏(十)第277章 婚礼(二)第487章 韩云华的想法第214章 华丽的演出(五)第419章 1940年的开年大戏(一)第218章 华丽的演出(九)第567章 东征之坦克间的激烈碰撞(二)第326章 山东大风起(五)第505章 潜心发展之八路军第295章 景阳冈反扫荡(三)第188章 武汉会战之完美演讲(一)第644章 国共谈判第471章 战山东(一)第236章 冀南反扫荡(五)第麻烦的装备第571章 东征之日军的双辽危机(四)第126章 落幕(一)第182章 武汉会战之两大师团的覆灭(八)第437章 第三十三师团覆灭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