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九)

彭越既不向老大请罪,也不起来造反,就这样很顽强地“生着病”。他认为待在家里比较安全,一则自己比较老实,二则自己实力强劲,刘邦的手是伸不过来的。

应该说,此时的彭越是惬意的,穿着棉衣烤着火,有滋有味地欣赏着刘邦在代地的表演,很有局外人的味道。老大在外边风餐露宿,你彭越在家里享受,这本身就是个危险的行为,一旦老大腾出手来,受罪的只能是自己,但彭越没有体会到这一点。

事情如人所料,彭越没有惬意多长时间,因为刘邦的手还是伸过来了。不能怪彭越自己没想到,只能怪刘邦的手伸的太长,也伸的太快。

刘邦在代地三下五除二把陈豨打了一顿,大冬天把他赶到了漠北大草原上遛弯。如此一来,刘邦也准备返回长安消停几天。当然,此时的韩信已成了刀下之鬼。

人就怕空虚无聊没事干,一旦闲下来就会胡思乱想捣鼓些事,并且一旦捣鼓起来就可能弄出大动静。

刘邦闲下来了。当然,他和所有人一样,无所事事的时候就容易胡思乱想。这一次,他首先想到的是彭越。

彭越的好日子到头了。

现在的刘邦比较恶心彭越,每次想到这个人就有骂人的冲动。因为彭越的这次行为,让刘邦彻底丧失了对他的信任。不过话说回来,刘邦对他本就没存多少信任感,只是彭越的这次行为,让刘邦那怀疑一切的心态更增几份强度。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一种人,这种人就是势利小人。这种人的嗅觉很灵敏,稍微有些异味就能辨别出局中的奥妙。我们通常称为这种人叫“随风倒”,或者“白眼狼”。对付这种人,我没有别的本事,只能吐一口浓痰。

刘邦的这种态度,就让一些人嗅出了异味,这对他们来说是个机会。

这种人,通常是需要踩着别人的尸体才能上位的,但他们踩着的人,往往是我们比较认可,甚至是比较仰慕的人。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踩着的不是个巨人,那自己绝不可能登上新的台阶。

这种人,从古至今层出不穷,也许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但通常情况下,对于这种人,我们是无奈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因为这些人都是小人。

彭越身边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这个人是梁国的太仆。当然,彭越是梁王,那这个人也就是彭越的太仆。

太仆不是个人名,而是个官职。这个官职说白了就是养马的,主管马政。如果这样一说,大家可能会嗤之以鼻,因为这个工作还有个学名——“弼马温”,连不读书的孙猴子都知道这是个下贱活。事实上,你错了。

在汉朝,这个太仆是九卿之一,级别之高,让人咋舌。刘邦跟前的太仆就是那个夏侯婴,这位猛人从出道就待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死,没舍得挪窝,让同期很多人羡慕的不得了。

不过,“太仆”这个岗位的牛气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时的马匹对国家而言非常重要,一则那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二则这是重要的军事装备。当时打仗,马匹的作用最起码相当于现在的坦克,你要是没这种东西,最好不要出来丢人现眼。

如果你很有创意地打发一群傻大兵提着两条腿和人家的大马赛跑,要是没有练过“凌波微步”、“水上漂”之类的高级货,那整出的效果能让人抓狂。不过“凌波微步”之类高级货好像根本就没有,纵然有好像也没推广,就算有那么一两个跑得快的,除了逃跑时有些把握外,似乎在几十万大军中起不了什么关键作用。如此一来就凸显了马匹的重要性。

更在白登之围后,刘邦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当时周勃的20万步军,硬生生和匈奴的大马比赛了一段时间。周勃想尽办法,就是没能捞出被轮番敲打的刘邦。不过还好,由于周仁兄的能力超强,虽说没救出刘邦,但至少自己没跟着陷进去,还是成绩斐然的。

马匹很重要,因此太仆就很牛气。

当时的诸侯国,完全参照中央设置部门机构,完全是朝廷的缩小版,因此,彭越身边同样有这么个职务。当然,这个太仆也是彭越身边的牛气人。

然而就是这个人,实实在在地把彭越拉下了马。说实话,这不在于这个人有多么牛气,关键在于他很会把握机会。

机会就是前段时间彭越和扈辄的对话。这位太仆同志(由于史书没能记录这个的名字,只好以次代称了)的职务由于很核心,所有也很幸运地听到了这段对话。

别的人听完以后,回去蒙头盖脸睡一觉就把抛到了脑门后,然而这个人却发现这是次机会。

因为他首先窥见了彭越的行为可能会产生的危险。如果彭越现在真的造反,这个人可能会紧跟其后,但彭越选择了装病,这种行为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似乎不难想象。太仆同志就想到了。

想象到彭越的结果后,这位太仆同志把目光投向了刘邦,他需要知道刘邦现在的心里活动。很幸运的是,刘邦的身边有他的朋友,这段时间刘邦那些骂人的话,很自然地传到了太仆的耳朵里。

如此一来,太仆有想法了。此时的彭越是危险的。如果没什么举措,自己也可能陪着彭同志走向生命的尽头,至少会丧失前途。

这种结果是太仆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他开始有行动了。

太仆开始在彭越的眼皮底下收集告状素材,暗做准备,为自己的以后谋福利。更有甚者开始打发一些嫡系,偷偷进京,联络感情。

太仆同志应该说是一个有准备的人,他大有一举定乾坤的魄力。

然而,他的这种举动还是没能逃出彭越的眼睛。

彭越这些年来可并不是白混的,能在项羽后方打游击这么多年,对付暗探、奸细等这种不和谐的角色还是很有一套的。太仆在他的眼皮底下耍花招,还是嫩了一点。

彭越随即派人前去抓捕这位太仆同志,准备砍掉他的脑袋,以防后患。

然而令彭越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命令在缉捕队员到来之前,先行传到了太仆的耳朵里。

下边太仆的行为就好理解了。史书中的原话是这样说的——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这句话我不想翻译,但我只想说,太仆给刘邦一个收拾彭越的绝佳借口。

彭越完了。

虽然他不想上擂台,可现在由不得他。但纵然如此,他还是认为自己是清白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刘邦是不会相信太仆的,自己依然是安全的。

然而他错了。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个太仆的行为和彭越的结局,影响了下边将会讲到的另一个猛男的行为。那位猛男的名字叫黥布。

不过在黥布露头之前,我们还是先围绕彭越进行讲述吧,因为这个人的故事还在进行中。

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三节 医之圣手(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九节最后的日子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一节 冲动(二)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节 暗斗(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七节好一根搅屎棍(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一节 开始吧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一节改正朔(八)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3章 乱世纷争—(八)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9章 日落长河—(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九)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四节 诸吕封王(一)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章 起点——(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节审食其的尴尬(五)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五)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五节 国丧(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五节 梁王的痛苦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四节 刘濞其人(一)第9章 日落长河—十九 刘邦为何能成功(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五节 诸吕封王(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4章 军挺咸阳—(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七节 改正朔(四)第6章 旭日东升—(三)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六节 明争暗斗(六)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二节天才陨落(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二节 张释之的恐慌第8章 红霞万里—(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节 最能闹的人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八节好一根搅屎棍(四)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六节 改正朔(三)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六节 梁王请罪(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7章 烽烟再起—(七)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二)第12章 覆灭—第十二节 吕氏败亡(五)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6章 旭日东升—(四)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8章 红霞万里—(八)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一节天才陨落(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六节 传檄天下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九节 诸吕封王(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20章 拔刺——第二节 废太子的结局(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九节 群臣定主(六)第7章 烽烟再起—(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四节 改正朔(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四节 群臣定主(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三节改正朔(十)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3章 乱世纷争—(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章 起点——(一)第6章 旭日东升—(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六节刘邦的遗产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一节走上前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