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见招拆招

“难道每一次都必须我出面?”孟享有些郁闷的牢骚道。

任何一个男人被从温柔乡中被拖出来,都免不了有点烦躁郁闷。尤其是一个刚体会到某种幸福滋味的老男人,外在的任何事情此时都比不了那个温柔窝重要,特别是一座冰山美女溶化后的温柔更加的让人流连忘返。

幸好在多年的磨砺下,以及老唐亲自跑去提醒下,孟享终于还记得他的职责。除了第一天可以用洞房春晓不容打扰为藉口拖延外,之后的每那几位重量级人物,都需要孟享来出面了。

这是外交的一些基本准则。

即使最后的事情无法谈妥,也避免不了王对王的一场平等的对话。要不然,这样的失礼带来的侮辱堪比撕破脸的挑衅。

和那些大佬的会面,手下人代替不了,而那些略有些呆滞的替身更是不适应这种急速绞杀脑细胞的场合,只能孟享亲自出马。新婚第二天,孟享就不得不悲催的爬起来上岗会客了。

大佬们的会面不是像官僚们那样和和气气的套话连篇,每一个人都时间宝贵,哪里那么多功夫浪费?况且众人都知道孟享现在是特殊时期,有更多的人在身后排着队等待他的会见。

若是在国内的内斗,双方的基石不动摇,才会在语言的技法上多做研究,但在对外交往上,个个老狐狸一般的人物都明白,每一个大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的团队不会留下语言上的机会,最终靠的是背后的实力厚度以及交换利益的大小。

若是某些暗藏锋机的话语被孟享装聋作哑的直接忽视掉,那么自作聪明的某些人必然要失去一次宝贵的直面孟享的机会。

平时要想会见宅在基地中的孟享,总是会被各种借口推掉或者推迟,借着这个机会把他堵在这里,每一个大佬都知道机会难得。差不多都是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的向孟享抛出来意。

这些早在华夏那些老狐狸的意料之中。

孟享自知自己的经验还无法应对这样复杂的局面,但他身后有大队的智囊团。诸如那些国家级的顾问委员们哪一个不是成精的人物?在华夏千百年的谋略熏陶下。早就有了各种应对之策。

孟享所作的只是见招拆招的继续发挥拖延战术即可。

华夏的拖延战术并不是难以看透,但华夏靠的是实力,正正当当的阳谋。

即使外人看透又能如何?他们现在需要华夏的友谊,最不济也不能和华夏翻脸。

老希亲自来,还被孟享抓着胳膊拍了不少照片留念,德国人的面子是要给的。

但直接加入德意联盟,还不到时机。即使攻击苏俄,把苏俄人彻底毁了。也不是孟享此时的心思。

还是那句话,华夏需要一个狂热的苏俄来拉西方世界的仇恨,为自己发展争取时间。即使华夏要攻打苏俄,也要苏俄在英美援助下。补肥了身子,可以多割羊毛的情况下,才会狠狠的掠夺一把。

而且华夏也需要一个虚弱的德国,好让华夏的科技发展更上一层楼。

德国人劫掠了当时科技最为发达的欧洲,获得了各国用数不尽的财富堆积起来的高端科技,并系统的加以完善和利用,这才有了德国二战后期的辉煌。

要不然单靠一国之力,哪里可能那么变态。可惜这些不断完善和改良的高科技却为苏俄和美国做了嫁衣,成为战后苏俄和美国人的科技进步的一块超级踏脚石。

显然。孟享的最终目标就是这个,汇总浓缩了欧洲科技精华的这些德国高科技,自然也就不会让德国人有发展起来的机会。

当然,现在这些科技都在德国孵化器中养着,不断在完善,还不到最后摘果子的时候,华夏的整体水平也还打不到吸收这些科技的能力。所以。孟享需要德国人活的长久一些。

很显然,现在德国人还活的很滋润,即使意大利人早早软倒,但德国人依旧还能独挑对苏美英等几大国的群殴。

为了让未来高科技蛋壳更脆弱一些,好方便下手,孟享已经有了两手准备。

为了能从德国内部最先咬到最大的一块蛋糕,和德国人同盟是必须要,不过不是华夏还需要从英美那里获得好处的现在。而且现在还需要英美尽力的去消耗德国人的蛋壳厚度。

所以现在华夏依旧只能保持又偏向的中立,不过既然老希亲自上门,也不能让他空手而归。

“德国人民对华夏的友谊和帮助,我们永不会忘记。假设,如果有一天,盟军真的踏上了德国本土。我们一定不会坐视不管,尽一个真正朋友的职责,不惜一切代价守护德国本土的主权完整!”孟享庄重的做出了他的承诺。

虽然依旧无法让华夏现在出兵,让老希有些失望,但孟享的这个承诺却让他脸色好了些。

孟享的承诺虽然让自信的德国人有些不爽,但至少可以让德国人放开手脚,少了老窝的顾虑,把德国战车的攻击力发挥的更加犀利。

德国人需要华夏在苏俄的欧洲边缘攻击牵制,但绝不会轻易的放华夏在欧洲核心地带来战斗,这必然要分出一部分利润来给华夏,显然要在欧洲称王的德国人是不要愿意看到的。铁蹄踏破欧洲的事情只能由白人来做,放进华夏人,可能因为黄祸的借口而导致欧洲民众的不满,引发更多的不合作,得不偿失。

“或许,这个办法能把华夏人彻底拖到我们这一边来!”而自信的老希根本没考虑盟军打到家门口的问题,却想到了把华夏人拖下水的一个方法。虽然华夏只承诺守护德国本土,但华夏军队真的和盟军交火后,之后的情况谁又敢保证不彻底翻脸呢?

当然这只是一个可能,还无法让老希满意,但接下来孟享送出的一份大礼,让老希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一笔十几亿马克的武器援助对德国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天降甘露。

自从山寨公司减少了支援后,德国人已经尝到了生产力不足和资源不足的苦头。

况且华夏人的支援清单中,战车和飞机的比例很高,这些武器中的很多原料是德国人紧缺的,生产能力也根本弥补不上前线的损耗。这也使得德国人的战斗力下降了许多。

华夏的这次援助自然是雪中送炭。

不过,这笔援助可不是无偿赠送,战争时期,军火紧俏,能有货源就不错了,哪里还能指望孟享发挥国际主义?

当然孟享提的要求也不过分,只是要求德国人一些稍高层次的部分技术和机械交换而已。

华夏的工业基础已经砌筑,需要一步步提高,这些高层次的技术对华夏来说,可能是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但对于德国人来说,还不至于是国家核心级的绝密,也不曾触及那些高科技核心太多。这让老希听取了随从专家的意见后,答应的很是爽快。

于是,这一大批华夏需要换装而淘汰下来的二手武器,经过了修理厂和华夏人的山寨智慧翻新后,为华夏从德国引进更高层次的工业技术和机器打开了更宽的门缝。

……

德国人的问题解决,只要不倒向德国人,和其结盟,其他国家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华夏虽然吞下了澳洲,在东南亚掀起了很大的风雨,但对于美国人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一直没有碰。这不仅舒缓了日本人变身狂化的神经,也向美国人传递了一个友善的消息。

澳洲本来是属于英国人的,而美国人得到是意外之财,得不到也没有太多的国内压力。毕竟凭着实力来竞争,双方没有太大的仇恨,况且美国人还要面临着来自欧洲的压力。

在华夏继续砸下大额订单,以及对菲律宾等地不主动攻击的承诺后,美国人的态度对华夏这几天又暧昧了起来,至少美国人内部的意见发生了分裂。这让英国人不得不着急了起来。

第767章 清剿东北第742章 8比2第141章 鬼子放毒气了第574章 日本人妥协了第24章 国家需要你们第112章 41联队,完了第308章 攻克德州第316章 袭击北平城第143章 可以先露个影子第830章 可以一战的底气(上)第732章 澳洲万人坑第469章 不可思议的火箭炮第369章 咱们换更好的第1103章 或攻或守第715章 武器禁运和再次抢劫第728章 军中三杰第813章 等待已久的海战第12章 立军第1081章 英美反应不佳第1011章 日本人守不住了第627章 我也是一名军人第390章 长门的舰炮对巨炮第1020章 华夏军队很强吗?第1146章 芝加哥城市战第586章 苏俄碉堡第303 感情大事第887章 欧洲的变局第937章 炮灰还谈什么够格第855章 那就再抽一耳光第1025章 经济战场第822章 他们都拼命了第708章 华夏远征军第306章 声南击北第1010章 所有抵抗者,杀第723章 还需要再征兵第57章 清晨鏖战第679章 新的机会第615章 这不是坦克第510章 睡觉就有人送枕头第337章 限枪令第1004章 二千万吧第1111章 围剿华夏号第160章 避弹衣第356章 能源的危机第938章 不必担心他们的伤亡第448章 要加速扩张第488章 两栖装甲部队第212章 方便食品第957章 敌机已在我身后第1106章 华夏人真来了第273章 KV-2坦克的表演第578章 转移主基地第847章 他们怎么登陆的第708章 华夏远征军第519章 沙特之战第240章 剿匪第977章 又出现一艘战列舰第692章 不能再等待了第435章 中原大战后第178章 这样的价码可不低第908章 生存空间都是打出来的第394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第413章 土肥原的第二招第584 德国人需要表示一下第575章 收回上海租界第486章 再劫黄金第737章 华夏文明之光第512章 神兽军团第76章 终究不如靠自己第653章 用陆军踏平他们第940章 我们的舰队在哪里第550章 过年了第673章 诺门坎胜利第70章 火烧城门第183章 袭击1885部队第593章 中亚第706章 进兵神速的日本南方军第954章 若狭湾第727章 我还会回来的第974章 按照原定目标进攻第916章 锁链第538章 海上夜战第1034章 德国人也担心第952章 关门放狗第688章 金融战场第63章 木头子弹第27章 还是卖炮来钱快啊第817章 它能跑得了吗第175章 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第287章 潜艇运输和公路第912章 华人劳工第865章 对苏俄和英美要区别对待第843章 打劫澳大利亚黄金第935章 干掉小日本第583章 援军最好快一点第188章 和美国人谈军火买卖第17章 卖炮的才是大爷第1135章 只要一场胜利第944章 我们的航母第1086章 我们不怕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