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蒙古,叫人心疼的版

蒙古从国版图的实质分离出去,从鸦片战争之后就是开始,但真正让蒙古野心勃发的,还是当以库伦集团的所谓“**立运动”为最明晰的分水岭。

早在年7月,也就是华民国成立的当年,以哲布尊丹巴活佛为首的外蒙古王公,以会盟为名,在库伦召开四盟王公秘密会议,决定实行外**立,并派遣以杭达多尔济、达喇嘛车林齐密特为首的代表团,秘密前往俄国的圣彼得堡,请求俄国政府的特别?“庇护”,以求“接纳喀尔喀于俄国保护之下”。

同年7月30日,杭达多尔济率领一个代表团带着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向俄国“要求武装援助”的信件去俄国首都彼得堡。8月15日,代表团抵达彼得堡,经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俄国内阁总理大臣商谈,沙皇政府于8月17日举行的远东问题特别会议决定:“帝国政府……,不承担以武力支持喀尔喀蒙人脱离国之义务,而是居间调停,通过外交途经支持蒙人捍卫**之愿望,勿与其宗主国君主清朝大皇帝脱离关系。”会议还允诺:“将支持他们为捍卫外蒙喀尔喀之独特制度,同国人进行斗争”。

2年年9月3日,俄国外交部指派俄国驻华公使廓索慈为全权代表,前往库伦与外蒙古当局单独订约。同年11月3日,在俄国挟持下,外蒙古当局与俄国签订了对外蒙古的自治地位和俄人在该地享有的控制权及各项特权作了明确的规定:

“俄国政府扶助蒙古保守现已建立之自治秩序,不准**队入蒙境及以华人移植蒙地之权利”。

在协约签订之时,蒙古大臣达喇嘛曾一再强烈要求将蒙古明明白白地写明为**国身份,并将内蒙古也列入大蒙古版图。但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俄国这次并未接受这个要求,而是仍以“国为蒙古宗主国”为基础签订了协约。

直到5年6月,俄代表及外蒙当局在恰克图签订了正式的22条,蒙古从此事实上正式脱离了国版图。

其一,“外蒙古承认国宗主权。国、俄国承认外蒙古自治”;二,外蒙古“无权与各外国订立政治及土地关系之国际条约”,但有“办理一切内政并与各外国订立关于自治外蒙工商事宜国际条约及协约之专权”;三,国货物运入外蒙古须纳内地货捐,洋货由外蒙古运入国内地,应照1881年之俄陆路通商章程所定之关税交纳;四,国属民在外蒙古之民刑案件由国官员审理,蒙人与国属民之民刑案件,由蒙官员会同审理,各案自己法律治罪。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在朝鲜战争一战扬威,同时针对新国前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有了最为痛彻心扉的认识,从而也所有有着分离倾向的地区,不仅加大了政治、经济和化的投入,对任何试图分裂国家和完整主权的分裂分都以铁腕。但蒙古却是在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是至今唯一无能为力的一处历史伤痛。所谓华民国政府承认**立在先,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在后,再说什么也都是昨日黄花了。

但在蒙古分裂出去的整个进程,沙皇俄国以及后来的斯大林政权作为其最主要的罪魁祸首,却是铁定逃脱不了干系的。

也正因为如此,蒙古在成为前苏联铁壁保护下的所谓“**国家”后,事实上不过还是名义上的**国家。虽然她有自己的政府,但总理的人选、任命均由老大哥说了算。虽然成建制地拥有自己的军队,但完全听命于他人。其开国领袖苏赫巴特尔就是因为民族精神过于突出,并一直谋求真正的“翻身农奴得解放”,而在蒙古所谓的“**纪念日”的头一年,便不明不白的死在了医院。

在整个前苏联时代,蒙古前后竟有10名上位总理,因为反对前苏联的政策而大多都是以各种莫名其妙的原因陆续离奇死亡。其官方字改为俄字母拼写,原有字被废除。在所谓?“**运动”起到了关键作用的黄教,最后的结局同样也难逃灭顶之灾,庞大的喇嘛集团被勒令集体还俗,不从者而被追杀的无数黄教喇嘛,有很多最后都是暴尸荒郊。

所以,突击营蒙古支队自从悄然杀入蒙古境内之后,与其说一直游走、潜行于蒙古各旗势力范围,还不如说是一直都在与当地的俄国驻军势力抗衡和周旋。

应该说,开始的时候,由于高志远贯彻突击营整个蒙古方略力度很大,也很坚决地将自己彻底放低到最下层,所以直到骑一军出现,俄国还一直误以为他们不过是一支小小的流寇而已,要么是为了躲避民国政府的追剿,要么就是为了逃开西进的日军追杀,才逃进这茫茫的草原和大戈壁。

成功地完成了第一阶段“韬光养晦”的蒙古支队,这次突然以大集团行军一路向蒙边境游击,沿途还趁势剿灭了一些占山为王的马匪、领主武装和被后世称为“车匪路霸”的拦路抢劫者,这才引起了各方势力的高度注意。

首先最为紧张的,自然是蒙古境内的各级苏联红军武装。当然,这时候的苏联红军在蒙古还是遵照最高苏维埃指示,处事还是非常低调的,只要其他势力还左右不了蒙古,他们一般都以隐居乔装为主。

当铺天盖地的的突击营骑一师以一个重装骑兵团、一个轻骑团,旋风般刮过蒙古大戈壁时,秘密驻扎在阿尔泰山脉的一支由一个骑兵团、两个山地营和一个步兵团、一个火炮营组成的苏联红军,曾经一度十分慌张,一面急电乌兰巴托苏联驻军总司令部和莫斯科,一面准备进行紧急拦截和防御。

不过,高志远很快就脱离了接触,忽左忽右,飘忽不定,直到突然现身在内蒙的阿拉善左旗,苏联红军方才长出一口气。

这支苏联武装的阿尔泰驻军最高指挥官格里高利是一个典型的哥萨克,但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政治家。当侦察兵报回来的消息是内蒙的德王集团已经行动起来,这家伙顿时捻着他上唇特有的哥萨克胡笑了起来。

“德王,是那个一心leduwo要回到我们怀抱的德穆楚克栋鲁普老家伙吗?哈哈,他倒是一位赛马上的接力手呀。好吧,我们可以歇歇气了,该让这个老家伙去自己烦恼了。”

“噢,格里高利,德王那家伙就是一个老狐狸,你可别对他抱有多大的期望。前些天我们的侦察员回来,说的就是他。日本人已经将上海的特务机关长田隆吉派了过去,正式对外宣称成立了大日本国德王办事处,他不会来找我们了。”

说话的是格里高利的参谋长、同为顿河两岸哥萨克骑兵的罗莫罗索夫,虽然不是斯拉夫人,但他却有一个显赫的经历,曾在布琼尼骑兵军担任过主力团长。

“田隆吉,噢,一个丧家之犬吗?”。

格里高利放下捋着胡须的大手,从裤兜里摸出一支烟斗,嘴角不觉浮现出一阵鄙夷的微笑来:

“这个日本猴,就是命好而已。在上海失败前就被徘徊了关东。不然的话,国的那个神秘将军释放的上海战俘名单,就该也填上这个猴的名字了。他**的,他这么一掺和进来,还真是叫人有些头疼啊。”

这两位苏联红军蒙古秘密占领军头头,嘴里说的德王,在清末民初所谓的“**立运动”,主张**和自治、尤其是在对内蒙的划分上,叫嚣得最为激烈的一位蒙古王公贵族。在此后的突击营建国蒙古的进程,这位臭名昭著但也颇有声望的分裂分,将给孟遥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当然,这是后话了。

德王,全名德穆楚克栋鲁普,孛儿只斤氏,公元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出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他的父亲名为那木济勒旺楚克,世袭该旗的郡王。其父于1908年去世后,清朝政府按蒙古王公世袭制度,封他为苏尼特右旗郡王。2年,华民国政府加封他为苏尼特右旗扎萨克和硕都棱亲王。

应该说,在德王的成长过程,正是晚清国社会最为黑暗和饱受列强欺凌的时期。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德王有着比他的前辈更为浓烈的民族意识,穷其一生为他的所谓“**和自治”摇旗呐喊,也就不足为奇了。

清朝政府对内蒙古实行的是放垦开荒政策,到了北洋政府时期,为了在该地攫取更多利益,更是得到了加强,不仅增设了热河、察哈尔、绥远三个特别区,?1928年更是改为权力更大、范围也更广的行省制度,到处设立垦务局,从而引发了大面积的抵制、反抗放垦斗争。

自1929年起,境内先后有前郭尔罗旗陶克陶胡起义抗垦,科左前旗嘎达梅林抗垦,西部乌审旗白音赛音起义抗垦,准噶尔旗丹丕尔起义抗垦,扎萨克旗旺丹尼玛起义抗垦,达拉特旗胡尔嘎起义抗垦,1943年伊盟七旗联合抗垦等。

这也为时年不过二十多岁的德王提出所谓的“改革旗政,出问蒙事”的leduwo,无形提供了广阔的现实舞台。

1930年,以吴鹤龄为代表的一大批蒙古族青年,因不满国民政府的治蒙政策,以内蒙古各盟、旗代表组成了庞大的内蒙古代表团,前往南京举行声势浩大的请愿。

时任锡副盟长的德王立即抓住时机,联合锡盟盟长索特那木拉布丹、乌盟盟长云丹旺楚克、伊盟盟长沙格德尔扎布会商,趁机通电宣布成立所谓的“蒙政会”。以云王为委员长,索王、沙王为副委员长,德王任秘书长。实际上,整个事件咱都由德王一手操办。同年10月,各盟旗选派代表赴京请愿国民党央批准“蒙政会”。

与此同时,德王还派私人代表秘密面见蒋介石,一方面报告日本人进出西蒙地区的情报,表面请示实则威胁,用这种手法从南京政府和日本满疆政府骗得了多种请拨经费和名目繁多的军费开支。

这样声势浩大而又两面暗使劲的一场所谓**运动,自然得到了蒙古各阶层和各派的一致赞同、支持。

1934年3月,正于国工农红军打得不可开交的南京政府,被迫批准成立“蒙政会”,并在其后的四月间在百灵庙举行了隆重蒙政会成立典礼。蒙政会委员包括白云梯、克兴额、吴鹤龄等国民党央党政官员,也有阿拉坦鄂齐尔、达理扎雅、郭尔卓尔扎布、卓特巴扎普、尼玛鄂特索尔、荣祥等各盟旗执政王公。还吸收了不少青年知识分为工作人员。

由德王发动和领导的内蒙古自治运动,终于修成了“蒙政会”这样的正果,也不得不让人感慨真是乱世出英雄,乱世俱是奸雄横行啊。

不过,犹如一阵旋风刮过的突击营骑兵军,对德王而言同样也是虚惊一场。除了一路呼啸而过之时,顺手又捎带着灭了一些匪患之后,压根就没有任何逗留的意思,连所有军队惯常的走一路一路都要鸡犬不宁的现象都没有,仿佛真如他们自我宣传的那样,“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于是,真正坐卧不安的,最后只剩下三个人了。

没错,正是历史上那三位坐拥青海、宁夏、甘肃等西北重镇的“三匹恶马”——马步芳、马步青和马鸿逵。

原因不说都知道,因为像一路旋风刮来的骑兵军,一路走,一路都没有停过。可是到了西北境内,他们却突然停了下来,而且恰恰偏偏停在了他们正在调兵遣将的各个要隘上,有时走走,有时停停,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

而更要命的是,一封接一封来自南京的急电,既让这三匹“恶马”打出一口气,又让他们从心眼里泛起一阵阵的苦水。

电不仅多、快,而且前所未有的严厉和直言不讳:

“着令西北各部,对突然入境的不明骑兵武装,决不可轻举妄动,违令者将严惩不贷。”

这是为什么呢?

电之后,终于有军政部大佬以私人名义打来了一个暗示电话:“委员长猜测,前日孟遥将军言明将去西北自行考察,很可能与此事有关。”

他**那个巴,如果真是这位爷大驾光临,谁还敢太岁头上动土啊。

马步青、马步芳和马鸿逵关起门来商量了半天,最后都是以苦笑一声了之。

第489章 美丽新城第32章 特别馈赠第236章 上海宣言:于都第505章 祸从口出第672章 南洋第646章 目标千岛群岛第682章 信使第613章 反思第338章 嫁祸于美国人也很好玩第133章 扯皮训练第193章 分道扬镳第588章 石猛连第645章 麦克阿瑟第196章 再捞一票第538章 马来半岛留奇兵第331章 全是正宗德系战机第97章 这是代沟第244章 野村的声东击西第42章 梦想梦想第423章 我们的准备第419章 传说中的舰队第161章 最大诱因第296章 你不怕泄密第273章 希特勒的邀请第429章 拯救南京:下关阻击战(中)第483章 那是我们的空军第100章 意外之财第319章 空降师营地第127章 立军令状第290章 斗法第495章 姑娘团与男人帮第624章 陈赓要练老许第257章 日本俘虏,不要第487章 封锁琼州海峡第440章 怪异的调动第456章 帝国之花:死人墙第368章 蒙古,叫人心疼的版第292章 南海激战(上)第416章 铁甲列车上第300章 基地上的空战第119章 校长命令第492章 都是为了打鬼子第592章 坦克大战第654章 边境上第563章 老蒋也来逼宫第678章 打沉它第67章 拍错马屁第422章 历史的纠偏力量第239章 军营树起来了第479章 骑五团回师第89章 胸有城府第497章 柺道太原会阎锡山第131章 迎接伊尔第683章 联邦日第504章 五指山第384章 矛盾之旅第508章 浮出水面的那花第565章 伏击金凯德第236章 上海宣言:于都第402章 坦克大战的实验第202章 为什么要军品展示第392章 目标,日本皇宫第52章 愿者上钩第530章 虎!虎!虎!第382章 被特意延迟的《贝克计划》第489章 美丽新城第556章 贝蒂欧教程第319章 空降师营地第398章 怀抱第323章 美国佬的地道战第656章 转第588章 石猛连第540章 野人山第171章 大围山外第162章 满城风雨第307章 客人第362章 少女卓玛第291章 蹂躏者鱼雷机第408章 这就是真实的西安(上)第124章 整体推进第167章 武直现身第465章 劈刺与砍杀(下)第359章 与张国焘拼酒第207章 U盘第424章 政权建设第229章 蓄势待发第349章 华夫国贸公司第642章 首现东京第596章 黄埔三杰的再聚首第583章 亡中国者,必为俄罗斯也第331章 全是正宗德系战机第474章 杀戮训练场第328章 罗斯福新政第430章 拯救南京:下关阻击战(下)第125章 冷枪冷战第485章 琼州海峡第550章 国军的颜色第667章 岛主原来这么风光第113章 肥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