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李守贞造反

赵思绾造反的消息和王景崇想要担任知军府事职位的消息,一同传入了开封府枢密院。郭威并不在意,在他看来,不过是小患罢了。凤翔军和永兴军占据的地盘不大,几乎没有战略纵深,只要及早处置,避免后蜀出兵干预,就可以轻松解决赵思绾的叛乱,并威逼王景崇,让他丢掉其不合时宜的妄想。

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郭威在接到消息的第二天,杨邠、史弘肇、苏逢吉、郭威四人联合下达命令:静难军节度使王守恩立即率军南下,担任永兴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平定赵思绾的叛乱;保义军节度使赵晖率军前往凤翔府,担任凤翔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原凤翔军巡检使王景崇调任静难军节度留后,直接前去听差,不得有误!

刘承祐听到赵思绾叛乱的消息,很是郁闷,他现在最盼望的就是王益能死在乱军之中,免得让皇室蒙羞。对杨邠等人的决议,刘承祐此时也只能连连点头,不敢再出任何馊主意。

与此同时,赵思绾与常彦卿也在思考自救的方法。赵思绾对常彦卿说道:“我前几天给那王景崇去信求援,希望他看在我曾为他效力的份上,能支援咱们一些粮草器械。万没想到,书信如同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音。看来,这王景崇也不是什么好货,咱们不能指望他!”

常彦卿连连点头,疑惑地问道:“那咱们怎么办啊,赵大哥你还有什么办法?”

赵思绾既然能被他们推为领导者,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他笑着从怀里取出一个四四方方的木盒来,递给了常彦卿。

常彦卿打开一看,顿时吓了一大跳,颤声问道:“天子印玺,赵大哥你怎么会有这东西?”

赵思绾大笑:“这还是从那安友规的宝库里面搜出来的,虽然不是真品,却也能以假乱真,一般人更不看不出来!如果只有咱们起兵,朝廷很容易就能平定。可是如果别人也同时起兵了呢?比如说王景崇,不如说李守贞!”

“李守贞?你是说护国军节度使?”常彦卿诧异地问道。

赵思绾点了点头,“就是他!李守正在晋朝就被拜为同平章事,如今到了汉朝,却只是一方节度使,他难道就没有怨言吗?肯定有!而且他与杜重威同时归降契丹,现在杜重威已经被斩杀,他难道就不怕这厄运落到自己头上吗?只要再找个能言善辩之士,携带这以假乱真的玉玺,肯定能山东李守贞作乱!到时候后汉光忙着对付他了,哪有时间来征剿咱们?等咱们练出一支精兵来,而李守贞与后汉两败俱伤,这京兆府、凤翔府、河中府,就是咱们的了!”

常彦卿异常崇敬地看着赵思绾,没想到这赵大哥平日里焉不拉几,肚子里还真有货啊!

不久,李守贞就收到了赵思绾送来的玉玺,极为高兴。不过这可是天子之宝,李守贞可不敢找人来鉴赏,而以他的文物鉴赏水平,这定是真品,暗地里直偷着乐。

正如赵思绾所说,李守贞听说杜重威被杀之后,大为恐惧。当年他可是与杜重威同时投向契丹,如今难道后汉要清算不成?!

李守贞可不愿像杜重威那样束手就擒,他自认自己有战功,一向乐善好施,得到官兵的爱戴。而且后汉初立,新帝刘承祐年少无知,而那些所谓的辅政大臣都是些后进之辈,不足为虑!

所以李守贞早就有了起兵造反的打算,他招降纳叛、豢养死士,修筑城池、整理物资,还派人携带蜡丸密函,前往辽国联络,但却屡次被后汉的边防官员查获。结果外援没有请到,反而引起了后汉朝廷的重视。

浚仪人赵修己,精通占卜之术,过去为李守贞的司户参军,一直追随李守贞。他也看出了李守贞的野心,不过自己感觉时机未到,于是就不止一次地警告李守贞:“现在无论是人心还是天命,都在汉朝一边,您的时机还没有到来,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不过李守贞却丝毫听不进去,赵修己见状害怕日后连累自己,便声称自己有病,辞职离开。

赵修己刚走,就有一个人顶替了他的位置,这个人就是总伦。这总伦本来是名街头艺人,善于杂耍魔术,也算有一定的名气。后来感觉赚钱太慢,就披上了袈裟扮作和尚,不时耍些小把戏来糊弄善男善女,很快就发了家。

发财之后,总伦就想要做官。可是谁家朝廷也不会封赏一个假和尚为官啊,后来总伦听说赵修己凭借占卜之术做了司户参军,很是羡慕,常常感叹自己没有这样的运气。

等到赵修己一走,总伦就编了几句预测李守贞登基的童谣,教给小孩子传唱。李守贞听说之后,自然很是欣喜,也有些苦恼,希望找高人来预测一下。总伦这时再装出得道高僧的样子,前去为其解惑,称李守贞一定能当上皇帝。李守贞哪里见过这些手法,很快上当受骗,对总伦的法术深信不疑。

有了“玉玺”,有了“天命”,李守贞也就做好了与众将摊牌的准备。射术精良的他这一天把众将召集起来饮宴,等到酒喝得差不多了,李守贞觉得时机成熟,就辞退侍从,走到了大厅的中央。

在众将诧异的眼神中,李守贞命人取过弓箭,搭箭上弦,指着墙上悬挂的《舔章虎图》,大声说道:“如果我命中有非比寻常的大福,一定能射中老虎的舌头!”

说完一箭射出,正中虎舌,左右一致祝贺,李守贞更加自命不凡。他笑着从怀中拿出那枚玉玺来,高举着向大家宣示。在这种如狂似癫的氛围中,又有谁敢于质疑,大家一致推举李守贞为秦王,领导大家起事造反!

二月底,李守贞正式举事,自称秦王,派遣勇将王继勋,率军进驻潼关,并任命王景崇为凤翔军知军府事、节度使,赵思绾为晋昌军(永兴军)节度使!王景崇也不反对,扭扭捏捏默认,而赵思绾欣然同意,奉其为主。

三月初二,静难军节度使王守恩、彰义军节度使史匡威、匡国军节度使张彦威、镇国军节度使扈从珂同时上奏朝廷:李守贞谋反!

第126章 西行平叛(2)第441章 老实人,愚蠢事第162章 千里外的算计(下)第96章 走镖(一)第298章 亲密战友副统帅(下)第8章 云韶坊中话拔钉(下)第352章 治理水患第51章 智退王西昌(下)第487章 匕首现第79章 酒楼巧遇(下)第120章 善后与誓言第268章 大战长寿村(上)第193章 居于开封(上)第227章 起兵南下!第70章 浴血城头(三)第218章 逃离开封府(6)第245章 追杀赵匡胤第62章 郢州第一仗第145章 多做少说第209章 大政变(2)第458章 大会寨第471章 猛张飞第267章 愿为将军效死第239章 刘子陂大战(7)第431章 李煜登基第104章 驿站夜话第193章 居于开封(上)第477章 风雨扬州城第242章 刘承佑之死(中)第55章 高从诲的野望第425章 恫吓南唐第480章 运气不佳的邻居第315章 御营密谈(上)第132章 西行平叛第87章 误食砒霜(上)第242章 刘承佑之死(中)第34章 赌坊开业第67章 从贤侄到兔崽子第6章 客栈送王朴(下)第360章 截流!?第86章 风高放火天(下)第420章 炮兵对决!第499章 假道伐虢(下)第448章 南北夹击?呸!第79章 酒楼巧遇(下)第209章 大政变(2)第71章 相互算计第224章 田间地头第52章 赵匡胤的出走(上)第248章 打劫(下)第330章 殉国(中)第173章 崩溃的西北角第39章 痛打赵匡胤(三)第192章 先行返京第109章 直入邺都(下)第354章 伏击追兵第85章 风高放火天(上)第286章 攻击兖州府第45章 巡视一营第210章 大政变(3)第89章 襄州事了第256章 黄旗加身(下)第308章 高平之战(2)第244章 义释百姓第28章 巧做整编第360章 截流!?第191章 平定叛乱第431章 李煜登基第298章 亲密战友副统帅(下)第440章 点检作天子!第119章 浴血搏杀第46章 城门争夺战(上)第97章 走镖(二)第495章 平反第337章 全国海选第22章 初入兵营第249章 谁为皇帝(1)第255章 黄旗加身(上)第276章 漫长血夜(中)第425章 恫吓南唐第238章 刘子陂大战(6)第419章 御帐献策第80章 掌柜谏毒计第34章 赌坊开业第442章 董遵诲大婚第29章 积怨与绿帽子第279章 谋算定胜局第345章 秦州易帜第60章 告别与行军第354章 伏击追兵第361章 怒锋!第219章 逃离开封府(7)第38章 痛打赵匡胤(二)第352章 治理水患第173章 崩溃的西北角第406章 斩将夺旗(下)第130章 西行平叛(6)第458章 大会寨第85章 风高放火天(上)第191章 平定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