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飞行员的选择

如论是再好的高炮缺少了统一协调的指挥,也跟幸运女神脚跟的烧火棍差不多。这一点在二战时期,美国人凭借着其强大的通讯能力构建起了协调如一的指挥体系,配上近炸引信才使得他的127毫米舰载高平两用炮的威名大增。

而德国人的88高炮却是在打坦克上成就了威名。至于高炮打飞机方面却是没有很突出的战绩。

孟享在后世多次耳闻德国88毫米高炮的威名,所以一开始选定的就是这种88毫米高炮,因为一开始贪图便宜用的是flak18型,这种88毫米高炮的最大缺点是身管寿命短,只有900发,而且更换身管费时费力。

后来又改用了36年研制成功的双层炮管结构的flak36型。最终使身管寿命达到了10000发。而且内层炮管还分为两三节,只需要更换磨损最厉害的一节炮管即可。这个理念曾经让孟享叹服德国人的精明。但面对着近炸引信的数据,这些都有些过时了。

虽然88高炮在二战中后期有些落伍,但现在却绝对是最先进的高炮武器,配合40毫米博福斯高炮在先锋军配发到每门炮的通讯器材的统一指挥下,对付鬼子的飞机也足够了。

当鬼子飞机来到这里时,布置最多的德国的88毫米高炮就直接轰下了一架九六陆攻,试验性质的四门美国的127舰载防空高平两用炮也在近炸引线的帮助下,轰下了一架九六舰战。

这个年代的高炮也不似后世那样的高炮,直接用快速的炮弹来攻击敌机,而是用炮弹和弹片的弹幕来***。与其说是炮弹打飞机,不如说是飞机撞炮弹。攻击率本来就很低,运气的成分多一些。

正是多了些运气的成分,88毫米炮又立新功,轰下了一架身躯庞大的九六陆攻。但这么多型号的高炮毕竟有些差异,坐标、角度等相关数据需要按照不同的高炮来确定,这个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所统一指挥下,要想精确,难度很大。

整个攻击,暂时只有这三架入账。

古良寿三驾驶着那架九六式舰爆,和同伴配合着穿过了防空网的高空火眼,扑向了下边的那座最大的岸炮工事。

这时候,负责中间距离的40毫米博福斯高炮开始发威。双联、四联的一起***,在小口径的高炮中,无人能敌。一架九六舰爆拖着黑烟坠下,在飞行员驾驶着飞机冲向岸炮工事的时候,又被40高炮打爆了。

古良寿三却借机幸运的穿过了这道死神门槛,冲到了下边,在漫天飞舞的20毫米瑞士的厄利空高炮炮弹的交错下,扔出了携带的250公斤炸弹。九六式舰爆的俯冲轰炸功能和古良寿三八年练就的那手投弹准确率让那颗炸弹直接落到了那座岸炮工事上,拖着被击损的机尾,古良寿三艰难的又拉起了机头朝上冲去。他的身后爆起了一团硝烟。

他稳定了飞机的飞行后,回头看了看那处工事,却发现那里的380毫米舰炮正在朝着大海的方向喷出一团火焰。工事的上面除了有一处一团漆黑外,似乎没有太大的损伤。

“这,它的工事有多厚啊?”古良寿三一个愣神,飞机前方一颗133毫米高平两用舰炮爆开。一块飞旋的弹片击穿了飞机的舷窗,划破了古良寿三的咽喉,血液在体内高压下喷射而出,溅满了机舱,失控的飞机立即螺旋着栽了下去,中途又被88炮的弹片打爆了油箱在空中散成了一团焰火。

古良寿三至死也不知道那个工事的厚度已经有三米了,这样的厚甲远不是250公斤的一般炸弹所能穿透的。

寿光一带没有高山丘陵,一片平原洼地,这里布置岸炮射程就差了些,为此孟享只有加大厚甲,尽量往前靠。果然鬼子的飞机对之无可奈何。就是鬼子战舰的203毫米炮弹对之也没什么大碍。

地上的高炮还在不断轰响,天空中又是打掉了一架九六陆攻,但另一架陆攻却扔下了一颗500公斤的炸弹,扔到了一个280毫米岸炮的约2米厚的工事顶上,在上边炸开了一条很宽的裂缝,那门280岸炮也停了下来。

没等那架九六陆攻笨拙的身子爬起来,三门四联40毫米高炮的炮口就对准了它。旁边一门127毫米高平炮也加入了攻击,直接让那架九六式陆攻在空中解体了。

四架陆攻全部完蛋,四架舰爆也完了三艘。只有那九六战斗机凭借着灵活的性能,至今只被击落了一架。

当那剩下的一架舰爆再次俯冲轰炸,而被高炮打碎了翅膀的时候,剩下的六架战攻受到了撤退的命令。他们无法对付这些厚甲的堡垒工事,还不如暂时撤离。不仅仅高炮不断轰鸣,那十几门大口径岸炮也是一直没有停歇。天上的侦察机虽然被驱散,但雷达上显示了清晰的位置。

鬼子的舰队也正好在基地一百公里直辖的边缘,站在孟享身旁的虎一不断的传输着大屏幕上的相关坐标偏差信息,指引着岸炮准确的落在了鬼子战舰的附近。

出云号已经沉到了海底,但因为海水很浅,依旧有桅杆和天线露出水面。

为了防止先锋军对之打捞利用,盐泽幸一已经命令妙高号在出云号上又补了一发鱼雷,彻底残废了。

挨了两发炮弹的足柄号已经撤离了战场,推到后边去了。代之受过的是落在后边的天龙号轻型巡洋舰。

天龙号是***一战后的第一艘轻巡,也算是***近代轻巡的鼻祖了。它的很多设计都影响了后边的那些轻巡的建造。但这一刻,无论什么都不管用了。它舷侧和甲板的装甲厚度只有25毫米,司令塔的装甲厚度也不过只有51毫米,面对着大口径岸炮的轰击,就如一张薄纸一般被轻松撕破。

水面舰艇一般挨上它自身主炮口径的几炮,只要不是命中要害,一般都是伤残的多,坚持着也能挺过去。但天龙号轻巡只有三千多吨,面对的也都是200毫米口径以上的大口径舰炮改装的岸炮。

它没有足柄号的运气,它也挨了两发,但其中一发却是380毫米的炮弹。

当那发380毫米的炮弹呼啸着从天空坠落的时候,天龙号上的鬼子都在祈祷,但似乎他们的大婶被华夏的保护神驱逐了,对于他们的乞求也无能为力,那发380毫米炮弹正好落在了天龙号的舰艏处,一下子撕开了甲板一直贯穿到了天龙号的船底, 爆炸更是让那个洞口一下子扯得更大,海水立即涌上。

天龙号上幸存的鬼子纷纷抓住了周围固定的东西,期待着救援。此处水浅,沉没的舰船不至于把他们全部卷入海底,挺过前边的一阵,或许能有生机。按照天龙号沉没的速度,跳水一样逃不出去。

“这样还算够了本钱!”孟享笑道。

由于鬼子攻来的很快,寿光那里的造船工厂根本没有时间回收,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挨了鬼子几炮。也幸亏基地的伪装功能让你给它变成了破旧的临时搭建的房舍,在先锋军的还击开始后,鬼子也就失去了攻击的兴趣。但挨了5发203炮弹的造船工厂损伤率却近一半,修理好需要再掏一百万出来。

就在鬼子飞机撤离的时候,天边传来了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先锋军的飞机到了。

其实在齐都就有三处机场,飞机很快就能赶到。但在之前,众多飞行员一直在讨论着他们去留的问题。

随着孟享的昏迷,老蒋已经暗地里指示那些原中央军的飞行员回归参与保卫郑州的战役。如果能够驾驶着飞机回去就更好了,价钱都开出来了,可以有三十万大洋,比当年广州的那些投奔的飞行员的25万的待遇还高了5万。

当一个叫冯令棠的飞行员驾驶着bf-108b趁着训练时准备投过去的时候,被雷达站发现,给凤八追上去给逼了回来。

这名飞行员的事情,在七十多名从中央军或者中央军航校出来的飞行员中掀起了一阵波澜。结果,这些飞行员们聚在了一起,公开讨论他们去留的问题。

先锋军的不听调令,已经被人有意识的夸大了,在各大报纸上宣扬。先锋军现在已经成了一支军阀的队伍。在中央的大力推行下,特别抓住了不停中央调令,只顾保存自己,骄横跋扈等等,描述的差点比当初的韩复榘还要恶劣。

先锋军控制的那些报纸和电台针锋相对的进行反驳,重点突出了孟享的昏迷和特区周围形势的险恶,顺便反刺一下中央军的溃逃。

先锋军的强大,不仅仅是鬼子头疼,老蒋也是头疼。随着先锋军的诸多优惠措施的提出,士兵和下层军官开始向往先锋军。徐州会战期间,大量的士兵成了逃兵,重新加入了先锋军,这才使得先锋军的队伍一下子增加了三万多人。

这时候,老蒋不得不把先锋军当成了第三号的心腹大患。在山东已经站稳了脚跟的先锋军已经变得比桂系还要有威胁了。虽然他没有形成让老百姓都纷纷拥戴的理念,只是一个凭借着金钱和实力打造出来的强大军阀,但那份实力已经让他可以动摇中央军的根基了。

正当他听闻先锋军的战果既欣慰又有些担忧的时候,孟享的遇刺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尤其是当听闻孟享昏迷不醒的时候,似乎果子一下子熟透了。

在不明具体情况下,老蒋首先把手伸到了先锋军最引人注意的飞行队上。那里有很多挂着中央军铭牌的飞行员,只要稍一运作,当年同样强大的广州飞行队的集体来投奔就是一个很好的前例。

但结果出乎他的预料,飞行员们选择的都是等待。等待孟享的苏醒,而不轻易下结论,直到冯令棠的事件发生。

老蒋的指示已经明摆着了,也使得那些飞行员面临着一个新的选择。

是选择回到中央军,还是留在先锋军?

虽然中央军和先锋军还没撕破脸,但这个时候已经是在选择站队了。

“郑州危机,需要我们去支援,我们应该服从中央的指示。”陈玄孔大声说道,“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到哪里!”他说的慷慨激昂,立即有人响应站了出来。

“我们走了,特区的天空怎么办?”陈瑞细反问道。

“郑州那里有五十万中央军,靠着天险都守不住的话,那中央军也太无能了。”黄拌扬道。随着先锋军与鬼子的对阵的一步步胜利,让耳炫目染的他不知不觉多了一份自豪感。很多人都是以先锋军和中央军来分别称呼。

“我不回去了,我是被飞机换来的,现在我的身份就是54军的航空队的一名队员。我只服从长官的命令!”梁添成直接表露意见道。他们的长官凤一凤三等人一直没有表态,继续按部就班的安排着新学员的训练。

在孟享没有遇刺前,飞行队的每个飞行员身边都多了一个任务,要求每个人必须带领两名新手尽快的掌握飞行技巧。这些新人已经初步的掌握了些飞行基础,但还是菜鸟一个,没多少实际***作的能力,需要人手把手的教导一些空战的技巧。

梁添成等人是华侨自然没关系,但有些飞行员的家属还在国统区,就需要慎重考虑了,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李桂丹此时就是一声不吭的低头只听他人讨论。当时考虑到山东很可能陷落,所以他的家人都在重庆没有接过来,但现在他需要面临着选择。

第1061章 厄尼的日记第774章 终于轮到我们了第685章 扩张太快也不是好现象181章 分基地和潜艇都能运出去了第353章 12师团的惨败第554章 历史的延续和改变第534章 英国人要拼老命第644章 控制要点,其他慢慢的收拾第64章 电令撤离第74章 国运气脉第258章 守住花园口第1105章 遍地烽烟181章 分基地和潜艇都能运出去了第1049章 我们不能再轻敌了第700章 遭遇企业号第702章 到处求援,但没有援军第973章 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第99章 火炮对轰第590章 真是倒霉透了第1141章 天启第734章 史迪威第507章 准备好了吗?第119章 密集攻击第912章 华人劳工第448章 要加速扩张第646章 向西进攻第723章 还需要再征兵第232章 先打108师团第1024章 情报第864章 不着急第196章 收编老韩的人第444章 太原入手第881章 可以多一些炮灰第916章 锁链第145章 我是军长了第400章 归魂!回家了!第383章 天罚1号计划第10章 抢日本人银行第1064章 全面试探第973章 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第572章 伤不起啊第778章 第一大国第67章 崩溃的开始第164章 换装第374章 夜战32联队第752章 放弃伪满第564章 战南京(二)第616章 他们是怎么过去的第970章 五车六船基地第974章 按照原定目标进攻第140章 巷战的开始第1104章 保护伞公司和华夏勾结了?第102章 伴随着限制的警戒炮出现了第690章 基辅战役第736章 黄帝纪年第444章 太原入手第1043章 没有援军第285章 这么快又改了?第658章 公民,你被征调了第431章 十倍奉还第483章 盟友要看实际行动第1131章 老罗也倒下了?第76章 终究不如靠自己第892章 见招拆招第994章 痛打落水狗第366章 说媒、纳妾、奢侈税第1140章 最强的坦克第498章 江北之战结束第94章 济南分基地第301章 低保的影响第401章 就应该如此第829章 一千万吨钢铁第47章 南京城头上的红旗第1163章 快速升级第45章 克隆兵的培训升级第859章 到了开辟第二战场的时候了第216章 飞机生产要早占坑第1123章 欧洲的混乱管我们什么事?第445章 阎锡山的全面合作第363章 华夏美食第540章 这绝对是帝国的灾难第309章 连夜攻击第942章 日本人依旧悲催的防空炮第23章 全息伪装及分基地电力危机第363章 华夏美食第248章 临沂空战第185章 稷下学宫第1136章 一场胜利怎么就这么难呢第894章 德国人的小花招第466章 都不安宁第427章 麦收时节烽烟再起第969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95章 不成功的军官团演讲第644章 控制要点,其他慢慢的收拾第852章 轰炸东京(上)第771章 一年、一个月、十天第865章 对苏俄和英美要区别对待第783章 和谐的矛盾第1079章 踏足美洲大陆第1064章 全面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