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龙门石窟的风波 上

封禅结束之后,李世民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情绪,甚至这一路上还特意给自己放了假,大部分政务都交给长孙无忌与房玄龄等人处理,至于他自己则放松下来欣赏着一路上的风景,遇到一些名胜古迹时,他也会带着李休等人跑去看一看,有时甚至还会留下一些题字。

可以说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这还是李休第一次见到他这么放松自己,不过这倒也是一件好事,毕竟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偶尔的放松一下也是应该的,特别是像李世民这种情况。

回程的路上依然十分的平静,路上有各地的官员安排住宿,倒也不用吃什么苦,而且从泰山到长安经过的这一段区域,也是大唐最为精华的区域,一路上见到的都是百官富裕、生活安定的景象,这也更让李世民也更加的放心,从里到外都洋溢着一种满足感与成就感。

这天李世民他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洛阳,这里是大唐的陪都,虽然离长安并不远,甚至当初还是李世民亲手打下来的,只不过自从李世民登基之后,整天忙于政务,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外出,所以他来洛阳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这次封禅归来,他也特意吩咐暂时不回长安,而是打算在洛阳多住一段时间。

说起洛阳,就不能不提一个名胜古迹,那就是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虽然在唐朝时,龙门石窟的规模还很小,甚至据李休所知,唐代开凿的石窟占龙门石窟的六成以上,北魏占了三成,剩下的其它朝代加在一起才占了一成,所以李休现在能看到的也只有后世三分之一的石窟规模。

不过唐朝却是龙门石窟开凿最为兴盛的时代,特别是在李世民限制佛道之前的那段时间,因为天下太平,民间也十分的富裕,再加上佛教的兴盛,于是龙门这边新开凿的石窟数量也十分众多,这些石窟有些寺庙出资捐助的,也有些是私人出资捐助的,但更多的却是皇帝贵族出资修建的,比如北魏时期的洞窟,很多都是魏武帝下令修建的,这些洞窟的作用作用也是多种多样,比如祈福、驱病、还愿等等。

但是就在几年前,李世民听从李休的建议,对佛道两教都进行了限制,收缴了许多寺庙道观的土地,并且还禁止他们再放贷,甚至连出家人的数量都有了限制,如此一来,佛道两教也都出现了极大的衰退。

本来在李休想来,随着佛道两教的衰弱,龙门石窟这边的开凿肯定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有些石窟会因此而停工,但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佛道两教的实力虽然衰退了,但是龙门石窟的建造受到的影响却很有限,甚至规模相比之前还有所扩大。

后来李休了解了一下才知道,原来他虽然限制了佛道两教的规模,但是并不能立刻就改变人们的信仰,佛道两教都拥有数量庞大的信徒,这些人可以不去寺庙上香还愿,但是宗教对他们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生活之中,比如家中有人生病或去世了,有些人就会花钱在龙门建造几座石窟,以此来为家人祈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只是限制佛道两教的规模,防止他们手中掌握太多的土地或财富,从而引起社会的不稳定,但并没有完全禁止两种宗教,事实上想要禁止也不可能,甚至连一些皇族大臣也依然信奉佛教,而大唐对宗教这方面其实也很宽容,只要他们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那么朝廷也懒得管他们,比如开凿龙门石窟这种事,虽然规模很大,但人家愿意出钱,朝廷也没有理由干预。

对于龙门修建石窟的事,李休也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虽然有点浪费社会资源,但这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可以将大唐时期的艺术与人文记录下来,以便让后世的人从侧面了解到这个时代的一些情况。

李世民也早就听闻龙门石窟的大名,以前他倒是几次路过龙门这里,但却没有细看,毕竟当时他也没有欣赏风景的心情,现在好不容易放松下来,于是他在到达洛阳的第二天,就带上李休、长孙无忌等大臣,另外还有李泰也一起陪同来到龙门石窟。

那些正在建造,或者是刚刚完工的石窟并没有什么可看的,但是那些北魏时期就建造好的石窟却引起了李世民的兴趣,因为北魏时期的很多洞窟都是北魏的皇帝下旨兴建的,不但规模宏大,而且洞中的雕像也是十分优美。

当下一行人边走边欣赏龙门石窟中的雕刻,李世民喜欢书法,遇到一些魏碑雕刻时,他还会停下来临摹一下,遇到特别感兴趣的石碑时,还会让人拓印下来,以便带回皇宫中时刻欣赏。

“咦?这座石窟为何没有完成?”不过就在走到其中一座石窟时,李世民却忽然露出惊讶的表情道,因为眼前这个石窟明显属于北魏时期的风格,但是却只有少数一些不太重要的佛像,而在主要位置上预留的空间,却只刻了个大概,一看就知道没有完工。

“启禀父皇,这里是宾阳洞,分为南、中、北三个洞窟,本来是北魏的宣武帝为父亲魏文帝做功德而建,只不过后来北魏宫廷发生变故,再加上主持这里建造的官员病逝,所以只完成了宾阳中洞,另外两个洞窟都没能完工,咱们所在的这个正是宾阳北洞。”李世民的话音刚落,只见李泰就立刻站出来回答道。

李泰曾经主持完成了《括地志》,对于天下的山川地理、名胜古迹也是再熟悉不过,而且他也时常来洛阳这里游玩,甚至在洛阳还有专门的府邸,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使得他对龙门石窟这里的情况也是如数家珍,甚至从来到这里开始,他也有意将李世民带到这里,为的就是要给父亲一个“惊喜”。

第六百七十七章 浑水部 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生第一课第七百一十七章 上官仪的难处第三十六章 人才变厨子第七百七十三章 无法拒绝的请求第三百八十三章 给药王讲课第一千零八章 女人的优势第六十七章 平阳来访第三百八十六章 平安郎第八百零二章 李渊“驾崩”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来的隐忧第四百零一章 辞官第七百五十八章 即是姐姐又是王后第四百八十七章 灞桥送别第七百五十二章 第二个波斯使团第八百七十二章 拍卖进行中第六百五十章 华夷之辩第九十二章 请客吃牛肉第七百六十九章 阿史那结社率第一百四十八章 石炭矿第七百八十章 太原第六百三十八章 马爷回来了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参天可汗大道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亲自见证 上第四百四十三章 种牛痘 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好厉害的迷药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拔灼之死 下第七百六十五章 轧花机第九百零一章 长孙无忌的野心第二百零一章 义绝第五百六十六章 一纸可抵十万兵第八百二十七章 伶牙俐齿第一百九十六章 东安赌场第六百二十五章 张宝相第三百零二章 长安不眠夜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注定的悲剧第七百四十五章 波斯帝国的危机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太子与世家第九百二十一章 李泰来访第二百四十四章 虬髯客的野心 下第六百零九章 太晚了第八百七十章 令牌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吐蕃攻打松州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小神医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梁父山第七百八十一章 失意的李孝恭第一百九十一章 假的也是真的第六百六十九章 又见倭人第一百八十章 木炭与石炭之争 下第六十八章 河边谈心第九百四十九章 告别第三十八章 公主你不要逼我第八百七十一章 征南楼第九百三十八章 带孩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虬髯客启航第六章 豆芽上市第五百六十四章 突厥人?第五百六十六章 一纸可抵十万兵第三百三十四章 说到做到第五百六十九章 “宰相”秘报第一百四十九章 蜂窝煤第九百五十五章 裴寂也“死”了第八章 杀猪饭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河边谈心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而归第八百二十三章 知子莫若父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要见他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巧遇王方翼第一百一十章 奢侈的李休第八百六十五章 苏定方的学生 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再见裴寂第二百七十一章 杨农的打算 上第九百八十八章 七娘在哪?第二百五十五章 偷玉米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珪第九百六十七章 成亲第五百七十九章 孤儿寡母第三百四十章 渭水河畔第九十七章 种花草第四百八十八章 未曾谋面的女子第九百一十六章 探望李承乾第一百五十八章 送亲第七十二章 战场四件套第三百六十五章 两千人第二百二十九章 罐头的情况第三十章 蒸馏酒精第二百章 人工授粉第二百五十九章 双喜临门第七十七章 被嫌弃的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东宫事发 下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千军万马避白袍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休的怀疑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奴婢称心第七百九十四章 突厥人造反了第五百一十四章 所托非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救命之恩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李治回来了第八百三十一章 自己坑自己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伸到军中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