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秋收忙

自从淳于谙带领城北大营的士兵们破了大秦泗水关,平阳城内的百姓们开始变得安逸起来,那些大户人家的老爷夫人时常出来闲聊,茶楼,酒楼,胭脂水粉铺子,首饰铺子生意比以前好了几倍。

青璃开的几个铺子在平阳城最主要的街道,也算是引领潮流的地方,因为经常和京都走货,有一些京都流行的花样,深受北地大户人家的追捧,其中平阳知府夫人就是常客。

最近几天赶上秋收,族人要在农历八月十五之前收割,新粮种早就成熟了,但是众人拿不定主意,总是想着一闭眼,第二天能长出新的麦穗来。北地大规模减产,而新粮种不但没有减产,相反比正常产量要翻番,这让族人感到十分神奇。

这几天天气都不错,一直是大晴天,族人商议之后,选在八月初三这天进行收割。

莫子山和李墨轩一起来到平阳看过一次青璃,说了一些莫家村的情况,族中琐事繁多,爹莫如湖和娘刘氏每天都要有很多事忙,也没时间过来看她,大堂嫂付彩云保胎成功,现在整个人已经走出阴霾,又如从前一般和善,家里人都很想青璃,尤其是二堂哥莫子华家的妞妞,时常哭闹,有时候醒着,小眼睛往窗外张望,眨个不停,二堂嫂只有拿青璃给买的玩具,妞妞才会听话,家里人都说,这小娃从小就是个人精。

算算日子,今天是八月初一,听说平阳这边庄子上的新粮种也成熟了,由于是第一年,这些佃户们完全拿不定主意,大家一合计,请庄头过府里询问青璃的意见。

虽然在小时候曾经在莫家村生活了半年多时间,也赶上秋收,不过那会她在穿越初期,伤势严重,整日迷迷糊糊,躺了好些日子,都是听二姐青蔷在念叨着,谁家田地肥,多收了麦子,谁家没有精心伺候,人懒,麦收又赶上下雨云云。

这几天天气炎热干燥,按照规律来说,最近几天内必定要下雨,既然庄稼已经成熟了,就赶紧收获,平阳这边多中的是稻米,还要腾出时间脱粒。

日子订在八月初二。青璃起了大早,第一件事就是站在床边,看外面的天儿,见阳光明媚,远处也没有乌云,这才松了一口气。

大周已经占领了泗水城,文氏心里踏实了些,前两天去了平阳最有名气的玉塔寺,说是要斋戒几天,为一些死去的士兵们祈福,若是在府里吃素,青璃也要跟着,文氏知晓青璃无肉不欢,每天定是要吃一道荤菜。

文氏不在府上,青璃不用晨昏定省,日子就过得更加自在,她让厨房做点麻辣小食,配着粥和馒头,吃得香甜。早膳有一道小菜,名字叫脱骨泡椒凤爪,她最近迷恋上,日日要求厨房送上来。

“小姐,咱们要去庄子上吗?老奴得去前院和车夫说一声。”

于嬷嬷帮着青璃盛粥,自家小姐又变了口味,以前喜欢的红枣小米粥已经换成了百合薏米粥,听说是对身子好,但是那薏米有一股子中药味,实在难以下咽,偏生府上都要和小姐的饮食同步,她只能祈祷早日把这道粥品换掉。

“恩,去说一声吧,早膳后就出发,让车夫给马喂好饲料,咱们得天擦黑才能回来。”

青璃夹了一块脱骨凤爪,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味道不错,又麻又辣,这是现代有名气的小吃,这个时代的人都不爱吃鸡爪子,因为肉太少,每次养殖场杀鸡,她都会派下人去取,还有一些鸡胗,回来用辣椒爆炒,做成小吃,味道真不错,很下饭。

自从上次出现打翻御赐花瓶事件,府上的下人小心谨慎,兢兢业业,没有不服管束的刺儿头,青璃暗中观察过,也在深夜的时候穿上夜行衣听墙角,开始几天,风平浪静,没有发现谁反常,她又监视了几天,这才发现问题。

府上有一个池塘,池塘旁边有小船,有时候黄昏,文氏会拉着青璃一起泛舟,二人回忆在京都府上的岁月,那个婆子就是专门管这艘船的船娘。

听说是南方人士,会唱一些小调,江南最著名的《采莲曲》,因此文氏很喜欢,每次泛舟都要找这个婆子划船。这婆子在府上的人缘不错,三天两头鬼鬼祟祟地出府,后来青璃跟过去才知道,此人是耶律楚仁留下的钉子一枚,但是目前在潜伏状态,并没有什么大动作,若不是青璃暗中监视,也不会发现她露出马脚。

发现之后,青璃又监视了几天,其余人还好一些,有一个丫鬟是其中一家生意竞争对手派过来的,段数不高,人也有些缺心眼,青璃怀疑这种人怎么能来府上做钉子,平日喜欢说好听的话,往于嬷嬷身边凑。

于嬷嬷众人爱面子,虚荣,可却也不傻,毕竟是京都护国将军府出来的,为人奸猾,一看这丫鬟不本分,心里就明白几分,套了几次话,这丫鬟以为于嬷嬷想要出卖主子,欣喜若狂,如竹筒倒豆子一样全交代了,把于嬷嬷当成了知己。

那个船娘婆子留不得,被青璃悄无声息地解决掉,这个丫鬟,于嬷嬷寻了一个错处,送到了知府衙门,青璃不想让别人以为她是个好捏的软柿子,特地找人警告一番,听说那商户当时差点吓尿裤子,最后老实地给伤兵基金捐赠了三万两银子的药材,这事才算完,真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饭毕,于嬷嬷整理了一番,青璃让麦冬留下看院子,她带着于嬷嬷和爱看热闹的麦芽,坐着马车,一路往平阳乡下的庄子赶。

太阳高挂,暑气正浓。马车的角落,摆放着一个冰盆,麦芽正在拿着扇子扇风,让整个车厢内沾染凉气。窗户和车门关闭,点燃着昏黄的油灯,青璃斜靠在车壁上,昏昏欲睡。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左右,麦芽小声地道,“小姐,已经到了庄子上了。”

马车停在田间的一条比较宽敞的土路,周围有一两个佃户们搭的小棚子,里面堆放着枯草,收割累了,就去棚子里打个盹,田间地头都是人,青璃只能看着佃户们弯腰移动的身影。

有的家里的女人们来送茶水和馒头,小娃们在道路上不停地奔跑,见到有马车过来,众人一窝蜂地全跑到了这边,麦芽笑咪咪地从马车上拿下来一个小匣子,小娃们自动自觉地站成一排,等候麦芽发糖果。

“谢谢麦芽姐姐!”

拿到糖果的小娃们,嬉笑着,有的小娃对着麦芽作揖,于嬷嬷撇嘴对着青璃道,“小姐,您看麦芽这丫头,就是个会收买人心的!”

蓝天白云,田野一望无际地金黄色,空气中传来一阵阵稻谷的香气,佃户们人人脸上带着微笑,那笑容是发自内心的,北地今年的收成并不好,庄上有新粮种,依然得了个大丰收。

田间地头,偶尔有土狗在来回奔跑,偶尔要叫唤几声。在稻田一边,是一个地势平坦的晒谷场,青璃接手这个庄子之后,派人翻修过,地方足够大。在晒谷场旁边有几间房子,这是佃户们轮流值夜的地方,里面还有很多油毡布备用,防止下雨淋湿。

这个时候还没有脱粒机,都是最原始的手工作业。谁种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庄户人家付出的辛劳何止是耕种和收获。光是脱粒就要下大力气,碾压和击打是比较常用的办法。

这个时候收成不高,光靠手工脱粒勉强跟得上来,一般家里人口多,都是分工合作。手脚麻利的在田间抢收,力气大的成年男子负责挑担,家里的半大孩子留下一两人趁着稻谷新鲜好脱粒的时候及时脱粒。剩下的活计比较轻松,交给未出嫁的女子来做,稻谷脱下来之后,把它们聚在一处,用竹篦扬起多余的稻杆杂物等,再分批进行晾晒。

收割时节,家里的小娃也是不得闲的,帮着在田间地头捡大人漏下的稻麦,还要防止鸡鸭等货物吃了谷子,这个时候书院也就放十天的农忙假,基本上是紧锣密鼓地忙着秋收,一直到日头落山,天已经完全黑下来,才能收工。

青璃带着于嬷嬷和麦芽在田里走了一圈,佃户着忙着收割,三人从身边过去也没能被发现,众人挥汗如雨,打着赤膊,裤腿被高高挽起,肩膀上搭着一条白布巾,偶尔汗滴子滴答滴答地留下来,他们才能抬手囫囵一抹。

自家庄子上秋收,引来不少有心人,青璃发现不少脸生的在田间张望,有的人穿着绸缎衣衫,不是富贵人家的老爷就是管家。北地大幅度减产,而自家庄子喜得丰收,不吸引人窥视是不可能的。

“于嬷嬷,你去看看这些人是来做什么的。”

青璃找了一处歇脚的棚子,麦芽放上一个竹垫,青璃坐了上去。两旁都是大地,周围没有一点遮挡,眼瞅着到了午时,骄阳似火,她之是站了一小会儿,脸颊就被晒得红红的。

“是,小姐。”

于嬷嬷心里防备更多些,家里的下人里都能有混进来的钉子,她现在对一切都很谨慎,就怕有拿起子有红眼病的捣乱,天干物燥,若是放一把火,这一年的收成就算做了无用功。

“小姐,您喝点凉茶吧。”

麦芽招呼车夫从马车上提下了茶壶,这天儿就能把人烤熟了,多亏找到一个棚子,自家小姐不娇气,她都快热得晕过去了。

“你也喝点,一会儿叫庄子上的几个厨娘,给佃户们做几桌好的补补身子。”

农忙时分,家家都是全家出动收割,等到天黑了回去,累得只想倒下,腹中饥饿,又没有什么好吃的,所以很多人家都是在农忙前做好准备,那种比较好放的干干的窝窝头,配上切好的酱菜,就可以凑合上一顿。早上天不亮起床,又吃这么一顿,继续收割。

都是给自家干活,青璃不忍心亏待了,为了让佃户们专心做活,必须保证营养,衣食无忧,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其中。

庄子上的池塘养鱼,其中有大批量空间里的出产,自家的养殖场就在附近,吃肉也简单的很,有鱼有肉,庄子上粮库有细白面,给佃户们做白面馒头吃。

“小姐,奴婢晓得,庄户人家也够累的。”

麦芽以前还不知道庄户人家的辛苦,总是觉得一年忙半年还能休息半年,实在是很轻松,比许多行业舒服,现在她了解之后可不这么想,前段时间北地持续高温和干旱,可把她给吓坏了,现在她是感同身受,很了解他们的心情。

于嬷嬷看这些人眼神都有点心术不正的样子,一个个的眼睛冒着贼光,她非常不爽,挨个盘问,等问清楚明白之后,这才回到棚子里禀报,“小姐,老奴过去问了。”

“恩,这些人是来参观的?”

青璃漫不经心地喝了一杯茶水,说了一个冷笑话。

“当然不是。”

于嬷嬷打量一下四周,连个坐的位置的都没有,她折腾跑了一圈,累得够呛,只得坐到了一个稍微背阴的草堆上,用帕子抹汗,“小姐,他们是平阳城大户人家的管家,听说咱们这边收获,提前过来预定粮米的。”

青璃以前曾经有过一个想法,把新粮种的出产作为贡品,也曾经以此作为噱头宣传过,可想而知,那些有银子的大户人家老爷,最是喜欢跟风,早早就派人过来打听。尤其是今年北地减产,出产的品质肯定不高。

其实北地减产,这对青璃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至少自家的粮价可以大幅度提高,也有人起了心思,想买粮种,新粮种那么高产,他们打起算盘。

粮种肯定不会在明年售卖,青璃还想垄断一段日子,至少得自己先赚足了银子在推广开,不仅仅是北地,而是全大周,所以她准备给耶律楚阳写上一封信,谈谈新粮种的事。

说起耶律楚阳,青璃想到姜贵妃死前的话,虽然她不太相信这个说辞,耶律楚阳不是皇家血脉,这点怎么可能?为此她在那天晚上就问了淳于谙,淳于谙不置可否。

这个说法一直在宫中流行,当年姜太后和姜贵妃联手害死大皇子和二皇子,对四皇子耶律楚阳也是一直打压,这个流言在那时候传出去的,也因此,三人成虎,弘德帝听到这个流言大怒,杖毙了不少宫女太监,可同时也在他心里埋下了怀疑的种子,这也是他一直不喜欢耶律楚阳的原因之一。

至于当年具体情况,隐卫不是没有打听过,却在各个方面受阻。青璃觉得,不是皇家血脉的可能性不大吧,毕竟鬼罗刹是耶律家的神秘力量,肯定不会找个外人继承皇位。

“预定也可以,但是价格比较高,有一部分要送到京都,进献给皇上。”

青璃点点头,这种生意上的琐事,就让冯管家去商谈就可以,那人老实本分,为人踏实,比较可靠,也有一定的能力。

这些大户人家爱面子,只要能和皇上吃一样的米,那是天大的殊荣,以后完全可以出去吹牛了,所以这些管家们一听,价格也可以在接受的范围之内,立刻预定。

青璃这边限购,都不会超过一百斤,她准备卖出去几十份,过一段时间提价一次,剩下运送到京都一部分,卖得的银两从南边进一些粮食,放到粮食铺子里面售卖。

陈公子留下的钱财,被青璃拿去和极乐山庄做了交易,粮草和药材等物,暂时还不会稀缺太多。由于这一年多的征战,城北大军的人数在减少,而大周又占领了泗水城,更需要人手,听淳于谙说,最近几天要下布告,在北地征兵。

以前征兵,百姓们避之不及,现在还好些,因为做一个士兵是整个村子都只得骄傲的事,逢年过节有送温暖小分队去探望,城北大营里面吃的好,军饷也不克扣,给的足足的,退伍之后,轻松娶上媳妇。

征兵也是有要求的,十三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壮年男子,家里需要有后代继承香火,非独生子,以前都是将领们挨个去找,现在只要在北地的城边摆放一个小桌子,主动有人报名,征兵活动还没开始,就已经招募了几千人。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这些佃户们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总是想着再多收割一些。这边,青璃已经让庄上的厨娘,丫鬟婆子帮忙,做了丰富的晚膳,有鱼有肉,放到了田间地头,等着他们下工之后,过来排队领饭。

最近秋收都是这样的安排,青璃已经和家里的下人打好了招呼,务必要给这些农忙的佃户们补充好体力,除去每天的两顿饭之外,再多多准备一些解暑的薄荷凉茶还有充饥的馒头,干吃馒头太噎人,里面放点小咸菜,炝拌土豆丝等,简单好做,味道也比单独吃馒头好的多。

------题外话------

这是一更,然后还有二更,晚点传上来,

小莲昨天晚上十点睡到今天上午十一点,还是觉得好累啊

我要在两天之内,把更新的字数和时差调整过来

第7章 大哥给的零花钱第89章 访渔村第48章 混乱第97章 摆酒第25章 享受二人世界第80章 添妆第23章 家有偷鸡贼第64章 打劫第34章 南瓜饼继续耕种第33章 玉器铺第30章 天风书院第68章 守岁第67章 莫如湖受伤第66章 要团聚第101章 过大年第85章 圆房第17章 京都生变第65章 骗术第82章 冲喜第33章 玉器铺第7章 瞒着第45章 一家子实在人第31章 救人第83章 找茬第26章 营救第26章 小试厨艺第4章 站在他背后第77章 狠毒第41章 囧途第79章 叫声夫君听听第39章 斗采花贼第54章 野猪肉炖鱼第59章 初遇李墨轩第4章 站在他背后第32章 淳于版秘制烤鸡第16章 报喜第9章 四美与四公子第73章 山寨德胜班第69章 同伙第42章 搞定第58章 享极乐第5 途中(一)第15章 大哥的身份第32章 淳于版秘制烤鸡第18章 试验田第15章 两个奇葩第32章 探望爷奶第44章 腊月第26章 偶遇海盗第34章 谢礼第31章 毒计第73章 销金窟第18章 解毒第77章 落定第18章 试验田第13章 我选择让你死第15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第74章 银面具第26章 威慑第80章 新帮工第85章 捡到包子第69章 同伙第87章 大结局(上)第48章 混乱第51章 闯天牢第50章 关于去镇上的安排第72章 对战白可心第12章 惊心第10章 牢饭第86章 孕事第10章 学礼仪第22章 空间初现(二)第4章 站在他背后第84章 造船第53章 诡夜第80章 新帮工第20章 看春宫第21章 秀恩爱第55章 喂参汤第17章 你做菜,我看海第28章 只身第14章 二次救命之恩第81章 逆袭第36章 碰瓷第66章 邀请第66章 迁新居,遇贵人第32章 私奔第77章 怪病第36章 埋下财宝第53章 诱惑第39章 斗采花贼第87章 闹剧(二)第62章 雪流沙第78章 搭戏台第68章 夜半黑衣人第31章 救人第98章 吃食第14章 爹爹去哪儿第21章 惊才绝艳第8 平阳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