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华北会战(二十九)

吉田直中将指挥才能算然在所有日军的高级军官中并不突出,但是这个人对于突袭和夜袭有着极为出色的表现,所以彬山元大将才会将这次偷袭承德的重任交给了他。

吉田直也没有让彬山元失望,一路上骑兵集团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尽管多次遭到中国军队的阻击,但是骑兵集团都很快就能冲破中国军队的堵截,不管是迁西县城还是其他小乡镇,骑兵集团都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就能全部搞掂。从28日开始出发,骑兵集团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赶到了宽城,这种速度不要说彬山元大将了,就连一向荣辱不惊的韩云华也感到震惊。虽然说韩云华下令冀东各地的地方部队只需要象征性的抵抗一下就可以了,犯不着和日军的骑兵部队死磕,但是他相信就凭冀东人民以及他麾下的部队和日军的深仇大恨是不会对日军留情的,虽然会遵照命令不会同日军死磕,但是也绝对不会让日军好过的。吉田直能将部队指挥的如此迅速,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宽城隶属于热河承德,位于热河省中部、承德市东南部,与秦皇岛、唐山、辽宁省朝阳交界,全县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有耕地12万亩、山场240万亩,其中满族人口占71。

宽城地理位置还是很重要的,虽然它并不是一个战略要地,但是宽城地处承德东南部,位于长城北麓,北倚承德县、平泉县,东临辽宁省凌源市,南隔长城与秦皇岛市青龙县和唐山迁西县相接,西隔水库与兴隆县相望,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华北连接东北和承德内地连接秦皇岛、唐山沿海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不过此时的宽城还十分落后,虽然地处交通要道,但是宽城的交通却并不发达,仅有公路121公里,柏油路更是只有县城里的一公里左右。而下边的公路普遍缺桥少涵、等级低、密度小、通达差,晴通雨雪阻,尚150多个村不通公。

吉田直中将看了看偏西的日头,这已经是8月29日了,再过几个小时就要30号了。这两天日夜兼程的奔跑让这位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骑马打仗的日本将军感到有点力不从心了。虽然骑兵集团也有自己的战车部队和汽车兵部队,但是为了协调指挥以及对日制豆战车的不信任,所以吉田直中将这次并没有率领战车部队。

这也怪不得吉田直中将,日本的战车的性能确实够烂的,出毛病那是很正常的,所以韩云华接手日军的那批武器装备后就对麾下的所有战车进行了改装,虽然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是限于豆战车的本身的局限,其改装效果也是乏善可陈,让韩云华很不满意。

吉田直中将结果卫兵手中的水壶,拧开盖子咕嘟嘟喝了一大口,然后抹了抹嘴角的水渍,然后问道:“我们现在到了什么地方,距离承德还有多远。”

参谋筱冢一郎少佐拿出地图看了看,然后指着地图上一个小圆点说道:“小裹(将军),我们已经到了支那宽城,距离承德已经不足五十公里,预计明天上午就可以到达承德。”

“宽城?我知道这个地方,是一个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小地方,告诉我宽城支那部队的情况?”吉田直继续问道。

“小裹(将军),宽城的支那守军是支那八路军内蒙古军区独立77师的一个步兵营,具体番号我们还没有查出来,不过支那部队守军的人数大约只有四百余人,只要司令官下令,最多半个小时就能拿下宽城。”筱冢一郎回答道。

“八嘎,你的参谋本部优秀的参谋的哟西,怎么连敌人最基本的情况也不知道,最起码我要知道守城之敌的编制、部队番号、人数、指挥官名称以及爱好、部队的武器装备情况、是不是有火炮等?”吉田直中将不满地怒喝道。

筱冢一郎急忙道:“小裹(将军),我们的情报来源都是掌握在特高科手里,所以我们所有的情报都来自特高科,这些资料也不例外。但是特高科一直以来对于支那韩云华所部的资料收集的教过并不理想,前段时间卑职还听特高科的一位同乡说,特高科的负责人山口将军还因为韩云华所部的事情遭到了彬山元司令官阁下的训斥,所以我们现在对于支那韩云华所部的了解甚少。”

同筱冢一郎不同的是,吉田直中将很清楚特高科收集资料的程序和标准。在开战之前,特高科就开始针对中国军官以及有名望的绅士进行调查收集。但是由于当时中日并没有开战,收集资料也只能秘密收集,所以日军收集中国相关相关资料的时候都是很有针对性,例如在收集中国军官的资料的时候,日军的标准是军衔少将以上或者是正师级以上的军官,反过来说只有少将以上或者正师级的干部才有资格被日军重视。而就共产党八路军而言,能够引起日军注意的也就朱毛等有限几人,像当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步兵连长的韩云华根本就引不起日军的丝毫兴趣。

而之后韩云华本人则是对自己以及手下的各级军官都加强了保密工作,所以日军想收集的时候已经很困难了,所以也就导致日军在对付韩云华所部的时候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情报的落后也让特高科在华北受到了日军各级军官的普遍质疑。

吉田直中将想了想说道:“命令部队立即吃饭,休息一个小时后一举拿下宽城,然后马不停蹄连夜赶往承德。”

“哈伊”

命令传达后日军骑兵部队立即下马休息吃饭,每个士兵都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并且随身携带的战略食品——饭团。就着冷水,吃着饭团,这就是日军平时的食物。

日军的伙食相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行军打仗的时候就不行了,由于国力的原因各国战时给士兵们准备的伙食标准和样式也各不相同,就拿日军来说吧,日军行军时吃的是预备好的饭团,这个饭团是什么东东呢,饭团就是米饭团,最简单的饭团就是在做好的热饭里加上自己口味的调料,再捏成团,形状按自己喜欢的捏,可一在里面加上喜欢的馅,啥都可以就是不能是有汁水的,也可以是把馅料和饭拌在一起再捏成团,完了在贴片小海苔就可以了,其实就是日本人的快餐,和中国的糍饭团差不多。

不过这样只是我们想象中的美味,其实当时日本士兵吃的饭团和我们现在买的那个饭团简直就是两种东东。战时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士兵们通常所吃的早餐就是凉米饭加咸菜以及一杯冰冷的茶,而且要极快地吃完, 以便赶回去继续军事操练。午餐可能是米饭加上一点肉或鱼, 晚饭则不过是一碗汤加上一点点米饭和蔬菜。

就拿陆军昭和6年伙食标准来说,日军每个士兵每天不过米640克、 麦200克、 罐头肉150克 、乾菜110克 、泡菜40克 、酱油:20克 、盐12克、糖15克、 茶3克。 不过侵华战争开始後,部队食物配给就一个命令:现地自给。

而相比之下中国军队的伙食就要差了很多,就拿国民党陆军1945年伙食标准来说,国民政府每一个士兵每天的粮食配给是中熟米27两、 蔬菜1斤 、肉类一两四钱、豆类一两四钱 、油六钱、 盐四钱 (1斤=600克.1斤=16两.1两=37.5克.1钱=3.73克)。

但是就这么一小点粮食配给也只是书面上的东西,二战后期中国有一部分士兵转战缅甸,成了著名的中国远征军,等这支部队后来到达印度英国军事基地的时候,在英美的部队看来,中国国民党军队就是一支不折不扣的“乞丐部队”。

物资短缺给补给带来困难不但影响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影响了中国部分军队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进一步恶化了士兵们的生存环境 。即使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士兵们也总是吃不饱,不光粮食,几乎所有的军需物资都很匮乏。

当时国民党部队每人一支中正式步枪,军装每人一套,但长期不换发新军装,於是有的部队行军几个月後,军装破破烂烂,被叫做“乞丐部队”。战后有许多到现在我们看来都有些热泪盈眶的老照片真实的反映了当时中国士兵们真实的生活。就如同大冬天身穿单衣草鞋的川军小娃,而一名摄影师拍摄的中国远征军通信兵的照片更是让人们感到揪心。那张老照片中的中国远征军的通信兵当时正站在路边摇电话,他的军衣肩部和腰部缝着两大块补丁,单薄的衣服满是血污,即使这样,在背部还是有一个长长的裂口,裤子又肥又短,草鞋的鞋带勒着青筋暴露的脚,只有头上戴的钢盔和斜挎的印有“US”字母的绿背包,显示出这是一个军人,而钢盔和背包, 无疑都是美国人配给的装备。看的让人揪心。这就是中国的士兵,这就是中国的军人。

当然这里面除了国力虚弱外未必没有别的什么原因,例如1943年部队在保山驻防,准备渡江。战前分发物资,上好的美国进口卡其布制服,还有皮鞋、×袜子,各种罐头。结果军需官给每人只发了六尺黄布,听说军需官串通一些长官把军队的物资倒卖到内地,大理的市面上就经常见到各种军队物资出售。整个部队的物资分配从不公开,完全暗箱操作,想得到好装备,就要给长官行贿。

美国人研究了中国军队的伙食分配制度后总结: 按照部队规章,每个士兵发给每天24盎司米,一份盐;每月一份全薪, 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个月可以买一磅猪肉。一个中国士兵靠这些配额可以很好地维持生活。 可是,事实上他们真正得到的仅仅是分配给他们的食物和钱的一部分, 因为长官们习以为常地为自己“克扣”很大一部分。结果是大多数国民党士兵营养不足。

不过就算是如此,日军和国民党部队的配给也远远比共产党八路军的食物配给要好得多。应该承认共产党八路军军队当时从统帅到士兵大体能够同甘共苦。

抗战时期,国民党搞封锁,40年後停发八路军的军饷,八路军就借助了古代先贤的军队屯田的法宝, 毛主席并向军队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在延安掀起了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的牛羊、南瓜、小米饭养壮了八路军战士,也伴着他们走上了抗日的战场。 山东百姓同样用煎饼大葱供养着自己的队伍,背包上绑着几根大葱的山东“土八路”, 小米加步枪”也再简练不过的形容出了共产党军队的形象,

共产党在到达延安的最初几年, 迎来一段“黄金岁月”。没有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远离日本侵略者, 生活安定,衣食有保障。但是这种情况也就维持了短短三四年,皖南事变後, 国民政府停止向延安供给军费并实施物资封锁。边区政府征调军队和马匹备战,

然而偏遇自然灾害,粮食极其紧张。延安普通工作人员的伙食是小米饭加土豆、 白菜汤,

有级别的老同志才会配给一些大米。115师的师长林彪几次请战地记者柯华吃饭, 每次也不过是炖一只老母鸡。

而八路军部队中的生活条件就更差了,好一点的部队新兵报到时还有一套军装,条件不好的部队连部队最起码的服装都解决不了,我们经常看到共产党八路军的部队都是穿着农民的便服,这倒不是他们不想穿军装,而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就算有,衣服只发一套,无换洗的,只好在星期天到河边脱光衣服,一面在河里洗澡, 吃的多数是小米饭和山药蛋。

伙食标准的差距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国力兴衰,同时也将中日两国军队的战斗力拉开了一定的差距。所以当日军骑兵部队在宽城外围大吃饭团的时候,中国的骑兵部队却是在去日军骑兵部队三十里外的一处山沟里饿着肚子等待上级命令。就算是韩云华特别重视的战车部队也只是每天不到一斤的粮食配给,吃了早饭和午饭,晚饭就没有了,所以绝大多数的士兵愿意也要求炊事员在下午五点多才吃饭,不然夜里饿着肚子睡不着。

1939年8月29日下午五点,休息了一个小时的日军骑兵集团在集团长吉田直中将的命令下发动了对承德东门户宽城的突袭。由此拉开了骑兵集团覆灭的大幕,同时也标志着日军最后一个骑兵师团的悲惨落幕。

宽城虽然叫城,但是实际上却并不是一个城,连最起码的城墙都没有,八路军接手宽城的城防之后倒是修筑了不少城防工事,但是也就一些简单的碉堡和路卡战壕。而日军骑兵集团一路上并不掩饰他们的行踪,反正就算是吉田直想掩饰也掩饰不了,一万五千多骑兵可不是十五个骑兵,连人带马如此庞大的一支人马隐蔽是隐蔽不了的。所以吉田直干脆快刀暂乱麻,命令 部队直接遇城就破见人就杀,快速接近承德,不给中国军队任何反应的时间。

韩云华倒是很“配合”日军的行动,每每一个中国的步兵团守着一个路边高地一阵阻击,打上半把个小时就撤,反正骑兵在山里也就一个摆设,他还能在山梁上冲锋吗。所以也就给了日军一个假象,中国军队就是如此不堪一击,包括韩云华所部。同时也验证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冀东的中国精锐部队已经被大日本帝国的地个师团包围在了迁安。

宽城是韩云华给日军骑兵设置的第一到正式的关口,因为前面的胜利已经让日军骑兵变得盲目自信,虽然这样挺好的,但是也在客观上提高了日军的气势,不利于接下来的歼灭战,所以韩云华才想在宽城杀一杀日军的士气。

宽城的中国军队的人数并不多,正如之前日军情报显示的那样,是一个步兵营。不过这个步兵营的人数可不是三百人也不是四百人,而是整整七百人。宽城虽然重要,但是宽城的地方实在不大,整个宽城也就一条街而已,剩下的全是小巷子,驻扎一个加强营已经是极限了,再多了反而不好。

在日军骑兵部队冲锋过来的同时,宽城的守军也早已是严阵以待,城东虽然没有门,但是却有一个不高的小山包,而唯一的公路就在小山包的脚下,所以八路军的阻击阵地就设在了这个小山包。

驻守宽城的是独立77师三旅尖刀营,全营人数729,也是内蒙古军区正规部队中人数最多的步兵营之一,是三旅最精锐的步兵营,没有之一。为了完成好军区领导交给的任务,三旅算是下了血本,三旅旅长铁虎将手中唯一一个火力支援团中的唯一一个高射机枪连调给了尖刀营指挥。并且在情报上也全力配合尖刀营,在日军一踏入宽城地界的时候,日军便被三旅的情报人员给盯上的,所以日军每占领一地尖刀营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第525章 杀无赦第537章 战德州之趁火打劫第552章 引蛇出洞第126章 落幕(一)第114章 整训第169章 武汉会战之彭泽争夺战(四)第230章 韩云华的日本女儿(五)第662章 开国大典第606章 关东军的末日(四)第232章 冀南反扫荡(一)第227章 韩云华的日本女儿(二)第247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四岔口攻防战第460章 华北无战事(六)第327章 山东大风起(六)第147章 武汉会战之延安夜谈(三)第95章 巅峰对决(九)第640章 千里救援第32章 人员调整第540章 战德州之尾声三月份打赏名单第213章 华丽的演出(四)第88章 巅峰对决(二)第400章 中央视察(四)第12章 大同攻略(一)第四三百三十六章 第三十三师团覆灭记三第635章 轴心国的反击第20章 蒙冀抗日支队的礼物第489章 东进第249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突如其来的装甲部队(一)第563章 东征之序曲第489章 东进第1章 决战丛林第159章 武汉会战之湖口攻防战(十)第446章 张家口攻防战(六)第557章 营救赵尚志第32章 人员调整第174章 武汉会战之彭泽争夺战(九)第476章 战山东(六)第645章 合并第257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冀东大捷(二)第614章 关东军的末日(十二)第369章 华北会战(十六)第342章 战冀南(二)第298章 景阳冈反扫荡(六)第217章 华丽的演出(八)第106章 震撼出击(四)第473章 战山东(三)第475章 战山东(五)第668章 扬刀跃马入东京(二)第580章 东征之挖坑第465章 华北无战事(十一)第517章 剑指河南第101章 柳生俊第85章 前奏(二)第97章 乱战(一)第203章 景阳冈反扫荡(十一)第332章 历史的原点(一)第424章 第三十三师团覆灭记(一)第651章 江北无战事第382章 华北会战(二十八)第451章 延安之行(二)第414章 特战精英闹华北(一)第548章 局第357章 华北会战(四)第249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突如其来的装甲部队(一)第146章 武汉会战之延安军演(二)第255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冀东大捷(一)第120章 冀东事变(十一)第472章 战山东(二)第183章 武汉会战之两大师团的覆灭(九)第346章 战冀南(六)第428章 1940年的开年的大戏(十)第597章 未雨绸缪第156章 武汉会战之湖口攻防战(七)第425章 1940年的开年大戏(七)第640章 千里救援第612章 关东军的末日(十)第93章 巅峰对决(七)第203章 军政会议(三)第332章 历史的原点(一)第98章 乱战(二)第180章 武汉会战之两大师团的覆灭(六)第241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大战风云起(一)第107章 震撼出击(五)第62章 战后余波第133章 回师察哈尔(二)第32章 人员调整第207章 晋绥军观察团(二)第149章 武汉会战之帅府论战(五)第628章 东北土改与军队建设第594章 蒙古金雕vs日本山鹰第121章 冀东事变(十二)弟三百四十七章战冀南七第342章 战冀南(二)第84章 华北会战(三十)第454章 备战华北(二)第148章 武汉会战之抵达武汉(四)第75章 寺内寿一的阴谋(三)第35章 伪蒙古军的末日(一)第1章 决战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