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旁听

入冬的时候,傅云英终于不用每天画荷叶了。

赵师爷让她临摹的那幅画,她早就画好而且画了一幅又一幅,但赵师爷始终不满意,说她的画少了点气韵。

到底少了什么呢,他又不说清楚,反正就是不够好。

傅云英很有耐心,赵师爷不满意,她就一直画下去,每天饭后临摹一张荷叶图,画到最后,闭着眼睛也能画出荷叶舒展的姿态。

其实赵师爷很满意她画的荷叶,只是想借机磨砺她的性子,见她每天坚持画一样的东西,几个月下来竟毫无怨言,也不嫌枯燥乏味,让她画什么她就画什么,不由得啧啧称奇。

一开始考验她是真,觉得她太无趣作弄她也是真,慢慢的他不得不收起玩笑的心思,态度越来越郑重,到最后,竟有点肃然起敬了。

她似乎并不在乎自己画出来的画,享受的是一笔笔勾勒的乐趣。她从不画人物,有时画几根长廊阶前探头的野草,有时画一只胖滚滚的小鸟,有时画雾气散后凝结了水珠的蛛网。寥寥几笔,画出她身边不起眼的小东西,格调不高,没有深远意境可言,但真实可爱,意趣盎然。

赵师爷将其中几幅画拿给赵善姐品评。

赵善姐看过画后,问:“这就是你想让我收入门下的学生?”

“对,你觉得她可有天分?”

赵善姐默然不语,凝视画中几朵顺着篱笆攀援绽放的勤娘子,眉头紧锁。

用笔简单,朴实自然。画花就是花,画叶就是叶,简洁柔和,活灵活现。

这样的画,在文人看来,绝对是上不了台面的,文人只爱追捧那些笔下含情,画中展现画者风骨的画。

赵善姐以前也常画这样的小景图,未出阁时,和姐妹打赌,一天画一幅,或画花草,或画禽鸟,后来为了筹措嫁妆,她把自己的画都卖了。

“我知道你最近新收了两个学生,一个是琬姐,一个是崔南轩的外甥女,我看过她们的画了,不及云哥的。她们的画好看,但是没有筋骨。”

赵师爷说话向来不客气,直言不讳道出赵叔琬和吴琴的短处。

赵善姐眼眸低垂,冷淡地笑了一下,“她们是女子,学画画不过是为了锦上添花,能画出一手好画足够了,要筋骨何用?”

女子的画画得再好,终究得不到文人们的认同。

这是赵善姐花了几十年时间悟出来的。

她擅长画画,并以此为生,靠卖画将儿子抚养长大、供他科举。然而不管男人们怎么夸她的画好,到最后,他们还是觉得她一个女子画出来的画没有风骨,只能当做玩意,算不得真正的画,无法和画坛大家相提并论。

想起往事,赵善姐出了会儿神,顿了一下,“我现在只收女伢子当学生,傅云的画确实不错,不过我不会为他破例。三叔另请高明罢。”

赵师爷皱了皱眉,傅云英这个身份几年之内应该都不会出现在世人面前,为了拜赵善姐为师影响傅云英的计划得不偿失,而且他当初之所以劝傅云章让傅云英拜师,只是担心傅云英和傅云章一样郁积于心损伤身体,并不是非要她拜得名师当个大画家。

“我晓得了。你说她画得不错,那说明她确实画得好。这就够啦!”

赵师爷上前收起画,告辞离去。

赵善姐拦住他,“三叔,我很喜欢这幅勤娘子……”

赵师爷眼前一亮,卷起画,嘿然道:“你想要?可以,拿你的荷叶图和我换。”

他眼馋赵善姐的荷叶图很久了,撒泼耍赖,苦苦求告,以长辈的身份威逼,什么法子都试过了,赵善姐就是不搭理他。

赵善姐犹豫了片刻,点点头,示意身后侍立的丫鬟去书房取画。

丫鬟把装画的雕漆盒子取来,赵师爷被族侄女异乎寻常的爽快吓到了,挠挠脑袋,“你真舍得?你的画一幅值好几千钱,傅云还是个孩子……”

赵善姐将雕漆盒子塞进赵师爷怀里,抽走傅云的画,面无表情道:“我喜欢这幅画的自然意趣,至于画值不值钱,有什么要紧?我从来不管画者身份高低,名声大不大,只看画合不合我的心意。”

赵师爷得偿所愿,捧着雕漆盒子,笑得见牙不见眼,点头附和:“对,你说的都对。”

…………

回到江城书院,赵师爷立马去找傅云英,“英姐,再给为师画几幅花草图!”

儿子范维屏仕途平顺,赵善姐晚年不需要操持家业,平时以收集画卷为乐。赵师爷尝到甜头,还想再从族侄女那里诓几幅好画出来。

到了甲堂,却不见傅云英的人影。

同住一个院子的苏桐听到赵师爷的声音,走到门前迎接,“先生,云哥去长春观了。”

赵师爷脚步一顿,脸色立刻沉了下来,甩甩袖子,冷哼一声,“那个不着调的老道!又来抢我的学生!”

傅云章当年差点被张道长忽悠去学什么修真之道,现在英姐也被张道长盯住了!

赵师爷越想越气,骂骂咧咧走远。

苏桐恭恭敬敬目送赵师爷,正待转身回房,一个穿襕衫的少年从回廊另一头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苏桐,傅云和长春观的张道长也认识?”

来人是甲堂堂长杜嘉贞。

苏桐嗯一声,答道:“张道长说云哥和他有缘,要他每个月去观中一趟,他有个妹妹,如今正跟着张道长修道。”

杜嘉贞皱了皱眉,“他那天拿出来吓周谕如的丸药,莫非是张道长给他的?”

苏桐神色不变,没说话。

杜嘉贞看他一眼,嘴角轻扯,“苏桐,听说你为书肆抄书赚取钱钞,抄书能赚几个钱?费时费力,浪费了你的好才学。”

苏桐不语。

杜嘉贞笑了笑,“我有个差事荐于你,不知……”

不等他说完,苏桐一口剪断他的话,“多谢杜兄美意,我家中人口少,寡母长姐又素来节俭,嚼用不多,抄书虽然赚得不多,但足够敷衍家中所需,而且抄书还能顺便温习功课。我这人不善交际,其他差事我干不来,还是抄书适合我。”

杜嘉贞收起笑容,“苏桐,我看你和傅云虽然以表兄弟相称,实则关系疏远。傅家人将你们一家扫地出门,你还处处维护傅云,可他好像不怎么领情啊!他整天和袁三、钟天禄那些人称兄道弟,有什么好事先想着他们,却从来没关心过你……”

“杜兄,云哥叫我一声表哥,这就够了。”苏桐淡淡道。

杜嘉贞双眼微眯。

“杜兄。”苏桐的脸色一点一点冷下来,缓缓道,“那晚我人虽不在书院,但书院发生了什么,瞒不住我。周大郎没有甲堂的钥匙,怎么顺利把其他堂的帮手带进甲堂?又是怎么支开其他人偷偷溜进我的斋舍,从里面反锁院门?他们只是想让傅云受皮肉之苦,有的人却躲在背后挑拨他人,妄想不费吹灰之力便渔翁得利,世上没有这么轻省的事。”

他瞥一眼强做镇定的杜嘉贞,一字字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杜嘉贞面色阴沉。

苏桐道:“杜兄认为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

杜嘉贞看着他,眸中寒光闪烁。

苏桐面无表情回望。

半晌后,杜嘉贞从齿缝里吐出一句冷冷的“好,好一个苏桐!”,转身拂袖而去。

庭间种植的花木渐渐凋零,露出枝干原本的青绿色,枝丫伸向碧蓝天空,浮云朵朵,几排大雁排成整齐的队列飞过,仿佛能听见扇动翅膀的声音。

苏桐驻足庭阶前,视线越过枯萎的美人蕉花丛,落到北屋的窗格间。

廊下挂了两只大灯笼,每晚天一黑王大郎就把灯笼点起来,夜夜烧蜡烛,一个月下来得好几百钱。她分明不怕黑,但因为傅云启随口胡诌,她刚好需要一个理由谢绝热情的同窗不断提出的秉烛夜谈、抵足而眠的邀约,顺水推舟说自己怕黑而且认床,待在自己住的北屋才能睡得着,每晚早早关门,既不出去拜访其他人,也不接待访客。

她到底想做什么?当真要一辈子当男人?成天和一帮半大少年混在一起,同吃同住,同进同出,以后谁敢娶她?

他默默想着心事,忽然听到一阵鬼鬼祟祟的脚步声靠近,余光扫过去,脸上浮起一丝淡淡的笑容,“赵兄。”

“桐哥,刚才你和杜嘉贞起争执了?他的脸色是真好看,都能拧出水了。”

赵琪拍拍苏桐,“杜嘉贞那人别的都好,就是心眼小。堂里很多学生不服他,可每次考试都是他排前三。”

苏桐淡然道:“他想对云哥不利,又不想被人抓到把柄,挑唆周谕如不成,就来撺掇我。”

“撺掇你?”赵琪扬了扬眉。

苏桐不说话。

赵琪停顿了片刻,含笑道,“说真的,你和傅家闹翻了,犯不着为傅云得罪杜嘉贞。杜嘉贞毕竟是秀才。”

见苏桐皱了皱眉,仍旧不开口,他接着道,“傅云年纪比你我小,可他入院以来风头最盛,现在书院的人都只知道他傅云的名字,早把你这个并列头名忘到爪哇国去了。苏桐,傅云行事太张狂了,迟早要吃苦头,你和他非亲非故,傅家还把你们母子几人赶出黄州县,你没和傅云、傅云启闹翻已经仁至义尽,何必为傅云操心?”

赵琪满腹牢骚,入院读书之前,他筹划利用书院广积人脉,然而没等他闯出什么名堂,傅云先声夺人,把新生的注意力全夺走了。现在书院学子尤其是附课生成天跟在傅云屁、股后头跑,谁还记得他是赵家大公子?

为了什么?

苏桐掀唇微笑,为了傅云英一直以来虽然防备着他但也一直善待他吗?为了傅云英和自己相似的身世?还是为了讨好远在天边的二哥?

他自己也不清楚。

如果……如果傅云英不姓傅,那该有多好……

他眼底倏忽掠过一丝阴冷之色,薄唇轻抿。

英姐,这一次考课,我绝不会和你并列。

…………

长春观。

小道士们日复一日在梅花桩上练拳,时日久了,踩在高高低低的木桩之间腾挪闪跳,如履平地,动作优雅从容。

傅云英站在回廊里旁观了一会儿,道:“张道长,我还是跟您学炼丹罢。”

她每天练拳,不怕吃苦,但每个月只有一天工夫来道观,一个月踩一天梅花桩,练到什么时候才能练出师?

还不如炼丹。

张道长哈哈大笑,“我告诉你,炼丹可是我的拿手绝活,别人我还不教呢!”

他说着话,眼神示意徒弟们搬来炼丹的丹炉,先带着傅云英熟悉器具。

“晓得为什么庙里的和尚多,道士少吗?”张道长一面一一揭开大捧盒里几十枚带盖子的瓦罐,让傅云英嗅闻里面药材的味道,一面絮絮叨叨,“一半是大和尚嘴巴子利索会诓人,一半就是那些和尚太穷了!想当道士,没钱不成,光我们穿的道袍,戴的帽子,还有丹炉和炼丹的材料,一般人家供奉不起!所以历朝历代修道的人比不过念经的和尚多。”

道家高深,需要具备一定财力才能入门,光是这两条,修道的人就永远比不过钻研佛道的。

“张道长,我对于炼丹真的一窍不通。”傅云英老老实实道。

张道长大手一挥,“没事,我告诉你一个窍门,炼丹嘛,就和煮面疙瘩一样,一股脑往锅里甩,水少了加水,水多了再丢几个面疙瘩进去,搅一搅,加点盐,加点醋,就好啦……”

傅云英不说话,心中暗暗腹诽,真这么炼丹,那长春观早就被炸为一片平地了。

张道长卸下仙风道骨、洞察世事的皮子,和喜欢唠叨、吹牛的傅四老爷没什么区别。她拿出在长辈面前的恭顺乖巧,认真听张道长胡言乱语一通,虽然心中不认同,但始终跪坐在蒲团上,坐姿端正,表情认真。

“你比你二哥强,你二哥坐一刻钟就不耐烦……”

张道长演示了一遍炼丹的流程,看傅云英依旧乖乖坐在角落里看着自己,既没有走神打瞌睡,也没有露出狂躁焦急之色,满意地点点头。

“二哥或许是看张道长炼丹,心生羡慕,想自己动手学习,才会让您觉得他不耐烦。”

傅云英微微一笑,道。

张道长哼了一声。

这时,一名小道童拿着把亮闪闪的长剑冲进堂屋,大声道:“师父,姚家人来了,他说姚大人瞧着不好,请您快过去。”

姚文达时常生病,十天里有七天躺在床上下不来床。

听说他病危,傅云英忍不住要站起来。

张道长却不慌不忙,低头整理丹炉,慢悠悠道:“晓得了,我这就过去。”

…………

姚文达病病歪歪,瘦得都脱相了,好几次差点一口气提不上来。但他老人家可能太不招阎王爷待见了,几次眼看就要咽气,不知怎么又缓过来了。

姚家老仆三天两头一边大哭官人不好了一边奔出门去请郎中,周围的邻居街坊天天盯着姚家的动静,随时预备上门帮着治丧,左等右等,一直等到后院腊梅花开满枝头,姚文达还硬朗着。

去姚家的路上,张道长告诉傅云英,姚文达这人命硬,寿数还有几年。

姚文达这些天能下床了,自觉身体已经痊愈,昨晚在书房看了半夜书,老仆怎么劝都不听,今早就头晕眼花起不来,连熬了一夜煮得米粒开花的粥都吃不下。

张道长帮他开了副药方,“以后别劳累,年纪大了,该好生保养。”

老仆唯唯诺诺应下。

傅云英留下几锭银子,老仆千恩万谢,推辞不要,“府上天天送柴送米,不敢再让少爷破费。”

“您拿着罢。二哥信上嘱咐我替他孝顺姚翁,您不要,二哥回来会骂我的。”

老仆迟疑了一下,收下银子,听到房里姚文达似乎在扯着嗓子叫人,屏息细听,“傅少爷,老爷想见您。”

…………

姚文达年纪大了,格外怕冷,房里烧了火盆,火盆放在脚踏上,周围用木条架了个架子,防止火星子迸到床上烧着被褥。

床前暖烘烘的,傅云英挨着床沿坐下,半边脸烘得发烫。

“你二哥到哪儿了?”姚文达躺在枕上问她,脸色蜡黄,精神萎靡。

“二哥到顺天府了。”

“这么快……到了也好,北边响马多,在路上耽搁久了,风餐露宿,还不太平,不如在皇城底下多见见世面……”

两人说了些傅云章的近况,姚文达今天脾气柔和了许多,东拉西扯,不放傅云英走。

张道长回道观去了,傅云英待会儿直接回书院,看外边天色,估摸着离天黑还早,加上姚文达病恹恹的,只能耐心陪他拉家常。

老仆添了几回茶,再进门的时候,身后跟了个人,“老爷,崔官人来了。”

傅云英眼皮一跳,没有回头,身体僵硬了片刻。

崔南轩走到病榻前,目光淡淡扫她一眼,落到姚文达身上。

“你来了。”

姚文达不愿意躺着和崔南轩说话,强撑着要坐起来。

傅云英忙扶他起身,找了只大引枕放在他身后让他靠着。

等姚文达坐好,她拱拱手准备退出去。

“云哥,你别走。”姚文达叫住她,指指博古架,“你去后面坐着,一会儿我还有话嘱咐你。”

崔南轩自进房以后就站在火盆另一头,双眸微垂,燃烧的淡红火光笼在他身上,衬得他面如美玉。

他一言不发,似乎没注意到傅云英。

傅云英不敢多看他,按着姚文达说的,走到博古架后,找了张凳子坐了。

房间只用博古架隔断,虽然隔得不近,但病床旁的两人说什么,她可以听得一清二楚。她想了想,还是坐着不动。既然姚文达和崔南轩都不在意,她不如暂且听他们要说什么。

姚文达咳嗽几声,抬眼看着崔南轩:“我听李寒石说,你是因为拒绝娶沈介溪的女儿才被排挤出来的。”

崔南轩款款落座,没有否认。

博古架后,傅云英蹙起眉头。

沈介溪想找崔南轩为婿?

沈介溪的女儿都比崔南轩大,年纪上不适合啊……沈家嫡女都出阁了……那就只剩下庶女,沈介溪和赵氏感情很好,府中姬妾不多,不过庶子、庶女却生了一大堆,赵氏贤惠大度,将庶子庶女当成自己的孩子养育。

如果沈家想让崔南轩娶的是庶女,那年纪才能对得上,沈家几乎每年都有侍妾为沈介溪添丁,庶女从十三四岁到二十岁,总有一个匹配崔南轩。

“你为什么宁愿丢官也不娶沈介溪的女儿?”姚文达看着崔南轩的眼睛,沉声问,“可是为了魏氏?”

听到这个熟悉的称呼,傅云英垂下眼帘,望着自己脚上一双锦靴发怔。

“为什么这么问?”

崔南轩没有回答,反问了一句。

姚文达声音发颤,“我家老婆子还在世的时候,和魏氏走得很近,她很喜欢你娘子,那时候京师的官太太看不上老婆子,魏氏也是世家小姐,却一点都不计较老婆子的出身,她们很说得来,你娘子还教老婆子怎么和京师的官太太打交道……”

“老婆子走之前,拉着我的手,劝我好好和你相处,不要总针对你,她说‘我走了,以后谁照顾你?谁伺候你?我照顾了你一辈子,不放心啊!你听我的话,好好和崔大人赔礼道歉,他家娘子是个好人’……”

崔南轩低头看着火盆里烧得哔啵作响的木炭,沉默不语。

“崔南轩,我读了一辈子的书,也糊涂了一辈子。我是个男人,可家中里里外外的事都是老婆子打理的,我只管读书,什么都不操心,地里的活老婆子干,一天两顿饭老婆子做,衣裳老婆子浆洗,我爹娘是老婆子伺候养老送终……她怕我被同窗笑话,好几年不换新衣,省钱给我买布裁衣裳,我去省府考试,她每天给员外老爷家帮工,攒了几个钱,立马走几十里路送到省府给我买书本……我这一身臭毛病,都是老婆子惯出来的……”

“我考上状元了,家里有钱了,谁也不能让我受气了,乡里的人争着抢着巴结我,那个欺负过老婆子的乡老死了,我硬是要绕到他坟头去敲锣打鼓,我给老婆子出气,给她买最漂亮的首饰,最好看的衣裳,我们一天吃三顿饱饭,顿顿不重样……”

姚文达的声音越来越高,眼睛闪闪发亮,仿佛又回到刚考中状元时的那段时光。

妻子六十多岁了,满头银发,看到他身披红绸骑马游街,高兴得像十五六岁的小娘子一样,追在他们身后,不停擦眼泪。

“相公,你第一次到我们家来求亲的时候,我就晓得你和别人不一样,以后一定有出息!”

他终于出息了,可老婆子却因为年轻时吃了太多苦,油尽灯枯,熬不住了。

考上状元又如何?

老婆子走了,只剩下他孤零零一个人,没有人关心他吃得香不香,穿得暖不暖,夜里没人听他发牢骚……她走了,他做官再风光,有什么意义?

姚文达喉咙里发出几声模糊的咕哝声,“我欠老婆子的太多了,我总想着,迟早有一天,我会扬眉吐气,让她跟着我享福……可是这一天来得太晚了。”

他扭过脸,擦干眼角的泪花,目光落在崔南轩脸上,“你娶魏氏的时候,家徒四壁,一贫如洗,魏家遵守婚约将女儿下嫁于你,此后魏选廉对你极为赏识,魏氏秀外慧中,操持家业……崔南轩,你扪心自问,魏家出事的时候,你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房里安静下来。

傅云英仍然低垂着头,一眨不眨地盯着鞋子看。

不知道过了多久,崔南轩才答了一句,“我没有料到魏家女眷的事。”

声音淡淡的,没有情绪起伏。

获罪的女眷下场凄惨,一辈子永无出头之日,任人蹂躏。沦落风尘四个字说起来简单,背后的辛酸,谁能体会?青楼妓子尚能赎身,获罪女眷却万劫不复,永无出头之日。魏家女眷宁死不愿受辱,在阮氏的带领下服毒自尽。

当时负责抓捕的人没有想到魏家女眷这般刚烈,先忙着搜刮金银财宝,等他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晚了。

消息传到宫里,皇帝大发雷霆,不许差人为魏家人收敛尸首。

那时崔南轩就在千步廊等候传唤。

落了一夜的雪,朱红宫墙矗立在一片冰雪琉璃之中,红得耀眼。

他站在空荡荡的廊道里,望着庭间光秃秃的枝干上覆盖的一层积雪,闭一闭眼睛,仿佛能听见寒风从心口呜呜刮过的声音。

魏家人都死了。

他神情麻木,心里隐隐有种钝痛的感觉,不是为魏家人的噩耗,他铁石心肠,并没有因为魏家的悲惨而有所触动,魏选廉得罪沈介溪,现在沈介溪报复他,强食弱肉,天经地义。

心口隐隐绞痛,是因为他明白,她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他了。

北风呼啸而过,刮在脸上,像尖刀一下下刺入皮肤。

他伫立在风口处,遥望东阁的方向,衣袂翻飞,心道,那不要紧,她是他的妻子,她是崔家妇,不论魏家发生了什么,她必须待在他身边。

他会飞黄腾达,位极人臣,她也将成为人人争相奉承的阁老夫人,到那时,她会理解他的。

炭火迸出一声欢快的脆响,崔南轩回过神,听到姚文达颤声问他:“魏氏死的时候,是不是还恨着你?”

他俯身捡起铁钳,拨弄火盆里的炭火。

恨不恨他,他不知道,他甚至连她去了哪里都不知道……

“崔南轩,我这辈子欠老婆子太多,你也欠了魏氏……我们不是好丈夫……”姚文达喘了口气,歇了片刻,“我想过了,老婆子走得早,下辈子她投身成男人,我呢,就投胎做个女儿家,给她当娘子,我好好补偿她。”

“你呢?你要怎么补偿魏氏?”

崔南轩抬起眼帘,“姚兄,我不信鬼神。”

人已经不在了,何来补偿一说?

姚文达忽然笑了一下,“你果然还是这么坦荡。”

他软弱了一辈子,自私了一辈子,让妻子辛劳一生,现在妻子已经死了,他的愧疚改变不了什么。

崔南轩比他更无情,他觉得人死如灯灭,连愧疚都懒得给。

姚文达躺回引枕上,“如果你娘子还在人世呢?”

崔南轩不语。

目光却有刹那的凝滞,炭火映照中的脸孔一半在明,一半在暗,侧脸镀了一层摇曳火光,线条柔和。

第119章 肉麻第109章 受伤第24章 端午(修改)第102章 才子第70章 搬家第4章 芝麻团第42章 偷拿第22章 惊闻第22章 惊闻第31章 心事第92章 承诺第39章 图志第110章 归京第152章 (三)第139章 并肩第151章 (二)第61章 废后(捉虫)第134章 选择第9章 山楂糕第145章 银荒第56章 双陆第12章 烤红苕第109章 受伤第132章 第 132 章第26章 打群架第63章 打击第64章 心机第22章 惊闻第106章 初案第76章 学长第45章 获救第90章 驿站第10章 松花皮蛋第30章 姐妹第18章 买书第4章 芝麻团第129章 登基第146章 过年第144章 佛郎机第87章 走人第98章 选中第28章 粽子枇杷第98章 选中第113章 加柴第29章 建议第101章 太子第25章 贵人第56章 双陆第59章 道歉第120章 生乱第159章 (十)第40章 故人第119章 肉麻第132章 第 132 章第150章 (一)第8章 训兄第108章 试探第110章 归京第35章 高人第59章 道歉第30章 姐妹第82章 制艺手册第108章 试探第76章 学长第159章 (十)第37章 冤枉第101章 太子第154章 (五)第22章 惊闻第39章 图志第164章 结局(三)第109章 受伤第141章 一百四十一(捉虫)第160章 (十一)第39章 图志第133章 凉粉第9章 山楂糕第142章 (捉虫)第109章 受伤第160章 (十一)第125章 准备第152章 (三)第130章 密道第143章 平安符第63章 打击第141章 一百四十一(捉虫)第148章 华人(捉虫)第164章 结局(三)第148章 华人(捉虫)第14章 糍糕第147章 跑马第84章 喜讯第126章 宅子第108章 试探第78章 逃出第24章 端午(修改)第15章 汤圆第107章 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