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多心了。这些老百姓本性淳朴,都是离国最忠诚的子民,并无歹意。方才之举,也不过是受了坏人的蛊惑,并非出自他们的本心。待他们明白过来,就会知道本宫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不堪,本宫,其实与皇上一样,心怀一颗爱民之心,打心眼里爱护着他们。他们只要明白过来本宫的良苦用心,便不会再被人利用,做出伤害本宫的事情来了。”
汝夏王许以我赞许的微笑,未再插手我的举动。
我转首望着那一张张惊恐的脸,极尽温柔地笑,“大家别怕,本宫不会伤害你们。因为本宫知道,你们不是坏人,都是离国最忠诚纯善的子民。你们方才的举动,不过是受了坏人的蛊惑,也是出于一片忠君爱国之心,本宫很是感动。如今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已被正法,本宫绝对不会枉杀好人。你们,可以各自回家去了。来呀,放人。”
一时间,那些老百姓,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皆有些不敢相信。而后,有人开始鼓起勇气起身,往回走几步,见我真的不为难,不由疾奔起来,紧接着,却又站住,返身回来,跪下道:“草民该死,不该听信奸人的谗言,请皇后恕罪。”
一时间,老百姓们皆喊:“皇后慈悲心肠,宽大为怀,草民该死,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我微笑不语,知道自己已成功收服了他们的心,遂转身往回走去。
长长的仪仗,乐师们在前头吹奏着哀乐,而我,扶着灵柩,领着文武大臣,任风吹起我素色的衣袂,一路飘扬,迈进这座金色的九重宫阙。
晨曦破云而出,投落在整个大地,照在黄琉璃瓦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辉。然而,落在眼底,也只是晦暗的颜色,再多的荣光,也照不进我幽深空旷的心,它空落落,就如这座骤失了主人的殿宇,迷惘而哀伤。
早有人将消息传回了扶风,是以皇宫内,到处悬挂着黑色的布条,白色的缟花,
白烛长燃在各个宫殿,宫女太监侍卫一律身着素衣,灵柩所到之处,皆得下跪哀泣。
将灵柩运停放历代帝王的崇华宫大殿,还未站稳,就听一阵哭天抢地的嚎啕声从后头传来。我正诧异,回身冷冷挑眉,就撞见许久未见的荣嫔领着后宫一干妃嫔冲了进来,跪在灵柩前哭得好不伤心。
汝夏王见我不悦地抿唇,忙喝斥:“荣嫔,皇后在此,岂容得你们如此喧哗放肆?”
荣嫔抬起哭得妆容凌乱的脸,目光落到我的身上,却很是犀利,诧异道:“皇后?”
汝夏王掏出圣旨,拎着一头,任其滚下,“不错,从前的泪妃,已是如今离国的皇后。而且,很快就会成为我朝最年轻的太后。”
若说前面的话,是说给荣嫔听的,后面的那一句,无疑是给殿内的大臣们听的。 ωωω •тт kan •¢o
“太后……她怎么能成太后呢?”
“就是呀。即便她此刻是皇后,可皇上一死,没留下子嗣,这帝位还不知落入谁手里呢?”
“哎,那可说不定,皇上生前最宠爱这位泪妃娘娘,没准她此刻怀有龙裔呢。那未来皇上的母亲,可不就是太后么?”
当汝夏王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我便知道他做了怎样的决定。如若可以,我绝不愿意让我和慕容瑜的孩子还未出生,便要被卷入这样的权势争斗,被捧上那个高高在上的位子,承受寻常人所承受不了的明枪暗箭。可现如今呢,为了守住他父皇留下的江山,我不得不这么做。
面对群臣的议论纷纷,汝夏王淡定如常,一字字道:“不错,如各位同僚猜测的那般,皇后此刻的确身怀龙裔,这也是,为何皇后能从妃位晋升为六宫之主的原因。而这个孩子,作为先皇唯一的血脉,他将会是未来离国的国君。他的母亲,将会是当朝太后。而遵照先皇的旨意,在皇储出生之前,本王将作为摄政王协助太后管理朝政。如此,在场的诸位,还有
什么疑问?”
问的是所有人,可恨明显,他所针对的,只是沈沐昕而已。
果然,顺着众人的目光,一袭白衣的男子出列,缓缓踱到大殿的中间,仰首冷然道:“本侯以为,此事不妥。“
目光轻碰的瞬间,我的心不可抑制地揪疼起来。男子俊秀的脸庞一如往昔,额头上还缠着白纱,这个刚刚才舍身救我的男子,如今,已站到了我的对立面。他的唇,抿得那样紧,却是与我疏离了。
汝夏王的眸色一紧,不动声色地笑问:“哦,不知侯爷以为何处不妥?”
清然的笑意,从沈沐昕的唇角缓缓泻出,彷佛还是昔日那个陪我拈花摘叶的白衣公子,不染尘埃。可他的眼神,却明显变了,变得利欲熏心,不再清澈。
“立先皇的遗孤为皇储,又是皇后所出,这,自是谁也说不得一个‘不好’的。然则……”
汝夏王抿紧双唇,不悦道:“然则什么?本王倒是想听听,侯爷今日究竟有个什么样的高见,竟觉得立皇后所出的皇嗣为帝不妥。”
沈沐昕的目光转过在场众人,唯独避过我,一派轻松,出语却极锐利,“然则,看皇后的身形,想来有喜不过数月,如此,王爷焉知腹中孩儿是男是女。如若不是一个小皇子,而是一位小公主。难道,王爷打算开本朝之先例,立个女帝不成?”
语毕,台下已有不少大臣在低笑。看来,不赞同汝夏王提议的人并不在少数,只不过不愿做那个出头的,轻易得罪我们而已。
而汝夏王的面上,闪过一丝懊恼之色,似乎也疏漏了这一点。
“王爷不说话,可想而知,也是始料未及这一点。这,原本怪不得王爷。只是立储乃是关乎国本的大事,实在不宜在先皇灵前草草决策。是以本侯认为,立皇储一事,应暂且搁置,从长计议。”
此话一出,立即得到大臣们的众口附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