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章 信徒

青璃上了马车,缓缓地跟在流放队伍后面,一直到众人出了城,这才让车夫掉转马头。拉开车窗,冰凉的雨滴落到街道上的青石板路,马车的轱辘在水面上倾轧而过,飞溅起一片片水花。

天色阴暗,受离别的愁绪感染,青璃没有什么精神,她已经得知季悠走之前委托官差对陈府家财的处理,心里有点过意不去,似乎季悠在碰见她之后,就没遇见过好事,开始是季府被抄家,后来是陈家,她有时候也在想,若是不认得季悠,那么命运会不会还是维持原来的轨迹,季悠还是一个不得宠的知府嫡女,总比现在家破人亡要好的多。

“小姐,这春雨太寒凉了,马车里也湿乎乎的,您还是喝杯姜枣茶驱寒吧。”

于嬷嬷从车窗的位置,往内挪动,又在红泥小火炉上拎下细嘴的铜壶,给青璃蓄满一杯茶水,马车车窗开着,外面的雨滴难免会飘落进来一些,靠在窗户边的坐垫都湿了。

春雨贵如油,可雨雪同下,春寒料峭的天气实在不招人喜欢,有那出门做活的百姓,被雨水淋湿,冻得哆嗦,来去行色匆匆,街道的某个小角落,蹲着带着土特产的乡下人,急于用自家的东西换点铜板,这种天,也没有人买,急得眉头紧锁,不停地吆喝。

“恩,你们也喝些,看这天儿,晚上恐怕还要降温。”

青璃接过茶杯,垂着眸子,卷翘地睫毛眨啊眨,心不在焉地小口抿着茶水。麦芽知道小姐心情不好,和于嬷嬷对视一眼,耸了耸肩,不知道如何安慰,心里着急,一时间找不到话题。

于嬷嬷使了半天眼色,眼睛差点没抽筋,麦芽也没领会精神,她面皮抽动,主动道,“小姐,您二堂嫂得个小女娃,满月宴您还回去吗?”

“看看吧,或许赶不回去。”

家有弄瓦之喜,青璃理应回去庆祝,可是家里订的是明天,这种天气赶夜路,到了莫家村也怕错过时辰,平阳还有很多事,卖外海产品的铺子还要等着她跟进几天,做后续安排,一时间难以脱身。

除此之外,青璃想在郊县建立一个养殖场,多饲养鸡鸭猪等,以后也能供应城北大军的军需,靠采买,总不如自己养着合算,她现在需要在各个方面节约成本。

空间里都是野猪,大规模弄出去会引起怀疑,也不好总在家里的库房运出去,一直只出不进,家里的下人那边也不好解释,从各个方面讲,这个养殖场都要非开不可。

关外两国对战,退下无数伤兵残将,目前还在城北大营中,没有归乡,这些人有缺胳膊少腿的,也有轻微跛脚的,但是只要影响行进速度,就不可能再回到战场去,每日里看着曾经的战友们训练,他们情绪也不会好。

淳于谙在前线,每日里都有诸多事忙,根本无暇顾及伤兵,只能尽可能的,让众人退到后勤上来帮忙,可后勤不缺那么多人,大部分人还是没能安置妥当。

“小姐,您不回去也无碍,总之银七件是托人捎回去了。”

于嬷嬷点点头,宽慰自家小姐,“就是生个丫头,哪就那么娇贵了,人家生个小子也不一定办满月宴的。”

青璃正在垂头沉思下一步的打算,听于嬷嬷一说,她抬起头来,诧异道,“于嬷嬷,这话是什么意思,你也是女子吧,难道还不愿意自己得到重视?”

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于嬷嬷讪讪地,大周习俗就是这样,听说大秦那边女子还不如大周呢,更是没有节操的,可以把结发妻典当出去换银钱,等有了银子还能赎身,和买卖丫鬟一般,偏自家小姐重视。

“老奴也不是这个意思,就是听说不是办过了洗三,还要办满月酒,将来有抓周,小娃娃办这么多酒席不好。”

该解释还要解释,于嬷嬷人老成精,赶紧自圆其说,找了一个相对能接受的借口。

其实自家也未必是为了办酒宴,就是想请族里人借着喜事吃酒,另外聚集在一起,商量春耕之事。青璃还没回村,听说族人有那勤快的,已经开始松土整地了。

这个时代,讲究多子多福,但是由于医疗条件限制,小娃夭折的也很多,一般在三五岁之前,都是先起个小名,大家族很多都在抓周那天起名,白若尘家的小火便是。

莫家族,无论是男娃还是女娃,都非常贵重,即便重男轻女的观念根深蒂固,也要适当地扭转一下,不过女子早晚要出嫁,属于夫家的人,就算是泼出去的水,这也是做爹娘的不那么重视的原因。

“于嬷嬷,大秦还真是蛮人的地盘啊。”

麦芽对大秦风俗不了解,等到了北地之后,接触新宅的下人们,偶尔也会听说过一些,开始她也没当真,三人成虎,大家都这么说,她也就信了。

听说大秦根本就不讲究人伦纲常,一个女子,死了丈夫,还可以嫁给小叔子,就像于嬷嬷所说,还有典当结发妻这回事,真是闻所未闻。

大周的男子们对结发妻相对要尊重一些,妾不过是男子的玩物,不过呢,民间很多男子对发妻不爱重,倒是对小妾疼到骨子里的,让庶子庶女一个劲的蹦跶,家风不正。

耶律楚阳上位之后,快速制定一条律法,宠妾灭妻者被人举报到衙门,三十大板,另外,民间禁止娶平妻,小妾不得扶正,也就是说,当了小妾,这辈子只可能是妾,就算是男人亡故想要改嫁,也是妾,这一点,可谓严苛了。所以说女子千万要自重,爱慕虚荣,走上小妾的道路,一辈子抬不起头也永远翻不了身。

对庶子庶女也有一系列的政策,庶子不可继承家产,除非家里没有嫡子,记名在嫡母名下,必须得到嫡母同意。可以说,政策一出,彻底保证正妻以及嫡出血脉的利益,京都最先开展起来,那些富户家里惯于宠妾灭妻的老爷们,也乖乖回到正房,不敢触霉头,真有那正妻告到了衙门,那富户被打得屁股开花,那叫一个惨!

说起习俗,青璃也能跟着聊上几句,她去过大秦泗水关一次,因为整晚专注于打劫,关心的都是银子和金银珠宝,若是说还有什么印象,恐怕就是那个富户老爷搂着两个小妾寻欢之事,男子风流,无关年纪,都垂垂老矣还惦着梅开二度。

马车转了一个弯儿,撞上了街道两侧的青砖,突来的颠簸,让于嬷嬷脑袋磕到了车窗旁边,她揉着脑袋,念叨着,“小姐,这辆马车就是不如您原来那辆。”

于嬷嬷所说的是青璃习惯坐的,因为麦冬要到京都去,就让给了她和外海公主丽莎,想着这一路太远,也能坐着舒服一些,现在这辆马车是后来打造,减震设置不太好。

“咦,这不是府上的张婆子吗?现在是当值的时间吧,她咋又出来了,还鬼鬼祟祟的?”

头碰到了车壁,于嬷嬷不经意地看了一眼,立刻看到一个青色袄子的背影,那个张婆子走路很有特点,外八字,才四十多岁,就像个小老太太,也是个矮胖子,平日里新宅下人们总是打趣,说二人像姐妹,于嬷嬷每每听到都会撇嘴,她可是京都高门出来的婆子,能和这种市井中的人一样?就是气质上,她也甩了张婆子几条街,能说出这样话的人,真真是没见识,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张婆子?不就是二门处那个。”

新宅的下人不多,多半是老弱病残,这个张婆子是后来进入的,听说府上有人介绍,她死了男人,是个寡妇,又没有人倚靠,过的日子惨兮兮,府上正好缺人,有人帮着牵线,管家也就心软答应了,平日在二门上看门,跑腿送信,也不是重要活计。

“小姐,要不老奴下去看看吧,总觉得有点啥事呢,这婆子不能是大秦探子吧?”

因为总是有人说二人像姐妹,于嬷嬷嗤之以鼻,心里就记恨上了,抓紧一切机会上眼药,直接找最狠的地方戳。这人签订的是活契,所以一直在二门当差,青璃对这种人不太信任,不会让人进入到院子里。

“让车夫停下马车,你跟过去看看。”

青璃点头,她倒是不认为对方是大秦探子,新宅里也有淳于谙的隐卫,若是有不轨之人,早就被发现了。不过这个张婆子前几天三月三还在请假,说是上香,管家还说呢,最近总找机会出府,有时候回到府上已经过了晚膳的时辰。

于嬷嬷下马车之后,青璃斜靠在车壁上,闭着眼睛沉思,从陈公子身上偷来的鸡血石印章,还在她身上。研究良久,也没有发现其作用,陈府所有的宅院查找遍了,挖地三尺也没发现宝藏,后来和淳于谙交流过,他认为这并不是开启宝库的钥匙,而是钱庄特殊印鉴。

大周大秦很有多钱庄,汇通钱庄,四海钱庄等等,从印鉴上来看,并非是一般的玉佩,而是贵重的鸡血石,那么钱财肯定是存在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地方,至少是值得信任的。

青璃对陈公子了解不算多,想要逼问一些事实,被季悠抢了个先,再也没有给他张口的机会,看来这枚印鉴的作用,还要慢慢调查,只要想到,或许有大笔的钱财没到她手上,青璃就肉疼,放在别人手里,哪有自己拿着安心。

等候良久,于嬷嬷这才从小胡同里出现,三步并作两步,弄堂里都是泥土路,她的鞋上已经被泥水浸湿,衣裙上也有成片的泥点子,雨滴顺着她的脸颊流下来,把脸上涂抹的白粉儿冲洗下去,露出一张暗淡的脸来。

“于嬷嬷这是咋了,和丢魂一样,难道说那边有啥猫腻?”

麦芽顺着车窗对着于嬷嬷招手,让马车靠近几步,停在弄堂口。于嬷嬷一身湿地上了车,抖了抖,麦芽赶紧递上茶水,“于嬷嬷,你说你急什么啊。”

“先回新宅再说。”

于嬷嬷咽了咽唾沫,对着车夫喊了一声,摸了摸自己的脸颊,还是滚烫的,她脸色一红,讪讪道,“小姐,这个张婆子怕是不能留着,就是个脑子有问题的!”

青璃很好奇,于嬷嬷满脸不可置信,似乎看到听到了什么,但是她不说,青璃虽好奇也没有追问。

马车很快到了新宅,在二进门,留守的是另一个婆子,据这个婆子说,张婆子总是找借口说自己不舒服,有点女子隐秘的病症,想要出府去看,让她帮忙顶班,当然是有偿的,会给她一部分银钱,同是女子,得了隐秘病症,这也说不出口,婆子就答应下来。

到了小院,青璃叫了水,她自己洗漱一番,让于嬷嬷和麦芽整顿,等她洗漱妥当之后,于嬷嬷麦芽也换了一身新袄子过来服侍,用干布巾帮着她绞干头发。

出去折腾一趟,青璃有些疲惫,她坐在沙发上,手里抱着爆米花桶,一边吃一边抬眼看于嬷嬷,“怎么,这个张婆子为啥不能留?”

“这,您是个未出嫁的姑娘家,让老奴可咋说呢。”

于嬷嬷耷拉着脑袋,组织语言,这件事既然知晓,就要揭穿,不然少将军得知她隐瞒什么事实,肯定要被重重惩罚,季盼随手就变拍飞的情形历历在目。

于嬷嬷觉得张婆子鬼祟,觉得其中肯定有事,大秦探子是随口胡编的,就这么蠢笨一个婆子,如何能做探子?不是死契,得不到重用,能得到的无非是自家小姐什么时候离府,回府的消息。

张婆子打扮还不错,一身提花的袄子,打着一般油纸伞,扭来扭曲,于嬷嬷怀疑她是去偷汉子的,就跟着她的背影,进入到一家宅院。

说来也巧,那家没有关大门,等进去一看,不只张婆子一人,有很多男男女女,年纪在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每个人都打扮整齐。

于嬷嬷疑惑,就在门口看了一会儿,这时,隔壁院子有人探头,正好把她抓了一个正着,鄙夷地看着她。于嬷嬷不明所以,所以给了对方一个打赏的荷包,就说自家有个妹子,总是找借口来这边,她觉得有情况,这才跟过来看看。

那家妇人见她不像说谎,这才如实道来,隔壁人家的宅院,是被出租出去的。因为在弄堂口最后一家,位置比较隐蔽,就被用来做民间的一个组织。

妇人家挨着,多少知道一些内情,这组织宣传一种思想,开办人好像是哪个寺庙的一个和尚,说自己可以发功,有特异功能,呼风唤雨,可以预知未来云云,蛊惑人心,自我神化。

这个和尚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帮助一个妇人医治好了一些毛病,从这之后,便多了不少信徒,有男有女,隔一段时间都要在此地聚会,学习功法,主张什么阴阳调和论,说白了就是在此地乱搞男女关系。

这和尚每次发功之后,都会挑选一名虔诚的信徒,今日正好挑选的是张婆子,于嬷嬷在隔壁这边,都能听到呻吟声,比花楼还开放。

虽然听上去有些可笑,却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进来,妇人因为讽刺一句,就被这些人攻击,说她死后下地狱,而这些人都会到天堂上,因为和尚是神明,他们都是伺候神明的人。

简直就是狗放屁,说白了还不是要交一大笔银钱,妇人什么都不信,也不信鬼神之说,都说有鬼,谁见到了?

于嬷嬷说完之后,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喝了一大杯茶水,心里也觉得不可思议,要不要智商这么低啊,和尚说自己是神,她还说自己是王母娘娘下凡呢!

青璃听后满脸黑线,这古代也是奇葩遍地啊,她擦擦额角的汗珠,不知道怎么回应,脑海里只有两个字“邪教”,光靠着阴阳双修,就可以上天堂了?戏班子唱戏都没有这么奇妙的事。

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听说这个什么组织刚成立不久,一片区域的百姓们已经沦陷了。若是长久开展,败坏民风不说,还能对百姓们施行精神控制,这些愚民最好利用,不是让干什么都行了。

在古代,不说提倡民主科学,可也不要这么没定力,青璃揉揉额角,有些无语,这样的事情应该交给赵知府处理,她无能为力。

“小姐,您说外海传教士在京都挺多的,也没见谁信了,出来个和尚,捧得自己成了神,就有人跟风,听说那个夫人,就是姓陈的大婚之日,那个黑胖的,您知晓的那个,也加入了组织。”

黑胖的?那不就是那个比较讨厌的,冬梅夫君的嫡母,和陈公子家里是邻居。青璃抽抽嘴角,那个妇人恐怕不是信神,是单纯找乐子去了吧?

“小姐,奴婢长这么大,头一次听说这种事。”

麦芽红着脸,快要把头垂到胸口处了,仔细一看,耳根子都红了,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她一个做丫鬟的都想不通。

天下之事,无奇不有,这么一想,也没有什么可惊讶的。青璃小憩了一会儿,外面的雨还在下,她听着雨水敲击在屋檐的声音,迷迷糊糊睡了一觉,又发了汗。

这种天气,定是给城北大营的士兵们带来不便,青璃看过士兵们的营帐,比较简陋,帐篷里连个床板都没有,睡的地方也是用稻草铺起来的。

下雪天还好,下雨天,雨水会从泥土里渗透进去,营帐发潮,士兵们睡着潮湿的稻草,很容易生病,所以即便是晚上不用点炭盆也能入睡,青璃依旧提供着,把稻草烘干一些,这样睡得舒服。

醒来之后,已经到了掌灯时分。青璃伸伸胳膊,到偏厅中,麦芽正在沏茶,回身见自家小姐起来了,道,“小姐,您这一觉睡得够久的。”

“是啊,这几天事太多,又没来得及歇晌,有些疲惫。”

青璃坐下身,接过麦芽的茶杯,轻轻地对着杯子里滚烫的茶水吹气,四处环视一下,问道,“于嬷嬷呢?”

“估摸小姐您也快醒了,于嬷嬷去端饭了。”

麦芽把桌子拾掇一下,果盘等端到小几上,也就是一炷香的工夫,于嬷嬷拎着食盒进门,“这鬼天气,刚才又变成雪了。”

傍晚时分,比天明时多了寒意,于嬷嬷撩着门帘进来,偏厅立刻钻进来一股冷风,泥土的腥气和落雪的清新,杂糅在一起,青璃立刻精神一震。

晚膳还是简单朴素的几个小菜,有青璃想吃的香酥鸡,葱爆海参,炸春卷和素炒豆芽菜,一个嫩嫩的菠菜丸子汤。最近都是于嬷嬷和麦芽陪着她一起用膳,三人有说有笑,边吃边聊,京都时候的规矩,早就被忘在脑后,在北地,怎么肆意怎么来。

“小姐,老奴去厨房的时候,看到了张婆子,她还有脸打招呼。”

于嬷嬷气鼓鼓地,发现了这等事,这婆子肯定要赶出去的,但是话也不能明说,已经通知好了管家,找一个妥当的借口,把人弄出去,省的以后破事被揭发出来,带累自家小姐,真是不省心的。

“恩,这种事也不好明说。”

青璃夹了一个炸春卷,放在嘴里,味道很不错,里面是细腻的豆沙馅,外皮酥脆,是赵知府送过来的厨娘做的,那人最拿手的就是这类吃食。

吃饭期间,这件事情就不要再提,青璃打算等明天让家里的管家想个法子通知官差。就是不知道这算不算民间非法组织,赵知府会不会管闲事。

父母官真不好做,挂着官衔在身,管的都是鸡毛蒜皮,难怪这些官员都削尖了脑袋做京官呢,在京都,进入六部任职就好的多,官职大些的,除了要按时早朝之外,绝对没有这方面的烦恼,要操心的也就是人情往来,只要能抱上大腿,未来可谓是平步青云。

四叔莫如海官拜二品辅国将军,虽说和他自身军功有关系,但是不可否认,四叔有从龙之功,从开始就是新皇耶律楚阳这边一派,早早站队,没有做墙头草,现在新皇登基,自然得到重用。

今天是三月初八,也是大哥第二场科考的开始吧,也不知道京都有没有下雨,一考就是三天,若是下雨阴天,晚上受了寒气可怎生是好,现在正是京都的雨季,但愿老天能赏脸。

“小姐,您可不用担心大少爷,大少爷才高八斗,皇后娘娘信上不是说了,皇上都看好呢!”

于嬷嬷舀了一口汤,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早就被忘记在脑后,她发现这样也不错,要么冷清的偏厅,三人只顾着用膳,一点也不热闹。平日里她话多,要是没人理,那还真有点不自在。

“是啊,子归少爷必定能考上进士,没准殿试还能当状元呢!”

麦芽点点头,眼神里带着无辜,她可不会说谎的,那么多人都看好子归少爷,肯定没问题,自家小姐要担心,就担心少爷的亲事吧,貌似这是老爷夫人重点关注的问题。

“这个就看大哥的意思。”

青璃觉得,即便大哥暗地里有很高的身份,现实中还差了一些。离开京都之前,大哥对她说过,要让她得到最好的,哪怕是皇家公主也未必可以得到的东西。

那么,要有这个地位,必定会需要权势,不仅仅是鬼罗刹首领,还有明面可以遮掩身份的,有此可见,大哥若是考上了进士,去外地做官的可能性不大,朝廷现在正是用人之际,留在京都才能更好的表现自己,早日升迁。

晚膳在主仆几个人的热闹闲聊中结束,青璃用淡茶漱口,撩开帘子站在游廊上,外面飘着小雪花,地上已经落了薄薄的一层,特别是对面挂着的灯笼下,雪花飘洒的轨迹都看得清晰。

没过多久,管家过来回事,张婆子晚膳之前找过他,坦言身子上出点问题,不想在府上做活了,管家应允,得到消息之后,立刻进来回禀。

“那可正好,她这种人……”

于嬷嬷后半截话咽进了喉咙里,多亏这人还有点廉耻心,没在府上大肆宣扬那个神,不然满府的人都去练功,以后传出去,太影响小姐的名声。

青璃只是点头,让管家该给的银钱都结算清楚,没有说别的,但是她现在决定,以后府里只要死契下人,万一有什么事,直接打杀,也不会有什么顾忌。

管家下去之后,于嬷嬷还想说什么,最后化成一声叹息,这件事是她发现的,小姐一个未成亲的姑娘家,还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好,以后事发也能推个干净。

主仆三人在一起闲聊了一会儿,这次的话题是围绕离开的麦冬,还有外海公主丽莎,也不晓得一路是不是平顺,最近几天暂时没有京都来信。

夜色正浓,青璃打发于嬷嬷和麦芽回去,她自己锁好房门,进到空间里。粮食已经收获了一茬,又要继续补种,行军打仗,还是以面食为主,做馒头好携带,比米饭方便一些,所以这次自家粮种也是以水稻为主。

上次凤阳花灯节,族人来参观,也有那媳妇子曾经问过她,可不可以拉着娘家一起种植,当时青璃只说想想,没给具体的答案。

要她来看,有人愿意跟着一起试验不错,但是既然是试验田,就有风险存在,如果对方没有按照正常程序来,或者有什么天灾的话,这新粮种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族里的媳妇没准落埋怨。

不过族人开明,若只有天灾,肯定不是莫家村的事,那是凤阳,北地乃至于大周的事,所以说,还要放手一搏,能提出这个请求的,家里也都是大胆的人家,知道跟着莫家族走肯定不会错。

青璃想一下,觉得也可行,粮种她有的是,不过也不能白给,银钱,她就暂时不要了,算出正常的出产,剩下的一部分,用今年的粮价回收。

空间里种出的粮种,产量高不说,质量也比正常粮种要好,那米粒颗颗晶莹,带着稻香,而面粉特别细白,一看就是上等,她必须用最低廉的价钱回收。

第一年粮种试验,也并非越广泛越好,青璃打算在外婆的村子推广一下,那里毕竟是娘,大伯娘和大堂嫂娘家的村子,剩下的就靠族人媳妇们联络,不认识的一概不理会,等自家试验几年,赚够银钱之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把收获的粮草堆入到库房里,青璃去了小山上摘下一颗蟠桃,在灵泉洗一下,桃毛都没有,直接放在嘴里啃咬,一股香甜的汁水,带着果香,充斥在唇齿间,极乐山庄果然没白去,得到蟠桃的种子,以后开一家蔬果店,花费的银两也能赚回来。

灵泉池子里,海产越来越多,那些海参都被青璃打捞出来,放在加速库房变成了干海参,这种现代已经卖疯了高大上的补品,在这个时代一文不值,就算买回去拌凉菜吃,百姓们也不会认可,真真的暴殄天物。

青璃也曾经想过,推广出来,无奈这种东西不是立竿见影,需要长期的食疗,谁愿意花几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等待?除非前期免费,找人做试验积攒口碑,可海参也不是灵丹妙药,没有那么神奇。所以这些东西青璃没有推广,放在空间里,给家里人食用,偶尔分给族人,算是一项福利。

螃蟹,海鱼,已经挤满了灵泉池子,青璃打捞了一些海螺等,煮熟了之后,把放在空间的库房,还有一些大虾,也做成了虾仁,实在太多了,新鲜的海产又拿不出去,没人分享,还挺遗憾的。

鱿鱼和海鱼,她做成烤鱼片和鱿鱼丝,这些留一部分掺合在铺子里卖,剩下的送给城北大军的士兵们尝鲜,也要给淳于魔头留下一部分,开个小灶,这魔头以前极其挑剔,现在在大营里,真是比猪都好喂,不挑食,有什么吃什么。

------题外话------

大年初二,习俗是回娘家,小莲就在娘家,因为木有嫁出去,哈哈

大家初二快乐,抱抱

第048章 为你第007章 大哥给的零花钱第054章 混战第048章 为你第043章 听墙角第056章 买你当洗脚丫头第058章 浓情第035章 给淳于谙的惊喜第059章 白衣公子第035章 滑坡第009章 拾金不昧否?第010章 劝导第003章 招揽第099章 翻身仗第070章 生辰第089章 突变第029章 四年光阴第042章 进府第071章 官差上门第012章 故人第085章 捡到包子第090章 殇(一)第009章 拾金不昧否?第004章 流放第042章 恶果第086章 图纸第078章 大帐第084章 造船第020章 看春宫第016章 送铺面第019章 有情况第095章 回程准备第024章 扫货第022章 良辰第066章 一个不留第029章 四年光阴第022章 看戏第074章 路遇劫杀(二更)第076章 花灯节第032章 私奔第019章 空间再次升级第008章 交易第046章 不眠夜第087章 闹剧(二)第080章 新帮工第030章 天风书院第045章 相依第057章 小惩张氏女第039章 取暖第059章 知府夫人第032章 私奔第014章 双胞胎第081章 茶棚奇遇第052章 反击第018章 试验田第078章 客来第069章 同伙第023章 琴杀第067章 吃酒第048章 再次进山第021章 来人第003章 意乱第054章 棘手第040章 线索第012章 医馆门前小纠纷第017章 收礼第063章 年关第066章 一个不留第039章 斗采花贼第037章 白府满月宴第057章 极乐庄园第063章 好人做到底第048章 为你第040章 线索第024章 扫货第064章 暴露第094章 相见欢(二)第062章 不速之客第043章 听墙角第044章 腊月第078章 客来第075章 神秘鬼罗刹第041章 问案第091章 隐情(月底求票)第098章 琐事第076章 不可预测第036章 碰瓷第076章 花灯节第033章 我会负责第046章 密谋第044章 腊月第040章 坏消息第076章 重阳节集市见闻第022章 良辰第012章 惊心第042章 搞定第002章 一对红头绳第066章 一个不留第051章 伪尼姑(催更加更)第014章 遭遇大忽悠神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