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番外李蒙的一生

我姓李,名蒙。我这一辈正是草木辈,我娘生我的时候,正是日出前,有蒙气传光,我爹便给我起名李蒙。

我爹大部分时候都在军营里,他自幼当兵,混到二十多岁才到了“校尉”,据他说,这辈子恐怕是不能再升了,除非有大战。可是有大战的话,风险又太大,他现在有妻有子,叫他还像以前那样为胡人卖命,他不干。

我记事很早,大约三四岁的事情,我也都记得。我有两个姐姐,长得不怎么好看,小姐姐脸盘是方的,还很黑,和我爹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我娘从两个姐姐生下来就用一个小陶罐子在攒钱,我曾问过娘,那个罐子里的钱是准备做什么的。

我娘叹了一口气:

“蒙儿,你别怨娘心偏。你长得这么好看,以后肯定是不愁娶不到媳妇的,可是你两个姐姐,大妮儿个子太高,皮肤也黑,小妮儿脸型和你爹活脱脱一个模子出来的,怕以后都不好找婆家。娘现在开始给她们攒嫁妆,等到了十四五岁,实在要找不到婆家,就给你两个姐姐招赘算了。”

我看着我娘这么忧心,忍不住好笑。她们是我爹的女儿,我的姐姐,还愁嫁不出去?

说到我爹,他算是乡里的一个传说。我爹父母早亡,是堂爷爷把我爹养大,后来我爹顶了我堂伯的位子去当兵,居然在兵营里混的风生水起,还和我们荆南的大户楚家有了关系。

我们家的屋子是乡里最大的,大家都说我爹很有钱。其实我爹所有钱都交到了家里给了我娘,其实有钱的是我娘才对。

我娘很勤快,但因为不停的怀孕,我爹就请了两个婆子在家中干活。在我们乡里,像我们这样的人家,是没有招丫头婆子的习惯的,会被人笑话当家的女人懒惰,可是我爹不但请了,还一请就是两个。

我爹一天到晚在军营里,别人劝不了我爹,就劝我娘要勤俭点。我娘是个古怪脾气,别人说的话,她爱听的就听听,不爱听的,就当人家放1屁。所以乡里三姑六婆无数人说我娘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我娘关起门来照过她的日子。

后来有一年,我爹四个月都没有回家,全家都很不安。

军营里两个月一休沐,一休沐就是四天,每次休沐,我爹都回回家,从来没有例外过。我爹要是出去做什么,从来不会瞒着家里,没回来,肯定是出了什么事。

我娘每天都到村门口去看看,我和两个姐姐在家里等。

我大姐姐问我:“爹是不是打仗死了?和隔壁阿牛家的爹一样?”

我小姐姐敲了一下我大姐姐的手,不高兴地说:“爹能和隔壁阿牛他爹一样嘛?他爹除了打女人,什么都不会,我们爹壮的可以打倒一头牛!”

我听了小姐姐的话,稍微松了口气。是啊,我爹力气那么大,本事又高,最重要的是,他身后还有我们,是一定不会让自己出事的。

果不其然,又过了半个月,爹终于回来了,只是瘦了不少。娘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自己出去很远的地方清剿暴民,遇见的暴民居然是一堆饿的易子而食的苦人,实在没办法下手,就辞官回来了。

我娘觉得我爹做的对,但是又发愁一家五口吃饭的问题。现在是灾年,干旱了好久,我家能有点吃食,全靠我爹在军营里的军饷和楚伯伯分的一点油水。现在我爹回来了,家里田地又没出产,该怎么办呢。

这时我已经五六岁了,识得不少字,正在读“诗经”。我爹在家,正好教我的两个姐姐和我读书写字。别人家闺女都不会写字,可是我两个姐姐字都写的很好,我爹从来不看别人家到底怎么做,他只做他想做的事。他觉得习字好,我们全家就习字。

除了我娘。我娘总觉得读了那么多书用不上,她也不出去抛头露面。所以只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就不写了。我爹也并不勉强。

我爹教给我的第一个道理,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己所欲者,也勿施于人”。这世上的人万万千,并不是你喜欢的,别人就喜欢。所以即使是你觉得好的,也别一定就让别人也觉得好,你自己觉得好就行了。

这个道理我记了一辈子,后来我结交了许多好友,我们能成朋友,也是我因为牢记着爹的这个道理。

爹在家住了一个多月,我们看着粮食从一两银子一石变成五两银子一石。前几年的时候,粮食只要五十文就可以买到一石的。现在是胡人的朝廷,胡人的官员去年收税收去了我们所有的粮食,今年田里颗粒无收,只能在外面买粮食。

隔壁家的阿牛已经被他爹娘卖了,他还有两个弟弟,已经瘦的得了肺病,他爹娘说养不活他了,不如把他卖到别人家去,好歹还能活一个。后来有个人骑着驴子的人把他买了去,再也没有见到。

我娘的小陶罐一天天的轻了起来。等陶罐已经快要见底的时候,楚伯伯来了。

后来,我爹跟着楚伯伯走了,楚伯伯给了我家一大笔钱,就算粮食五两一旦,也足够吃上一年的。我爹说等在外面闯的好了,就把我们接走。一有了钱,就会托同乡捎回来,叫我们不要担心没饭吃的问题。

我知道我爹是担心我们家也沦落到隔壁阿牛家那样,所以才冒着杀头的危险,跟着楚伯伯走了。

娘的小陶罐又有了钱,可是娘再也不笑了。

中原四处揭竿而起,每天都有不少人去投军,我爹作为去的最早的一批,还得了许多乡里人的羡慕。谁都知道去的越早的人越受信任,荆南已经有一大半是楚家的了,听说楚伯伯每攻陷一个城市就开仓放粮,广募兵丁,现在荆南饿死的人家极少,每家每户都有几个人去当兵,军饷送回家,总还能买到一点粮食。

此时我已经读完了“诗经”,开始读“论语”。我爹托人送回来两次银钱,都是用大包袱皮兜着的,我娘的陶罐根本装不下。娘又开始发愁,因为不知道这钱到底放在哪里。后来想了想,放到了厨房的烟道里。

家里虽然有钱了,可是我娘还是像以前没钱那样的过日子。此时粮价托楚家收复了荆南的福,已经稳定在三两一石左右,但即使是这样,粮价还是很贵。我娘每次买的粮食都很少,而且都是买一大部分粗粮,一小部分细面。

我知道娘在想什么,我们一家子老弱妇孺,舅舅还生着病,这个时候突然有钱,怕是要给家里招祸。娘养了三只鸡,生的鸡蛋给了多病的舅舅补身体,我们和外婆吃的是粮食和蔬菜,剩下来的那些,我娘就拿来果腹。

总之,过的没有以前好。这世道,有银子也不能花,真让人气闷。

我爹渐渐在外面闯出了名头,有人说我家要发达了,还有人说我爹在外面已经娶了小的,不要我们了,我娘还是和以前那个样子,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反正是不让别人看笑话。

但到了夜里,我还是能听到娘哽咽的声音。我是幼子,到现在还没有和娘分房睡,正因为如此,娘的一些小动静是瞒不过我的。

我不知道如何开解娘,因为我爹确实很久没有消息了。我爹和楚伯伯他们打去了隔壁的晋州,楚婶婶娘家也是晋州的大族,打晋州比其他地方要容易些。

那个月我家被人偷了两只鸡,晚上还有人偷偷丢了火把进来。我娘吓坏了,还是我大堂伯一家看不过去,叫我们全部住到了他家,这才算安了心。

银子我娘还是放在那烟道里,只带了那个小陶罐。

到了第二年夏天,听说晋州攻下了,荆南和晋州一平,大后方就算稳定了。我爹给家里寄了信,说是等秋天过了,就接我们去晋阳。

我娘高兴了好多天,还破天荒的扯了布,开始给我们做新衣服。我爹现在也是将军了,如果我们还穿着麻衣,怕是给我爹丢脸。

衣服还没做完,胡人的骑兵进了村。

他们是征西域回来的一支部队,回到中原后发现后方已经被汉人收复了,又听说是我爹和楚伯伯领的荆南精兵造的反,便绕了小道,跑来乡里报复。

胡人不准备留活口,一进村就屠城。村子里的男丁都投奔了楚伯伯和我爹的军队,没有什么抵抗的力量。

胡人在村子里到处□□掳掠,大堂伯一家带着我们到处躲藏,房子就那么大,屋里屋外藏遍了,才把人全藏了起来。

我和我娘被我大堂伯丢到了他家的井里,这井因为干旱枯涸了好久,往两边藏一藏,上面的人是看不到里面有人的。那一夜我们躲在井里,听着外面尖叫声、哭喊声、大笑声,刺耳极了。我觉得我全身都在颤抖,我娘叫我堵住耳朵,自己却睁着大大的眼睛听着。

我知道她在努力听,她怕里面有姐姐和堂伯一家的声音。

这场杀戮进行了一天,直到半夜,马蹄声才渐渐听不见了,我们在井里熬了一夜,直到天亮才确定终于安全。

正午,我堂伯将我们救了上来,脸色却很难看。我两个姐姐和舅舅被胡兵搜了出来,我舅舅当场身死,被剁成了肉泥,我两个姐姐撞墙自杀。

大堂伯的妻子和孩子也全部被抓了出来,没有一个人留了全尸。小堂伯一家因为躲在地窖里,倒是逃过了一劫。

我娘当场就晕了过去,我外祖母一直以我舅舅为支柱,我舅舅一死,也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寻了短见。

我家一家五口,加上外祖母和舅舅,一共七口人,瞬间只剩下了三个。

村里不能再呆了,谁也不知道胡人会不会再来。幸存下来的人以我大堂伯为首,准备去晋阳投奔我爹。

投奔之前要把亲人们都下葬。我的两个姐姐因为没有成年,按理是不能埋进祖坟里的,但是我娘坚持,我堂伯父也只好在最偏远的地方立了一个坟茔。

我娘埋了那个装满银钱的小陶罐。

临走前,我用木条把家里的门封了起来。

我的未来从此在外面,所以我要到外面去。但是我所珍惜的过去则是在这里,所以我希望我死前能够回来。没有过去就不会有未来,我想把这房间一直封到那时候。

我爹曾说过,无论外面如何,只要家还在,我们终归有可以回去的地方。我们想要一直守着家,可天不遂人愿,我们还是得离开。

把自己的过去钉起来,就代表要投身到险恶的未来里面去。

以前我是最小的孩子,从今天起,我是长子。

胡人屠村后的第四天,我们向着晋阳的跋涉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睡了午觉起来,看见我家睡得同样四仰八叉的儿子和老公,突然就想给小胖爸爸写一篇番外。

但是因为今天打了一天字了,脖子酸的不行,所以打了3000多字就只能作罢。明天我会把番外补齐。番外不影响正文,大家可以买也可以不买,看你自己高兴。

第230章 神棍顾卿第202章 李铭逃跑第150章 南风云第125章 来的太迟113殿试排名第15章 饿其体肤第20章 如是我闻第37章 “小人”和“老妖”第42章 方氏事泄第28章 过节过‘劫’第219章 真·熊孩子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146章 仙主你好92事实的真相第206章 涿县发威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132章 李茂装哭第161章 因果循环第74章 汾州疑云第78章 色与魂授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182章 新的篇章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186章 不计前嫌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180章 二缺和蛇精病98顾卿的野望第241章 李钊之心第70章 欢饮达旦第204章 李锐出仕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180章 二缺和蛇精病165顾卿养病113殿试排名105张玄请灵第47章 番外李蒙的白(中)第123章 李锐告状第239章 可怕的齐邵108风波再起第27章 子嗣艰难114前路有灯106寻花问柳第58章 送子娘娘119李锐入宫第233章 螳螂捕蝉第181章 谈玄论道第86章 张致的谋划第57章 张宁来访第51章 贤妻良母第205章 范阳城破第234章 天凉王破第72章 重操旧业?第248章 迎回太后第53章 请君入棋第231章 神仙问你第20章 如是我闻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188章 话房共话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193章 天象大乱第183章 鼎盛之始第55章 争锋相对第217章 张玄引魂第123章 李锐告状第178章 功臣回京第246章 兵分两路第20章 如是我闻第123章 李锐告状108风波再起第19章 揭开伤疤112李钊进京119李锐入宫第212章 交代后事(下)第197章 李钊的翅膀第36章 惊为天人第45章 番外李蒙的一生250正文完结160李家的“香饽饽”第221章 逆行性健忘第34章 又做嫁衣91连问三声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182章 新的篇章第144章 德阳郡主的烦恼第221章 逆行性健忘第238章 如何去迎?第65章 “劫富济贫”第55章 争锋相对第238章 如何去迎?第244章 天命所归第29章 恩宠有加第55章 争锋相对158“甜蜜”的负担第69章 与有荣焉91连问三声第35章 邱氏扬名第42章 方氏事泄第28章 过节过‘劫’158“甜蜜”的负担第33章 两位先生172功德加身116咱有权有势92事实的真相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148章 去找张天师老身聊发少年狂 第192章 偶像崇拜98顾卿的野望105张玄请灵第230章 神棍顾卿255张玄X顾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