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 (2)

对于演讲者来说,要对自己的演讲主体以及正文做到精益求精,并且使它们天衣无缝,极富感染力。一旦你突破文章所局限的狭小天地而踏进广博的生活乐园时,你将会拥有无限珍贵的思想……

如果你能够在星期六的上午,再一次为你明天的演讲做准备的话,那么在你这种不懈的精益求精的努力下,演讲必然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假如一位牧师在传授某种真知之前,深思熟虑了一个月、半年,甚或是一年——无论在路上,还是火车里,只要因为疲劳而不想看书时,思想之花将会破蕾绽放,直到展示出它最美的丰姿。

是的,或许牧师可以冥思苦想直至深夜。对于牧师来说,能够做到不被教堂里和布道上的事影响就寝,是一种较好的习惯——因为讲坛是一个布道的好场所,但并不是休息的地方。然而,即便这样,为了不使那些不期而至的想法遗忘,牧师们常常会在深夜披上衣服起床……

当你为了一场布道而专心收集材料时,一定要将你想到的与之相关的一切、看到的以及思想全部记下来……

你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将你的思想勾勒出来,然后利用你的思维使之丰富多彩,从而形成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体系,而这绝不是从书中剽窃的僵化的思想。通过这种训练,你将拥有高效的思维,并且你的思维过程会更鲜活、积极……

思想是你心灵中最真实的写照,你应该将这些属于你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它们的珍贵之处远远胜过了宝石和黄金。记录时,你手边的纸片、旧信纸的背面、折破的信封、废纸等都是你最佳的选择,这要比使用漂亮、干净的大页写字纸好用得多。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从经济角度出发,事实上,当你将这些零乱的只言片语按一定的逻辑思维整理成篇时,使用前者要比后者更加容易……

习惯于将你的所有观点记录下来,并且要经常对其进行思考。当然,在思考过程中,你也不能急于求成。它终将会改变你的精神世界,使你的思想得以成长……

也许你会发现,无论是你最钟意的,还是对人们的生活十分有意义的布道,都来源于你的内心。它们似乎和你骨肉相连,是你精神劳动的果实、活力四射的产物。但是,那些你无法消除那些歪曲你内心意愿或者刻意编纂的剽窃、虚假的布道。有一些布道极富生命力,而且饱经沧海,赞美着上帝,最终进入了神殿的殿堂;还有一些布道深深地溶入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就像长出翅膀的天使一样,越飞越高,使人们在充满责任、希望的道路上勇敢直前,永不迷失方向。因为所有真正意义上的布道都源自于人们生命的激情。

林肯是如何准备他的演讲的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林肯是怎样准备他的演讲的。对于这个问题,我很庆幸我知道答案。当我们阅读林肯的方法时,我们可以在布朗主任的发言发现,其中提到了四分之三个世纪前,林肯使用过的几个程序和步骤。在林肯的一次著名演讲中,他凭借自己的远见卓识称道:“如果分割房子,那么它必然会坍塌;如果我们继续实施半奴隶半民主制度,政府的统治将不会维持多长时间。”对于这个演讲,林肯是怎样提出这个透彻的结论的呢?当他处理日常工作时,他在思考;当他吃饭时,他在思考;当他行走在街道上时,他在思考;当他坐在谷仓里挤牛奶时,他也在思考,甚至在他每天去肉铺和杂货店的路上,他都在思考。他常常披着一件陈旧的灰色披肩,挽着一只菜篮子,身旁的小儿子总是在那喋喋不休地发问、埋怨,时不时地扯动父亲那细长而瘦骨嶙峋的手指头,示意他和自己说说话,可林肯丝毫没有察觉,仍然大步流星地向前走,思索着自己的事——他的演讲,似乎忘了身边的孩子。

就在这种长时间的思索和孕育中,林肯经常会匆忙地写下一些片段、句子,而这些片段、句子又大多被他随意写在了零散的信封上、纸片上或从别的地方撕下的一个小纸条上。总而言之,凡是他身边能够写东西的都会被他利用上。有时他会将这些记录塞进帽子的顶端,方便携带。最后,林肯会将所有记录分门别类,按逻辑顺序加以整理;有些还要付诸笔端成文并进行修改,直到定稿交付演讲和出版。

1858年,在公共讨论会上,作为参议员的道格拉斯每到一处都会向会发表同样的演讲,但林肯却不是这样。他不断研究、思考、反省,力争使自己的演讲能够让听众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他曾经说过,宁愿每天做一场新的演讲,也不愿意天天重复那些不变的话。也正是由于这个目标,他的思想才能日益扩展。

在林肯进入白宫之前,曾复印了一份宪法和三份演说辞。带着这几样东西,他把自己锁进了一间布满灰尘的房子——那是一间废弃多年的房子,位于春田田径场的一家商店的楼上。在那里,在远离外人的入侵和干扰的情况下,林肯的就职演说诞生了。

那么,林肯又是如何准备他的葛底斯堡演说的呢?虽然对此虚假的报道早已铺天盖地,但事实却充满了吸引力。现在就让我们来分享这个故事吧:

就在葛底斯堡公墓管理委员会决定组织一次庄重的献辞时,委员会邀请了埃迪沃德·埃伍瑞特担此大任。他不仅是波士顿的一位知名牧师,而且还是哈佛大学的校长、马萨诸塞州的州长、美利坚的参议员和驻英国的大使,另外,还是国务卿。人们一致认为他是全美国最出色的演说家。最初,委员会将这次演讲定在1863年10月23日举行。但埃伍瑞特却十分明智的提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不能做到充分准备。所以,为了给他更多的时间准备,演讲就推迟了近一个月,决定在11月19日举行。埃伍瑞特在葛底斯堡度过了演讲前的最后三天。他利用这个机会重温了那片战场,回忆着那儿曾发生的一切。对他来说,这几天的思考是最完美的准备,因为他能够身临其境。

每位国会会员都受到了出席现场的邀请函,当然林肯及其内阁也都受到了这份请帖。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婉言谢绝了,只有林肯十分愿意参加,此举却是那些委员们出乎意料的。那么,应不应该邀请他发表演讲呢?但这并不是他们的本意啊。于是,就出现了反对意见:一方面林肯根本没有准备这次演讲的时间;另外,即便他有时间,那么他具备这个能力吗?的确,林肯可以挥洒自如地就评论农奴制或在箍桶匠协会里发表演讲,但谁听过林肯发表的致辞演讲呢?这场演讲时非常严肃的,不能有半点闪失。那么,邀请林肯随便讲几句话?委员们瞻前顾后,左思右想……然而,假如他们知道了后来发生的事情,那么他们一定会更加百思不得其解:这个被人质疑是否有能力的人,在那种场合,怎么会发表一篇现在仍然在被广泛传颂、历久不衰的演讲呢?

最终,在距离献辞演讲还有两个星期时,林肯接到了委员们的邀请,他们请他“为这次的演讲做些适当的评论”,当然,时间上真的有些迟了,而且委员们还用这种措辞:“做些适当的评论。”这可是写给美国总统的邀请函啊!

林肯没有多想只是马上开始准备工作。他立刻给埃迪沃德·埃伍瑞特写了封信,拿到了他的演讲稿复本。一两天后,当林肯在摄影棚里为自己摄像时,他又利用空闲时间,反复阅读埃伍瑞特的演讲稿。之后的几天里,无论往返于白宫和战争指控室,还是仰躺在战争指挥室的皮睡椅上等待最新的战报,林肯都沉浸在对自己的演讲的思考之中。他将大致的演讲草稿写在了一个纸上,然后像平时一样将它放在了高顶丝帽的顶端,随身携带。林肯没有停止思索,很快他的演讲辞就定型了。就在演讲前的最后一个周末,林肯对诺阿·布鲁克斯说:“演讲稿写得还不够准确,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没有达到尽善尽美。事实上,我已经重写了好多次,因此,我只能再仔细琢磨琢磨,直至让人满意。”

在献辞演说的前一夜,林肯来到葛底斯堡。此时的小镇已经汇聚成了人海。平时,这个地区大约有一千三百人,可现在,竟然猛增到一万五千人,甚至人行道上都显得拥挤不堪,通行受阻,所以人们只能站在肮脏的街道两侧;五、六个乐队轮流着弹奏,人们高声唱着《约翰·布朗之躯》。林肯下榻的威尔家门前,更是早早地挤满了人。人们为林肯献上小夜曲,请求他给大家讲几句话。林肯寥寥几句说得清楚、明白,毫不圆滑,而第二天才是他演讲的最佳时机。而当晚,他又利用剩余的时间将演讲再一次斟酌了一遍。甚至,他又到了隔壁塞沃德秘书的房间,大声朗读自己的讲稿以征求意见。第二天吃过早饭,林肯又开始研究这份讲稿了,直到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提醒他该加入队列了他才停了下来。在队伍中,卡尔上校骑着马紧跟在林肯身后,他告诉我们:“队伍刚前进时,总统先生总是笔直地坐在马背上,看其背景就像一个军队的首席指挥官;但是在队伍行进过程中,他的身体就会向前倾,胳膊也松软地下垂着,头也弯了下来,一看就知道他又沉浸在了思考中。”

对此我们只能姑作猜测,或许那个时候他还在推敲那份演讲辞——十句不朽的句子。

但是,林肯有很多失败的演讲,因为他对那些演讲的话题丝毫没有兴趣。可一旦谈起奴隶制和统一时,他就充满了能量。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一天夜里,林肯和他的一个伙伴在伊利诺斯的一家旅店里共居一室。第二天一早,那个伙伴醒来后发现林肯正面对着墙坐着,然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继续实施半农奴半民主制度,政府的统治必然不会长久。”

对于演说前的准备,基督又是怎么做的呢?基督走出人世凡尘,置身于荒山野岭之中。四十多个日日夜夜里,他殚精竭虑、苦思冥想。圣人马斯佑记载道:“从那时起,基督就开始了他的传道历程。”不久以后,那诞生了《高山上的训诫》,这也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演讲之一。

或许对此,你仍然不以为然:“这貌似很有趣,但我并不想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演讲家,我只是想能够应付一些简单的讲话罢了。”

当然,事实的确是如此,而且我们也很理解这种想法。但正是由于这个目的,我们才为你以及其他与你有同样要求的人写了这本书。无论你的演讲水平怎样,只要以一种谦虚的态度来对待过去的著名演讲者,你也会获得一些帮助的。

第8章 著名的演讲家如何准备演讲 (3)第8章 著名的演讲家如何准备演讲 (3)第29章 润饰语言的重要性及途径 (2)第2章 培养勇气与自信 (2)第3章 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 (1)第30章 润饰语言的重要性及途径 (3)第14章 优秀演讲的奥妙 (2)第27章 如何激发听众的兴趣 (3)第18章 如何开始一个演讲 (2)第29章 润饰语言的重要性及途径 (2)第1章 培养勇气与自信 (1)第16章 台上气质和个性 (2)第6章 著名的演讲家如何准备演讲 (1)第13章 优秀演讲的奥妙 (1)第15章 台上气质和个性 (1)第2章 培养勇气与自信 (2)第7章 著名的演讲家如何准备演讲 (2)第8章 著名的演讲家如何准备演讲 (3)第31章 润饰语言的重要性及途径 (4)第11章 增强记忆力 (3)第10章 增强记忆力 (2)第11章 增强记忆力 (3)第16章 台上气质和个性 (2)第4章 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 (2)第31章 润饰语言的重要性及途径 (4)第18章 如何开始一个演讲 (2)第20章 如何结束一个演讲 (1)第7章 著名的演讲家如何准备演讲 (2)第13章 优秀演讲的奥妙 (1)第26章 如何激发听众的兴趣 (2)第13章 优秀演讲的奥妙 (1)第12章 成功演讲的要素第9章 增强记忆力 (1)第1章 培养勇气与自信 (1)第9章 增强记忆力 (1)第26章 如何激发听众的兴趣 (2)第4章 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 (2)第10章 增强记忆力 (2)第16章 台上气质和个性 (2)第22章 如何使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1)第8章 著名的演讲家如何准备演讲 (3)第17章 如何开始一个演讲 (1)第5章 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 (3)第27章 如何激发听众的兴趣 (3)第27章 如何激发听众的兴趣 (3)第4章 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 (2)第13章 优秀演讲的奥妙 (1)第15章 台上气质和个性 (1)第23章 如何使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2)第10章 增强记忆力 (2)第23章 如何使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2)第25章 如何激发听众的兴趣 (1)第11章 增强记忆力 (3)第30章 润饰语言的重要性及途径 (3)第29章 润饰语言的重要性及途径 (2)第30章 润饰语言的重要性及途径 (3)第16章 台上气质和个性 (2)第26章 如何激发听众的兴趣 (2)第8章 著名的演讲家如何准备演讲 (3)第14章 优秀演讲的奥妙 (2)第1章 培养勇气与自信 (1)第19章 如何开始一个演讲 (3)第5章 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 (3)第14章 优秀演讲的奥妙 (2)第28章 润饰语言的重要性及途径 (1)第19章 如何开始一个演讲 (3)第22章 如何使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1)第4章 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 (2)第18章 如何开始一个演讲 (2)第29章 润饰语言的重要性及途径 (2)第20章 如何结束一个演讲 (1)第20章 如何结束一个演讲 (1)第6章 著名的演讲家如何准备演讲 (1)第3章 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 (1)第20章 如何结束一个演讲 (1)第24章 如何使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3)第22章 如何使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1)第16章 台上气质和个性 (2)第23章 如何使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2)第14章 优秀演讲的奥妙 (2)第9章 增强记忆力 (1)第5章 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 (3)第15章 台上气质和个性 (1)第14章 优秀演讲的奥妙 (2)第14章 优秀演讲的奥妙 (2)第24章 如何使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3)第30章 润饰语言的重要性及途径 (3)第26章 如何激发听众的兴趣 (2)第28章 润饰语言的重要性及途径 (1)第16章 台上气质和个性 (2)第18章 如何开始一个演讲 (2)第6章 著名的演讲家如何准备演讲 (1)第8章 著名的演讲家如何准备演讲 (3)第20章 如何结束一个演讲 (1)第2章 培养勇气与自信 (2)第23章 如何使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2)第12章 成功演讲的要素第4章 自信源于充分的准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