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忠奸冯道

董遵诲返回隆州之后,将大队人马交予刘庆义指挥,自己按照皇帝的命令,快马加鞭前往崇陵,随同皇帝拜祭先帝。

作为乐安公主未来的夫婿,董遵诲确实有随同皇帝祭拜郭威的资格,更重要的是,他先前并没有推脱断后的命令,在郭荣看来,董遵诲对大周、对他都十分的忠心。既然郭荣不准备在短时间内提升董遵诲的官职(准备让董遵诲负责整军事宜),就决心在别的方面对他进行补偿,比如说,让大家觉得董遵诲深得皇帝信任。要知道皇帝的信任,比起官职的提升来还要有用,要不然也不会有简在帝心一说。

郭荣拜祭完郭威的陵寝之后,便来到了负责修缮陵寝的冯道居所。此时冯道已经七十有三,四代为相的官宦生涯虽然给他带来了不少荣耀,可也严重损耗了他的健康。不过,有董遵诲这个半吊子医生拿出许多后世食疗的方子来维护,冯道倒是没有陷入历史上那种病恹恹的状态。尽管如此,他还是坚决地向郭荣请辞,也作为自己对前段时间阻挠郭荣北伐的惩戒。

郭荣对冯道倒是十分看重,其实人家冯道的话也有一定道理,新帝登基,最重要的不是南征北讨,而是稳定!稳定重于一切,要不是郭荣急于向军方展现自己的果敢勇毅,冯道的提议就是郭荣的不二选择。所以即便冯道对自己有所顶撞、甚至有所贬低,郭荣依旧将为先帝修缮陵寝的这个重任交给了他。在古代,这可是皇帝亲信、一国丞相才能肩负起的任务。

见冯道去意已坚,郭荣也只好点头应允。不过他并没有同意冯道辞去所有官职的请求,而是保留了冯道中书令的职位,并明诏天下,册封冯道为瀛王。

冯道坚辞不就,可实在是耐不住过郭荣的请求。用郭荣的话说,冯道就是父皇留给他的一盏指路明灯,岂能不加以重视?!何况冯道先前反对北伐之事,也却有一番道理。

听郭荣这么一说,冯道很受感动,对郭荣郑重地拜了几拜。他对郭荣说道:“老臣出仕之后,历经数代,只有先帝和陛下能够仁慈对待百姓,不对他们肆意欺凌,设身处地地帮他们改善生活。老臣本想糊涂度日,却被先帝和陛下打动,竭心尽力,为咱们大周谋算。如今虽然因为年龄和身体愿意,退守林下,却也愿为我大周摇旗呐喊、稳定民心。”

在送走了相对满意的郭荣之后,冯道将董遵诲留了下来,对他说道:“最近不知怎么,总想回忆往事,也想找个人好好聊聊天。今天你应该也没有大事要办,就陪陪我这个糟老头子吧!”

董遵诲连忙答应下来,历史上冯道因为反对北伐一事心结未解、郁郁而终,现在看来,总算还有些精神。也许等他闲了下来,没有繁杂的政务要处理,不再劳心劳力的他也许还能多活十多年呢!

冯道对董遵诲说道:“我刚刚出仕的时候,投靠了号称‘燕帝’的刘守光,当时我还是个愣头青,甭管主上接不接受,时不时给他提些意见。而且当时我也是以魏征为偶像,遇事就直言相劝。于是……”

董遵诲好奇地问道:“于是您就升官了?”

冯道大笑,“于是我就被打入死牢,随时可能会被问斩。也许这种生存状态提醒了我,让我以后总是在保全自己的基础上再来委婉劝诫,后来我被朋友设法营救出来,再后来虽然没有青云直上,却也算是出人头地。”

“所以您就保持这个节俭的习惯,来随时提醒自己?”董遵诲好奇地问道,自从他离开随州来到冯府,就发觉冯道对自己很是俭约,从不舍得购置些奢华物品。

冯道自失地一笑,点头说道:“也许是吧,当年我做随军掌书记,住在茅草棚里,还没到分配床和卧具的级别,就是睡在草垛上。后来俸禄多了,倒也请了些随从、仆役,照样有钱大家花、有饭大家吃,也没有搞什么特殊,却从来没觉得清贫。其实就是这样,就算揽下再多的财物,一朝身死,万事皆空。儿孙自有儿孙福,如果全指望你留下的父荫过日子,那还不如让他平凡度日,免得牵扯进复杂的官场漩涡中。”

董遵诲连连点头,笑着说道:“我过去听人说(历史书上的记载),过去有人给您送抢来的美女,您都设法推辞掉了,实在是退却不开的,就另外找间屋子养着,日后送她们返乡。而您在(丧父后)辞去翰林学士返回故里时,正值大旱,您倾尽家财赈济乡民,亲自耕田背柴,并帮助鳏寡孤独耕地。您的这些举动,十分值得我学习!”

冯道轻轻一笑,当年也不过是为了求名而已。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后台,不搞些小动作如何出名,不出名如何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冯道又与董遵诲闲聊一段时间,这才笑着说道:“我平生有几件事做得很是得意,第一件事,就是告诫(后)唐明宗善待百姓,防止谷贱伤农、谷贵饿农,并劝说他实行仁义;第二件事,就是协助众人以雕版印刷《九经》,弘扬文教事业……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我这大半辈子,还有两件事情,足以宣慰余生:

第一,就是我做宰相以后,不管读书人是否贫穷、有无背景,只要他拥有真才实学、只要他还有事业心,那我就会对他进行提拔重用。而我不管那些个世家子弟平日里如何显贵,只要他们没有能力、品行不端、办事浮躁,我就会他他们进行抑制、冷遇。这些年下来,我总算是培养出一个高素质、有能力,却独立于世家的阶层;

第二,当年契丹入主中原,我背负着汉奸的名义、背负着贪慕富贵的名义前去参见耶律德光,自贬自己,谈笑间却救活了不少百姓,缓解了契丹人的残暴举措,减少了契丹人南下造成的破坏,活人无数。当年有许多人要给我建生祠,我竭力反对,这遍及天下的生祠才没有建起来。

不过,我这些举动后世肯定会引发不少争议,我死之后就算是洪水滔天,只要有利于百姓、无愧于良心,我又有何惧?!……”

看着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却有些云淡风轻的冯道,董遵诲不知道哪个才是他内心的真正面目。不过对他来说,冯道终究是他的亲人,而亲人总不会害他。在冯道的教育下,董遵诲对为官之道又有了新的领悟。三天之后,这才回京,而京中已有大变!

第105章 争斗(上)第113章 浴血搏杀(1)第192章 先行返京第302章 楼观道(下)第347章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上)第60章 告别与行军第209章 大政变(2)第457章 挥军泽州第109章 直入邺都(下)第495章 平反第142章 城门失火第383章 孙晟之死第454章 极不愉快的会面第137章 深仇大恨(上)第300章 确立储君第78章 酒楼巧遇(上)第202章 将相失和(上)第184章 诛杀赵思绾(4)第477章 风雨扬州城第426章 南唐内附第487章 匕首现第84章 倔强的张逸第449章 橐驼儿第132章 西行平叛第132章 西行平叛第24章 难忘的饭汤第277章 漫长血夜(下)第500章 食人魔第32章 刘庆义入彀第299章 再除王殷第176章 所向无敌(下)第246章 护棺返京第297章 亲密战友副统帅(中)第160章 大战王景崇(7)第249章 谁为皇帝(1)第505章 攻克朗州第299章 再除王殷第277章 漫长血夜(下)第330章 殉国(中)第185章 诛杀赵思绾(5)第82章 联想的力量!第152章 驰援咸阳(下)第140章 深仇大恨(完)第456章 击退儋珪第68章 浴血城头(一)第324章 如有神助第182章 诛杀赵思绾(3)第255章 黄旗加身(上)第283章 贿赂皇帝郭威第362章 计歼涂山敌(上)第471章 猛张飞第41章 小巷刺杀(上)第115章 浴血搏杀(3)第37章 痛打赵匡胤(一)第189章 计退南唐(上)第204章 郭威的努力第327章 空城计(上)第348章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下)第48章 紧急救援第234章 刘子陂大战(2)第120章 善后与誓言第98章 走镖(三)第480章 运气不佳的邻居第67章 从贤侄到兔崽子第83章 敲竹杠第330章 殉国(中)第94章 北上中原第499章 假道伐虢(下)第460章 奇袭高平关第207章 意外臂助第274章 失败的夜袭第25章 饭后整顿第352章 治理水患第89章 襄州事了第461章 活下去第322章 攻破晋阳城第291章 祭拜孔子第434章 五千水军战辽兵(上)第267章 愿为将军效死第341章 破柴都第101章 曹州兵变(下)第284章 发红包与抄家第287章 敷衍了事的夜袭(上)第213章 大清洗(1)第8章 云韶坊中话拔钉(下)第349章 刺杀郭荣!第65章 夜袭(三)第311章 自在将军第244章 义释百姓第197章 血案(下)第143章 殃及池鱼第385章 夜袭紫金山第159章 大战王景崇(6)第389章 朱元降周第387章 御前冲锋第255章 黄旗加身(上)第447章 皇帝之死!第122章 功过相抵(上)第387章 御前冲锋第153章 小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