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封堵寺门

也许是想到武士彟当初跟随李渊打江山不易,也许是想到武士彟在外任职兢兢业业,造福一方百姓,所以在武士彟去世后,李世民亲自下旨,武士彟的丧葬费用都从国库里出,而且还遵从武士彟的遗嘱,安排人手将他的棺椁送到并州老家安葬。

武士彟的棺椁要送到并州,武明空母女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去,事实上在并州也同样要办一场葬礼,所以在走的那天,李休也前去相送,并且叮嘱武明空在安葬过父亲后,一定要再回长安。

其实根本不用李休叮嘱,杨氏肯定会在安葬过丈夫后带着武明空回长安,因为在武士彟去世后,她就知道武氏兄弟肯定容不下她们母女,而唯一可以为她们母女做主的,也只有武明空的先生李休了,而且武士彟在长安也留下一些产业,只要能保住这些产业,她们母女日后的生活就有保证了。

送走了武士彟的棺椁,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休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书房里,为了组建银行的事撰写一份计划,毕竟这件事可能关系到大唐日后的兴盛,因此也不能着急,必须要有万全的准备才行,李世民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并没有催他。

相比之下,魏征主持僧道录司却已经开始正常的运转,一条条限制宗教发展的法令也开始下达到各个州府,对于各地僧道数量与寺院土地的统计也正在进行之中,而最快统计完成的长安与洛阳,已经开始度牒的发放。

不过度牒可不是什么样的和尚或道士都能拿到的,而是必须要经过僧道录司的考核才行,比如和尚就要教佛经,以及对佛法的理解,而道士则考道藏,甚至听说魏征还想对道士考核炼丹,不过因为炼丹没有统一的标准,最后才只能做罢。

从度牒开始发放时起,长安和洛阳的各个寺院道观就接到了消息,必须在三个月内到长安或洛阳的僧道录司进行考核,三个月后拿不到度牒的僧人一率还俗,道士日后则不准再以道士自居,只有拿到度牒的僧人和道士,才拥有传教的权利。

面对朝廷这种明面上的打压,无论是佛门还是道教,自然都不甘心束手待毙,本来他们两教彼此间也是争斗不休,但这次却罕见的联合起来,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动用以前积累下的人脉,鼓动朝堂上的大臣向朝廷施压,希望可以让朝廷收回僧道录司之前发布的法令。

不过这次打击僧道势力的事却是李世民亲自点头的,而且主持这件事的还是一向不讲任何情面的魏征,所以谁出面都没用。

看到走上层路线没用,长安与洛阳的这帮子僧人与道士也终于急了,首先坐不住的就是佛门,因为道教主要是走上层路线,而且道士大都是兼职的,比如像孙思邈,他的主职是个大夫,道士只是兼职,当时他平时喜欢做道士打扮,僧道录司对道教虽然也有很大的影响,但相比佛门却要小多了。

在大唐这个时期,佛门可谓十分的兴盛,光是僧人就有十数万之众,而且僧人可不像道士平时为民,出家为道,所有僧人只要剃度过后就是正式的出家人,可若是按照朝廷的要求去考核拿度牒,最后能拿到度牒的僧人数量恐怕只有天知道,毕竟朝廷本来就是要减少僧人的数量,只要在考核时动点手脚,就可以控制通过的人数。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长安与洛阳的几个大寺庙竟然暗中通了一下消息,然后准备一同到皇城门前静坐,如果朝廷一天不收回限制佛门的法令,那他们就一天不回去,而且静坐时也会禁绝饮食,其实和后世的绝食抗议如出一辙。

不过还没等这些寺庙的僧人联合起来,飞奴司却已经提前打探到这个消息,紧接着长安与洛阳的驻军四出,每座寺庙周围都有军队把守,美名其曰在考核之前,朝廷要保护所有僧人能够有安静的环境学习佛法,所以在这段时间,严禁任何人进出寺庙。

朝廷在寺庙周围驻军的事虽然在民间引起不小的风波,但是现在大唐国家稳定,百姓也十分的富足,别的不说,光是红薯这些商道作物的推广,就基本上解决了饥饿的问题,所以民间虽然有怨言,但也绝不会因为这点事就和朝廷闹。

更何况隋末的战乱依然有许多人记得,而且大唐的军队也绝不是吃素的,君不见草原上的突厥人被唐军杀的人头滚滚,现在程咬金等人也在党项大开杀戒,所以就算有人想闹事,也得估计一下自己的脖子是不是比军队的钢刀硬?

其实像派军队封堵寺庙大门这种事,也只有李世民这种开疆拓土的一代雄主敢这么干,虽然他不是大唐的开国之君,但整个大唐的国土有大半都是他亲手打下来的,而且又外灭强敌,百姓也十分富足,在民间的威望自然无人可及,甚至现在李世民在民间已经有神化的趋势,相比寺庙里的那些泥胎,自然是李世民这个活着的真龙天子更加厉害。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件事很快就平息了下去,寺庙虽然暂时不能进,但对一般人的影响并不大,毕竟宗教这东西不能吃也不能喝,烧香拜佛也只是求个心安,而且朝廷也不会永远封禁,等到三个月自然也就放开了。

半个月后,李休也终于将筹建银行的计划整理出来,然后亲自进宫将这份计划呈交给李世民,对此李世民也十分重视,立刻将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召到两仪殿,然后共同商讨李休的这份计划。

李休对于银行之事还是十分慎重的,在他的这份计划中,暂时也只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开设银行做为试点,当然现在也用不着分什么央行和商业银行的区别,银行开办之后,会开设存款、汇兑、贷款等业务,和后世的商业银行差不多,当然这些业务想要开办起来,肯定不像后世那么容易,别的不说,光是信息的传递就是个大问题。

另外这个银行还有一个商业银行没有的功能,那就是发行货币,对于这件事李休也更加的谨慎,因为货币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根本,更何况李休还想对大唐现在的货币进行改革。

为了保持平稳,李休并不想对大唐现有的铜钱进行改变,事实上大唐建立后,已经对铜钱做了一次改革,那就是将流通数百年的五铢钱改为开元通宝,这主要是隋末战乱,铜钱的发行也十分混乱,导致隋末的五铢钱十分轻薄,而且样式也不规则,于是在武德四年时,李渊下令开铸“开元通宝”,并且规定每十文重为一两,每一文的重量为一钱。

初唐时期国力强盛,开元通宝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形状也十分的精美厚重,哪怕是在后世时,初唐时的开元通宝也依然受到不少人的喜爱,相比之下,中唐之后的通宝钱就又变得轻薄粗糙起来。

现在大唐的开元通宝已经取代了原来的五铢钱,成为大唐国内的流通货币,百姓们也都已经认可这种铜钱,所以李休也觉得没有改变的必要,甚至日后铸造银币时,也只是改变材质,而形状也依然使用开元通宝,这样才能更容易得到百姓们的认可。

在李休的计划中,对于银行的运营以及新币的发行都有详细的规划,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看过之后,大体上也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对一些细节做了补充和修改,随后这份奏折也得到李世民的批准,而银行的筹建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第九百八十九章 东宫中的怒火第四百七十四章 新家第七百零七章 抓回来?第九百三十六章 发行银币第六百四十章 传国玉玺第九百四十八章 即将出发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拖延?第九百五十二章 不应该出现的人第八百八十六章 流放草原第一千三百章 最后一步 下第一千零八章 女人的优势第九百一十四章 七娘的逼问第四百七十六章 暧昧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决战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摆驾东宫第九百六十五章 兄弟重逢第七百零七章 抓回来?第二百七十章 魏征第七百八十二章 比箭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李休入朝堂?第二十九章 伤口感染第七百七十一章 误会与阴谋第二百一十八章 洞房之夜 上第七十一章 太子的请柬第一千零四十章 两小无猜第八十二章 唐朝潘仁美?第五百零二章 隐瞒第四百三十五章 我后悔了第九十一章 侄儿无所不知第八百七十二章 拍卖进行中第九十八章 柴李两家的交易第五百九十四章 两个助手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交州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修墓第六百四十四章 奇特的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河边谈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爬犁第六百二十八章 李道宗的苦水第四十八章 逼上绝路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泊沟口第九百三十九章 李晋也要去军校第六百八十八章 以突厥制突厥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李治回来了第一千零十九章 让人为难的事第六百六十五章 母子相认 上第五百三十六章 不可能的罪己诏第八百八十三章 老顽固第五百三十四章 一诗一词第九百二十三章 魏征自尽?第三百六十七章 女帝第一百四十八章 石炭矿第二百五十二章 爱信不信第八百五十三章 蒸汽机第六百六十七章 光化郡主的决定第四百七十三章 月婵的重要性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唐“老干妈”第一百一十九章 增肥的月婵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攻略四方第九百三十九章 李晋也要去军校第七百八十一章 失意的李孝恭第四百六十章 茶叶作坊第六百六十七章 光化郡主的决定第四百九十八章 去洛阳第九百三十六章 发行银币第七百二十二章 我要见他第九百六十二章 竟然是他第九百四十三章 周参军第二十一章 在长安第六百七十八章 内迁 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钱袋还是香囊?第五百八十七章 放开宵禁第七百七十九章 死士第一百二十六章 陌刀队的归属第八百一十七章 陛下来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人心所向第六十五章 史上十大渣爹第二百五十五章 偷玉米第一百一十九章 增肥的月婵第六百一十五章 莒国公唐俭第二十一章 在长安第八百七十四章 打压的效果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太子与世家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公子算术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一个泉盖苏文!第九十二章 请客吃牛肉第四百六十章 茶叶作坊第八百一十二章 秦琼与薛仁贵第八百一十七章 陛下来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生化武器第八百四十章 刘仁轨被扣第八百章 不甘心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儿女亲家第八百一十五章 天子一怒第一百八十四章 炼焦第九百六十三章 相见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李休的请求第七百三十九章 瘟疫?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语惊醒梦中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李道宗来访第八百六十二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