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利益互换

当众个世界所有参战的,没有参战的国家首脑都在猜测呻?、军事行动将针对哪个区域的时候,中国国内进行了一场悄然无声的政治搏奕。?

大中华联邦副元首,蒋介石向元首李若风递交辞呈,声称自己年迈体弱,已经不再胜任副元首这个重要的职位,请求回老家奉化养老。?

李若风没作任何挽留,直接批准蒋介石的辞职。并提请张学良总理暂时兼任副元首之职,负责行使副元首的职权和义务。?

在批准了蒋介石的辞职后。李若风把在总后勤部工作的蒋经国调离总后。任元首办公厅主任,把一直在淅江省杭州市任副市长的蒋纬国,调任众议院副院长。?

在蒋介石辞去联邦副元首之职后,中亚特别行政区最高行政长官毛润之也辞去行政长官之职,被调到联邦监察委员会任副主席。?

由原中亚特别行政区行政右辅王若风暂时代理最高行政长官,全面主持中亚特别行政区的政务工作。?

与此同时,李若风发表公开讲话,声明自己将全力竞选联邦第:任元首之职,希望全联邦所有公民都能支持。元首在联邦中央广播电台的讲话。当天下午就被国内所有的新闻报纸刊登或转载。?

作为全球华人心目中的最伟大的救世主,李若风的号召力简直比真正的神仙还要管用。在当今世界的华人看来,中国的元首除了李若风,还有谁有资格继任??

毫无疑问的,百分之九十九的联邦公民,全都表示坚定不移的坚持李若风继续联邦第二任元首,甚至有人还喊出了元首终身制的口号,声称现在的大中华联邦是李若风元首一手建立起来的,没有李若风元首,就没有全世界华人翻身当主人的今天;没有李若风元首,中国现在还在继续遭受列强的欺压和讹诈;没有李若风元首,中国现在还在继续陷入争权夺利的内斗。因此。除了李若风元首,谁也没资格在李若风元首还保持着健康强壮身体的情况下来继任下一任元首。?

二位最有可能竞选联邦第二任元首的大人物,同时间被伞下,若还有谁不明白此中的原由,那就是天字第一号大傻瓜了。?

于是乎,联邦所有政党及大大小小的各社会群体、组织,全都发表公开声明,坚决拥护和支持李若风元首,支持元首终身制。?

诚如张学良的预料,只要李若风声称将继任元首,没有谁能向他的权威和声望发出挑战。?

张学良不失时机的向国会和两院提交提前举行元首大选,并提议将元首终身制写入联邦宪法。?

,咙年,月飞号,元首大选没有任何风波的顺利结束,李若风无可质疑地成功继任大中华联邦的第二任元首。不过,他本人否定了将元首终身制写入联邦宪法这个提议。?

李若风之所以会采取这个决定,因为他综合判断了国内的现状,最后发现,除了自己继续元首,不论谁来坐元首的位置,都将无可避免地发生党争内斗,进而升级成全面的内战。这种情况,他是绝对不能容许发生的。?

因此,他以铁腕手段,把两个不稳定因素全部拿下马,将内战的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

成功继任大中华联邦第二任元背后,李若风马上将计划守生育作为国策在联邦所有省份有各个特别行政区全面推行实施。?

作为后世来的穿越者,李若风实在太清楚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是阻碍国民生产总值的极大障碍。?

这个时候中国本土的人口将近?如果不进行控制,六十年后,中国人口将达到,口千多万,这么庞大的人口基数必然会大大拖累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限的资源不能更好的利用,在未来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已从人口数量问题转变为人口质量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问题;二是人口质量下降的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它将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来得急速,老龄化的水平将会更高等。按国内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五十年之后,中国的岁以上老人,亿多。占总人口的,够,到力力年预计将达2引乙以上,占总人口的飞阳,的岁以上的人口是力多岁人口的倍,一对夫妇负担两对老人和一个孩子。人口年龄结构的这种严重不平衡,会广泛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文化。老年人增加意味着各种形式的社会保障、社会开支、退休金和医疗费用增加,越来越少的就业人口为越来越多的老人提供支出。?

例如,中国,慨年退休金为口3亿元”卿年为2元:,哪年用于老龄人口的开支占工资总额的旧既,到函年将达工资总额的据,这会严重导致退休金危机,它将给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带来许多问题,或者是成为重要的发展问题?

人口质量下降的问题,我国旧岁以上人口中,有,8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占猕,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国家问题还在于现在的青少年和今后出生的儿童,他们是引世纪前半动力,教育投入不足,现在初中普及率仅触,有外珊“童因贫困不能入学,在校生中每年流失小学生彻多万,每年产生劲万新的文盲。所以计划生育必须从快从严的开展起来。?

计划生育作为大中华联邦的新国策,首先在中国本土实行试点,试点成功后。再向各大特别行政区全面推广。?

李若风第二个大动作,就是全面推动和深化现在的经济改革。?

他在国会上面对参、众两院全体议员,措辞强硬地进了即兴演讲。?

任何改革都是社会危机的产物。任何旨在革除积弊。缓和矛盾,推动发展。富国强兵的变革,都有合理性和进步性。但谁来发动、领导和支持改革运动,却与改革的命运息息相关。?

而今。国民党不懂经济改革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共产党更不懂,至于其它的党派和社会群体就更别提了。因此,除了他这位大中华联邦的元首,谁也无法胜任全面发动、领导和支持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

!?

为了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社会长治久安。判断改革是非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准,主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卑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一切改革举措以人民利益为依归。人民不是改革的旁观者。而是改革的主人。直接参与改革,共享改革成果。人民从改革中的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未来希望。因而衷心支持改革。?

改革顺序上!先农村,后城市。农村人咕联邦总人口力以上,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解决了,就稳住了大头;相对来说,农村情况较简单,改革容易推开,城市较复杂,改革需做大量准备工作;农村改革见效快。可以为城市改革提供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保障;农村改革成功能为整个改革积累经验,增强人们对改革的信心。先侧重经济改革,同时不失时机地在某些政治领域进行改革。?

搞活经济相对容易,只要政策适度放宽,鼓励并带动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很快就能形成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和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产权改革和金融改革较复杂、较困难,就放在稍后进行。?

之所以不支持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既是重大政治改革,又比较容易做到,规定领导职务任期制,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把政治改革引向深入。?

这些年来。围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政治领域在民主和法制轨道上取得显著进步。?

先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经济特区建设、国企改革、税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农村基层选举改革等,无不在试点基础上推开的。?

循序渐进。或,“渐进式”改革,是深化深入改革的一条宝贵经验。?

全面推动和深化新经济改革,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的目标必将全面实现。一个现代化的、繁荣昌盛的、民主文明的、稳定和谐的经济军事强国必将屹立在世界东方。?

李若风在国会上的这番演讲,想法然的让与会的全体议员暴发出热烈的掌声。?

第二天。元首的讲话,就在联邦所有的新闻报纸刊登转载。各省、市、镇、乡、村各级政府和单位,以及国防军全军、武装警察部队、警察机关。全都就元首的讲话进行学习研究和讨论,所有政府官员和部队干部,要求人人都写一篇学习心得和体会,并将之作为政治来抓。?

中国的这种变化,委实让全世界各国首脑和政客都大跌眼镜。?

日本首先作出反应,声称中国在走一条由独裁者统治的帝国主义道路,李若风是在变相的当皇帝,李若风是这个世界最邪恶的战争贩子和恶魔,如果中国人民不团结起来推倒和打倒这个恶魔,势必被他引入一条亡国灭种的毁灭之路!?

美国和英国政府作出的反应却让日本人大吃一惊。?

罗斯福和丘吉尔都发表了公开声明。对于中国的崛起和强大,首先表示祝贺,欢迎伟大的中华民族参与到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这个大家庭来。他们俩位从不同的角度发析了中国从商周到中华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沿革。按照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任何一个强大的王朝,都是由一位强势拥有铁腕手段的君主建立起来的。?

两国政府既高兴又担心看到中国的历史上又出现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帝国,作为这个超级帝国的饰造者,李若风对这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是具有无人可以替代的深远影响力的。日本政府称李若风是变相当皇帝。李若风就算是当了皇帝又怎样?你们日本不是同样有今天皇皇室吗?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出现新的李氏皇室?李氏皇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可是有先例可循的。?

看到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的这份公开厂瑁,李若风当时就眉头深俩至八蛋没安好心啊!他气,风必沥过国际社会的舆论,来推动大中华联邦向大中华帝国进行演变。?

果不其然,首先是中国本土,紧接着是联邦各大特别行政区,都有人跳出来号召所有大中华联邦的公民,支持李若风元首称帝,伟大的大中华帝国皇帝李若风陛下万岁!?

而随着废除联邦建立帝制的风声越演越烈,反对复辟的声音也跟着此起彼伏。?

罗斯福和丘吉尔完全是以己度人,他们觉得,没有人能抵挡住当帝王的诱惑,特别是像现在中国如此巨大疆域的一个超级帝国,成为这个超级帝国的皇帝,就意味着世世代代都将永享皇室的光环和荣耀。?

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算盘的确打得相当精,换了任何一个人,绝对无法经得起皇帝和皇室这等无比诱惑,但罗斯福和丘吉尔偏偏碰到了李若风这位后世来的穿越者的灵魂。?

尽管清楚美国和英国想用帝制来阴他,可李若风并没有马上对此作出回应。?

他在等,也在看,他想知道。自己目前在联邦民众和全球华人的心目中,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政治上的风波,并没有对李若风之前的军事部署造成什么麻烦和影响。?

林彪和潘文华、龙云在非洲依旧不断地给巴顿制造着种种不大不小的麻烦。?

王尔琢和陈绍宽则继续在南美进行敌后游击战和以及根据地的建设,领导着南美洲各族人民,坚决的反对和抵抗美国殖民主义者对他们的录削和压迫。?

聂荣臻和李家钰在南洋对日作战,也完全按着之前的战略构想实施并完成,何健在加里曼丹的攻势基本没遇到什么阻碍,目前已成功把南洋的日军往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代驱赶压缩。三个月内全面肃清驻南洋日军的计划现在可以作出结论,完全可以成功。?

在外交上,中国依然坚定的站在轴心国阵营,跟德国盟友紧密合作。?

以阿纳斯塔西雅为女沙皇的俄罗斯帝国在中国政府的扶持和支持下,已经初步稳定了局势和政权,并加入了轴心国的阵营。?

这对稳定中国北部的政治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在轴心国各国首脑琢磨着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那份公开声明的真正意图的时候,美国和英国派往中国进行停战谈判的秘密使团已经与由陈布雷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进行了第一轮磋商。?

陈布雷坚守南洋必须是中国的南洋这个原则,在谈判桌上态度非常强硬,美国必须无条件退出菲律宾和关乌,这是本次谈判的前提,也是美国政府必须应有的诚意。否则,没必要谈,大家接着打!?

英国谈判代表团其实是陪太子读书,大英帝国已经完全丧失了其在亚州的所有利益,参与这次谈判的目的,就是希望中国能不染指非洲、澳洲和中南美州。?

作为美国这次谈判的负责人杜鲁门,来中国之前就得到了罗斯福的授权,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美国暂时退出西太平洋地区,先让中国和日本在太平洋拼个你死我活再作定论。?

中、美、英三方代表在谈判桌上面红耳赤的争争吵吵了三天,最后终于达到史称《南京密约》的停战协定,并签署了备忘录。?

这份停战协定,美国和英国把他们的盟友日本给彻底出卖了。?

中国则把德国盟友也打包卖给了同盟国。?

美国政府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除了中南美洲的局势日趋恶化,最重要的是美国总统并不能真正的替美国作主,因为不论哪一任美国总统,其本质都是隐在幕后的财大国际财团的代言人,其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给背后的财团谋利服务。?

李若风在拿下西亚和中亚两在块地盘后,暗地里让李承龙用李氏财团的名义,对西亚和中亚的石油资源全部进行垄断控制。?

储量达,引乙吨位于沙特阿拉伯东部的加瓦尔油田;?

储量穆,亿吨位于科威特南部的大布尔干油田;?

储量达砖2亿吨位于尖特阿拉伯东北部海域的萨法尼亚油田;?

储量出4亿吨位于伊拉克北部的基尔库克油田;?

储量达出亿吨位于俄罗斯的伏尔加?乌拉尔油区的罗马什金油田;?

储量出6亿吨位于西西伯利亚中部的萨莫洛特尔油田;?

储量,纠亿吨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中西部的扎库姆油田;?

目前全部都被李氏财团纳入囊中。除此之外,还有储量亿吨位于委内瑞拉东部,奥里诺科平原上的博利瓦尔油田也被李氏财团强行?

。?

至于散布在波斯湾地区的那些中小型油田,则被李若风列入大中华联邦国有企业进行控制。?

如此以来,以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为首的美国几大超级财团,面对越来越像个。巨无霸似的李氏财团的步步紧逼,不得不选择进行商业合作。

第105章 对日宣战第204章 天意使然第118章 松沪抗战(七)第216章 深谋远虑第37章 夫妻交心第194章 政治妥协第96章 策反魔女第89章 连锁反应第60章 活捉建川第211章 大梆政策第134章 松沪抗战(二十三)第37章 夫妻交心第214章 无可奈何第6章 未雨先筹第201章 忙里偷闲第160章 疯狂反扑第77章 战局变化第91章 奉天谍影第199章 日美合谋第159章 势均力敌第76章 战前反思第129章 松沪抗战(十八)第174章 国防改革第227章 大歼灭(三)第78章 以狮搏兔第199章 日美合谋第40章 李氏军械第104章 暴发冲突第93章 分工合作第130章 松沪抗战(十九)第75章 日军部署第192章 疯狂计划第29章 难言心结第117章 松沪抗战(六)第186章 磨兵砺剑第243章 双线激战第239章 海港激战第87章 城内混战第168章 大跌眼镜第149章 全军备战第206章 末日疑云第133章 松沪抗战(二十二)第191章 肢解苏俄第60章 活捉建川第33章 谍影浮现第61章 反戈一击第168章 大跌眼镜第73章 风良结盟第101章 合纵连横第192章 疯狂计划第53章 战斗怒吼第94章 智斗女谍第63章 重炮攻击第111章 整合资源第242章 烈火纵情第240章 两岛齐进第5章 国内局势第97章 激情燃烧第42章 整合西北第43章 回归军营第237章 登陆序幕第199章 日美合谋第197章 民主专政第182章 触目惊心第204章 天意使然第24章 外籍兵团第212章 以彼之道第220章 阴谋论(中)第77章 战局变化第149章 全军备战第229章 占领印度第48章 再添胜算第121章 松沪抗战(十)第204章 天意使然第5章 国内局势第78章 以狮搏兔第242章 烈火纵情第87章 城内混战第152章 迷离战局第63章 重炮攻击第93章 分工合作第142章 戴笠求情第202章 四虎归来第22章 挥师出征第213章 还施彼身第15章 家族会议第241章 首传双捷第220章 阴谋论(中)第110章 誓师祭旗第119章 松沪抗战(八)第233章 印度之用第135章 松沪抗战(二十四)第218章 定计印度第99章 参谋论战第67章 防御布署第20章 整军备战第145章 战略构想第219章 阴谋论(上)第215章 朝鲜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