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大休整

中央自从接受韩云华的建议之后就开始逐批次地将行政机关以及军工企业开始往塞北方向搬迁,到现在除了部分规模比较大的兵工厂尚在延安以外,绝大多数的部门都已经搬迁到了塞北。经中央调整决定,将归绥、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等地从内蒙古军区的辖区内划分出去,连同内蒙古军区塞北军分区也划归中央直辖。

不过这只是中央的一个初步设想,并没有公布出去,一方面是由于中央刚刚到达归绥,对于塞北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尤其塞北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而且内蒙古军区的部队中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中央担心贸然将塞北地区从内蒙古军区的辖区内划分出去会引起少数民族的不安。此外中央还的顾及包括韩云华在内的所有内蒙古军区高级干部以及战士们的感受,毕竟整个军分区数十万部队一下子调出老部队有闲人心里肯定不舒服,所以主席还是决定先同韩云华商量一下,征求一下他本人的意见,只要韩云华本人没有什么意见的话,那么以他在塞北地区以及内蒙古军区的威望,一切都就好办的多了。

听完主席的话韩云华陷入了沉思,其实在他邀请中央北迁的时候他就有了这样的准备,毕竟现在内蒙古军区实在太庞大了,以一个军区的实力拥占数省,再加上不久前内蒙古军区又从日本人手中收复了东北地区,那么内蒙古军区的实力不但翻了几番,最重要的是内蒙古军区又增加3个省的地盘,在方面完全是一家独大,中央拆分内蒙古军区已经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

韩云华想了一会便同意了中央的决定,韩云华不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塞北虽然是他一手打下来的,但是韩云华从来都不曾认为塞北就是他韩云华的地盘。况且中央也算是给他留了面子,只是把谭震林的塞北军分区划了出去,其他几个军分区却没有动。韩云华虽然有些舍不得包头兵工厂以及刚刚建成的包头工业基地。不过现在有了东北地区日伪军留下的东北工业基地,韩云华觉得只要稍加改造很快就会超越包头,毕竟东北地区可是有着大量的资源以及完善的工业基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经营东北数十年,伪满政fu以及日本鬼子也经营了十几年,东北地区的工业体系相对完整,比之塞北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塞北地区虽然说也算是资源丰富,但是塞北一直都是地偏人少的地方,相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塞北的资源几乎是没有开发。

尽管韩云华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将包头工业区建了起来,而且还向苏联方面求助,让他们派了几个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过来帮忙规划。不过毕竟时日尚短,包头工业区虽然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但是配套的设使是要差上很多。

不过韩云华对于中央这样简单的划分还是有点不同意,在韩云华想来,中央应该将现在所控制的所有底盘进行一次大的梳理,而且现在领导下的部队五花八门,是时候进行一次大整编了,尤其是中央警卫部队也应该得到加强,没有强大的警卫部队保护后防安全的话,韩云华等人也放不开手脚。

韩云华建议中央把现在所有能连在一起的根据地进行一次整体划分,连同所有的部队进行一次大的整编。不过主席等人对此是顾虑重重,因为一旦这样,国民政fu绝对会深受刺激,国共合作很可能立即就会打破。现在虽然和整编后的情况相差不多,但是这只能说国民革命军从日本人手中收复了什么地方,于国民政fu的形象没有损害。但是一旦对这些地方进行行政划分以后,摆明了那是要永久滴占领下去,国民政fu肯定是不会答应的,那可不是几个县几个乡的地盘,而是大半个中国北方地区,蒋介石绝对不会容忍的。

尽管现在这些地盘就在的控制下,只要不随意成立政fu机构,国民党还是不愿意和羽翼已丰的硬磕的。

听完主席的顾虑韩云华也知道自己以前想的确实太简单,不过随即他也就释怀了,不管是前世今生自己都是一个单纯的军人,都不曾是一个政客,他对政治不感兴趣,所以也就没有想那么多。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提高部队的效率和战斗力,至于会引起什么样的他是不清楚的。

中央进驻归绥对于整个都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近段时间中央不断地召开各个领域的会议,让归绥迅速成为中国北方的政治中心。

韩云华在归绥待了3天便返回了长春,因为整个内蒙古军区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处理。不过经过韩云华的再三请求,中央最终答应尽快将李雨涵从八路军129师调回内蒙古军区,这对韩云华来说倒是一个意外之喜。

回到长春之后韩云华又陷入了忙碌之中,由于占领东北地区之后,部队收编了大量的伪军土匪以及抗日小部队,几乎所有的部队都迅速扩编了。再加上塞北军分区被划分出去,鉴于这种情况,韩云华决定对内蒙古军区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编,这次整编包括内蒙古军区所有的正规部队以及民兵组织。韩云华很清楚以现在杂乱的部队编制进行大兵团作战是很吃亏的,必须在全面向日军发起反击之前完成这些动作。

1943年1月20日,内蒙古军区师一级以上的军政干部在长春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对部队的整编问题,经过两天的讨论,最终决定撤销所有的军分区,内蒙古军区的指挥系统分为军区(方面军)、集团军、野战军三级,全军区下辖8个集团军,每个集团军下辖4个野战军,每个野战军下辖3个整编师一个总部。

22日,也就是中国农历春节前两天,内蒙古军区司令部下发了关于部队整编的命令,同时也公布了新的干部任命名单。

第一集团军司令员由陈赓担任,政治委员由陈锡联担任,参谋长由曾国华担任。第一集团军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每个野战军8.2万人,全军总兵力35万人。整编后的第一集团军驻守辽沈一带。

第二集团军司令员左权,政治委员沈玉泉,参谋长王维舟。第二集团军下辖3个野战军以及一个骑兵集团,总兵力为28万人。第二集团军的防区是锡林郭勒草原以东、科尔沁草原以西,包括整个呼伦贝尔草原、满洲里等地在内的整个草原地区。

第三野战军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马家元。第三野战军下辖5个野战军,总兵力多达44万人。第二集团军驻守的防区是整个冀南地区以及鲁西地区,同时韩云华还要求杨成武要无时无刻地对山东的日伪军保持强大的压力,让其不能抽调兵力增援其他战场。

第四集团军司令员由宋时轮担任,政治委员由肖华担任,参谋长王剑。第四集团军下辖4个野战军,总兵力35万人,防区是包括张家口在内的所有冀北、冀中、察南地区。

第五集团军司令员吕正操,政治委员周保中,参谋长李兆麟。部队下辖6个野战军,总兵力52万人,防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全部地区。

第六集团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何光宇,参谋长王明远。部队下辖4个野战军,总兵力33万人,辖区包括北平、天津在内的整个冀东地区。

第七集团军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郭卫东,参谋长包森。整个集团军下辖4个野战军,总兵力36万人。

第八集团军司令员李定国、政治委员姜云衫,参谋长傅秋涛。第八集团军下辖5个野战军,总兵力44万人。

另外军区还组建了军区近卫军,司令员由李井泉担任,政治委员由李雨涵担任,参谋长莫文华。警卫军下辖4个集团军,总兵力35万人,主要负责军区总部的安全。此外军区司令部还直辖有万国权的装甲集团、刘文华的炮兵集团、上官青云的航空兵团、傲烈格的骑兵集团、李双江的海防河运集团以及李文兵的电子雷达兵团。

经过整编后的内蒙古军区总兵力高达348万部队,不过这只是韩云华的一个扩军计划,事实上内蒙古军区现在正规部队只有286万人,而且塞北军分区被划出去之后又少了40万大军,就算是加上20万可以使用的伪军也不过260万,远远没有达到348万的庞大数字。

不过内蒙古军区还有数量庞大的民兵部队,之前韩云华打算将这些民兵直接改变为城市警察部队,不过想来想去民兵改编的警察除了堕落之外根本不会起到多少作用,因为民兵普遍知识水平较低,因此韩云华最终还是决定将所有的城市都变成军管城市,所有的治安城防等任务全部交给当地驻军。所有的民兵全部编入大部队,此后内蒙古军区将不再建立民兵部队和游击队,现有的民兵和游击队员全部升格为正规部队。加上这批人,内蒙古军区虽然距离满员还有一小点差距,但是这段时间随着内蒙古军区胜仗不断,愿意参加内蒙古军区的青壮年不在少数哦,20万的缺口最多3个月就能全部招满。

相对于人员的缺口,韩云华最担心的还是武器装备的缺口。部队扩编武器装备就是一个大问题,不是内蒙古军区拿不出那么多的武器装备,单单这一仗缴获的日伪军的武器装备就能足足装备一百五十万人,不过这些武器装备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日军给伪军装备的枪支本身就很落后,绝大多数都是从关内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中正式、汉阳造都有,中国的、俄国的、法国的、英国的、美国的那叫一个齐全。

所以部队的武器装备就成了一个大问题,缴获的那些武器装备临时应应急还行,要是真上战场那可就要要命啊,再加上之前部队里面使用的部分枪支也需要换装,所以内蒙古军区的武器缺口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经过统计,内蒙古军区现在还缺55万长枪、2万轻机枪、8000重机枪、4000手枪。另外部队还缺120万套军装被服,弹药也是很缺乏,物资的缺口更大。

庞大的数据让韩云华感到压力很大,不过韩云华暂时也没有好的办法,日军虽然留下不少兵工厂,单单大型兵工厂就有8座,这些兵工厂不要说生产步枪了,最牛的时候甚至还可以生产飞机配件、坦克以及各种口径的火炮,关内日本人一半以上的军火供应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不过现在日本人撤退的时候将兵工厂损毁的不成样子了,而且装备也绝大多数被掩埋或者直接炸毁了。

大战结束这么长时间了,整个东北地区恢复生产的只有4家小兵工厂,每天的产量加起来也不够一个步兵营,按照这个速度下去这几十万的武器缺口没个5年的时间恐怕无法完成。

因此韩云华向苏联以及美国寻求帮助,希望派部分专家过来帮助内蒙古军区修复那些被日本人损毁了的武器生产线。同时希望美苏两国能援助中国一批枪支弹药以及火炮的生产设备,哪怕是最落后的也行。

罗斯福和斯大林也知道韩云华的难处,于是各派了一个专家小组过来帮助修复设施,同时还将国内的一批淘汰了的生产设备支援给了内蒙古军区。

被服的缺口也不小,不过这些东西是可以克服的,而且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后勤部门已经立下军令状,半年内解决所有士兵的被服问题。

对于军区的这次整编韩云华是有着殷切的希望的,一方面韩云华大力的冷部队,加大对日作战的速度和力度,另一方面韩云华还希望有一天中国的精锐部队能够登陆日本列岛。无论哪一件事都需要强大的军队的支持,而这次整编就是为了今后的对日作战。

整编后的内蒙古军区保留了大量的机动部队,除了陈赓的第一集团军以及杨成武的第三集团军是为了监视华北方面军以及关东军之外,其他的部队都是机动部队,尤其是第七、第八集团军以及警卫军,在加上军区的直属部队,内蒙古军区在一个小时内可以迅速调动的部队高达140万。

1943年的春节也许是韩云华今生前世过的最最简单的一个春节了,大除夕的韩云华只是在办公室里吃了一碗厨房做的饺子便继续工作去了。一方面是因为今年的春节妻子儿女都在远方并没有陪在韩云华身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整个内蒙古军区这个战争机器正在高速运转,就算是春节期间都没有停下,他这军区司令员也不能偷懒。

春节刚过韩云华便命令军区高层四处视察,主要是对东北地区的工农业进行考察,日伪统治时期的东北工农业虽然也算有所发展,不过那是畸形发展,农民生活困苦,工业生产全部围绕战争进行,整个地区的经济不但停滞不前,而且还大量的萎缩后退。

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三,韩云华在听取完罗荣桓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的调查报告之后,进行了简单的整理之后又按照后世土改的方案做了一份计划书,上报中央请求审核,他要在东北地区率先进行一次土地改革。

土改不是一个新鲜的词了,其实很早以前就在土地上做文章了。一开始在苏区实行的是打土豪分田地,之后中央又在陕甘宁边区以及所有的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不管哪一次都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不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韩云华深知中国农民的朴实,你对他好他也肯定会对你好的。他这次提出的土改和中央在1941年实施的土改还不一定,他是按照中央在1947年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方案制定的这个计划,而且实施的范围也只限于东北地区。

在这份土改计划中韩云华决定从即日起没收东北地区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贯彻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保存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路线。韩云华知道中央对于这份土改计划肯定会有顾虑,因为这样会使得大量的地主阶级对充满警惕。

第633章 回国第30章 扩军备战(三)第595章 血战长空第311章 山东挺进教导师(一)第619章 关东军的末日(十七)第4章 初战告捷第1章 决战丛林第180章 武汉会战之两大师团的覆灭(六)第482章 条件第56章 倒霉的谷寿夫(二)第80章 战争的阴霾(二)第506章 潜心发展之冀南之行第458章 华北无战事(四)第569章 东征之日军的双辽危机(二)第8章 保卫大青山(一)第577章 东征之东北人民解放军雄起(一)第433章 韩云华的决定第213章 华丽的演出(四)第448章 战后总结第645章 合并第556章 东北人民解放军第39章 复仇行动(一)第522章 逼蒋抗日第84章 华北会战(三十)第65章 寺内寿一的痛苦第85章 前奏(二)第456章 华北无战事(二)第133章 回师察哈尔(二)第625章 访苏第441章 张家口攻防战(一)第二百六十二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谍战交易一第29章 扩军备战(二)第536章 战德州之偷袭进行时第435章 第三十三师团覆灭记(二)第132章 回师察哈尔(一)第220章 绝对震撼(一)第443章 张家口攻防战(三)第98章 乱战(二)第450章 延安之行(一)第357章 华北会战(四)第50章 塞外风云(二)第334章 第三百三十五章:新的战略布局(一)第440章 第三十三师团覆灭记第354章 华北大会战(一)第666章 德国投降第45章 中日战力对比第601章 苏联捷报第173章 武汉会战之彭泽争夺战(八)第643章 崩溃第223章 绝对震撼(四)第387章 华北会战(三十三)第180章 武汉会战之两大师团的覆灭(六)第146章 武汉会战之延安军演(二)第253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突如其来的装甲部队(四)第644章 国共谈判第394章 战后总结第424章 第三十三师团覆灭记(一)第42章 出兵晋西北第491章 中央视察团抵达第232章 冀南反扫荡(一)第麻烦的装备第397章 中央视察(一)第418章 特战精英闹华北第199章 抗大分校(二)第562章 风起东北第559章 美援苏援第496章 休战第611章 关东军的末日(九)第108章 震撼出击(六)第114章 冀东事变(五)第麻烦的装备第462章 华北无战事(八)第628章 东北土改与军队建设第263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谍战交易(三)第606章 关东军的末日(四)第631章 赌战第134章 战斗总结(一)第637章 烽火再起第136章 北上寻亲(一)第431章 日本高层的野心(一)第664章 大典进行时第215章 华丽的演出(六)第486章 中央的交代第2章 魂归1937第534章 战德州之再布局第108章 震撼出击(六)第651章 渡江战役第3章 安身立命第四三百三十六章 第三十三师团覆灭记三第1章 决战丛林第51章 塞外风云(三)第44章 南进三岔堡第644章 国共谈判第429章 韩云华的新烦恼第162章 武汉会战之进占彭泽(一)第519章 属毛驴的委员长第614章 关东军的末日(十二)第232章 冀南反扫荡(一)第105章 震撼出击(三)第440章 第三十三师团覆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