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暗流涌动

回到归绥后,韩云华立即到中央军委大院去向主席等人汇报共组,详细地将这次开罗之行地所有经过向中央的几位首长报告了一番。其实韩云华这段时间在北非的所作所为中央也有所耳闻,美英等国的报纸杂志这段时间都快要疯了,疯狂地报道韩云华这位中国将军,从一开始的好奇到最后的惊讶,美英等国的主流媒体迅速将韩云华的身世来历以及这段时间在北非的表现挖的干干净净,就连韩云华多次给苏联制定作战计划的秘密也被曝光了出来,详细程度让韩云华都惊讶地咂舌,暗道不管什么时候媒体的力量都是巨大的。而美国的媒体更是不容小觑,要是日本的特高科有美国狗仔们一般的能力,何至于现在被韩云华逼得无处藏身、

当然这只是韩云华的玩笑之言,如果日本的特高科真的连美国的媒体的能力都比不上的话,那么日本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将环太平洋地区的情报摸得这样准确,美国的珍珠港也不会被日本人炸成废墟。况且韩云华很是怀疑美国杂志刊登的那些东西是不是媒体自己收集的,而不是某个势力可以泄露出来的。而且这次回国遭到日军战机的拦截更让韩云华相信其中的猫腻。

向中央领导汇报完工作之后,韩云华回到了归绥的家,家里倒是挺热闹地。虽然现在雨涵人还在东北,但是丈母娘带着两个儿子却跟随中央机关来到了归绥,由于城里突然涌进这么多机关部门。因此房子之类滴就一下子紧缺了起来。而且归绥的地质条件又不适合挖窑洞,所以江丽芳就带着韩云华的两个儿子住进了他在归绥的房子。

这段时间韩云华不在家,倒是另外一个人也住进来了,倒是出乎韩云华的预料。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雨涵的闺蜜,后方总院的院长何雅静。

说起何雅静韩云华倒是有点头疼,之前不知道这位穿着朴素的女孩子的身份他倒是可以坦然面对,但是现在吗可就不敢把她当做普通同志对待了。上一次国民政府军政部的何大部长到达归绥之后专门抽了时间和他密谈了一次,这次密探的重心就是关于这位何大院长。用何大部长的话说,这位何大院长是他的女儿,只不过这个女儿只有他自己承认,何家绝大多数人也都不清楚他还有这么一个女儿。

另外对于这个小女儿竟然参加八路军何大部长在表示了愤怒之余也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了。他曾经派人找过何雅静,但是这位何大小姐死活都不愿意回去,逼急了既然说是为了追求韩云华这位年轻的抗日英雄才参加的八路军。一开始何大部长还以为只是这位任性的小女儿的托词,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还真有可能是向小女儿说的那样。

上一次来归绥何大部长将此事告诉了韩云华,希望韩云华能放小女儿回去。韩云华对此只是苦笑,他也是第一次听说他手下的这位何大院长竟然和何大部长有关系,而且还是如此亲密。在和何雅静谈过话之后,韩云华只能劝何大部长自己回重庆。因为这位何大小姐是铁了心要参加八路军。

何雅静喜欢韩云华的事情李雨涵是清楚的,一边是闺蜜一边是丈夫,李雨涵虽然有些单纯但是并不傻,而且女人在这方面的直觉极其地准确。不过李雨涵并没有点破。一方面她看得出来韩云华对这位何大院长并不来电,另一方面李雨涵也看得出来这位何大院长并不是那种横刀夺爱的人。尤其是在认了小破掳兄弟为干儿子之后更是将一半的精力投入到了两个小家伙身上,照顾起小家伙们比李雨涵这位正牌母亲还要上心。所以当韩云华着自己知道的消息告诉李雨涵之后,李雨涵虽然吃惊但是却没有说什么,只是让韩云华维持现状就行了。

看到韩云华回来,何雅静显然也很高兴,不知不觉中已经五年多了,38年的时候她在武汉第一次见到韩云华,那时候的韩云华只是一个毛头小子,虽然当时他已经是国民政府授予的陆军中将了,但是实际年龄只有24岁不到,十足的小青年。在看完关于这位青年将军的事迹汇报之后,何雅静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这位中共将军,后来更是如扑火地飞蛾一样飞到了归绥,并且一干就是五年。现在她也已经是正军级干部了,放到野战部队最起码也是一个野战军的军长或者是政治委员,但是她还是像几年前那样远远地看着他,尽管她也清楚他们之间几乎是不可能的。

韩云华的两个儿子倒是很喜欢这位干妈,倒是对韩云华这个父亲很是生分,而且叫起来直接将干妈的干字给省略了,只听的韩云华和何雅静尴尬不已。

晚饭韩云华已经在主席家里吃过了,而且还是吃的红烧肉,所以回到家之后他并没有让江丽芳张罗饭菜,而是抱着大儿子陪丈母娘聊天。

对于韩云华这次去北非,不管是江丽芳还是何雅静都表现得极为好奇,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积贫积弱的代名词,从来都没有那次大型国际会议会邀请中国参加,就算是邀请那也是去打酱油的,例如巴黎和会,那次所谓的和会让中国人再一次深深体会到弱国无外交。开罗会议虽然在规模上无法同巴黎和会相提并论,但是这依然是一次大型的国际会议,国民政府被作为主要参加对象那是可以想象得到的,毕竟这次会议主要是为了讨论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而中国这个牵制了日本大半兵力的国家岂能不被重视。

但是这也是国民政府,这次国际社会竟然也邀请中共方面参加会议,这却是大出所有人的意料。更为让人捉摸不透的是会后韩云华竟然留在北非一个多月的时间,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对于江丽芳和何雅静韩云华并没有过多地保留,除了一些军事绝密之外,韩云华将这次北非之行地经过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韩云华在归绥呆了两天的时间。主要是陪同主席等人视察归绥附近的军队,之前朱总司令也曾视察了附近的军队,但是回来的报告却说这些部队相对于内蒙古军区的精锐缺乏了一种气势,但是他本人又不清楚到底是怎么一种气势,因此主席特意让韩云华自己看看,这批从延安撤到归绥的部队到底缺了什么,竟然让朱总司令如此感慨。

视察完4个步兵师之后韩云华告诉主席,这些部队虽然在军纪等各个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却唯独缺了军人应有的锐气。锐气不是朝气,这批部队都是由家世清白的农村子弟组成的部队,他们朝气蓬勃。但是这支部队由于一直以来都是在延安,并没有参加过对日作战。只是偶尔剿剿匪,大仗硬仗几乎没打过,士兵和干部们从内到外都缺了一种战场上生死历练之后的杀气和锐气,这支军队可以说是乖娃娃是一支模范部队,但却不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部队。

现在中央还有大量的这种新兵部队。或者是组建了好几年都没有上过战场的部队,因此韩云华建议中央,适当的时候可以将这些部队都拉到战场上去,另外中央军委应该着手统一整编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种武装了。尤其是八路军下面的三个方面军和新四军,不久将来共产党的部队很可能要打到江南。直接同日军华中和华南的精锐死磕,要是还是混乱的编制斑杂不纯的作战人员的话。就算是打了胜仗自身的损失也绝对不会太小。

中央认为韩云华提出的建议很值得考虑,所以决定派一支考察团到内蒙古军区视察一番,主要是去看一看内蒙古军区的编制,因为在前一段时间的战斗中,内蒙古军区各个集团打的都很不错,而这次整编第300军南下参加远征军之前曾到归绥接受中央的检阅,整只部队给中央领导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映像,对此韩云华毫无疑义。

3月18日,盟军方面发来嘉奖通报,鉴于韩云华在这次西西里岛登陆战中优秀的表现,美国政府、英国政府、法国政府、苏联政府一致决定授予韩云华陆军上将军衔,同时任命韩云华为盟军作战指挥室上将顾问。

3月19日韩云华返回沈阳,经过两个多月的忙碌,东北地区的土改基本上完成,4000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而且韩云华还将从日本开拓团手中没收的大量的农业生产必须的资源全部分发到了农民们手中,另外还给他们提供了开春农耕用的种子。

韩云华知道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是世界上最最肥沃的土地之一,这样的土地上农作物想不丰收都难,而东北地区十几年的沦陷,让整个地区的经济都受到了极大地破坏,因此内蒙古军区必须就农业方面给与农民一定的帮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最让韩云华欣喜地是,经过这几个月的奋斗,东北的工业基础基本上被抢修完毕,数十家钢铁厂以及水泥厂已经开始投产使用,而大量的兵工厂也都开始生产了。

3月20日韩云华在沈阳召开军事会议,内蒙古军区所有集团军司令员以及政委都必须参加。

会议地点在内蒙古军区前敌指挥部,东北之战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新的大战即将开始,所以韩云华的这个前敌指挥部一直没有撤销。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动对华北地区日伪军最后一战,现在内蒙古军区羽翼丰满,各兵种加起来已经超过了300万,而整个中国北方的日伪军加起来不过60万,横扫日军的时机已经成熟,因此发动对华北日军的最后一战势在必行。

会议一直进行了8个小时,最终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有必要再近段时间发动一场大战。不过必须在国民政府同日军在武汉地区打起来才行,到时候内蒙古军区一方面可以侧面支援国民政府的第三次武汉会战。另一方面却是可以避免很多麻烦。

就在内蒙古军区召开军事会议的时候,武汉前线传来消息,蒋介石下令武汉前线的部队向日军发动攻击,30多个整编师如狼似虎一样冲向日伪阵地。此战国民政府下了血本。投入总兵力75万,其中国民政府中央军嫡系42万,地方部队33万人,另外还有大批的直属部队,包括空军和海军也都分别参战了。

韩云华立即命令联合空军指挥部轰炸机第一旅和战斗机第一旅立即飞往成都机场,帮助国民政府进行第三次武汉会战。国民政府对于中共给与的帮助很是感谢,另外国民政府还希望刚刚抵达成都的整编第300军可以略缓南下的脚步,调头参加第三次武汉会战。

经过中央的慎重考虑之后。中央让韩云华答复蒋介石,共产党方面同意整编第300军参加第三次武汉会战,但是国民政府方面绝对不能让这支精锐部队陷入敌人的围攻。

国民政府的强势反击让日军方面着实吓了一跳,由于中国军队不断地扩编。日军被迫向中国战场不断递增兵,到目前为止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万,其中华北70万、华中50万、华南30万。另外还有十万宪兵部队和空军部队,为了抵挡国民政府的反击,日军立即抽调大批精锐投入武汉战场。并且继续从日本国内向华中地区增兵。

3月22日,日本政府向全国发出了第四次全国战争动员令,军部也及时拿出组建40个丙等师团的扩军计划,到目前为止日军在各个战场上全部的兵力已经超过了500万。其中朝鲜的军队50万、中国战场上150万、台湾10万、东南亚战场180万、国内100万、海外各岛屿各基地加起来大约也有十万人左右,日本已经到了其扩兵的极限。历史上日军曾一度扩军到680万之巨。但是现在失去了中国东北这个工业基地和资源基地,日本人的战争潜力被大大限制了。以日本的经济状况最多可以组建不到500万的军队,现在已经极为接近日本的战力底线了。

就在国民政府发动第三次武汉会战的同时,欧洲方面也是暗流涌动,墨索里尼被捕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柏林,愤怒的希特勒立即准备出兵直接攻打意大利,但是鉴于现在各个战场都在大战,暂时德国还抽不出那么多的部队占领意大利,尽管意大利的陆军希特勒并不看的上眼,而且墨索里尼的生命安全也会因此得不到保证,因此希特勒决定派人前往意大利营救墨索里尼。

派什么人前去执行这次任务,想了一会希特勒决定还是让自己的那支狼穴特战队去完成这项伟大的使命。德国特种部队是很厉害的,如果说世界上除了他训练的那只特种部队可以称之为特种部队的话,那么德国的那些特种帮最起码已经达到了内蒙古军区特种部队60%的战斗力。不管是日本的特战队还是意大利的突击队,那都是受到了德国特战队的影响。

营救墨索里尼的正是德国‘狼穴‘特战队,而特战队的最高指挥官正是斯科增怒上尉。这个斯科增努和希特勒可算是同乡。他本是奥地利人,1938年德奥合并,他才成为德国公民。和许多奥地利人不同,他的性格更像他的祖先斯拉夫人,任性、凶猛、倔强、严谨。他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工学院,30岁时在技术上已小有成就。由于仰慕飞行员的生活,他毅然加入德国空军,接受了5个月的飞行训练,但由于他平时跟教官的关系非常不好,所以在5个月之后被教官刷了下来,说他不适合做一名飞行员。后来,他很快被选中加入了著名的阿道夫.希特勒装甲师,凭着他的知识和积极努力的劲头,很快便崭露头角,被任命为见习军官。不久,他被调到党卫军第255师。从1940年到1941年,他参加过进攻巴尔干、莫斯科等战役,战功卓著,但仍是因为他那桀岂不驯、任性抗上的性格,军衔只升到中尉,与他的勃勃野心相去甚远。这使他情绪有点消沉,生活也极度放纵。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那蕴藏的巨大能量被点燃了。他终于获得了施展才干的职务,并且这个职务和他酷爱冒险的性格完全相符。

和大战初期的丘吉尔一样,希特勒也一时心血来潮,命令组建一支类似英军哥曼德式的‘突击队‘,以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德军最高统帅部对于又建立这样一支非正统部队感到心有余悸,因为出于希特勒的‘灵感‘而成立的这种‘怪‘部队已经不少,他们担心这种部队可能因有特权而不听指挥。但是,希特勒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于是,党卫军司令部便开始物色一个军官来组建、训练和领导这支德国突击队,于是斯科增怒就被选中,担任了这支特种部队的指挥官。

———————————————————————————————

第651章 江北无战事第370章 华北会战(十六)第53章 塞北风云(五)第9章 保卫大青山(二)第324章 山东大风起(三)第213章 华丽的演出(四)第511章 潜心发展之冀中军分区第234章 第二百三十五章第72章 生死时速(三)第571章 东征之日军的双辽危机(四)第165章 武汉会战之进占彭泽(四)第463章 华北无战事(九)第163章 武汉会战之进占彭泽(二)第447章 张家口攻防战第257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冀东大捷(二)第205章 难得的平静(二)第55章 倒霉的谷寿夫(一)第358章 华北会战(五)第175章 武汉会战之两大师团的覆灭(一)第494章 韩云华的提醒第64章 兄妹情第285章 初战告捷(二)第222章 绝对震撼(三)第605章 关东军的末日(三)第593章 日军空袭第634章 暗流涌动第273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尾声第633章 回国第642章 巨变第305章 景阳冈反扫荡(十二)第262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谍战交易(二)第162章 武汉会战之进占彭泽(一)第619章 关东军的末日(十七)第566章 东征之坦克间的剧烈碰撞(一)第509章 潜心发展之训练苏军第3章 安身立命第498章 内蒙古军区与远东军区的协议(上)第58章 倒霉的谷寿夫(四)第397章 中央视察(一)第286章 初战告捷(三)第319章 伏击(一)第23章 大青山二次保卫战(二)第511章 潜心发展之冀中军分区第48章 3月休整第226章 争执第533章 战德州之重建山东军区第51章 塞外风云(三)第576章 东征之美国人的欣喜第445章 张家口攻防战(五)第410章 日军的小动作(二)第667章 扬刀跃马入东京(一)第442章 张家口攻防战(二)第617章 关东军的末日(十五)第484章 审干风波第633章 回国第151章 武汉会战之湖口攻防战(二)第270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尾声(四)第497章 伊兰诺娃的真实身份第572章 东征之欧洲传来的好消息(一)第7章 新兵军事训练第533章 战德州之重建山东军区第599章 东北乱炖第270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尾声(四)第119章 冀东事变(十)第265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谍战交易(五)第34章 特战成军第423章 1940年的开年大戏(五)第412章 满月(二)第159章 武汉会战之湖口攻防战(十)第608章 关东军的末日(六)第51章 塞外风云(三)第643章 崩溃第141章 风云再起(二)第481章 战山东第110章 冀东巨变(一)第563章 东征之序曲第147章 武汉会战之延安夜谈(三)第313章 山东挺进教导师(三)第399章 中央视察(三)第272章 第二次塞北会战之尾声(六)第428章 1940年的开年的大戏(十)第84章 华北会战(三十)第577章 东征之东北人民解放军雄起(一)第425章 1940年的开年大戏(七)第542章 暗度陈仓第54章 塞北风云(六)第426章 1940年的开年大戏(八)第364章 华北会战(十一)第99章 乱战(三)第332章 历史的原点(一)第390章 华北会战(三十六)第315章 新民会(二)第548章 局第338章 撤退前的疯狂第567章 东征之坦克间的激烈碰撞(二)第666章 德国投降第535章 战德州之再战岗村第167章 一百六十八章:武汉会战之彭泽争夺战(二)第443章 张家口攻防战(三)第313章 山东挺进教导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