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打击

江城书院,过二门,进讲堂,左边的过道通向三间明间,是主讲们平日办公之所。

已近巳时三刻,大门外的喧嚷声越过芙蓉花树传入雪白院墙内,娇艳花瓣淌下未干的晨露。树下执扫把洒扫落花的小童听见屋里传出主讲们的争执声,搓搓手,驻足侧耳细听。被走过长廊的管事看见骂了一句,忙赔笑着讨饶。

刷刷的扫地声再度响起。

一束光线筛过细密窗纱漫进明间,笼在窗下案桌上的两张考卷上,弥封的一角已经翻开,淡金色阳光映出两个笔迹清秀婉丽的名字:傅云,苏桐。

房里众人虽各持己见,气氛却很平和。

赵师爷坐在朝南的一张桌案后,眉飞色舞,一边剥花生,一边笑道:“你们别问我,我当然更喜欢傅云的文章,不然我干嘛上赶着给他当老师?我也不怕你们说我偏心,我就选他!”

山长姜伯春笑着摇摇头,看向其他人。

傅云和苏桐的考卷中帖经以及其他诏告策表、天文地理部分答得一样好,没有一丝错漏之处。但就如科举应试不会一届出现两个状元一样,江城书院的考试从来没有并列第一之说。

姜伯春只能从两人自选题的八股文来分孰优孰劣。他虽是科举出身,八股文却做得并不是很好,当年全因为恰好猜中题目才侥幸得中,名次也排在最末尾,仕途上没什么建树。年老之际,朝廷选派他担任山长一职,他激动难安,亦生出几分雄心,想竭尽全力为国朝栽培更多有真才实干、于国于民抱有仁爱之心的人才。

先看完苏桐的八股文,姜伯春眼前一亮,技巧上还差了点,但字里行间可见功底,是个好苗子,本以为拔得头筹的人选已经出来了,但再看过傅云的文章后,他忍不住嘴角上翘,轻笑出声,气势凌厉,格式严谨,也是一篇佳作。

姜伯春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到底判谁为第一,只好将主讲、副讲们召集一堂,由众人评判。

结果不巧,今年礼聘赵师爷为主讲,教授人数刚好凑成了十二之数,大家辩驳来辩驳去,一半人选苏桐,一半人选傅云,还是争不出结果。

其实如果赵师爷识趣,为避嫌自动退出评判之列,倒是好办。

但赵师爷是什么人?岂肯为避嫌就把第一名拱手让给苏桐?

他不仅不退出,还非要堂堂正正选自己的大外甥。

两方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僵持不下。

姜伯春不是意志坚定之人,神情为难。

老成持重的主讲梁修己喝口茶,缓缓道:“我尤其爱傅云的一笔字,端妍润丽,虽是台阁体,但未失欧、赵风骨,有大家风范。虽说笔法还是欠缺了点,结体还要再练练,不过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能写出这么好的字,难得啊!”

书法家沈度的楷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深受明成祖喜爱,夸他是“我朝王羲之”。当时朝廷很多金版玉册、重要制诰、典籍文书都出自他的手笔,台阁重臣们也以此字体起草昭告,因此这种书体也称为“台阁体”。为迎合帝王喜好,也因为八股科举要求,读书人纷纷效仿,台阁体流行一时。

以至于到后来,科举考试必须以台阁体书写,不会写标准方正的台阁体等于无法进入翰林院,而且字形大小、粗细统一都有一定得要求,不能自我发挥。

过度要求字体的标准规范,导致书体全无个性,造成其千人一面、了无生机的局面,喜爱书法的文人大为痛惜,极为抗拒台阁体的演变,但大势所趋,无可奈何。

人人皆习台阁体,并不表示这种书体轻易就能写得好。

梁修己笃好书法,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幼时师从名师,一手楷书写得挺劲雅正,给人以神采奕奕之感。

众位主讲见他开口夸赞傅云的字,自然不会出言和他唱反调,纷纷点头附和。

“他的字确实写得好。”温雪石起身,走到梁修己身边,帮他续了杯茶。

梁修己抬手做了个表示客气的手势。

温雪石微笑道,“可论文章,他观点强势,语多奇警,虽然能自圆其说,还是失了庄重之调。苏桐的文章文字晓畅典雅,紧扣题旨,语句朴实无华,对偶齐整,元气内蕴,略有古风,若细加雕琢,必成大器。”

众人齐齐点头。

“虽这么说,我还是喜欢傅云的破题,挥洒自如,字字铿将,我都被他说服了。”

一名副讲笑呵呵道。

大家互望一眼,都笑了。

“傅云年纪比苏桐小。”

赵师爷见缝插针,嘀咕一句。

众人停下争执,笑得更加欢快。

他们身为师者,喜欢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少年学子,即使他的观点隐隐有离经叛道之嫌,同时也欣赏沉稳含蓄,低调和厚的学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江山代有才人出,年轻后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师者之幸啊!

不管是傅云的锋芒,还是苏桐的文雅,主讲们一样的爱怜赞赏,之所以非要分一个高下,不过是为了保证结果能服众罢了。

外边的考生还在等着张榜呢!

姜伯春左右为难。

众人知他一心为书院着想,全无私心,劝他道:“山长不是说要摒弃迂腐之风,让沉迷科举应试而忽视真正学问的学子们认真求道解惑么?不如就从这一次评判开始做出改变,科举没有两个状元,为什么书院就不能有两个第一了?”

姜伯春怔忪片刻,双唇颤动,拍一下案桌,长身而起,“好!”

…………

傅四老爷认得的字不多,但“傅云”两个字还是能辨认出来的。

红榜上傅云和苏桐的名字挤在一块,列于第一名之下。

他不敢置信,挤到人群最前面,伸手摸了摸红纸,被旁边看守的生员客客气气拦住了。

周遭嗡嗡嗡嗡一片嘈杂,傅四老爷站在原地发愣。

片刻后,他忽然两手一拍,笑嘻嘻道:“第一呢!”

傅云英也有些惊讶。

她原以为自己可能是第三或者第二,没想到竟然和苏桐并列第一。

王叔等人回过神来,偷偷拿眼看她,嘴唇翕动,却没出声。

傅云启也罕见地没有大叫大嚷,仰头看着刚贴上的红纸,怔怔地出神。

照壁前的学子议论纷纷。

有震惊的,有不解的,有好奇的,当然也有不满书院做法而大声质问的。

陈葵不搭理学子们,贴完红榜,领着生员们陆续离去。

苏桐没有来,全场学子的议论声越来越小,不约而同看向傅云英。

都是少年人,自然不服气,就算面上没露出什么,但紧抿的嘴角泄露了他们此刻的不甘。

当然也有真心佩服傅云英想趁机和他说几句话套套近乎的,但看他站在那里,罗衣绣袍,面如美玉,一时竟觉得有些踌躇不敢上前。

傅云英淡淡扫视一圈,微微颔首致意。

这群意气风发的年轻少年郎,以后将是她的同窗。

众人怔住,都觉得他看的好像是自己,连角落里的人也这么认为。

人群骚动起来,众人情不自禁朝他还礼。

学长陈葵站在大门外,遥遥看着照壁前的动静,点点头,到底是头名,气度与众不同。

傅四老爷挺直腰杆,沐浴在四面八方投过来的或嫉妒或好奇的视线中,捋须微笑。

傅云启和傅四老爷一样,腰板挺得直直的,听到旁人低语,眼眉舒展,一道与有荣焉的眼风扫过去:“云哥是我弟弟!”

他生得清秀,又是妇人娇养长大的,不知不觉学了一身娇气做派,这道眼神不像炫耀,反而有点抛媚眼的意思。

旁人被他看得一愣,摇摇头走开。

…………

“恭喜。”

一人走到傅云英面前,拱手道。

傅云英转过身,回以一礼,“赵兄同喜。”

赵琪深深望她一眼,目光幽深,含笑道:“听说你小字应解?你是三爷爷的学生,我痴长你几岁,以后便唤你应解,如何?”

他语气真诚,热情而又不失分寸。一双凤眼微微上挑,仿佛情意无限,任谁都不会怀疑他的真心。

这才是赵琪平日和其他士子交往时的态度。以往他对傅家这种穷乡僻壤的土乡绅抱有偏见,加上少年人争强好胜之下生出的那么一点阴暗心思,和傅云来往时难免带了点纡尊降贵的调调,想先声夺人,靠显赫家世将对方的气势压下。

然而傅云似乎完全不在乎他的态度。他客气以待,傅云冷冷的,他笑里藏刀,傅云还是冷冷的。

从第一次见面到今天张榜,赵家子弟给了傅云很多次机会。

若能得赵家子弟照应,谁不欣喜若狂?

傅云分明能看懂他们的招揽之意,却始终无动于衷。

一般寒门学子身上与身俱来和后天形成的那种自卑、自傲、敏感、谨小慎微,傅云一样没有。

他兀自做他的丹映公子,不掩锋芒,不失本心,不管其他人的看法。

如此冷淡,如此坚决。

赵琪此刻方才明白,傅云不可能被他收服。

可惜了,虽然天资聪颖,却是个眼界狭窄之人。

苏桐就比他聪明多了,赵家子弟言语间稍稍露出善意,苏桐便感恩戴德,是个善于变通的聪明人。

…………

“赵兄真是客气,那我们该如何称呼赵兄呢?”

一道刻意拉长的声音打断赵琪和傅云英的对话。

傅云启插到两人中间,堆起一脸笑,问道。

赵琪面色不改,“唤我玉郎便是。”

傅云启脸色古怪。

赵琪尴尬了一瞬,解释道:“这是三爷爷为我取的。”

赵师爷其人行事随便,给侄孙取字也随便。既然叫赵琪,那就取字玉郎好了。

傅云启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忙掩饰道:“哎呀!我考进正课生了好高兴!”

赵琪自诩翩翩佳公子,平生所恨之事就是当初不该求赵师爷为自己取字,脸上神情不变,耳根却微微透出一点红,客气几句,含笑告辞而去。

“原来赵家少爷也知道害羞,我还以为他脸皮比城墙厚。”

傅云启还记得赵琪当初登门道歉时那种高高在上的纨绔子弟作风,撇撇嘴,轻推傅云英往外走,“四叔高兴坏了,打发人去黄鹤楼包下一间雅室。”

傅云英扫他一眼,见他一脸欢欣,问:“你不是不想爬山么?”

“啊?”傅云启茫然了一下,嘿嘿一笑,搔搔脑袋,“人逢喜事精神爽,别说爬山了,现在让我跳进大江里游一圈都使得!”

…………

江城书院。

按规矩,新生入学院那天,所有考生的考卷都要张贴于榜上供学子们观阅。在此之前,考卷一律交由山长姜伯春保管。

梁修己喜欢傅云的字,找姜伯春讨要他的考卷,想再看一遍。

姜伯春笑道:“梁翁稍等,吴副讲才刚拿走傅云的考卷。”

梁修己于是又来找吴同鹤。

吴同鹤正坐在书案前抄写什么。

梁修己走到他的书桌前,目光落到镇纸压着的摊开的纸页上,有点讶异。

吴同鹤抄写的分明是傅云、苏桐、赵琪、钟天禄、袁三等人以“德不孤,必有邻”为题的八股文章。

“抄写这些做什么?”

吴同鹤抬起头来,笑答道:“自然是给出题人看的。”

梁修己目光闪烁了两下,捋须沉思,半晌后,忍不住发问:“莫非这位大人要前来书院讲学?”

声音里带了一丝期冀和压抑的激动。

吴同鹤笑而不语。

…………

是夜,无星无月,夜色暗沉。

吴同鹤走过长长的回廊,靠近最里头一间书房。房里点着灯笼,昏黄的灯火透过窗纱,笼下一地慵懒的浅黄光晕。

头戴草帽,身着夹袄的随从拦下吴同鹤,“夜已深了。”

吴同鹤拿出一叠纸,道:“不敢打扰大人休息,烦请代为转交。”

随从没有接,进房去通报了一声。

不一会儿,房门吱嘎一声大开,随从在里面道:“请进。”

吴同鹤轻咳两声,紧张地整了整衣冠,确认没有失礼之处,才低着头走近书房。

书房布置得很简单,书架书桌案几椅榻,没有陈设玩器古董,只供了一只细颈瓶,瓶里一捧应季鲜花。

一星如豆灯火摇曳,暗夜中花朵散发出淡淡的甜香。

桌旁一人正伏案书写,灯光打在那张俊逸清秀的脸孔上。

灯下看人,愈显他眉目如画,气质出尘。

“我已罢官归乡,以后不必尊称大人。”

男人没有抬头,淡淡道。

吴同鹤不敢多话,老老实实答应一声,奉上手抄的各份试卷,“这是新生中排名前五的学子所作,我一一看过,还算能入眼。”

崔南轩嗯一声,停笔,接过考卷,“谁排第一?”

“傅云和苏桐并列第一,赵琪第三,钟天禄第四,袁三第五……”

“并列第一?书院建立以来,还从未有过。倒是奇了。”

崔南轩慢慢翻看考卷,动作不疾不徐,显得有点漫不经心。

他不说话,吴同鹤亦不敢随便张口,站在书桌前默默等待。

不知是不是看到什么感兴趣的内容,崔南轩挑了挑眉,手指点一点纸上一排字。

“这个傅云,就是二姐说的傅家小相公?”

“正是。”

吴同鹤低着头道,“那日救起二姐和琴姐的傅小相公就是傅云没错,我事后找人打听过,傅云送他妹妹前去长春观求医,停泊在渡口时看到二姐和琴姐落水,立刻派家仆救起母女,还以金银衣帛相赠,事后也不要二姐的酬谢。这后生人品端正,文采过人,难得还是个古道热肠之人,实在难得……”

崔南轩听他滔滔不绝,不置一词,待他说完,问:“见过?”

吴同鹤笑了笑,“见过几次,生得俊秀,眉宇间透着股英气,就是年纪尚小,不知以后如何。”

烛花突然发出一声爆响,灯火颤动了两下,继续燃烧。

崔南轩沉默一阵,撇下纸张,“赵琪和钟天禄就不必理会了。”

赵琪是赵家人,钟天禄姓钟,料想也出身富贵,都不合适。

吴同鹤会意,应了一声。

他转身要走,迟疑了一下,壮着胆子发问:“您……果真会来书院讲学?”

“罢官归乡,还能如何?”

崔南轩说,手指轻拂桌案,示意他出去。

吴同鹤没敢接着细问,拱手退出书房。

出了回廊,迎面只见几团光芒慢慢靠近过来。

衣裙窸窸窣窣的声音越来越近,丫头提着灯笼,中间簇拥着一名眉眼俏丽的年轻妇人。一行人走到吴同鹤面前,妇人迫不及待问他:“我听丫头说,傅家小相公考进书院了?”

吴同鹤笑道:“不止考进了,还考了个第一呢。”

含笑说了傅云和苏桐并列第一的事。

妇人听完,面露喜色,“我那日在渡口见到他,就觉得他气度不似常人,果然不错。”

吴同鹤笑笑不说话,傅云是二姐的救命恩人,她当然是越想越觉得傅云好。

崔二姐激动了一会儿,突然皱了皱眉,“上次还没好好谢过他,现在入院考试结果出来了,用不着忌讳什么了吧?”

崔家人南下途中,崔二姐和崔南轩起了些争执,一气之下带着女儿吴琴不辞而别。母女俩从未单独出过远门,崔二姐虽然已经嫁为人妇,但因有兄长护着,丈夫是兄长的幕僚,对她言听计从,因此为人母多年心性仍旧单纯,刚走不远就被拐子给骗走了。万幸她留了个心眼,让女儿吴琴假装哑巴骗过拐子,拐子没把吴琴一个女娃娃当回事,母女俩这才能找到机会跳船逃生。那日在渡口多得傅云相助,崔二姐心中一直记挂着恩人,被崔南轩手下的人找到接回武昌府后,寻思着前去当面道谢,顺便送还银两。

吴同鹤是她丈夫的族弟,亦是她的表弟,告诉她他身为江城书院的副讲,需要避嫌,而且崔南轩很有可能前去书院讲学,如果别人知道傅云是崔南轩妹妹的救命恩人,可能会疑心她的考试结果。

吴同鹤点点头,“考试结果业已公布,表姐但去无妨,再过几日傅云就要搬去书院住了。”

崔二姐喜道:“我这就叫人打点礼物,等从知府家接回琴姐就过去。”

表姐弟又说了些其他闲话方散。

…………

考试名次公布后,考生们还需面见诸位教授,回答教授们的提问。

据说往年有考中的考生因为答不出问题而被劝退或降级到附课生的。

傅云启大为紧张,他觉得自己能考中,一是傅云英教得好,抓得严,二是自己运气佳,走了狗屎运。等到教授们面前就原形毕露了,一定会被赶出书院!

“怕什么。”傅云英看他吓得连饭都吃不下,挑挑眉,“先生们只是想考校你的学问,又不是非要难住你,四书你背得滚瓜烂熟,应付抽背绝无问题,不用太紧张。”

傅云启哭丧着脸道:“刚考完,我好像全都忘光了!”

他读书向来有点漫不经心,东读一点,西读一点,孙先生要检查什么,他就赶紧温习什么,没有章法。这些天多亏傅云英帮他理清思绪,他脑子里才渐渐有了个大致的轮廓。但入院考试考完之后,他陡然放松下来,今早仔细回想,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记不起来了!

“无事,这种状况我也经历过。”傅云英不慌不忙,“这几天我列一份纲要给你,你照着纲要温习,先生问你问题的时候,能答多少答多少,答不出来也不要慌张,状元也会出错,何况你。”

傅云启心头的忐忑不安被她平静得近乎麻木的态度慢慢抚平,大松口气后,觉得饿了,开始努力扒饭。

家中仆人知道两位少爷考中书院的正课生,又惊又喜,得知书院教授还要亲自考校学问,心又提起来了。因着傅四老爷的吩咐,接下来几天下人们走路蹑手蹑脚的,生怕惊扰到二人。

到赴书院拜见教授那天,傅云启一大早不必丫头催促便起来读书,抓着傅云英归纳总结的纲要反复背,吃饭的时候亦在默默念诵,出门的时候还在念念有声。

神神道道,如履薄冰。

书院前很热闹,其他学子也都到了。见到他二人,上前致意。

傅云启紧紧挨着傅云英,一一招呼过去。

苏桐来得不早不晚,刚好是最不容易引人注意的时间,也不过来和傅云启、傅云英寒暄,自己找了个角落站着。

赵琪看到他,很快带着其他人迎过去,几人站在一处闲话,旁边的人偶尔附和一两句。

傅云启不解道:“桐哥怎么不理我们?媛姐的事和我们没关系啊?”

苏桐救过傅云启和傅云泰,为此手臂受伤无法参加考试,傅云启心里一直记着这份恩情。

“他要和整个傅家断绝往来,你我都姓傅。”

傅云英淡淡答道。

她有一种直觉,傅媛的事……未必和傅四老爷讲述的那样简单,苏桐这人深藏不漏,搬来武昌府后,他身上那股隐隐的郁气立刻不翼而飞……就好像……和傅家脱离关系是他一直所期盼的一样。

苏桐也许是个隐患,傅云章现在能压制住他,让他不敢生出其他心思,但她不能想当然把希望寄托在二哥对苏桐的威慑上。

傅云英默默想着心事。

辰时中,几名小文童出来迎接他们,神色恹恹的,似有些不耐烦。学子们找他们打听各位主讲的喜好脾性,他们爱答不理的,态度冷淡。

学子们都是半大少年,心中愤愤。

小文童中的一个觉察到众人的不满,忙道歉,“还请见谅怠慢之处,今天崔探花前来讲学,我们几个因为受罚不能前去旁听,心里难受,实在笑不出来。”

众人顿时激动万分。

崔南轩罢官的事已经传开了,早有传言说这位同安二十年的探花郎并未回江陵府老宅,而是带着家人在武昌府赁了间宅子住。他们正愁没有机缘一堵崔探花风采,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崔探花竟然来了江城书院!

“我们也能去旁听吗?”

娇小玲珑、穿一身春绸袍的钟天禄立刻发问。

小文童摊手,摇摇头,“崔探花讲学,哪是想看就能看的?讲堂周围有杂役看守,我们进不去。”他撅起嘴巴嘟囔一句,“要是能混进去,我们早就在里头听课了。”

众人面露失望之色。

却听赵琪笑道,“崔探花既然长住武昌府,以后必定还会来讲学。”

对喔,讲学不可能只讲一堂课吧?他们是书院的学生,还怕没机会见到崔探花吗?

众人恍然大悟,收起懊丧之态,纷纷笑出声,有几个激动的甚至当场蹦起来欢呼。

这其中,唯有三个人始终反应平静,似乎对大名鼎鼎的探花郎崔南轩并不感兴趣。

一个是袁三,他正像个头一次进城的乡下娃娃一样伸长脖子四处观望,打量书院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亭台楼阁,摸摸栏杆,拍拍廊柱,啧啧称奇:“这书院比我们县太爷家还阔气!”

周围的人假装没听见他说的话。

一个是周大郎,他两只眼睛一边用来瞪苏桐,一边用来瞪傅云启和傅云英,精力不够用,压根没听清到小文童说了什么。 Www.Tтkǎ n.¢ 〇

还有一个,自然是傅云英。

她只是诧异了一瞬,旋即想明白崔南轩在做什么。

仕途上受了挫折,他不愿就此沉沦,一面讲学以宣扬名声,一面施恩于年轻学子扩充人脉。以他的本事,湖广本地士子哪个能逃得出他的手掌心?

等他起复之时,说不定比以前的礼部侍郎更为风光。

…………

小文童把众人带到教授们的办公之所前。

张榜的时候按照名次从后往前公布,今天却是反着来的,傅云英和苏桐头一个被叫到名字。

“傅云,苏桐,你们过来。”

傅云英和苏桐越众而出,在身后众人带了那么一点幸灾乐祸的注视中,走进院子。

…………

老实说,饶是傅云英早有准备,但一走进正堂,看到十个面容清矍,目光锐利,或年轻,或年老的教授围坐一圈打量自己,心头还是打了几个颤。

旁边的苏桐也吓了一跳。

这架势,就好像官府升堂审案一样。

还好赵师爷也在其中,而且还歪坐在圈椅上偷偷朝傅云英眨眼睛。

她惊诧了片刻,慢慢缓过神。

正堂供先贤圣像,傅云英和苏桐先规规矩矩朝圣像作揖,然后朝十位教授揖礼。

教授们含笑望着他们,待他们礼毕,开始发问。

问的都是些四书五经的原句,有单独问傅云英的,单独问苏桐的,也有同时要求他们俩一起回答的。

两人聚精会神,应答如流。

见他二人从容不迫,基本将经籍背得八九不离十,遇到为难的问题时并不会一味逞强,而是谦虚说出自己的看法,教授们点点头,对望一眼后,道:“望你二人入院后莫要骄傲自满,须得秉持谦逊刻苦之风,做好表率。”

轻描淡写几句,打发他们回去。

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出了院子,其他人立马呼啦一声围上来,七嘴八舌问:“怎么样,先生的问题难不难?”

“先生到底问了什么?原话是什么?”

“是不是要不要背经籍?要问策?要当场破题?”

………

傅云英淡淡瞥一眼前来拉她袖子的钟天禄。

钟天禄脸上一红,放开她的袖子,退到一边。

众人被她看得头皮发麻,纷纷后退,跑去堵苏桐。

苏桐脾气好,只能耐心一遍遍重复刚才被问到的问题。

其他人不信,“怎么会就问这么几道题?你们俩可是第一啊!”

没人敢靠近傅云英,傅云启心中得意,笑开了花,凑到她身边,小声问,“英姐,你告诉我,我不告诉别人,先生问你什么了?”

“苏桐没骗人。”

傅云英道,“先生只随便抽背了一些内容,问了些时事,就放我们出来了。”

真正考逻辑和对经文理解的问题,一个都没问。

傅云启对傅云英深信不疑,听了她的话,咦了一声,眼前一亮:“太好了!先生果然不会为难我们!”

他没有高兴太久,因为第三名赵琪和第四名钟天禄是阴沉着脸出来的。

赵琪还好,长舒一口气,苦笑道:“先生问了几个问题,我委实答不出来,被臭骂了一顿。”

钟天禄性情敏感,不等别人问,自己先眼圈一红,捂着脸跑开了。

众人面面相觑。

傅云英和苏桐这下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其他学子认定他俩刚才要么是故作轻松,要么才学过人能够应付教授,却偏偏骗他们说题目不难!

周大郎看他们俩的目光就像刀子一样。

轮到袁三出来,他大摇大摆往门槛一坐,“哎呀,我直接说不会,还没学,先生就放我出来了。”

众人不理他,以他这个粗蛮性子,教授们讽刺挖苦他,他可能也听不懂。

接下来,学子们一个个进去,一个个红着眼圈出来。

胆子小面皮薄的更是哭得梨花带雨,嘤嘤嘤嘤着小跑出来,嘤嘤嘤嘤着小跑出去,又被文童追了回来,继续坐在角落里嘤嘤嘤嘤。

最后轮到傅云启他们几个了,他咬咬牙,大义凛然,“不就是被骂几句吗?我习惯了!”

显然孙先生不止学问不如书院里的教授,连骂人的本事也略逊一筹,傅云启笑着进去,走出来的时候,双腿直打颤,眼前直发晕,一面哆哆嗦嗦往前走,一面擦眼泪,“我对不起四叔!对不起奶奶!对不起天地祖宗!”

傅云英嘴角抽搐了两下,环顾一圈,除了她、苏桐、赵琪和袁三,其他人全都如丧考妣,恨不能以头抢地。

这书院到底是教书育人的……还是骂人的……

学子们无精打采,小文童却很高兴,告诉众人说:“先生们说你们很好,都是可造之材。”

言下之意,没有人被劝退,也没有人被降级为附课生。

提心吊胆,以为绝对会被赶走的众人同时松口气,然后不约而同朝着正堂的方向翻白眼。

…………

入学的日子定下来了。

书院讲学采取全院制,就是说从文童到生员,课程基本上是一样的。新生随时可以入学,除了大课以外,教授还会根据每个人的才学布置额外功课。

小文童说书院的学子确实要学骑射,每个月除了三场分别考课以外,还会定期举行射礼、蹴鞠比赛和捶丸比赛。

听说书院每个月有三场考试,而且每次考试都要按照排名赏罚,学子们的哀嚎声此起彼伏。

等文童说有射礼、蹴鞠比赛和捶丸比赛,一个个立刻转哀为乐,揎拳掳袖。他们常年读书,大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比不上族中其他子弟身体壮健,亲戚们在家中玩蹴鞠,他们总会沦为被取笑嘲弄的对象。

但在书院就不同了!一眼望去,大家都差不多,半斤八两,这下子他们终于可以公平较量一回了!

傅云英正蹙眉沉思,发觉众人有意无意瞟自己几眼,眼帘一抬。

学子们连忙齐刷刷收回目光,望天的望天,看地的看地,赏花的赏花。

傅云启啧啧几声,小声说:“英姐,你要小心,他们比不过你,这是打算在球场上报复回来!”

傅云英唇角微翘,挑挑眉。

好,她等着。

…………

在武昌府逗留了一段时日,货物都清点完了,铺子里的掌柜婉言催促傅四老爷回黄州县。

傅四老爷赖着不走,对傅云英和傅云启说:“我从没上过学堂,你们俩都考进书院了,四叔我沾个光,瞧瞧书院是个什么模样再走。”

傅云英是头名,可以优先选择自己住的斋舍。

傅四老爷精明,怕去迟了好地方被其他生员霸占,一叠声吩咐仆人收拾箱笼铺盖,巴不得立刻搬进书院。

一连两天,家中仆人们被支使得团团转。

这天收拾了行李,套上车马,傅四老爷特意骑马走在最前面,满面红光,喜气盈腮,一路大摇大摆往江城书院迤逦行来。

路上甭管遇到熟稔的还是不熟的商人,傅四老爷热情和对方打招呼,拐着弯把话题引到书院上,然后似有意似无意透露自己是傅云的叔叔,接着在对方的歆羡和恭维中假模假样谦虚两句。

“令侄个个一表人才,羡煞我也。”

“哪里哪里,比不上令郎。”

“我那个孽子!一天到晚东游西逛,文不成武不就,哪比得上云哥啊!入院考试头名,这可不就是板上钉钉的秀才举人嘛!连我家老太婆都知道云哥,说他给县里争光了。”

“他还小,也就是运气好,这才考了第一。下一次就不定了,哈哈……”

“哟,这么小就考头名,等长大了还了得?!”

“谁晓得他?我从来不管他,都是他自己上进。”

“傅老四,这就是你藏奸了!乡里乡亲的,你们家出了个举人二少爷,现在又有个云哥,老实说,你们家是不是有什么独门秘方?”

“滚一边儿去!你以为读书是做菜啊?还独门秘方!”

“你是得意了,侄子这么出息,谁敢给你脸色看?”

…………

傅云英骑马跟在傅四老爷身旁,眼观鼻鼻观心,冷眼看着傅四老爷一路发癫。

作者有话要说:

没有故意卡文啊,按照“一张红纸”和学生的反应,我以为大家都知道结果是并列第一呀,哈哈。

…………

关于明朝的台阁体,起初不这么叫,写这个字体的都是大名鼎鼎的台阁重臣,所以也叫台阁体。到清朝的时候,演变成“馆阁体”,强调规范,统一,标准,用我们的话说,那就跟印刷出来的一样,清晰好认。真好看啊,当然也失去风格了。

第61章 废后(捉虫)第98章 选中第23章 长更第73章 做戏第15章 汤圆第106章 初案第126章 宅子第107章 怀疑第147章 跑马第101章 太子第86章 对峙第162章 结局(上)第120章 生乱第20章 借书第38章 化解第134章 选择第140章 暴脾气第145章 银荒第49章 离别第82章 制艺手册第162章 结局(上)第52章 灯会第94章 考试第13章 洋糖第67章 催书第34章 出行第130章 密道第46章 回家第8章 训兄第46章 回家第101章 太子第73章 做戏第136章 夜谈第71章 考课第2章 酱菜第166章 结局(五)第41章 道理第52章 灯会第131章 剿袭第78章 逃出第33章 兄妹第128章 小惩第91章 错过第73章 做戏第159章 (十)第151章 (二)第145章 银荒第125章 准备第92章 承诺第104章 杀良第99章 出发第78章 逃出第11章 蜜汁炖肘子第94章 考试第1章 素馅馒头第136章 夜谈第115章 守岁第23章 长更第142章 (捉虫)第73章 做戏第14章 糍糕第142章 (捉虫)第59章 道歉第60章 再见第78章 逃出第68章 旁听第21章 拜师第22章 惊闻第100章 回京第151章 (二)第11章 蜜汁炖肘子第146章 过年第40章 故人第146章 过年第24章 端午(修改)第67章 催书第99章 出发第37章 冤枉第114章 回来第46章 回家第152章 (三)第164章 结局(三)第129章 登基第77章 黑手第42章 偷拿第4章 芝麻团第65章 藏书第32章 说定第76章 学长第101章 太子第65章 藏书第62章 公布第46章 回家第84章 喜讯第140章 暴脾气第32章 说定第50章 第 50 章第88章 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