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花灯节

每年到了正月,时间就过得很快,自从初二到达平阳,又回到凤阳,这才没几天,就到了正月十五,也就是北地十年一度的花灯节。

今年与往年不同,莫如湖当上族长,把莫家村的族人接到凤阳,族里特地在繁华地段包了一家客栈,一共三层小楼,后面还带个小院子,让族人居住。

青璃本想让六婶一家住到自家来,凤阳大宅还有很多客房,六婶委婉地拒绝,因为孙家也在青璃家住着,人又多,她再去,就怕添麻烦,客栈也不错,吃住都是族里花银子,环境也好。

族人正月十三那天全员到齐,男女老少,还有从来没出过村的小娃们,见什么都新鲜。要开花灯节,凤阳比往年热闹,正月初十不到,铺子纷纷开张,那些东家掌柜都是做生意的精明人,早就嗅到了商机。

既然来到凤阳,就不能不仔细的游玩一番,此时是冬日,没有什么特殊的景点,不过凤阳却有很多老字号的铺子,糕点瓜果的,首饰布料,胭脂水粉,还有金楼银楼,族人成群结队搭伴闲逛,不管买没买东西,总之是过了一个眼瘾。

小娃就更兴奋了,街道上的货郎,卖糖人的,卖瓷娃娃的,件件精致,明显比小凤县镇上高了一个台阶,青璃见小娃喜欢,也乐得花钱,十几个铜板的瓷娃娃,可以让小娃们高兴上几天。

十年一度的花灯节,是北地的盛事,一些周边殷实人家,早早地赶来,那些客栈家家爆满,生意火爆到不行,也有那来晚的,没有找到满意的客栈,那也不用着急,百姓们自己有准备客房,装扮一新,提供饭食住宿,要比那客栈还周到一些。

青璃在正月十一,接到京都四婶的来信,信中说起过年之事,白太后和皇后娘娘阮冉冉对自家很客气,在大年三十,她们进宫一趟,二伯娘也沾光,回来之后唠叨了好几天,没想到一介村妇,往好了说就是个小商人,能有面见大人物的机会。

在宫里,白太后过问了大哥莫子归的亲事,新皇耶律楚阳赏识大哥,皇后阮冉冉也说好话,让白太后很是好奇,召见一次发现确实是个难得的青年才俊,出身稍微差些也无碍,她就起了心思,想把娘家的侄女,也是京城四美之一,白若尘的妹妹白可心说给莫子归。

白可心在京城四美之中,是个透明人,传言她身体不好,所以极其低调,青璃在京都这么多年,只见过她不超过三次,印象最深的那次,是在白府满月宴,给了一个正脸。

之后的结果如何,四婶没有言明,只说大哥正因为三月三科举忙碌,每晚挑灯夜读,人也清瘦一些,言语之间,是希望青璃爹娘不要给那么大的压力,亲事这个,还是不能强求,合适才行。

娘刘氏和二伯娘曾经在汝阳遇见一个女捕快,性格爽朗,二人很是喜欢,就想一头坑热的给大哥莫子归说媳妇,结果逼得他躲进了国子监,那个女子来京都找过几次,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后那个女子很是伤心,二伯娘也在检讨,好心办了坏事。

关于南边沐阳战事还未确定,所以四叔即便是荣升辅国将军,还是没能回到京都。算算日子,一走就半年多,连新生孩儿也没来得及看上一眼。

家里的铺子生意不错,京都也慢慢恢复过来,在汝阳造船顺利,沈冰雨为此费尽心血,经常京都汝阳两地跑,四婶又操心小雨姐的亲事。

爷奶身体不错,二伯和二伯娘带着小娃子添渐渐地习惯了京都的生活,四婶一个人管理偌大的新府,有些力不从心,还要靠二伯娘帮衬,她信中说很想青璃回去,将来肯定是要嫁到京都,不如早早回来,省得在北地自由习惯了,回京又忘记那些礼仪,信中还透露说,护国将军夫人文氏的身子不妙,前几天竟然咳了血。

信的前半部分,还算轻松,连白太后也盯上自家大哥,眼光毒辣,白可心如果不是病秧子,配自家大哥还算不错,家里没有大事,生意顺风顺水,关系硬就是好,连新皇和皇后都对家里颇为照顾,现在回京都真可以横着走,她嘴角噙着笑,在看到最后一行字的时候大惊失色,这个消息,淳于谙还不知道,文氏瞒得紧,是被四婶无意中发现的。

北地表面战事停缓,只有青璃知晓,这背地里深藏巨大的危机,大秦随时可能出其不意卷土重来,战事一触即发,淳于谙根本不敢松懈,近期加紧练习阵法,工匠紧锣密鼓准备战车之物,看情形,要攻打大秦。

信中的内容,青璃不知道如何对淳于谙说,这个节骨眼上,说了就等于让他分心,他在北地,不可能回到京都去,心急如焚又无可奈何。

以前,姐妹聊天的时候,水零欢和赵羊羊都直言,未来不想找武将,戏班子把这些将领展现的太苦,尤其是有了战争,在战场上卖命,留下妻儿老小,有时候甚至来不及送自己爹娘最后一程,这就是所谓的忠孝难两全。

青璃理解文氏的艰辛,不光是儿子是个将军,夫君也是,一个在沐阳,一个在北地,还有一对双胞胎,早早被送到山上学武,将军府只剩下她一个人,夜夜对着油灯哀思。

四婶的话不是没有道理,青璃也想回京都,可是马上到了开春,族里的族田全部耕种新粮种,一切都正在着手准备,平阳战事未歇,她放不下心来。

这两天,因为纠结这个问题,青璃一直没睡好,脸色苍白,带着淡淡地疲倦,连平日一向粗心的麦芽,也发现了不对。

今日是正月十五,白日里有庙会,家里人起了大早,念苹,念阳和念香第一次来凤阳城里,看什么都新鲜,堂姐莫青菊带着几个人一早就出了门。

庙会无非就是一个大集市,有时候运气好,会有一些外来的客商卖佛教用品,买串佛珠,送到寺庙供奉,给点香火银子,拿回来,戴在身上,用于保平安。

“小姐,今儿这么热闹,您怎么不跟着去啊?”

青璃昨夜又没睡好,钻进了死胡同,今日怎么叫也不起来,堂姐没有办法,带着几个小的先行一步,走之前还说有什么新鲜玩意,她会带回来。

麦芽端着水盆,看天色日上三竿,自家小姐没来小日子也这么嗜睡,厨房里的早膳热了又热,煮的白粥越发软烂,变成了米汤。

“庙会有什么意思,无非就是一些卖小玩意的,还有几样特色的小零嘴。”

青璃打了一个呵欠,这才懒洋洋地坐起身。爹娘最近也忙,要带着族人逛街,抽时间去沈府做客,娘亲对沈冰雨的后娘印象不错,爹和沈老爷一见如故,很快地称兄道弟,时常串门喝酒。

现在凤阳知府的任命暂时没有下达,不过**不离十就是师爷,那个师爷现在对青璃毕恭毕敬,简直把自己当成莫家的下人,得知她在凤阳,时不时地上门聆听教诲。

季知府是个糊涂虫,这个师爷可不傻,青璃不讨厌一个人精明,精明总比笨拙要好,贪点银子无伤大雅,不然寒窗苦读十余载是为了什么?谁那么无私,目标就是为百姓做事?大体上,原则问题不出岔子就好。

“小姐,在莫家村整日猫着,好不容易有点热闹,您又不去。”

麦芽非常想看热闹,回来之后没多久就到了冬日,大雪封山,整日在村里不出门,见的也都是村里人,听一些家长里短,真正出门逛街的次数并不多。

“晚上花灯节带你们热闹热闹。”

花灯节之后,这些周围远道而来的人们不会很快离开,凤阳应该还能热闹几天,那会几乎所有的铺子开张,好吃的好玩的也就多了。

青璃伸了一个懒腰,起床洗漱,于嬷嬷重新准备了早膳,凤阳比较有名气的炸面果,还有香醇的豆浆,青璃点名只要只两样,她是怀念现代豆浆油条的日子。

“小姐,您脸色不太好,是不是少将军那边……”

于嬷嬷欲言又止,去极乐山庄那件事是个秘密,麦芽麦冬都不知晓,她必须得保守秘密。离开平阳之前,自家小姐见了少将军一面,这几天就有点不对劲,她怕少将军得知小姐去极乐山庄那种地方,二人有什么误解。

“和少将军有点关系,其实是文姨母,身子不太好。”

青璃原不想把这件事和丫鬟婆子说,但是她想起来,于嬷嬷是从护国将军府出来的,没准给她点意见。

“不太好?”

于嬷嬷端茶的手晃了晃,脸色沉重,沉默了许久,这才道,“小姐,老奴不知道当说不当说,文夫人也很艰难,老将军和少将军都在阵上杀敌,她一个人常年积忧成疾,之前都是在硬撑吧?”

文氏身体一直虚弱,经常眩晕,在兵围护国将军府那会有些严重,躺了一段日子,她强忍着,不准府里的丫鬟婆子透露半个字的口风,否则就赶出府邸。

京城和北地千里之遥,青璃想要回去一次真的不容易,现在不是有飞机有火车的年代,全靠马车,来回就要两个月,莫家村春种以前,她不可能离开。

之后,于嬷嬷闭口不谈,青璃也没了心思,她又慵懒地靠在小榻上,不想起身,发现选择有时候是一件残酷的事。

下晌,莫青菊带着意犹未尽的几个小的归来,众人炫耀自己买的小摆件,小玩意,胭脂扣,络子,有新意的荷包,还有那种最廉价的雕刻的小人。

“小妹,你看看这个,有意思吧?”

莫青菊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布偶,矮胖的身子,只有粗糙的眼睛和嘴巴,青璃接过,没有看出一点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村里大婶们做的娃娃,都比这个好。

“这可是有玄机,哈哈!”

念苹对着莫青菊眨眨眼,从青璃手里抢过娃娃,得意地道,“这可是我发现的呢,你看看这个布料,有空隙的,里面是土和草籽,只要浇水就好,小人的头上就能长出草,冬日里家里没花,这草绿绿的,多有生机。”

“是啊,只要十个铜板,真便宜!”

念香拍着小手,在一旁蹦跶,她也买了好几个,到时候摆在窗台或者小几上,小人头上长了草,就和秃子长头发一样,定然有趣的很。

青璃面色僵硬,这种小玩意在现代有卖,古人也很有生意头脑,十个铜板?成本最多一个铜板,身子只有一小块纱布,土和草籽到处都是,不需要银子,这手工粗劣,一个大娘一天做个三五十个没有问题。

几人回来之后,家里顿时有了人气,热热闹闹,晚膳,众人坚决不肯用,说是花灯节有太多好吃的,要留着肚子。

在众人的期盼中,天开始渐渐地黑了,府上点燃了灯笼,几个小的回去换装,今日天冷,要在外面长时间行走,必须要多穿一些。

花灯节官民同乐,知府衙门的官差也会到主干道维持秩序,以防止有什么突发事件,在几条主干道禁止车马,马车只能停在附近的地方,几人步行过去。

爹娘提前到了客栈,带领族人参观。这边几个小的结伴,莫青菊带队,众人坐了一辆马车。

路上,打开车窗,四周挂满了红色的灯笼,今夜凤阳全城都笼罩在灯火之中,比大年三十还要喜庆。不少人成群结队,正在赶往主街,前面不远就是会场,位置四通八达,很是方便,百姓们兴致高昂,说说笑笑,有那小娃骑在爹爹的脖子上,小脸儿带着兴奋,四处看着。

“一会儿你们都注意一些,人多就热闹,却也乱,注意别被拍花子的拐走。”

每年都有那么几个人贩子,青璃就悲催地被人掳过,虽说她那时情况特殊了点,不过这么多年,还是给家里留下阴影,为此这次爹爹特别强调,族人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小娃,不要因为贪图新鲜,弄丢了孩子,不然真是后悔一辈子。

“我们都这么大了,就算被拍走,也能找到家。”

沐阳那边风气不错,拍花子的少见,念苹不是很在意,一边抓着爆米花,一边顺着车窗张望着,这么热闹,还头一次见到,在南边水多,每年都是放河灯,划龙舟之类的。

“你可别不当回事,抓到你之后用迷药迷晕,然后卖到偏远地方给人家做媳妇儿。”

青璃吓唬得念苹念香脸色一白,弱弱地答应会紧跟人群。古代虽然可以三妻四妾,穷人娶不上媳妇的也多,在京郊那边的小渔村,就有四兄弟娶不上媳妇,买共妻。

不只是拐卖,还有哄骗,韩霜就是一个例子,差点被卖到花楼里,有些时候命运由不得自己做主,尤其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

街道上真的很热闹,有挑着扁担的货郎,来回溜达,叫卖吃食,糖果,偶尔有小娃闹着要吃,做爹娘的一咬牙,也会停下来买点,今日喜庆,十年才一次,众人不会为了节约扫兴。

前面就是主街,车夫把马车停在一个隐蔽的角落,念苹念香还没等马车挺稳,欢呼一声,撩开帘子快速地跳下车,青璃摇摇头,无奈地跟上,小弟仔细和念阳还算镇定,眼里带着好奇,四下观望。

花灯节会场,张灯结彩,笑语欢声,从这个角度,已经看到挂起来的兔子灯,外面是彩色绸布,里面是烛火和灯油,看起来十分显眼,一个高大的兔子,比青璃还要高。

“兔子兔子!兔子精!”

念苹伸着手指头,欢呼个不停,在四周,还有男子的口哨声。花灯节,有很多北地的未成亲的男女,只要看上对方,就可以表白,对方若是拒绝,也不伤面子,这是风俗。

为了低调,青璃已经全副武装,只剩下眼睛,众人没有用晚膳,念香揉着肚子不停地喊饿。两旁道路很宽,几个人并排向前走。

在主街两侧有酒楼,此刻已经爆满,二楼是个好位置,从雅间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一条街的景色,爹莫如湖已经预定好一家,和族人一起用晚膳。

“咱们还是吃点特色吧,酒楼的东西还不如府上的厨子好吃呢。”

在一条窄弄堂里,有各种小摊贩,每个摊子前都站着不少人。最外面是卖元宵的,正月十五必须食用之物,这家并不是煮,而是用油炸,然后五个元宵串成一串,周围站着很多百姓,吃得兴高采烈。

“咱们在沐阳只有酒酿圆子,还是北地的元宵个大馅多!”

念苹搓了搓手,几乎要留下口水来,她掏出自己随身带着的小荷包,从里面找出一块最小的碎银子,自觉跟在后面排队,还不忘记回头招呼,“你们都要什么馅的?我就吃黑芝麻的!”

“给我黑芝麻吧,小妹你吃五仁的吧?”

莫青菊转过头,问一旁的青璃,天冷,众人热情不减,为了方便行走,手炉都没拿,就怕吃东西不方便,只要可以吃,一切都不是问题。

“恩。”

子喜和青璃一样要五仁,其余几个小的要黑芝麻,跟在后面的于嬷嬷,麦芽,麦冬三人也有份,念苹不是个小气的,也不差银子,大大咧咧,是个实心眼儿。

“好吃啊,老板,你做的真好!”

接到炸元宵,念苹也顾不得烫嘴,直接放到嘴边,老板很细心,又给众人准备了油纸,说是吃不完用油纸包着,回家想吃热一下就可以。

“是不错,炸元宵也能这么好吃。”

咬上一口,外皮酥脆,里面的馅料浓浓的流淌在舌尖,又甜又香,江米有嚼劲,有那汉子也觉得好吃,一串不够还要多买一串。

“香辣豆腐干喽,咱这是祖传手艺啊!”

炸元宵摊位前面人多,旁边的老板也不甘示弱,大声地喊叫,自然招来一部分百姓,他的豆腐干用泡椒腌制,风味独特,解馋管饱,吃上几片,嘴里有滋有味,还有麻辣口味,鱼肉味道的,种类繁多。

“老板,给我们来几片尝尝吧!”

念苹又是第一个挤到摊位面前的,递出买元宵找出来的铜板,点了几个口味,一样一片,她就是看着样式不错,没吃过,想尝尝新鲜。这条胡同前面还长着,没准有更多好吃的,她要留着肚子。

青璃吃了几份小吃,慢慢回忆当年小凤县镇上灯会的情景,那碗鱼片粥的味道记忆犹新,可惜却再也找不到人。凤阳城里特色更多,还有专门供小娃玩乐的地方。

卖糖果的摊贩用木头做成一个转盘,五文钱转一次,赚到什么就是什么,有各种动物,有的大有的小,全凭运气。念苹对这种三五岁小娃的游戏很感兴趣,非要闹着和念香一起玩,最后的结果就是,连青璃和堂姐手里,也多了糖果。

套圈,打飞镖,这些传统的游戏自然不缺,天色黑暗,准头不好,十次有九次打空,可想而知,摊位的老板在花灯节结束,又是一笔不小的进账。

从这条弄堂穿过去,就是各种小玩意的摊位,念苹白日逛了庙会,还在一脸新奇的看着,小弟子喜不太发表看法,只是直直地盯着木雕,但是他在摊位上看一会儿,就回头看青璃,生怕自家四姐又会和从前一样消失。

“小弟,你看上啥了,四姐买给你。”

青璃摸摸子喜的头,心中酸涩。当年她丢了之后,爹娘就对小弟看管更加严厉,很少带他到街道上转悠,已经八岁了,实际上来逛街的次数一个手都数的过来,子喜懂事,从来不主动提要求,见到青璃才粘着她。

“四姐,我喜欢那个根雕,可是太大了,咱们拿不走。”

子喜看上的根雕,雕刻成一个老寿星的模样,长胡子,手里拄着拐杖,一脸笑眯眯地慈祥模样。大概有半人高,是作为摆件的,马车不在,众人还要逛街,不好带走。

“这位小哥儿,咱们可以送货,您把府上地址给小的,等明儿一早一准儿送到。”

小老板很精明,转了转眼珠,“但是咱们可要说好价钱,这个根雕是我收上来的,十两银子,不能少。”

这年头,树木几乎是随便砍,这树根不值啥银子,就是雕刻手艺卖钱,这么一尊活灵活现的老寿星,十两银子还算是个公道价。

小弟难得开口要东西,青璃当然愿意出银子,和小老板说了府上的地点,又交了一两银子的定金,几个人这才回到主街。

族人在酒楼热闹着,孙文不放心一众小的,特地在酒楼门口等着,见众人一脸笑意,也跟着笑道,“跑到耍去了,吃饱喝足了?”

“可不是,花灯节太有趣了,爹,你回去吧,我们去看灯了!”

里面兴致最高的就是念苹,像打了鸡血一般,连她爹也不愿意搭理,简单敷衍几句,火急火燎地拉着众人去那边看灯,这边主干道,禁止小商贩,只有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花灯。

整整一条街,每隔三五米,就有一款,每个灯都不一样,有自己的代表意义,有民间的工匠,还有百姓们凭着智慧做出来的,青璃最喜欢的不是级别最高的龙灯,而是荷花灯,在花瓣里面,有一个仙女。

“小妹,我咋发现那个仙女,长的有点像你呢?”

莫青菊在青璃耳边嘀咕,青璃早就发现了,看来不是她一个人这么认为,念苹,念香等人也提出同样的问题,众人上前一步,凑到荷花灯前面。

荷花里面的女子,穿着水绿色的衣裙,裙摆处绣着蝴蝶,眉间刺着耀眼的兰花,斜插一支碧色流苏簪,眼神空灵清澈,长发随风翻飞,迷迷离离,远处看,和真人一般。只有走进,才发现,仙女身上没有什么朝气。

火烛的映射下,仙女的脸色红润,一切修饰的恰到好处,再想进一步观看,旁边的两个官差立刻站出来阻止,“对不住啊,往后靠一些,这灯得仔细护着,这是城北大营将士们送给莫家小姐的礼物,咱们只展出一天,还要归还过去的。”

城北大营将士们送给她的?这简直就是一个惊喜,青璃抑制不住激动之情,点点头,往后退了几步,念苹倒是想说几句,见青璃不做声,也就闭口不言。

荷花仙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观望,青璃把这儿一切在脑子里打下烙印,她转过头,又和众人随着人流继续向前走。

人群越来越多,众人都拼命向前面奔跑,小弟子喜会功夫,但是念阳不会,她看着念阳和念香,让堂姐和念苹一起,这会人多,可能会挤散,发生踩踏事件。

“百花娘娘的花车来了,咱们快去抢福袋吧!”

人群中,有人高声呼喊,众人呼啦一声,兴高采烈,青璃只能随着人群的方向跟着一起跑,多亏没穿长裙,行动自如,那边穿着长裙的堂姐莫青菊也顾不得礼仪,提着裙角跑。

前面不远处,迎来了百花娘娘的花车。冬日里虽然没有多少鲜花,万花楼也有办法,周围的花朵都是绸缎做成,灯火光线刚刚好,足可以以假乱真。

如玉站在花车上,三千青丝如锦缎一般披散在肩头,柳眉弯弯却染上了一丝清冷之色,眼眸黑不见底,眼角略微上挑,笑起来宛如黑夜一般魅惑,睫毛打在眼帘下的阴影更是为整张脸增添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色彩。

百花娘娘应该是什么样的,青璃不知道,但是如玉看起来失去了以往的娇美,眼神清冷,寒意逼人,即便是如此,偏有男子爱这一款,人群中不停地有人呼喊着。

“百花娘娘,快撒福袋啊!”

女子们更注重实际的东西,这些福袋什么都有,有民间的偏方,有铜板,也可能是一件首饰,听说十年前的百花节,竟然出现了地契,当时捡到的是个无儿无女的老乞丐,突然得了五十亩地,一下子发了!

“就是就是,老天保佑,娘娘保佑啊!”

众人追着花车跑,青璃想挤出人群很困难,阻力太大,如玉淡笑,在众人期盼的眼光中,从下面拿出一摞红色的福袋,对着远处抛掷。

这样,人流终于有人逆行抢福袋,也更加混乱,人们尖叫声不绝于耳,喧闹着,气氛是热烈的。

“百花娘娘真的是花魁娘子吗?那些男子的眼睛都直了。”

念苹撇撇嘴,也不去争抢福袋,她突然没了兴致,转头一看,青璃刚才在原地,现在已经不知所踪,莫青菊,念香等人还在,“咦,青璃呢?”

“小妹有点事,让我们结束去马车那边等她。”

刚才青璃也想退出去,人群拥挤,她在回头的时候,看到身后不远处哭泣的季悠,似乎很是无助,这才想起这次来有部分计划,打劫陈公子身上那株天山雪莲。

季悠被人流冲散,魂不守舍地跟着众人走,被踩到脚,痛得她弯下身子,有人一堆,险些被蜂拥的人潮踩踏,关键时刻,青璃推开人群冲了过来,刚好扶她一把。

“青璃,你也来看花灯节了?”

季悠不好意思地勉强勾勾嘴角,用手帕擦了下脸上的眼泪,二人从中间冲出人群,前面是一个小茶馆,此刻没什么人,伙计正在悠闲着站门口看热闹。

“走吧,进去喝杯茶。”

看样子是和陈公子走散了,青璃拉着季悠,进到茶楼,找了一间二楼的雅间,装作什么都不知情,笑道,“这是怎么了,和陈公子失散了?”

不说来好,青璃一个玩笑,让季悠忍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她越哭越伤心,哽咽着,几乎说不出话来,青璃沉默,等了好久,季悠这才道,“你知道吗,陈公子他不是好人。”

季悠眼睛红红的,眼里还有隐隐的血丝,青璃半信半疑,不晓得她这是闹哪出,装糊涂道“怎么可能呢,你们要成亲了啊,可别因为一点小事就闹小孩子脾气。”

窗外,一片喧哗之声,已经有人拆开福袋,得到的是一家粮店赞助的粮米,正在得意地炫耀,没抢到的人随着人流,指望能有个好运气,暂时没有出现因为抢福袋打闹的现象。

青璃把视线移到季悠身上,见她伤心不似作假,心里狐疑,难道陈公子是个太监,这么隐秘的事被季悠发现了?

“他有孩儿的,而且还不是一个。”

季悠找到了倾诉对象,拉着青璃的手一股脑地道,“他有小妾,可他骗我说没有,小妾有三个庶子,我算什么?将来生了嫡子,是不是也要和不省心的下贱庶子争抢?”

因为有季盼,季悠对此很是愤恨,一个女子,不管之前多么天真,有了经历之后就会一夜中长大,季悠眼神发寒,“我不会和他成亲,可不知道怎么和我娘说。”

就在前几天,陈公子说有一件事要办,最近不能来看她,两人要成亲,不见面也是正常的,季悠没多心,后来身边的丫鬟提醒,成亲前要给夫君做衣衫和鞋子,她虽然针线不是顶好的,也想尽力。就带着丫鬟找到陈府去问尺码,就在那次,一个被关在偏僻小院的女子引起她的注意。

季悠以为是犯错了丫鬟,就起了同情心,这才得知,对方是陈公子的小妾,并且有两个男孩,陈公子的小妾不只一个,都被折磨死了,她也快了,只求季悠做了主母,能好好对待她的孩儿,她马上要死了,不会争夺什么。

开始季悠半信半疑,后来问了几个问题,发现对方回答的一般无二。季悠这才知道自己上当,正好陈公子不在,她最近都在刻意伪装着。

“你不嫁,那你怎么办?”

季家现在就是靠陈家过活,搬出来之后,季知府就是个大麻烦,现在和陈公子没准是一伙的,帮着监视季悠,但这话青璃不能说。

“我也不知道,我想学着赵小姐逃家,又放心不下我娘。”

婚期越来越近,季悠也越纠结,出乎青璃意料,她不想和陈公子摊牌,对这种欺骗行为不能忍,今日和他一起看花灯,都觉得很恶心,知人知面不知心,她爹就是这样,她不要走娘的老路。

陈公子何止是有小妾啊,他还是个太监,青璃揉揉额角,关切道,“这么说陈公子办事,就是去见小妾生的儿子了?”

“我也不知道。”

季悠摇摇头,她和陈公子在一起有一段时间,去陈府几次,却从没进过陈公子的书房和小院,每次都在待客的偏厅,陈府下人规矩多,这也不行那也不能去,她是在后花园迷路,才找到那偏僻的宅院,在小妾的指点下,才回到原地。

“青璃,我觉得他这个人特别奇怪,经常就不在府上,以前我去陈府,府上下人说他不在。”

季悠怀疑,陈公子在外面有人,那会他身子不好,整天不出府门,她去找,怎么能不在呢,无非就是和别的女子在一起,所以找借口,她没去过内院就是证据。就是她傻,直到现在才发现。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我想今天晚上回去之后和我娘说,让她帮我想办法。”

季悠招来小二,要了一盆热水净面,青璃又从空间里拿出一瓶面脂给季悠,涂抹上之后,眼睛的红肿也不那么明显。

二人沉默对坐饮茶,约莫一刻钟,陈公子就经人指点找到了茶楼,他上楼之后,脸色带着歉意,“对不起阿悠,差点弄丢你!”

“陈公子,你怎么照顾的人,阿悠差点被人群推到!”

青璃站起身,佯装非常气愤,陈公子解释,刚才人多,只是一个愣神的工夫,就被人流冲散,他上前坐在季悠旁边,陪着不是。

“就你借口多!”

季悠演技不错,还是和从前一般,没有什么异样,大为长进,她娇嗔道,“要不是青璃刚好在旁边扶了我一把,我就摔倒了!”

“可不是,耽误我抢福袋!”

气氛又变得温馨一片,青璃装作添茶水,从陈公子的内衣襟顺走了天山雪莲,另外一枚是个印章,她也看不懂,胸前少了重量容易被发现,为此青璃找了一块和印章形状差不多的石头,天山雪莲也用普通药材代替,又放了回去。

“那陈某要做东,好好请你吃一顿了。”

陈公子举手投足之间一派温文尔雅,对季悠呵护备至,季悠又成了甜蜜羞涩的模样,丝毫看不出刚才的伤心。

正月十五晚上,凤阳热热闹闹,与此同时,在北地平阳关外,城北大营的士兵们正在紧急地安营扎寨,接到斥候的回禀,大秦城门大开,十五万大军准备抢先渡河,在泗水关安营,才平静没有一个月的北地,又要陷入到血雨腥风中,残酷的战争一触即发。

淳于谙连夜发送紧急文书给新皇耶律楚阳描述北地的局势,沐阳战事可以修生养息暂缓,但是平阳不可,耶律楚仁达到大秦,这是最后一战,不成功便成仁。

不管是军需还是军饷,都要准备充足,千万不能让将士们寒心,己方必定和大秦蛮人厮杀到底,他淳于谙立下军令状,大秦若不灭,愿接受任何处置!

这次大秦宇文鲲带队,大秦士兵粮草充足,气势凶猛,立誓要杀进平阳,而城北大营的士兵最早就做好了准备,随时迎接战斗,这一次,可不是把大秦打回老巢那么简单,他们的目标是,进攻泗水关,长驱直入,直抵大秦京都!

第30章 及时雨第2章 莫家私房菜第58章 扔出去!第2章 莫家私房菜第53章 诱惑第64章 小日子第3章 聘礼第45章 相依第37章 军法处置第70章 原由第70章 原由第44章 这下发了!第22章 看戏第23章 迟来的亲事第47章 抢人第82章 太后薨第44章 迷路第42章 搞定第2章 桥祭第39章 议定第92章 醒来第79章 走水第60章 赌注第51章 镇上买院子第38章 送鱼第26章 偶遇海盗第60章 四百两银票到手第39章 斗采花贼第83章 局势第35章 给淳于谙的惊喜第68章 迎新第50章 兵围护国将军府第79章 叫声夫君听听第17章 你做菜,我看海第35章 二姐邀功去第22章 行凶第48章 拒亲第60章 城门送行第31章 毒计第67章 喜相逢第97章 新丫鬟第15章 调教第19章 将嫁第74章 拍卖会第12章 医馆门前小纠纷第21章 秀恩爱第4章 站在他背后第68章 迎新第72章 闲逛第54章 野猪肉炖鱼第69章 拜年第44章 腊月第21章 族规第64章 打劫第56章 对峙第90章 殇(一)第42章 茅草房漏雨第62章 雪流沙第64章 暴露第45章 独处第58章 扔出去!第60章 赌注第52章 反击第72章 闲逛第58章 享极乐第30章 天风书院第72章 私密事第18章 文氏到来第98章 琐事第37章 白府满月宴第72章 闲逛第87章 指环第99章 翻身仗第12章 死亡谷第64章 刘大牛登门第10章 劝导第17章 你做菜,我看海第37章 军法处置第97章 新丫鬟第70章 尹府暗室第11章 军需第59章 战书第15章 调教第2章 莫家私房菜第56章 对峙第78章 客来第60章 赌注第5 途中(一)第71章 分礼物第99章 翻身仗第26章 地龙翻身第71章 分礼物第31章 毒计第33章 玉器铺第75章 假象第76章 花灯节第31章 险渡第4章 站在他背后第53章 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