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庭听出郑氏话里的不满,打着圆场,说道:“这还用说?冬儿就是比别人家的女孩子能干嘛。”
冬儿忙笑着说:“我哪里能比别人家的女孩子能干了?不说秀秀、翠英又是家务、又是缝补的,都是好手。就是粗拉性子的桂枝,现在都是家里的一把好手,把家里管得井井有条呢。我哪里比得了。”
冬儿这个话让郑氏听着刺耳,郑氏冷哼了一声,说道:“那是桂枝娘太不着调。你想管家,那得等到我也不着调才行。”
冬儿愕然,她只是高兴桂枝有力的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状况,真没别的意思。
怕郑氏想的更多,冬儿忙对解释道:“娘,您说什么呢,我不过就事说事,哪里有您说的那个意思。”
虽然冬儿解释了,郑氏依然愤然不满,只是看到杨秀庭看向她的目光,哼了哼,没再说什么。
冬儿也不再解释什么,脱鞋上炕,就着油灯又看自己写的作坊规划。
把整个做酥糖的活计分成工序,每个工序,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每个工序的出品怎样判定合格,由谁来评判合格,以及上下工序怎么才能更有效衔接……。
原来杨秀庭、二黑做的那个章程,虽有些粗糙,凑合用着倒也行。冬儿当时想的是,既然够用,那就先用着,等酥糖的需求量渐渐增加,让杨秀庭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填平补齐,再重新修订。
杨秀庭既然能做出一个计划书,那么就能根据实际运作情况对计划进行改进,进而做出第二个计划书。渐渐的,就能锻炼出一个精明干练的家主。
杨家的生意做大了,总得有个得力的掌舵人主事才行。
却万万没想到酥糖的销量,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飞涨。杨秀庭连原本的工作程序都没消化好,就面临着扩大再生产。这样,光靠杨秀庭就不行了。虽然郑氏很不高兴,冬儿也只得插手。
冬儿仔细回想、勾画着这一天在糖作坊看到的酥糖制作过程,想着还有什么是不能肯定的,还有什么疏漏,明天再去作坊看了好做补充。
她那一本正经的样子,郑氏很看不惯。
女孩子没个女孩子的样子,整天操心着大人的事情,难道大人事事不如她一小孩子吗?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惹人讨厌。从什么时候起,她成了这个样子的?这眼看着就管不了了。不行,过了年说什么也得让她辞工回来,在家里养养性子。说起来,冬儿早已经到了说亲的年龄,人家这么大的姑娘好多人都开始说亲了。可是她,明明能干的很,可连问的人都没有一个,街坊邻里的人们私底下都说这样的女子,能娶进家门,却管不了。
第二天早上,康二早早的到了糖作坊,看到杨秀庭和冬儿已经在了,忙上前招呼:“师兄这么早就到了?冬儿也在这里照看生意吗?没听师兄说起。”
杨秀庭看看正在四处看的冬儿,说道:“冬儿见糖作坊忙的厉害,就和做工的染坊请了假,来咱这里看看。想要找个法子,看看能不能想做的快一些,好多出些糖。”
康二狐疑道:“咱们都加紧做活就好,难道还能有法子让咱们做的更快?”
杨秀庭笑着摇头:“不知道。不过冬儿这丫头鬼灵精的很。权且看看,没准儿真让她想的出来呢。”
冬儿看见康二,走过来,问好道:“康二叔早。好长时间没见您家妮子了,妮子可好?”
康二笑着:“好呢,就是小家子气的紧。不像你,是个大方的姑娘。你爹去过多少次了,每次见到你爹,还是躲得老远,不敢叫人。”
冬儿笑道:“可别像我,人家妮子妹妹才是女孩子该有的样子。”又说:“您还是先和我爹商量商量作坊里的活计。我爹这些日子可忙坏了,指着您来帮他呢。”
说话的档口,工人们陆续到了,杨秀庭忙领着康二上工,冬儿也继续做她的计划书。
冬儿又跟了两天,基本算是写好了新的计划书。又把计划书里的分工、做工细则,按着现场做工的排布,一步步的印证。直到自己认为没问题了,才吁了口气。
作坊的工人对冬儿也很是好奇。东家家里的小姐,连着两天了,不停地在作坊里转着看,不时的用纸笔写写画画。看衣着穿戴、说话、动作,东家小姐就是一个穷人家的姑娘,一点儿不像街上偶尔看见的小姐们那样,娇滴滴的,遮头盖脸的,连走路都要人扶着。可东家小姐会写字,说话也穷苦人家的女孩子不一样。
工人们有时会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不过倒也没影响了手里的活儿。
冬儿知道他们对自己指指点点,并不在意。自己在外做活两年多了,指点的人还少了吗?整天计较这个,那就什么也别做了。
晚上下工,疲惫的工人们纷纷离开。
冬儿叫住杨秀庭和康二叔:“康二叔,您和爹留一下可好?”
康二算今天才是第二天上工,因为不熟悉的缘故,觉得分外的费心、费神。
杨秀庭还好,总是有康二帮着,省心了不少。听到冬儿让留下,问道:“什么事?要不咱回家里说?”
冬儿想到郑氏的态度,有些犯怵,说道:“我想和您、康二叔商量一下改进作坊分工和衔接的事情。我娘不爱我管这些,回家里说,娘会不高兴。”
杨秀庭想想也是,看了看康二,对冬儿说:“要不然,咱去你康二叔家里商量?”
康二忙答应:“好啊,今天让孩子娘给你们爷两个做些好吃的饭菜。”
冬儿犹豫:“要说的事情好多,说的太晚了,会不会影响康二婶和妮子休息。”
康二叔笑道:“冬儿想的恁多,咱们小家小户的一向是做完了事情才休息,哪里会定下睡觉的时间?”
杨秀庭拍板道:“好在离得不远,就去康二叔家里好了。”
那就康二叔家里好了,冬儿也同意。
杨秀庭托了一个工人,去家里告诉郑氏,自己父女两个要去康二家里,晚些回去。
安顿妥当作坊的事情,三人就一路向康二叔家里去。
路上,杨秀庭不顾康二的阻拦,买了一条肉,和二斤熟肉。
都走到康家的家门处了,康二还在咕哝:“昨天的点心还没吃完呢,又买了这些东西。以后都不敢让你来家了。”
杨秀庭说他:“你看你,这么点儿事情,说了一路。也不怕我闺女笑话你。我现在过的好些,才买这东西。原来过的不好时,不也空着手来,你不一样招待我吃饭?”
杨秀庭把手里的东西递到康二手里,又指了指家门,示意他不要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