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日落长河—(六)

没留下名字的王中尉热了热身,准备上场了。

也许大家会疑惑,军政界的大佬们都挨了屁股还办不成事,一个中尉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能量,决定大汉权相的命运?

然而,事实就是这么可笑。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些看似很牛气的人物说出来的话,还没有名不转经传的小角sè有用。例如这一次,越是牛气人跳出来反对,越让刘邦生气,越让他感觉到萧何对自己的威胁,越让他认为这件事情是办对了。所以,无论哪个大佬上台,无一例外的地被打了顿屁股。

而王中尉说话却非常合适。相国的命运能决定在他的手上,真是难能可贵。

王中尉之所以适合说话,关键在于他的身份。因此,他的身份我们还是值得探讨一下的。

西汉建国后,刘邦没有设置专门的特务机构,但并不代表没有特务组织,这个特务组织实际在刘邦刚称“汉王”后就开始运营起来,虽然没有挂牌,但运转还是比较顺当。

这个组织的人员在名义上挂靠在廷尉署。理论上归廷尉王恬开管辖,事实上连王恬开同志看到他们都害怕。

这班人马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身份,甚至不去廷尉署报到,全部化整为零分散在全国各地达官贵人们的家里,可能是个奴仆,也可能是个车夫,或者是把门的老头,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却只有一个职责:探听反动言论和暗查不轨行为。无论是韩信的被yin,还是彭越的被抓,或者是黥布的被灭,这些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人虽然分布在全国各地,但是一个很有组织的秘密机构,在这个机构里,有着明确的分工和层级体系。既然是个机构,肯定就会有直管领导,他们现在的领导就是我们要讲到的王中尉。当然,王中尉明面上的上司是廷尉王恬开,而事实上他直接对刘邦负责。

当然,在有的时候这些人会配合一下王恬开,过来帮帮忙,但王恬开心里很清楚,连自己也在这群人的监控之内。所以,在这些人的面前,王恬开是不敢摆谱的。

讲到此,大家也许就能弄明白这个人的分量了。简单点说,这个王特务才算得上是刘邦真正的亲信,他甚至可以掌控满朝大臣的命运走向。

当然,有很多人清楚这一点,其中就包括陈平同志。这一次,陈平没敢亲自出头,却跑到王特务家里寻求资助。这一步棋,陈平下对了。

不过说来可笑,陈平能和王特务瓜葛到一起,还是得益于他行贿受贿方面的能力。

当初,陈平跑到刘邦麾下后,被任命为都尉,监护三军将校。简单点说,陈平是特务处的组建者,也是第一任特务处处长。

陈平当上处长后,明目张胆地搞起了创收工作。谁给的钱多,评他个优等生,在老大面前多说几句好话,派给他个好差事干干;谁给的钱少,那就评他个中等生,在老大面前少提他几次,给他分个不太容易出成绩的差事忙活忙活;谁要是敢不给钱,那对不起,直接定个差生,等着穿小鞋、吃牢饭吧。

陈处长这么大刀阔斧地一搞,让很多人受不了,骂娘的骂娘、告状的告状,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在陈平的一番花言巧语后,刘邦不但没收拾掉陈平,反而大加褒扬。如此一来,没人作闹了,没办法,只好送礼了。

陈平干特务处处长的那些年,工作成绩非常显著,最出彩的要数弄死范增的那一次,那是他的巅峰之作。

在陈平当特务处处长的那些年里,送礼最卖力的人有很多,其中就包括我们将要讲到的王中尉。

由于礼送的到位,王中尉也成功上位,渐渐在老大的面前露出头角,还为陈平打了一段时间的副手。

刘邦称帝后,陈平常以护军中尉的身份随刘邦出征,主要负责军界的督查调研工作。而留守后方,监查百官的重任就交给了这个王中尉。也就是说,这个人掌握这文武百官ri常言论和生活习惯,他现在每说出的一句话,将影响着百官的命运。

这一次,陈平看的很准,并也收效颇丰,因为王中尉准备冒一下险,帮一帮萧何。

然而,就在王中尉准备上台时,另外一个人先说话了。这个先开口说话的人就是现在的御史大夫赵尧。赵先生这次说话,差点打乱陈平和王中尉的计划,也差点要了萧何的命。这个人,就是去催命的。

不过他说出来的话还是很委婉,也很耐人寻味的。这是个说话的高手,当初几句话,挤走了老上司周昌,并且成功取而代之。现在,他准备再说一句话,挤走现在的老上司萧何,也希望能够成功取代。

要说他有这种想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我们前边提到过,御史大夫的一项主要职责是辅佐丞相处理政务,并且还被明码标定为后备丞相。萧何不走,他赵尧就很难有出头。而这一次,刘邦为他创造了个机会。因此,他准备把握一下。

实际上,在萧何刚被扔进廷尉署时,他就想站出来说句话。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不是他不愿意说,一则是他没号不准刘邦的脉,二则是他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因为萧何和刘邦的关系,绝不是普通人所能比的,如果这一步棋下不好,待得萧何东山再起之时,可能就是他赵尧受难之ri;况且现在的萧何还没展现出自己的能量,待这个人的能量展现出来之后,才是自己下手的绝佳机会。因此,他忍住了。

赵尧一直在静静地观察着世局的走向,探寻着刘邦的态度,如同一匹饿狼,默默地寻找着下手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群臣三番上书,两番挨打,表明了刘邦的态度;萧何全家的被捕,更增加了一份成功的把握。更重要的是,群臣们的表现,更反映了萧何的能量,这在过去是赵尧不敢想象的阻力,而现在却是个绝妙的借口和绝佳的机会。

因此,赵尧准备出手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萧何,你给我腾位吧。

赵尧是个十足的小人,通常小人都蕴含着让人难以想象的能量,这一次,他也差点把萧何推进无底的深渊。

赵尧的表演开始了。

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六节 梁王请罪(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1章 起点——(一)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八节 群臣定主(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9章 争储——第十九节 对症下药(三)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一)第8章 红霞万里—(八)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一)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六节 断粮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一)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六节 密谋(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九节审食其的尴尬四第5章 楚汉争锋—(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三)第12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节 密谋(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19章 争储——第五节 刘启的那些女人们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节好一根搅屎棍(六)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三节新一轮博弈(三)第8章 红霞万里—(九)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三节 贾谊论政(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节 戚姬的结局(四)第8章 红霞万里—(十四)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五节 国丧(五)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五节 群臣定主(二)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四节 抓人(一)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八)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八节 诸吕封王(五)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二节刘恒进京(三)第13章 乱中求稳—第九节 群臣定主(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四)第19章 争储——第七节 定亲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五节戏弄佞幸(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六)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九节 周勃的短板(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四节 曹参拜相(一)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19章 争储——第八节 过招(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一节好一根搅屎棍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节 最能闹的人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八)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八节 天才陨落(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九节 刘濞的败笔第5章 楚汉争锋—(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四节薄昭的结局一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三十二节 刘盈收场(二)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四节 顽强的人第4章 军挺咸阳—(五)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三节 刘卬的结局第12章 覆灭—第五节 陈平的动作(五)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五节 明争暗斗(五)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节 戚姬的结局(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节 医之圣手(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五节好一根搅屎棍(一)第7章 烽烟再起—(十一)第4章 军挺咸阳—(七)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8章 红霞万里—(二)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十节 刘恒进京(一)第4章 军挺咸阳—(六)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节 天才陨落(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六节刘兴居的抉择(二)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七)第3章 乱世纷争—(六)第2章 大泽乡起义——(三)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三节 晁错其人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八)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节 串谋(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九)第6章 旭日东升—(六)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19章 争储——第六节 焦急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