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九节 戚姬的结局(三)

使者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终于又一次两手空空地来到了吕雉面前,规规矩矩地磕磕头,再把周昌埋汰了一顿。

在这件事上,这位仁兄已经麻木了,他现在已经不再研究如何把事情办好,而是一直在寻找措辞把话说好,既不让吕雉骂他太狠,又不能把周昌激的过火。事情办到这种地步,真是难为这位兄弟了。

吕雉耐着性子听完使者的哭诉,脸上布满了寒霜,冷冷地说道:“传诏!宣周昌进京。”

使者一愣,他以为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一直以来不是都在召赵王进京吗?这个老寡妇不会是气糊涂说错话了吧?

使者鼓足勇气轻声问道:“周昌?”

吕雉凤眼一瞪,说道:“对!周昌。”

使者连忙唱了声“喏”,退了出去。

说实话,使者在进宫前,已预料到吕雉会毫无创意地再让他去赵国传诏,因此连行李都没卸,认为太麻烦。反正来来回回就这一件事,不把他的两条腿遛断不算完。

使者又一次出发了。

京城和赵国间的几条小路,他算是摸的门清。我一直认为,“传诏”这种事情通常情况下是很风光的,当然也不排除会伴随一些危险。而这位仁兄,竟然把这份工作干的如此无奈,还营造了些喜剧色彩,不得不让人佩服。

使者又一次站到了周昌的面前。

这一次,周昌没有了拒绝的理由。

当得到周昌将即刻进京的答复后,使者松了一口气。通过这一阵闹腾,这两位仁兄已经熟络的不得了。使者心里清楚,周昌这次可能要完了。对他而言,这次成功的传诏,没让他感到一丝快感,反而有一些失落。但对于这一切他是无能为力的。

周昌可能真的要完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

刘如意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极为聪明的小王爷在得到周昌即将进京的消息后,放声大哭。这个人是他目前唯一的依靠,而现在这个人要倒了。对于这一切,除了放声痛哭之外,他别无它法。

周昌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他甚至把自己的棺材板都准备的停停当当,也把家里的后事做了一些安排。

整整衣衫,准备上路了。

回头望了望痛哭流涕的刘如意以及周家老少,周昌心中有些绞疼,他真不清楚等待着这些人的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刘邦不是肆意屠戮的人,而吕雉呢?周昌猜不透这个女人。

周昌咧咧嘴,故作轻松地想安慰他们几句,但话道嘴边,却哽咽难言。这也许真的就是诀别。

周昌平息了一下心情,挥了挥手,“回、回……回去吧。”然后登上马车,绝尘而去。

而此时的京城也不怎么安静。

实际上,吕雉召周昌进京的消息,早已在长安城内传播的沸沸扬扬。一些有良心的人坐不住了,他们都晓得周昌都做了些什么,也可以想象得到姓周的这次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周昌是个不招人待见的主,但这是个好人。他之所以不招人待见,是因为他的眼里揉不得沙子;之所以说他是个好人,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因为个人恩怨而和别人一较短长。

正因如此,坐不住的人不多,但也并不是没有。站出来替他说话的人是萧何。

这位老同志真是看不下去了,他现在虽然万事小心,但毕竟还戴着“相国”的帽子,更何况他和周昌共事多年,虽然私交一般,但在大是大非上,他和周昌是趴在同一个战壕里的。

实际上,萧何对吕雉最近的行为也很是不满,但这毕竟**之事,他一个外臣是不能随便参和的。

更重要的是他不敢,自从那次“诛群臣”的消息在满朝文武中传播开来以后,很多人都不自觉地闭上了嘴,当然也包括萧何。群臣们的举动,为吕雉的疯狂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可现在,萧何觉得自己该站出来说句话了。因为周昌干了件大家想干但都不敢去干的活,于公于私,他萧何也不适合再装聋作哑。

萧何颤颤巍巍地进宫了。和吕雉拉了半天家常,终于把话题绕到了周昌的身上。

不提周昌还好,一提到姓周的,吕雉愤怒了起来,大有把周结巴碎尸万段的意思。

待吕雉骂的差不多了,萧何试探着说道:“太后息怒,切莫伤身。周昌木讷,不善言辞,所行常有偏颇,太后无需和他计较。对此人,太后何不效仿先帝,宽厚示之,以彰体恤群臣的胸襟?况且,此人对朝廷有功,对皇帝(刘盈)有功,如若动他,恐伤皇帝的心。”

萧何说完了,吕雉也静静地坐了下来。

萧何可谓聪明绝顶,所谓“对皇帝有功”这一句,明显是说周昌在“易储风波”上的那次抗命。在那件事上,周昌的功劳是无人比拟的,当然吕雉自己也很清楚。这个时候萧何旧事重提,明显是在提醒她吕雉。

安静下来的吕雉看了一眼萧何,冷冷地说道:“相国且去,我自有斟酌。”

萧何碰了一个软钉子。萧老头实际还有满肚子的话,但临到嘴边却又咽回了肚里,最终躬身告退,了无生趣地离开了大殿。

看着萧何佝偻的背影,吕雉也陷入了沉思,她的确有些讨厌周昌,但萧何的话让她开始重新念及周昌曾经的那份功劳。

实际上,在刘邦刚驾崩时,吕雉对萧何同志是满心防备,而这份“防备之心”随着眼前那个佝偻的身影而渐渐散去。她现在觉得,这个人还是需要给几分面子的。

吕雉总的来说,还是个讲情谊的人,虽然她干了很多出格的事情,也杀过很多牛气的人,但她并不像历史书上描写的那么冷酷,她的屠刀并不会胡乱挥舞,与后世的朱元璋比起来,她差的绝不是一两个档次。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吕雉一辈子杀过一些功臣,比如韩信、彭越,而剩下的,杀的却很少。“诛群臣”也只是动动心思而已,并没有真的付诸实施。以至于在她死后,还为这些功臣们创造了再次立功的机会,这的确难能可贵。

吕雉之所以被扣上“冷酷无情”的帽子,归根结底还在于残忍地对付老刘家的人。这个女人穷其一生都在和老刘家人过不去,也将干出一些很无厘头的事情,这些事情让她荣幸地站到了“坏人”的行列里。

但不管怎么说,她对大臣们还是比较宽容的,比如这一次。萧何这次求情,看似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但毕竟在吕雉心中掀起了一些涟漪,为周昌做了个铺垫,是生是死,就看姓周的造化。

十几天后,周昌进京了。

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八节 明争暗斗(八)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五)第12章 覆灭—第十四节 吕氏败亡(七)第19章 争储——第二节 栗姬的运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三节荒唐的谋反(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四节 明争暗斗(四)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一节荒唐的谋反(二)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五节 梁王的痛苦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六节审食其的尴尬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六节窦漪房的身世(一)第7章 烽烟再起—(十四)第11章 临朝称制—第十节 三王殒命第7章 烽烟再起—(九)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十九节 改正朔(六)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七)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一)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七节窦漪房的身世(二)第4章 军挺咸阳—(一)第11章 临朝称制—第七节 诸吕封王(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八节 刘濞收场(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三节大婚(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九节 败亡(一)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9章 日落长河—二十 刘邦为何能成功(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三节 查案第9章 日落长河—(十七)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四节大婚(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十节周勃的短板(二)第12章 覆灭—第四节 陈平的动作(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一节 明争暗斗(一)第19章 争储——第十五节 开会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六)第12章 覆灭—第九节 吕氏败亡(二)第12章 覆灭—第十节 吕氏败亡(三)第2章 大泽乡起义——(二)第12章 覆灭—第十五节 吕氏败亡(八)第3章 乱世纷争—(四)第12章 覆灭—第七节 吕雉驾崩第20章 拔刺——第一节 废太子的结局第9章 日落长河—(三)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5章 楚汉争锋—(十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七)第13章 乱中求稳—第六节 群臣定主(三)第5章 楚汉争锋—(三)第9章 日落长河—(八)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二十节 改正朔(七)第8章 红霞万里—(九)第16章 初开盛世—第一节 医之圣手(一)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第15章 怀柔天下—第十七节 天才陨落(一)第18章 七国之乱—第十七节 明争暗斗(七)第7章 烽烟再起—(十五)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五节刘兴居的抉择(一)第5章 楚汉争锋—(六)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六节刘邦的遗产第5章 楚汉争锋—(三)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二)第10章 吕氏掌国—第十八节 刘肥避险(一)第8章 红霞万里—(十九)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五节 梁王的痛苦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五节 抓人(二)第12章 覆灭—第十一节 吕氏败亡(四)第7章 烽烟再起—(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二)第14章 初登大宝—第三节 掌控朝局(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第5章 楚汉争锋—(十四)第12章 覆灭—第十三节 吕氏败亡(六)第8章 红霞万里—(二十四)第19章 争储——第二十七节 梁王请罪(二)第16章 初开盛世—第四节 医之圣手(四)第3章 乱世纷争—(三)第8章 红霞万里—(四)第8章 红霞万里—(六)第5章 楚汉争锋—(三十)第8章 红霞万里—(三)第9章 日落长河—(十六)第8章 红霞万里—(三十五)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三节 串谋(二)第19章 争储——第二十六节 梁王请罪(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二十一节萧规曹随(二)第3章 乱世纷争—(十)第5章 楚汉争锋—(四)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九节 刘濞收场(二)第5章 楚汉争锋—(二十三)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二十五节薄昭的结局二第9章 日落长河—(十五)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十二节 削藩策第18章 七国之乱—第二十节 败亡(二)第15章 怀柔天下—第一节 贾谊论政(一)第10章 吕氏掌国—第一节 国丧(一)